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16.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3.《旧唐书·睿宗本纪》云:“(景云元年七月)中宗时官爵渝滥,因依妃、主墨敕而授官者,谓之斜封,至是并令罢免”。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皇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B. 唐中宗滥用皇权并遭到罢免
C.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 D.外戚专权,政治腐败
4.演说曾经是雅典人最引以为荣的一项技能。但是,公元前5世纪末期以后,演说家们在演说开始前,往往都要先表白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说对手很会演说。这是因为古雅典
A.公民的民主自觉性增强 B.民主制度日益走向没落
C.公民参政范围有所扩大 D.演说家们大都谦虚谨慎
5.“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6.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
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
7. 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而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法律是什么?”人们问。罗回答:“法律就是公民的意志。”公民们继
续嚷嚷:“我们就是公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这突出反映了
A. 法律的确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民主权利滥用损害了民主制度
C.革命领导层力图限制革命发展 D.主权在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8.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 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9. 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A.“右倾”思想一直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B.缺乏建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
C.没有创建革命军队和掌握革命领导权 D.“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10.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11.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这种现象表明
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D.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12.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13.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14.至1959年,美国陆续在海外64个国家设立了158个图书馆和文化中心。1964年,美国图书输出量首次超过了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输出图书最多的国家。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与英国进行文化的较量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对苏联进行文化反击
15.下面是由冯精志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关于政治、军事、外交和国际关系的专著的目录(
节选),它涉及的核心问题是
A.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趋势 B.德国在美苏关系中的角色变化
C.中国、朝鲜的荣辱与共 D.两极“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6.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
17. 右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
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8.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19.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学者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同体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20.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驰
21.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当时的伦敦就有150
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在法国,巴黎的街道与墙壁几乎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在填补城市的每个空白处,从戏剧、歌舞表演到自行车、香水、烟草以及饼干。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张贴费”。这说明
A.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B.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
C.政府限制和干预新兴行业发展的现象开始出现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广告业的无序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22.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23.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有研究表明,“采取这一改革步骤,使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具体”。这是因为上述“改革”
A.完全背离了斯大林模式 B.使当权者的利益受损
C.客观上造成思想的混乱 D.使国家体制更加僵化
24.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16.1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 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6分)
材料二 美国宪法规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属法院。但司法部门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也无人事权,它既不能支配社会力量与财富,又不能采取任何主动行动,因而可以正确地断言,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仅有判断,并且在实施其判断时,亦需借助于行政部门的支持。美国立宪先贤汉弥尔顿因此曾评论说:“司法部门是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一个”。最高法院建立的最初50年内,人们根本就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机构,在开始建立的头几年,甚至根本就没有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直至18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裁决,正式使“司法审查”原则得到确立和贯彻,1819年又通过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的裁决,确立了州不应干涉联邦政府行使职权的原则,美国最高法院才改变了建立初期那种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内战后,许多宪法和法律并无明文规定的事情需要由最高法院的裁决来解决,于是最高法院的地位更加突出,司法权力进一步扩张。1937年以后,尤其是二战以后,最高法院在保护美国公民自由权利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增强,它在解决种族隔离、民权争议、立法席位的重新分配、总统与国会的冲突和许多社会政治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司法部门”的独立性的?美国最高法院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有哪些?(12分)
材料三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试以近代英国政体的变革为例加以说明。(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12分。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9分)
材料二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的认识。(6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A 2.C 3.A 4.A 5.D 6.C 7.B 8.A 9.B 10.B 11.D 12.A 13.A 14.D 15.D 16.C 17.A 18.C 19.C 20.B 21.B 22.D 23.B 24.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1)规律: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选拔标准由家世、贤能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6分)
(2)措施: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大法官除非犯罪,终身任职;任职期间薪俸固定;通过确定“司法审查”原则获得审查和禁止违宪立法权力;不断完善司法制度,提高最高法院地位等达到制约立法和行政权以维护独立性。(任答三点给6分)
原因:国家统一完成和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必须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美国社会进一步民主化的必然结果;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美国一代代法律工作者的努力。(6分)
(3)特点:传统与变革相结合;以温和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渐进模式。(4分)
说明:形式上保留了君主和议会,但议会握有实权,君主“统而不治”;以“光荣革命”结束复辟王朝的统治;通过《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等使君主立宪政体逐步完善。(3分)
26.示例一:近代中外联系日益加强。(3分)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番薯传入中国,中外经济联系加强。传教士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西方工业革命后积极寻找国际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分)
示例二: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3分)
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则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形成。(答出其中的三点得9分)
27.(1)成因:战争的教训;双方实力均衡;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等。(3分)
影响: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6分)
(2)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2分)理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4分)
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2分)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