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2019届高三语文9月调研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青岛市2019届高三语文9月调研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年青岛市高三期初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细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道”之真义不过“仁礼合一”“即凡而圣”(极高明而道中庸)二语而已。就主要内涵来说,孔子之“道”在于“仁礼合一”;由哲理精神而论,孔子之“道”在于“即凡而圣”。“仁礼合一”与“即凡而圣”正是孔子儒学精神之所在。孔子这种圆融贯通“道德自觉与道德规范”“超越理想与生活日用”的生命的学问,正是当代学者创构“生活儒学”所亟待开发的宝贵精神资源。‎ 孔子的思想起点是“礼”。孔子之为孔子者,就在于他敏求善思自身,体悟出了“礼”背后那个更为重要的根本——“仁”,为古老的礼乐文化重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当然,“述”礼“作”仁虽是孔子创立儒学的基本线索,但这并不意味着仁、礼简单拼凑相加就自然化生儒学,言礼不及仁,非儒也;言仁不及礼,亦非儒也;仁礼和合,真儒之谓。因此,孔子虽把“仁”界定为礼之本,但并未因仁而废礼,一方面以仁释礼,另一方面又强调以礼来外化仁,落实仁。仁、礼不偏废,内外合为一:“仁”是内化的“礼”,“礼”是外化的“仁”。如果仁不外化为礼而落实于日用常行间就不能实现其价值;同样,如果外在的礼失去了内在之仁作支撑,那么礼就流于形式、虚文。可见,仁与礼构成孔子之“道”的一体两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仁”之要在于使“礼”合乎主体内在的心性情感,而不至于流于空有其表、形式僵化的所谓“吃人的礼教”;“礼”之要则在于将主体内在的情感化作外在的力量,落实于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仁”的内在情感与“礼”的外在行为合而为一,方是道德实践整个过程的完成。‎ 由此,“仁礼合一”或许才是孔子生命智慧和成德之教的真义所在,这也便是儒门所传的“道”,此“道”所内蕴的正是“即凡而圣”(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深邃哲理:它既是终极关怀,又平实切近、不离人伦日用;既是形上超越之“道”,又是百姓日用之“道”。‎ ‎“极高明而道中庸”最能体现孔子“道”之本旨,是儒学之真精神所在。儒家传统一方面能“与时偕行”“日新又新”(变),另一方面又“万变不离其宗”,终不改其“极高明而道中庸”之底色(常),这或许正是其穷变通达、可大可久的依据。孔子“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高超智慧,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遂避免了游走两极的偏执,成就了原始儒学这一阳刚劲健、生生和谐、可大可久的思想系统。‎ 可见,儒门之“道”应是“仁礼合一”之“道”,应是“即凡而圣”的“道”。在“后新儒学”的时代我们正需要接续、光大此“道”,确立合乎时代精神的“新道统”,并以此为纲领展开当代儒学的重构。‎ ‎(傅永聚 郑治文“光明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与“礼”构成孔子之“道”的一体两面,只有“仁礼合一”,才能完整体现孔子生命智慧的真义。‎ B. “仁”为“礼”之本,失去了“仁”的支撑,“礼”就会流于形式、虚文,成为“吃人的礼教”。‎ C. “礼”是孔子思想的起点,是外化的“仁”,“礼”通过情感外化来实现“仁”在日用常行间的价值。‎ D. 孔子之“道”既是终极关怀,又不离人伦日用,是重构当代儒学的精神资源,有助于确立合乎时代精神的“新道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仁礼合一、即凡而圣的儒学精神。‎ B. 文章指出理解孔子之“道”应从两大核心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仁”与“礼”的关系为切入点,揭示了孔子之“道”的主要内涵。‎ D. 文章论证“仁”“礼”内外合一、无法分离,但“仁”作为“礼”之根本显然更重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凡而圣”体现孔子思想的哲理精神,使孔子思想成为平实切近的百姓日用之“道”。‎ B. 儒家传统既“与时偕行”又“万变不离其宗”,因而原始儒学才成为穷变通达、可大可久的思想系统。‎ C. “极高明而道中庸”避免了游走两极的偏执,体现了孔子“道”之本旨,是儒学真精神之所在。‎ D. “极高明而道中庸”讲求不偏不倚,正是兼具“礼”“仁”两面,孔子之学才成就其“真儒之谓”。‎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 项,“只有‘仁礼合一’,才能完整体现孔子生命智慧的真义”不正确,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三段,原文说的是 “‘仁礼合一’或许才是孔子的生命智慧和成德之教的真义所在”,是“或许才是”,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此题答案为A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D 项,“‘仁’作为‘礼’之根本显然更重要”不正确。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为“仁与礼构成孔子之‘道’的一体两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故此题答案为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使孔子思想成为平实切近的百姓日用之‘道’”分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它既是终极关怀,又平实切近、不离人伦日用;既是形上超越之‘道’,又是百姓日用之‘道’”。B项,“因而原始儒学才成为穷变通达、可大可久的思想系统”分析不正确,说法过于肯定,原文说的是“这或许正是其穷变通达、可大可久的依据”,是“或许”。D项,“兼具‘礼’‘仁’两面,孔子之学才成就其‘真儒之谓’”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仁礼和合,真儒之谓”,并不是说具有“礼”“仁”两面就能成就孔子之学的“真儒之谓”。故此题答案为C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破云之血 酉蕾宁 高个儿红军倚着树干一动不动,弄得乡民趴在灌木丛中大气都不敢喘。