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上期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纪万平 审题人:谭庆华
本试卷共21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 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C.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D.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材料翔实,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古建筑这一观点。
C.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B.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了的樱桃。他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息。那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肩背手提着几只箱子、大包小包和一些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起一只眼睛的细高个子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叫起来,“是你吗?我亲爱的朋友!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呀?”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我亲爱的朋友,你还得往高点说,”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颗金星勋章了。”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从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迸发出好些火星儿。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都紧缩起来,好像还起了皱纹……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和恭维!”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的恩典犹如起死回生的甘露……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弄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索性转过身去伸出手向他告别,望也不望瘦子一眼。
瘦子握了握胖子三个指头,全身弯下去向他鞠躬,发出来……嘻嘻的笑声。他妻子也赔着笑脸。纳法奈尔双脚靠拢,鞋后跟发出“砰”的一声,制帽掉到地上去了。这三个人又惊又喜,惊喜交集。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选自《契诃夫文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对主人公的了解不是根据其姓名,而是通过对“胖子”与“瘦子”这样一对反义词分出社会不同的阶层,从而说明了他们是当时俄国的典型形像,使小说具有普遍的概括意义。
B. 文章多处艺术性地运用了省略号,“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节奏轻快,生动刻画了瘦子的自满意得之情。
C. 胖子对瘦子那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谄媚相,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对俩人朋友关系的亵渎,以致于胖子“索性转过身去伸出手向他告别,望也不望瘦子一眼。”
D. 小说对奴性的刻画全面而深刻。作者以瘦子一家为缩影,像照片一样逼真地揭露了社会的病态。
5.弗洛伊德说:“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假如他的嘴唇不说话,他则会用指尖说话。”请从文中举出瘦子的儿子纳法奈尔三处不同的体态语言分析弗洛伊德这句话的深刻内涵。(6分)
6.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请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计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C.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B.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D.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9.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早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早,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
,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止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当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威采,不扬华萍。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①,亡身进贤。”尝竞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B.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C.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D.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弟,即丈夫的妹妹,与《孔雀东南飞》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的“小姑”意同。
B.孝廉,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是汉朝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重德轻能。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乡曲,乡里,亦指穷乡僻壤,与“窜梁鸿于海曲”中的“曲”意相同。形容识见寡陋。这里指同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虞有一个寡妇极其孝顺,奉养婆婆。却被人诬告寡妇是厌倦了供养婆婆,因而毒害了婆婆。
B.孟尝担任合浦太守不到一年就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谋利,极有声望。
C.合浦还珠的故事告诫我们只要官员清廉为官,自然环境就能得以改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D.孟尝称病辞职,隐居耕种,不事张扬才华。杨乔为此打抱不平,冒死向汉桓帝荐贤进能。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 自是郡中连早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2) 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一枝花(醉中戏作) 作者:辛弃疾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①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②。
【注】①丘陇:指坟墓,化用古诗“今日牛羊上丘陇,当年近前面发红”诗意。②中酒,饮酒之中。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上片写作者自比像斗草小孩,想尽了千方百计,想要赢得一切,率真而童心未泯,极富情趣。
B.下片开篇写而今白发横生,回首往事,也只能徒唤奈何而已。既然往事不堪回首,而今又闲居林下,便只有和山中友人谈天论地、道古说今以潇洒送日月了。
C.“看丘陇牛羊”,借助典故,委婉含蓄表达了世俗浇薄,贤愚难以分辨,让作者产生避世之意。
D.结尾 “怕有人来”二句说如有人相访,就说我醉了,实则表达了作者远人避祸之意。
15.词的上片前三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庄子《逍遥游》表达类似境界的句子是“,”。
(2)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3)李密《陈情表》中描写孤苦,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情状的句子是“,”。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四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的句子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用“,”来表达自己一种悔悟和庆幸,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6)屈原在《离骚》用“,”两句来批判当时随意歪曲法律,竞相苟合、取悦他人的不良社会风气。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9分)
