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江西省赣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模拟考试卷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故选B.
2.已知是实数,是纯虚数,则等于( )
A. B.1 C. D.
【答案】B
【解析】是纯虚数,,则要求实部为0,即.故选B.
3.下列函数中,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一致的函数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函数即是奇函数也是上的增函数,对照各选项:为非奇非偶函数,排除A;
为奇函数,但不是上的增函数,排除B;
为奇函数,但不是上的增函数,排除C;
为奇函数,且是上的增函数,故选D.
4.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则的值为( )
A.1 B. C. D.
【答案】D
【解析】函数的导数,∵函数在处的倾斜角为,∴,∴,∴.故选D.
5.已知平面向量,,满足,,,则( )
A.2 B.3 C.4 D.6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且:,即,,,由平面向量模的计算公式可得:.故选B.
6.若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曲线相切于点,则的值为( )
A. B.1 C. D.
【答案】D
【解析】,当时,时,则,
所以,故选D.
7.函数 在上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
A. B. C. D.5
【答案】D
【解析】由函数的图象可得,周期,∴,
再由五点法作图可得,∴,故函数.
故.故选D.
8.已知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观察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圆锥的与三棱锥的组合体,其中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1.三棱锥的底面是两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高为1.则几何体的体积.故本题答案选C.
9.执行下列程序框图,若输入的等于7,则输出的结果是( )
A.2 B. C. D.
【答案】C
【解析】若输入的等于7,则
当时,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
当时,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
当时,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
当时,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
当时,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
当时,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
当时,不满足继续循环的条件,故输出的,故选C.
10.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在上为增函数,则的解集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
∵函数在上为增函数,
∴函数在上为增函数,故函数在上为减函数,
则由,可得,即,求得,再结合,
故的解集为,故选B.
11.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函数,可知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排除A,B,
当时,,,函数的图象在轴下方,排除D,故选C.
12.已知椭圆:与过原点的直线交于、两点,右焦点为,,若的面积为,则椭圆的焦距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取椭圆的左焦点,连接,,则与互相平分,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又,∴,
∴当时,取得最小值,此时,
∴,∴,∴.故选B.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由可得,
由,可得,
由可得,
当,时,取最大值.
故的最大值为.
14.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答案】5
【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目标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小值,
联立直线方程:,可得点的坐标为:,
据此可知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
15.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是与的等差中项且,的面积为,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是以的等差中项,得.由正弦定理,
得,,由,,
所以,.由,得.由余弦定理,
得,即,,故答案为.
16.已知数列满足对时,,其对,有,则数列的前50项的和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数列满足对时,,且对,有,
可得,,,,
,,,,,,,
则数列为周期为4的数列,且以1,2,3,2反复出现,
可得数列的前50项的和为
=2525.
故答案为2525.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求的值;
(2)若,求的面积的值.
【答案】(1);(2).
【解析】(1)由得,
,
进一步可求得.
又因为,,
所以.
(2)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的面积.
18.(12分)如图,在中,为直角,.沿的中位线,将平面折起,使得,得到四棱锥.
(1)求证:平面;
(2)求三棱锥的体积;
(3)是棱的中点,过做平面与平面平行,设平面截四棱锥所得截面面积为,试求的值.
【答案】(1)见解析;(2);(3).
【解析】(1)证明:因为,且,所以,同时,
又,所以面.又因为,所以平面.
(2)由(1)可知:平面,又平面,所以,
又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平面.
所以,.
依题意,.
所以,.
(3)分别取,,的中点,,,并连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平行于,因为是中点,所以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是的中位线.同理可证,四边形是平面截四棱锥的截面.即:.
由(1)可知:平面,所以,
又∵,,∴.
∴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在中,∴.
,,.
∴.
19.(12分)2017高考特别强调了要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考查,为此某校高三年级特命制了一套与数学文化有关的专题训练卷(文、理科试卷满分均为100分),并对整个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现从这些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按照成绩为,,,分成了5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假定每名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50分).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的值,并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
(2)若高三年级共有2000名学生,试估计高三学生中这次测试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
(3)若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三组学生中抽取6人,再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3人参加这次考试的考后分析会,试求后两组中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
【答案】(1),74,;(2)1200;(3).
【解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第4组的频率为,
故.
故可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
(分).
由于前两组的频率之和为,前三组的频率之和为,
故中位数在第3组中.
设中位数为分,
则有,所以,即所求的中位数为分.
(2)由(1)可知,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为,
由以上样本的频率,可以估计高三年级200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为.
(3)由(1)可知,后三组中的人数分别为15,10,5,故这三组中所抽取的人数分别为3,2,1.
记成绩在这组的3名学生分别为,,,成绩在这组的2名学生分别为,,
成绩在这组的1名学生为,则从中任抽取3人的所有可能结果为,,,,,,,,,,,,,,,,,,,共20种.
其中后两组中没有人被抽到的可能结果为,只有1种,
故后两组中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为.
20.(12分)已知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比到定点的距离大2.
(1)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
(2)在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某个确定的点,过该点的动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
使得为定值.如果存在,求出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
【解析】(1)设点的坐标为,
因为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比到定点的距离大2,
所以且,
化简得,所以轨迹的方程为.
(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直线:,
有,,
设,,有,,
,,
,
据题意,为定值,则,
于是,则有,解得,
故当时,为定值,所以.
21.(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关于的方程有实数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求证:.
【答案】(1)在区间上为增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2);
(3)证明见解析.
【解析】(1)函数定义域为;
在区间上,为增函数;
在区间上,为减函数;
(2)令,
在区间,为,为减函数;
在区间,为,为增函数;
,由(1)得,
若关于的方程有实数解等价于.
即:,.
(3)原不等式等价于.
由(1)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令,,所以函数在上为增函数,
所以,即,
由此得,即.
请考生在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1)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及直线的普通方程;
(2)若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曲线上点的极角为,为曲线上的动点,求的中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大值.
【答案】(1),;(2).
【解析】(1)由,.
(2),直角坐标为,
,,.
到的距离,
从而最大值为.
23.(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值域;
(2)若,试比较,,的大小.
【答案】(1);(2).
【解析】(1),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当时,.
所以函数的值域.
(2)因为,所以,所以.
,,.
,,,,,所以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