鸟儿们像被枪声吓破了胆,这儿静得让人头皮发麻。吸引他跟随这个掉队军官翻山越岭的,是那个看上去鼓囊囊的皮包。都在讲这支缀五角星的军队见土豪就打,值钱的东西肯定不会少。乡民朴素地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只是那把系着红绸带的手枪让人惧怕,他只得以豺狗般的耐心等候猎物乏累并打盹。‎ 透过树冠的缝隙,高个儿红军没见到一丝阳光,他郁郁地叹口气:几万战友的热血还没能争来一片灿烂,那么再加上一个吧。他为解救大众而不惜生命的热忱和此时的体温一样滚烫。这样的病体看样子不能随部队远征了,他打开文件包拿出张《红星报》,用短铅笔头在空白处唰唰地写,眼泪不由自主掉下来——亲爱的首长、同志们,一个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离你们远了,心却更近……忽地有串塞塞率率的声音使他警觉地竖起了耳朵!‎ 乡民凭几十年逮兔捉狼的经验马上判定危险已近,他顾不得窥探了,就地滚出去好几米远,但那只阴森的野兽比他更敏捷,早窜到他身后等着了。“呜”——那厮从胸腔里发出可怕的嗥叫声,一股豺狗特有的味儿直扑他鼻口。乡民来不及躲藏与反抗,只好紧闭双目等候末日的到来。叭叭!两声清脆的枪响使他不禁跪倒在地,半天都没缓过气。‎ 老乡,它死了。高个儿红军手里握着的手枪还冒着蓝烟,蜡黄的脸满是关切,没事吧你?乡民胆怯地垂下脸。这里有民防团吗?高个儿红军左右看看,他知道开枪会暴露自己的行踪,但为救下这个乡民他无怨无悔。而乡民细而亮的眼不由自主又瞟向那个皮包。你能带我走出这座大山?高个儿红军伸手拉起乡民时和气地笑笑。乡民全身颤栗了:手里多了两枚圆圆的铜板。看样子跟这个军官真对了。‎ 大山绵绵,云层厚厚。高个儿红军跟着一言不发的乡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揪心地看他冻红的赤脚与褴褛的衣衫。头顶的天幕昏沉沉的,可能只有鲜红的领章带给乡民一丝温暖了。凛冽的山风扑向高个儿红军,他全身开始发抖。这是在红军中长期肆虐、无药医治的“打摆子”,在它面前,信念之墙有多坚固呢?他强撑着跟乡民钻进一个黑乎乎的山洞。我去看看前面有没有民防团。乡民急慌慌道了句,偷偷张望那个黑黝黝的枪口,发现它老在抖动。‎ 跑出好一段路,乡民手按着胸口,仿佛心都要跳出来。这个山洞里的秘密找谁诉说?为了镇静下来,他蹲在一条小溪边撩起凉水洗脸,这时一个更冰凉的东西抵上了他的脖子。小子,你丢魂了吧?看见谁了?——那是几个循着枪声巡山的团丁。乡民觉得所有枪口飞出来的都是阎王爷的索命小鬼。‎ 团丁用几支长枪顶着不太情愿的乡民往山洞处走,快到洞口时,一向木讷的乡民猛地扭头与团丁讨价还价:我只要那个皮包行吗?话音未落他便结结实实挨了几枪托。穷鬼,你算什么玩意?小心吃老子的枪子儿。想起那条嘟嘟冒血的豺狗以及那张和气的脸,乡民心里堵得慌,他的脚步明显慢下来。进去!把共匪带出来!团丁如临大敌般拉枪栓占地形,把他死命推进了洞口。‎ 山洞里空空如也,哪还有人影!石头上放着一双布鞋,乡民拿起鞋里面的一张纸条,像看一张天书——他不识字。好久团丁缩头缩脑进来了,一把抢过那张纸条费力地念:老乡,这鞋留给你。好哇!你把共匪放跑了!团丁气得哇哇大叫,把他捆得严严实实丢在角落里,冲出山洞四散追去。一时枪声大作!‎ 乡民第一次发现自己绞肠似的难受,他在心里默默念叨:红军,你快跑吧……‎ 枪声渐渐平息,洞口那块天奇异地散开了,露出些隐红来。乡民怎么都觉得那跟红军有关。‎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主人公高个儿红军无名无姓,是作者有意为之,高个儿红军只是几万红军的代表,更具有普遍性。‎ B. 乡民因觊觎高个儿红军的东西而跟踪他,作者却用“朴素”一词写他的心理,其中蕴含了作者的同情与理解。‎ C. 小说写乡民“全身颤栗”“急慌慌”“仿佛心都要跳出来”,全都表现出乡民对高个儿红军手中那把手枪的恐惧。‎ D. 高个红军与团丁形成对比,都带着令人恐惧的枪,对乡民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这也正是能否赢得乡民之心的根本。‎ ‎5. 小说中“红军救乡民”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标题“破云之血”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C 5. ①表现高个儿红军解救大众的自我牺牲精神;②为下文乡民心怀愧疚直至慢慢转变态度作铺垫;③情节跌宕,吸引读者。 ‎ ‎6. ①“云”表面指天空中的乌云,实际象征社会黑暗;“血”表面指以高个儿红军为代表的红军之血,实际象征他们解救人民大众的牺牲精神。②运用象征手法,赞颂了红军解救人民于社会黑暗的热忱和牺牲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 项,“全都表现出乡民对高个儿红军手中那把手枪的恐惧”分析不正确。由原文可知,乡民全身颤栗是因为“手里多了两枚圆圆的铜板”,内心激动,觉得自己跟对了人;“仿佛心都要跳出来”既有对高个红军手中那把枪的恐惧,也有把高个红军藏在山洞中这件事引起的内心紧张。故本题答案为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个情节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小说中高个红军生着病被困在大山里,面临死亡,乡民跟着高个红军目的是等高个红军倒下了抢走他的财物,可是当乡民被豺狗攻击时,高个红军不顾自己暴露的危险,开枪救了乡民,表明高个红军具有解救大众的自我牺牲精神。也正是因为高个红军救了乡民的命,才有了下文乡民的愧疚和态度的转变,所以从情节发展来看,这一情节不仅使小说情节有了起伏,成功吸引读者,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标题的含义和手法等角度分析。本文的标题为“破云之血”,结合小说中“云层厚厚”“天幕昏沉沉的”,“只有鲜红的领章带给乡民一丝温暖了”,可以分析出,“云”表层含义是指天空的阴云,而“血”表层含义指的是红军的血;再结合小说中高个红军舍身救乡民,乡民受感化,感到“洞口那块天奇异地散开了,露出些隐红来”“跟红军有关”等情节,可分析出“云”的深层含义指的是社会的黑暗,而“血”的深层含义则是指以高个红军为代表的红军解救大众的牺牲精神。从手法来看,“云”和“血”都用了象征手法。‎ ‎【点睛】第2小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的作用。这类题在回答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题(揭示小说主旨)。在形式上,主要是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的发展波澜顿生;贯穿全文,有线索作用。因此本题可参照这些规律,有哪些作用答出哪些作用就可以。‎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二维码居然已经取代了大妈的零钱筐。”