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八中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莆田八中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莆田八中2016-2017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 命题人:朱金花 审核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 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 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絜大(duó) 间不容发(jiān)‎ 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抛头露面(l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殊俗       叩关       不测之渊       兵刃既接 B、迁徙       须臾       约从离衡       防微杜渐 C、崛起       堕落       追亡逐北       要言不烦 D、谪戍       孝悌       锲而不舍       人才汇萃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危(高)乎高哉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心一也             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课文填空(7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李白在《蜀道难》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20分)‎ 问说(节选)‎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9.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审问而明辨之也               审:详细 B.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规:法则 C.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妒忌 D.问之人以穷其短               穷:穷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焉以求一得              然后以六合为家 B.取其有益于身而己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 D.轻之而不屑问焉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填空。(4分)‎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每小题3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明年上计:第二年 B.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C.子退而自察:亲自考察 D.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古时官员自请退职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①景公迎而贺之曰       ②窥镜而自视 C、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②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D、①君乃反迎而贺        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5、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3分)‎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⑥       D.②⑤ 1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景公的责怪。‎ B.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廉洁 自律,一心为民。‎ 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公亲自 迎接并向他祝贺。‎ D.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理东阿。‎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20分)‎ 我想你们 董玉洁 ‎ 下了晚自习,我独自躺在寝室里读小说。‎ ‎ ‎ ‎ 当初离家时爹妈就交代:到城里读书,也学点惦记。你这孩子,打小就不晓得惦记人。三叔把我送进这所中学时也提醒:抽空回去看你爹妈一眼,两老不容易呢。今天课堂上班主任又讲:人,应该懂得以某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我手头这本小说也正讲述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名俄罗斯少年只身骑着匹枣红矮马冒雨夜行三十公里回家,仅仅为了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们”,父母幸福得快晕过去。‎ ‎ 我的心像上足了劲的发条,激动得微微发颤:我何不也把爹妈狠狠地幸福上一顿呢?我可不是那种只想不做的人,我从床上跳起来推上自行车就往四十多里外的家里奔。‎ ‎ 风呼拉呼拉地拨打着树叶,天上乌云怒走,月亮藏藏露露明明灭灭。最好来场倾盆大雨吧,这样更显出我的心情,老师说这叫反衬。‎ ‎ 半小时后,一场不小的雨应召而来。股股雨水顺着脸颊淌到下巴尖儿上,汇成一挂小水链儿。‎ ‎ 不时一个极亮的闪电,像电焊,照亮了一簇簇披发劲舞的树;没有雷,可真好。‎ ‎ 回到家里啥也不说,就一句:“我想你们、惦记你们!”可不能说“我爱你们”,那不符合国情,太难以出口了,爹妈也不习惯。当他们明白我是如此地惦记他们时,爹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呢?他们会用什么样的眼神来打量他们这长大了、学会了惦记人的儿子呢?他们会幸福得手足无措的,妈只会拿手在围裙上那灰补丁上蹭来蹭去。‎ ‎ 在雨中跋涉了三个多小时,我终于站在了村头。有段泥泞路,车过不去,我便扛着往前趟。稀泥柔柔地、润润地在脚底里蠕动,一下子就涨满了脚丫儿,围住了腿肚儿。‎ ‎ 小村里没有一星灯光,人们早已沉入梦乡。一个闪电,我望见几处低矮的屋子默默地卧在雨中山坡上,像是被谁随手遗忘在那儿的。‎ ‎ 但我,惦记着你们。站在家门口,雨水掺和着汗水,我早已浑身透湿。‎ ‎ 敲门时,我的手有些抖。爹妈警惕地问:“谁?”“我!”‎ ‎ “出事啦!”爹妈嗓子眼儿发颤,磕磕碰碰地摸火柴点灯,“出啥事啦?”‎ ‎ 从门缝里我清楚地瞅见两位老人连外套都顾不上披,便忙起身,妈举着铁盒做成的油灯,爹手忙脚乱地拨门闩。