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
历 史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2.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他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宽容 B.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专制
C.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 D.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
3.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
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4.《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5.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
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6.《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律规定:“敢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魏的律令呈现出( )
A.复古主义的特色 B.严刑峻法的特色
C.程序简化的特色 D.以儒入法的特色
7.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 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8.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 “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矩。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由此可知当时( )
①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②“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
③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 ④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针对“道”,韩愈指出:“(在这个社会里)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韩愈所说的“道”( )
A.加强自身修养,实现格物致知 B.排斥佛道,以纲常伦理为核心
C.追求社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D.把儒学理念上升至天理的高度
10.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妄情灭息”,才能“本性清明”。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致良知
C.人性本善习远 D.人人皆可以为圣
11.朱熹认为:“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萁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该主张产生的直接效果是( )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B.儒家的思想观念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
C.程朱理学成为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D.宋明理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法律制度
12.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下列观点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 )
A.“恻隐之心” B.“心即理”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13.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14.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人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A.孔子祭祀规格不断提高 B.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C.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15.据《阳明年谱》中记载,王阳明临死之际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何遗言?”先生微哂(微笑)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如此回答是因为他( )
A.追求心灵的满足 B.回归了道家的洒脱
C.遵守佛教的因果 D.认为真知出于内心
16.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 )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 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17.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
A.否认“天理”的存在 B.认为“理”“欲”相统一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18.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9、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
A. 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 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 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20、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从根本上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认为人要有理性的认识
C.使哲学转向了对人自身的研究 D.强调人应有高尚的品德
21.“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 )
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工商业赋税沉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物质生产的进步
22.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23. 以下是清光绪年间政府财政收入情况统计表(单位:亿两,%),表中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变化说明当时( )
年份
生产总值
统计财政收入
实际财政收入
总额
占生产总值比重
总额
占生产总值比重
1887
33.275
0.842 7
2.6%
1.685 4
5.05%
1894
42.49
0.813
1.9%
1.626
3.83%
1903
58.15
1.049 2
1.79%
2.623
4.51%
1908
69.23
3.012 2
4.35%
3.012 2
4.53%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清政府财政运行十分困难
C.清政府被迫大举借外债 D.税收政策阻碍了财政收入
24. 翰林院编修丁立钧(1854—1902)说,“窃见近年条陈时政者,多欲弃中国数千年成法改从外国”,以致“近年以来,正学不明,人心思动……以圣贤书为无所用,以礼教事为不必拘,以先王之政法为万不可行。”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文化已不适合国情 B.清廷权力外移趋势明显
C.传统观念受到严峻挑战 D.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
25. 中央军委于1938年10月10日成立总政治部,负责领导八路军和各留守部队、医院、学校及边区各地区部队、全国各游击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无产阶级明确了自身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担负的历史使命。这一举措( )
A.覆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体成员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主要进行全面抗战路线的宣传和动员 D.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
26.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
A.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27. 20世纪6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政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很快。到经济调整后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通过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征收集市贸易税等对集市贸易进行限制,集市贸易日渐式微。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政策受政治运动影响
C.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D.政府对市场经济高度管制
28.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体。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 )
A. 注重完善统治手段 B. 平民缺乏政治权利
C. 民主政治深人人心 D.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29. 罗马法中规定:“土地所有人无适合的通道而不能有效利用其土地,有权以公正的价格向邻居购买通行权,邻居不得拒绝。”由此可知,此规定( )
A.违背了契约公平原则 B.严重限制了公民自由
C.旨在调和公民间矛盾 D.意在维护公平和正义
30. 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
A.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31.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税收变化简表,表格信息反映了( )
美国对收入最高公民征收的所得税
英国对资本收入者最高征税
1981年
1989年
工党政府
撒切尔夫人时期
75%
33%
98%
40%
A.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英美已经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
C.知识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D.英美等国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 )
A. 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 B. 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
C. 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 D. 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
二、非选择题(33题20分,34题20分,35题12分,共52分)
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8分)
34.(20分)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完善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8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6分)
35.(12分)《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教育感化的事,是从上向下推行延续,前人影响后人。所以,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可能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就不可能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可能和顺。父亲慈爱而子女杵逆,哥哥友爱而弟弟倨傲,丈夫仁义而妻凶悍。那些是天生的凶民,只有靠刑罚杀戮来让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能够加以改变的。
家庭内部取消体罚,孩子们的过失立刻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宽严、标准也与治国一样。
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俭朴就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孔子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是不足道的。”如其这么说来就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了。节俭,即是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即是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现在愿意施舍的却也奢侈,能节俭的却又吝啬,例如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靠春种秋收来获取食物,种桑纺麻得到衣服。蔬菜水果的聚积,是靠果园菜圃里出产;鸡肉猪肉等美味,是靠鸡窝猪圈里产生。直到房屋器用、柴草脂烛,无不是耕种养殖的产物。那些最善于管理家业的人,不出门而各种维持生计的物品已经充足了,只不过家里还缺少一口产盐的井罢了。现在北方地区的风俗,一般能做到减省节约,以保障衣食之用;江南地区风气奢侈,在节俭持家方面大多不如北方。
仁,就是不杀生的禁戒;义,就是不偷盗的禁戒;礼,就是不邪恶的禁戒;智,就是不酗酒的禁戒;信,就是不虚妄的禁戒。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诗经》和《论语》。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译文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两个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5:ADDDC 6-10:DDBBA 11-15:BDDBD
16-20:CBCBB 21-25:DBBCC 26-30:DAADC 31-32:DA
二、非选择题(33题20分,34题20分,35题12分,共52分)
33.(1)主要思想: 民为邦本; 因民利而利之;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4分)
理想政治: 君主用贤人, 行仁政;(4分)
思想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 君主应重视民意, 顺应民心。(4分)
(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2分)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开放和“兼容并包”。(任答3点得6分)
34.(20分)
(1)主要内容:忠孝。(2分)
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4分)
(2)出发点: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广的道德伦理规范(构建官方意识形态)。(2分)
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6分)
(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2分)
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任答2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5. 举例1:
史料价值:《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研究资料。(2分)
论证:礼刑并用,宽严有度是规范封建统治秩序的方法手段。
《颜氏家训》规定:那些是天生的凶民,只有靠刑罚杀戮来让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能够加以改变的。家庭内部取消体罚,孩子们的过失立刻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宽严、标准也与治国一样。从中可以看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有宽严标准,体现礼刑并用的治理方法。(4分)
举例2:
史料价值:《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2分)
论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颜氏家训》规定: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靠春种秋收来获取食物,种桑纺麻得到衣服。蔬菜水果的聚积,是靠果园菜圃里出产;鸡肉猪肉等美味,是靠鸡窝猪圈里产生。直到房屋器用、柴草脂烛,无不是耕种养殖的产物。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4分)
举例3 :
史料价值:《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料。(2分)
论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
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颜氏家训》以《礼》、《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这是儒家文化不断向下层社会普及与渗透的结果。(4分)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