让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漆远没有想到的是,回国后的一次经历,让他对中国科技创新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民族史上罕见的现象:我国正形成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拥抱“中国机遇”,成为众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选择。归国后,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出“领头雁”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摘编自赵承等《我国正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新华视点》2017年11月)‎ 材料二:‎ 哈佛“八博士”共聚合肥科学岛建起世界上最先进的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故事,是近年来“归国圈里”的美谈。“越比较越自信。”率先回国的“头雁”、强磁场中心副主任王俊峰的感言,道出了刘青松等八位哈佛归国博士的共同心声。国内的科研条件今非昔比,在这里可以拥有“独立实验室”,而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 科学岛上有一个大明星——“人造小太阳”,学名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它能产生堪比太阳的光和热。这在未来聚变堆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其实,岛上还有一个大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相比“人造小太阳”,它的光芒毫不逊色。强磁场与极低温、超高压一样,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极端实验环境,是科学探索的“国之重器”,自1913年以来,19项与磁场有关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奖。‎ 为实现“合适的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吃合适的药物”,刘青松团队自主开发了国内首个将高通量体外药敏检测技术与高通量靶向基因测序技术相结合的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体系,为肿瘤患者最大限度地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参考。‎ 今年2月,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混合磁体工艺通过国家验收,其磁场强度世界第二!8年间中心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将向世界第一稳态磁场迈进。”匡光力表示。‎ ‎(摘编自叶乐峰《科学岛,你是一个怎样的强磁场》,《光明日报》2017年8月)‎ 材料三:‎ 近日,由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刘青松药物学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针对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药1类创新靶向药物HYML-122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白血病,也是目前四大白血病中五年生存率最低的一种。‎ 刘青松团队经过4年多的基础研究和完善的临床前研究,于2017年11月与合肥合源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向国家药监部门申报临床试验,该药于2018年6月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这是该药物研发历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HYML-122正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该项目在早期基础研究阶段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以及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的资助,在开发阶段得到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在产业化推动方面获得了合肥合源药业公司的大力支持。此外,还获得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的资助。‎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7万亿元,年均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调查中有81%的留学归国人员认为,国内创业机会比国外“要更好,甚至好得多”。‎ ‎(摘编自王黎《科学岛报》,2018年7月)‎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统计数据显示,拥抱“中国机遇”,成为众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选择,我国正形成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B.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和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极端实验环境,是科学探索的“国之重器”。‎ C. 为实现精准治疗,刘青松团队自主开发出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体系,给肿瘤患者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以治愈患者。‎ D. 经过刘青松团队多年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HYML-122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这标志着该药正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哈佛“八博士”回国创业的故事,让归国人才感受到国内科研环境的改观,在国内可以拥有“独立实验室”,而在国外不可能实现。