‎ ‎ “出事啦?出啥事啦?”爹妈连声急问,满脸满眼的惊恐。‎ ‎ ‎ ‎ “没,没啥事,回来,我……想……想看看你们。”想好的话临出口又变了。“没啥事?看我们?没啥事这么大雨,深更半夜赶回来?我们有啥好看的?到底出啥事啦?”爹蹙着眉头,使劲地瞅我的眼睛,想瞅出个名堂来。“真的,真的没啥事。”‎ ‎ 爹接过妈手里的干毛巾递给我。妈忙着给我找干衣服,接着又给我煎了几个荷包蛋。我吃着荷包蛋,妈悄悄凑过来:“是不是又在学校里惹祸啦?有啥事跟妈说,妈晓得你爹脾气不好,妈不跟他说。”‎ ‎ “妈,真的啥事也没有。”我咬着鸡蛋,嘴里涨满了暖暖的蛋黄。‎ ‎ 收拾完了,我在床上躺下,迷迷糊糊刚要入梦,爹突然推开门:“柱子,到底出啥事啦!你照直里说,爹不骂你!”“爹,没事,真的啥事也没有,就想回来看看你们。”爹退出去,掩上门,两老又嘀咕了好一阵。‎ ‎ 躺在床上,我开始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 ‎ 第二天清晨,雨仍下得很大。我打定主意,起床第一句话就对他们说:“我在城里想你们!”可起了床,没见着爹。问妈,妈说:“你爹夜里就走了,去你们学校看到底出了啥事。你这孩子,有事也不说!”‎ ‎ 此时,我已无话可说。‎ ‎17.第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8.“我”冒雨回家省亲,爹妈为何一致认定“我”是在学校出事了呢?请申述理由。(6分)‎ ‎19.“我”为什么会“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5分)‎ ‎2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中的“我”,在小说的启发下,真正理解了“惦记人”的深刻含义,所以急不可待地深夜冒雨回家。‎ B.“我”的壮举之所以得不到爹妈的认同,是因为“我”纯属一厢情愿的一时感情冲动。‎ C.文章表面上是写“我”惦记着爹妈,而实际上表现的却是像大海一样深的父母之爱。‎ D.“我已无话可说”,是因为我要说的已全部说完;再者,爹妈素质太低,不懂得享受儿子的“惦记”。‎ E.黑夜、大雨、长途、泥泞,这些背景成就了“我”的惦记,却赶跑了爹妈的幸福感,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四、表达与创新(1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科学追求完美、和谐与真实。②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能传播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励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③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智,带领我们在科学海洋中(áo)游。④阅读科普文章,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mèi)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áo(      )游        mèi(       )力 ‎(2)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请加以改正。(2分)‎ ‎“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处句内语序不当,请加以改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情境,补写下列语段。(4分)‎ 生活中,人们为避免伤害彼此的感情,常使用委婉语。如:不说“你不要抽烟了”,而说“抽烟有害健康”;不说“你考得太糟了”,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60分)‎ 台湾著名实业家王永庆出身于贫苦家庭,又是长子,从小就担负了很多粗重的活。每天一大早起床,赤着脚,翻过小山去挑水,往返五六次,之后再帮着做其他家务。做完了,才匆匆赶六七里山路去上学。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如此,后来他到外地谋生,什么苦也都能吃得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开创了一番事业。因此,他常对人说,他之所以有今天,多亏年轻时吃够了苦。他又说:“我成功的秘诀无他,就是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角度作文。‎ ‎ ‎ 参 考 答 案 ‎ ‎ ‎1、D (A luò—là。B pàng—pán。C yáng—xiáng)‎ ‎2、D (汇—荟)‎ ‎3、D (A 取胜。B 尽。C 超过)‎ ‎4、D(“南”,名词做状语)‎ ‎5、D (名词作状语,其余名词活用为动词)‎ ‎6、A (因为思想)‎ ‎7、D (“欧阳修”为“苏轼”)‎ ‎8、名句默写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9.B(告诫)‎ ‎10.C(A 来;拿。B.对;比。C 都解释为“就”。D 表并列关系;表修饰关系。)‎ ‎11.求问(好问)  正反对比(对比)‎ ‎12.(1)肯定自己却否定别人,这是世俗的通病。‎ ‎(2)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13、C(意为“省察自己”)‎ ‎14、D(A 认为。B 连词,表承接。C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①却,反而  ②才)‎ ‎15、C ‎16、D 四.(16分)‎ ‎17.解析:闲着看小说,突然想起父母等的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参考答案:交代回家的原因(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3分,意思对即可)‎ ‎18.解析:儿子平常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回家,“儿子”今天心血来潮,举动“反常”,而父母却是按正常思维来推理的。‎ 参考答案:因为我打小就不知道惦记人,所以父母不相信我回来只是为了看望他们。‎ 而当时又是半夜,又下着倾盆大雨,父母亦不信我费尽周折,浑身湿透地从学校敢回家不是为了求助,而只是看看。我的吞吞吐吐,环境的恶劣平添了父母的担心。更重要的是我平时的表现,还有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6分,意思对即可)‎ ‎19.解析:“弄巧成拙”,不但没把爹妈狠狠地幸福上一顿,反而招来了一些麻烦,反使父母受累。‎ 参考答案:儿子事与愿违,表达想爹妈的人之常情成了“不正常”,想表达“惦记”(1分),却反使父母受累(2分)。(3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AD 解析:A项“我”并非真正理解“惦记人”的深刻含义;D项“素质低”分析错,是“我”方法错。‎ ‎21、(1)遨  魅 ‎(2)“激励”应改为“激发”‎ ‎(3)“完美、和谐与真实”应改为“真实、和谐与完美”‎ ‎22、答案示例1:你还要继续努力 答案示例2:发挥不理想,还得加油 ‎23、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