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朝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2.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 ( )
A.分封制 B.封建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说文解字》解析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本意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信仰 C.血缘 D.地域
4.《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右图是出土的西周利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C.西周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7. 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③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④这一体制维持两千多年并不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8.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0.《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1.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12.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13.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
建议,在元朝设( )。
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14.“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南书房 C.设立内阁 D.设置殿阁大学士
15.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 )。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趋于严格 D.大臣地位不断削弱
16.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1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 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18.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1.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22.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
23.“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
2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
A.三元里人民斗争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5.右图漫画反映的史实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C.东北三省之后不久沦为“狼”的殖民地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6.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2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28.美国《时代》杂志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材料表述指的是( )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9.如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信件内容推测其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正在在全力围剿红军
B.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30.“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歌曲生动地体现了中共的抗战路线。制定该路线的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政治协商会议
31.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以得知该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32.下列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颁布《资政新篇》 C.定都天京 D.创立拜上帝会
33.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34.右图两部文献有其共性的一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
A.都反对封建地主压迫,但都没有真正地落实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强烈要求土地的愿望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政治为奋斗目标
35.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6题16分, 37题14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2分)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4分)对此你如何评价?(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2分)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2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漳平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BACDB 6-10AADBD 11-15DCCCD 16-20BBBCD
21-25CDACC 26-30DDBDC 31-35ABA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6题16分, 37题14分共30分)
36.答案:(16分)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
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元朝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8分)
(2)史实:
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4分)
评价: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2分)
37. 答案: (14分)
(1)时间:1937年。(2分)
阶段: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2分)
(2)特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2分。任答一点即可)
战例: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4分)
(3)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2分)
(4)变化: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