‎ B.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八年间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表明我国科技水平稳居世界前列。‎ C. 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创新靶向药物项目在早期基础研究、开发、产业化推动等方面得到了合源药业的大力支持。‎ D. 大批海外人才选择回国创新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大多数人认为,国内创业机会并不比国外少。‎ ‎9. 请结合三则材料对归国人才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进行概括。‎ ‎【答案】7. C 8. D ‎ ‎9. (1)中国科技发展迅速,机遇多多。(2)国内科研条件今非昔比。(3)国家政策扶持,科研经费投入大。‎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给肿瘤患者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以治愈患者”不正确,材料二说的是“为肿瘤患者最大限度地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参考”,并没有提到可以“治愈患者”。故本题答案为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五选二的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在国外不可能实现”,不正确,材料二说的是“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并不是完全“不可能”。B项,“表明我国科技水平稳居世界前列”分析不正确,“8年间中心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表明我国科技水平在不断进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但不能说是“稳居世界前列”。C项,“在早期基础研究、开发、产业化推动等方面得到了合源药业的大力支持”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三可知,该项目只是“在产业化推动方面获得了合肥合源药业公司的大力支持”。故此题答案为D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一“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拥抱‘中国机遇’,成为众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选择”可概括出中国科技发展迅速,机遇多多。由“国内的科研条件今非昔比,在这里可以拥有‘独立实验室’,而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可概括出国内科研条件含非昔比。材料三写刘青松团队的研究项目在早期基础研究阶段、开发阶段、产业化推动方面获得国家大力支持和多方资助;又写到“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7万亿元”,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据此可概括出国家政策扶持,科研经费投入大。‎ ‎【点睛】第1‎ 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B.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C.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D.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阳,是指中国古代文明中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并推动其发展变化的两个根本因素。‎ B. 进士第,指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登进士第就是考中了进士。‎ C. 军,唐代指在设兵戍守之地设置的军事机构,宋代则变成行政区划名,与府、州同属于路。‎ D. 谥,指旧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死后给出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文中是亲友依其生前行为给出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九龄聪颖勤奋,遍学百家之说。他自小聪慧,深受父兄的熏陶,后来得到许忻帮助后,更加发奋攻读,昼夜不知疲倦,因而知识十分渊博。‎ B. 陆九龄虽为儒生,勇担备寇之责。湖南茶寇掠夺庐陵郡,他应众人之求,领导义社布防,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闲时让众人习射,震慑了贼寇。‎ C. 陆九龄自律担当,死后享有殊荣。在兴国任上比较闲暇,却并不放任自己, 依然衣冠整肃;死前仍牵挂全国的学术人才,死后被追封为朝奉郎、直秘阁。‎ D. 陆九龄致力礼学,潜心训导后学。他继承父亲志向,修习礼学,与弟陆九渊以师友相处,相互学习;对前来求学的人,他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 ‎(2)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答案】10. C 11. D 12. D ‎ ‎13. (1)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 ‎(2)人的疑惑有时难以用话语争辩,言词激烈,恰好加固他们的想法。过一会儿,未必不自己明白过来。‎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秦桧”是人名,在句中做主语,“当国”是“秦桧”的行为,故“时秦桧当国”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其”是代词,代指上文的“程氏”之学,所以“其说久之”翻译不通,据此可知D项断句错误,答案为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D项,“文中是亲友依其生前行为给出的”不正确。文中“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的意思是“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所以文中不是亲友的私谥,而是朝廷赐谥。故答案为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对前来求学的人,他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不正确。由原文“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可知,有求学的人来咨询,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不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故答案为D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满岁”,一年;“以”,因为;“继母忧”,继母去世;“服除”,服丧期满;“调”,调任;“上”,上任;“疾”,病。(2)第一个“之”,助词,的;“惑”,疑惑;“以”,介词,用;“难以”,古今异义词,难以用;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适”,恰好;“固”,使动用法,使……稳固,可译为“加固”;“其”,代词,他们的;“少需”,过一会儿;“悟”,明白。‎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 陆九龄,字子寿。九龄的父亲陆贺,凭借学问品行被乡里人尊崇。陆九龄年幼时聪颖端庄,年纪大了些,就填补了郡学弟子员的空缺。 ‎ 当时秦桧把持朝政,没有人讲程氏之学,只有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听说新来的博士学习黄老之术,不遵循礼法,陆九龄感慨叹息说:“这不是我乐意学的。”于是就同家,跟着父亲兄长更加努力地讲学。这个时期,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许忻)很少接待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学典籍全部告诉他。从此以后陆九龄更加努力地学习,翻看百家书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对阴阳、星历、五行、卜筮这些学说都很熟悉。‎ 陆九龄性格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苟且简单涉猎,进入太学,司业汪应辰推举张九龄为学录。在乾道五年中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他的门人学生大多不乐意。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致的。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法度,盗寇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他说:“这本来就是男子的事情。”年岁荒恶时,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等到了兴国,九龄不因为职位闲淡自我放松,规矩更严格了,他随时都整理好衣服帽子,好像要面对很多人一样。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旧把天下的学术人才作为惦记的事情。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 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法。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有求学的人来咨询,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陆九龄曾经说:“人的疑惑有难用话语争辩的情况,言词激烈,恰好加固他们的想法。过一会儿,未必不自己明白过来。”‎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隋,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 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15. 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 “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② “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故答案为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透,芭蕉又绿了,春天过去夏又到了。从手法上来看,时光流逝本是不可见的,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光以人的情感,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利用樱桃变红和芭蕉变绿这两种植物的颜色的变化,把抽象的时光流逝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飞逝,表达出诗人的感慨。‎ ‎【点睛】第2‎ 小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的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词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破阵子》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表现了军容的雄壮及将士们战斗情绪的高昂。‎ ‎(3)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自然的循环法则自比,表示自己虽辞官,仍关心国家命运。‎ ‎【答案】 (1). 其文约 (2). 其辞微 (3). 八百里分麾下炙 (4). 五十弦翻塞外声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辞、麾、炙、弦、翻。‎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 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 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 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B.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C.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D.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 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碧万顷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副其实 B. 一望无际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不虚传 C. 一碧万顷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副其实 D. 一望无际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不虚传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原句,查看有无明显错误标志,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搭配不当,“揭示了……‎ 新结构方案”谓语和宾语不搭配,可改为“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B项修改正确。A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C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 “提出了……方案”。D项,“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改为“揭示了……机理,提出了……方案”;“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故此题答案为B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从上文来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港珠澳大桥, A、B、D三项的主语都是“小岛”,C项的主语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ABC三项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应排除。故答案应为C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文中用来形容海面,用“一碧万顷”恰当。风大浪急:指风浪很大。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文中指外海海面的情况,用“风大浪急”恰当。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此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带有夸张赞叹的意味。文中说的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挑战,用“前所未有”恰当。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文中说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真正的科技大桥,用“名副其实”更恰当。故答案应为A项。‎ ‎【点睛】第3小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王好古教授:‎ 我们研究会寻思于‎2018年9月21日在省城茂源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想让您就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聊聊高见。敬请抽空出席。‎ 顺祝健康!‎ 云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 邀请人:李民生 ‎2018年8月27日 ‎【答案】①“寻思”改为“决定”;②“搞个”改为 “举办”;③ “想让”改为“恭请”;④“聊聊”改为“发表”;⑤ “抽空”改为“拨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邀请函,题干要求指出“不合书面语体”的五处,也就是说要找出所给材料中五处使用口语的地方。①“寻思”是口语,不符合语体要求;另外,“寻思”的意思是“思索、考虑”,而材料中“于‎2018年9月21日在省城茂源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是已经定下来的事,故应改为“决定”。②“搞个”是口语,意思是“举办一个”,不符合局面语体要求,应改为 “举办”。③ “想让”是口语,材料中用来邀请教授参加会议,对教授不够尊重,且不符合邀请函语体要求,应改为“恭请”。④“聊聊”是口语,就是“谈一谈”的意思,材料中用来指教授的发言,不得体,当改为“发表”。⑤ “抽空”是口语,意思是“抽出时间”,不符合语体要求,不够庄重,应改为“拨冗”。‎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下面是大学生国家助学金贷款的还款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大学生偿还国家助学金贷款时首先在毕业时办理还款确认,然后确定还款方式,如果去外地工作,就将还款直接汇入原存折;如果在本地工作,就将还款存入用于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存款的存折。‎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片,确定起点顺序,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本题由题干可知,所给图表是“大学生国家助学金贷款的还款流程图”,由图片可知,起点为“毕业时办理还款确认”,然后是“还款方式”。由图表来看,“还款方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去外地工作”,“直接汇入原存折”;另一种是“在本地工作”,“存入用于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存款的存折”。考生按照流程图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清楚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8月21日‎,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孙姓男子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霸座”,还各种耍无赖,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列车长和乘警都进行了劝说,却不管用。事后该男子还得意地称自己把一车人耍得团团转。‎ 此事引发网友骂声一片,纷纷“人肉”孙姓男子,曝出他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微信号等个人信息;甚至深挖出他的在职博士生身份以及过去的种种劣行。目前该男子各类社交通讯软件处于瘫痪状态,吓得连家门也不敢出。‎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网络舆论冷思考 网络舆论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也促进了我国社会民主制度、宣传制度的发展,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来了影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但我们更要清楚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当前网络舆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受信息来源的限制,网络舆论与真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报道和传播的事件本身不够确切,有些甚至是谣言,而网络就成了这些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误导舆论走向。大多数网民面对此类消息,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大部分网民也很容易将个人情绪和倾向带入言论。此外,还产生了网络黑社会等利益群体利用网络操控舆论。网络暴力就是就是这样产生的。‎ 网络暴力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固有的社会根源要想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必须找准其社会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个,人素养偏低以及权利义务意识不强是网络暴力频出的原因未查实真像就把别人的个人信息曝光是一种义务缺失的表现,应当谴责;只根据网络信息就乱加评论更是义务缺失和素养偏低的表现人云亦云,不分清是非,不加思考就评论他人,给人们造成心理负担,致使人们感到社会黑暗无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和更正倘若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一份权利与义务的相统一的认识,互相猜疑的阴影将离我们远去倘若我们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多提升一点素质修养,对事物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么我们的网络将更加安全和谐,岂容网络暴力这一说 网络暴力的危害猛于虎也,需要我们谨慎对待,被网络暴力逼害的人还不少,斯诺登介入了美国政府监听民众的丑脸,民众的一举一动都被政府监听着,这是多么可怕呀,也就是说你的生活全部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你还有什么自由可言,个人隐私完全没有,这不是一种网络暴力吗?网络暴力使我们失去了隐私,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民主试想,但网络暴力泛滥时,或许社会秩序也会颠倒,人们将在各种舆论压力下生活得万分恐惧,人们将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中苟且偷生,毫无尊严自信可言,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这还叫什么和谐社会?为此,我们不能让网络暴力这场洪流摧倒我们的心墙,而应谨慎对待它我们不求高谈阔论,只求我们用心体会,用心交流,文明上网,友善上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让网络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生活压力,那么,网络将没有暴力这一说,有的也只是文明这一说。‎ 网络暴力危害你我他,也产生于你我他,要想根除网络暴力这一社会现象,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技术的创新管理,更重要的是你我他的自觉遵守!‎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实事新闻,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孙姓男子高铁霸座的事,第二部分讲的是孙姓男子霸座行为引发社会反响及对他个人生活的影响。题干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考生可以针对第一部分谈对孙姓男子霸座行为的看法,如分析其霸座行为产生的心理,批评其霸座行为的错误,指出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倡导公共场所遵守公共道德、加强个人修养等;也可以针对第二部分,谈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如分析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提醒公众冷静对待高铁霸座事件等;还可以针对整则材料,谈对事件的整体看法,如分析霸座行为产生的个人原因、社会原因,这一事件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等。总之,考生只要围绕高铁霸座事件及其影响来谈自己的感想,都是符合要求的。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一些热点材料,如女教师拦高铁事件,公交车上老人逼小学生让座事件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霸座暴露个人修养的缺失;霸座是道德问题,也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冷静对待高铁霸座事件;健全法律,杜绝霸座之类现象,等等。‎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干要求“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