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诱惑少,所以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当前,许多领域深入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芯片技术如何突破?人工智能领域如何推进?东西方文化如何更好交融?这有赖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同时,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在古汉语中,“知”与“识”相连又有别。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 )。从路径上说,培养见识,离不开课堂,但也不能囿于课堂,既需要言传,更需要鼓励学生在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领悟与把握。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B.而另一方面,具备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C.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就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D.一方面,只有具备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就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韦编三绝 心无羁绊 替古人担忧 细大不捐
B.韦编三绝 心无旁骛 铁杵磨成针 浅尝辄止
C.丹书铁券 心无羁绊 铁杵磨成针 细大不捐
D.丹书铁券 心无旁骛 替古人担忧 浅尝辄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虽然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B.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常常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C.只要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常常在高等教育,那么培养钻研精神就需要从小抓起
D.尽管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20.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
根据2017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_______A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______B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________C______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庄子·骈拇篇》记载了这样一则简短的寓言故事:“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上期十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D(A 项, “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B 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B(“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同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B(“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4.C;“认为这是对俩人朋友关系的亵渎”错,胖子瞧不起瘦子的真正原因是俩人的地位悬殊;
5.(1)弗洛伊德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动作、神态等体态语可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性格特点。(2)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犹豫”揭示了一个中学生对陌生人的羞怯心理,“摘下帽子”基于纳法奈尔下意识的礼貌;(3)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面对父亲介绍胖子中学时期的“恶行”,揭示了纳法奈尔潜意识的不屑,觉得这个人不值得自己尊敬。(3)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从侧面烘托主人公瘦子的形象,揭示了纳法奈尔面对比自己父亲职位高的胖子的崇敬心理。(4)纳法奈尔双脚靠拢,鞋后跟发出“砰”的一声,制帽掉到地上去了。说明奴性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6.①与小说的主旨有关:作者所要批判的就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导致小人物心理变态的社会现实。②从写作角度来看:相比较于达官贵人,小人物的这种心理更具真实性、现实性和普遍性,通过瘦子更能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易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③就选材而言:打破传统的“批判达官贵人”的写法,以原本令人同情的小人物作为批判的对象,选材新颖,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使文章更有可读性。④就表达效果而言:相比较于达官贵人,借小人物的畸形心理来抨击当时社会的等级分明,可使小说更具讽刺性、批判性与现实意义。(或:人格的高下贵贱,本与官阶地位无必然联系,但瘦子却因胖子官阶引起他心理行为戏剧性变化,这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等级的森严,又表现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使小说主题更为深刻)(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7.C;“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
8.D;解析:A,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B,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应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
9.优点——便利、快捷、门槛低;缺点——扰乱市场公平竞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前景——是金融创新,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安全。(每点2分)
10.B;
11.B;“自下而上”,重德“兼能”。
12.C;太绝对,原文说以前的合浦太守贪婪,捕捞无度,才导致海珠迁移邻境。
13.(1)从这以后郡中连续干旱两年,祷告祈请上天没有获得下雨,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案情原委,孟尝到太守府详细地陈述了寡妇蒙受冤屈受到诬陷的事情。(是,指示代词,这;诣,到……;具,详细地;每点1分,句意2分)
(2)想要甘霖及时降下,应该处死打官司的人,用来向冤死的灵魂谢罪,或许冤屈能够获得伸张,这样郡中及时下雨就可以期待了。(谢,谢罪;庶:或许;幽枉:冤屈;每点1分,句意2分)
14.A;而“百计”三句则是写他的内心世界,写他的理想和追求,他要不遗余力,做到和斗草儿童一样,“赢个他家偏有”,即实现其“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汉宫春》)的政治目的,为下片写其“穷则独善其身”做好了铺垫。
15.刻画了一个有胆有识,功高位显,威风八面的志士形象(2分)。“千丈擎天手”,写其一柱擎天,力挽乾坤的英雄气概;(1分)“万卷悬河口”,写其口若悬河,议论风发的英姿。作者以“千丈”和“万卷”对比,说明了他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1分)“黄金腰下印,大如斗” 写其功业,(1分)“更千骑”二句,写其出巡时仪仗之盛大和气势之威武,从而表达出他的政治抱负。(1分)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6)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7.A;18.B;19.D;“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20.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1分);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2分);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2分)
21.材料理解: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个人也有个人的命与活法。无需羡慕别人,花有花的烦恼,叶有叶的骄傲。懂得知足,活出自己的价值比什么都重要。
文言翻译:
孟尝字伯周,是会稽上虞人。年轻时修养自己的品行操守,在郡里担任户曹史。上虞有一个寡妇极其孝顺,奉养婆婆。婆母寿终后,她的小姑原先就心怀嫌疑猜忌,就诬告 (她)是厌倦了供养婆母,因而毒害了婆母,在县庭上讼告。县郡没有仔细调查,最后竟然以此定罪。孟尝事先了解实情,详细地向太守说明了原委,太守没理会。孟尝在外门痛哭请求(无济于事),于是借口有病辞职离开,寡妇最终含冤而死。从此郡中连旱二年,祈祷也无所收获。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案情原委,孟尝到郡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诬之事。就趁机说:“从前东海孝妇,感动上天造成干旱,于公一言,想要甘霖及时降下,应该处死打官司的人,用来向冤死的灵魂谢罪,或许冤屈能够获得伸张,这样郡中及时下雨就可以期待了。”殷丹 听从了孟尝的建议,就在那位寡妇墓前处死讼女,上天应验下了及时雨,庄稼因此获得丰 收。
孟尝后来考中孝廉,被推举为茂才,担任徐地的县令。州郡上表陈述他的才能,升迁 为合浦太守。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卖来购买粮食。原先时的宰守官吏们都是贪婪污浊之人,奸商滥采珍珠,不知穷尽,珠贝逐渐迁往交祉海域去了。因此商人不来买卖,当地人穷物少,百姓中有不少人饿死路边。孟尝到任后,革除先前的弊政,为民兴利除弊。还不到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 百姓都返归本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称誉是神明之人。后来因病自己上书(告病
还乡)被征召应当回朝廷,当地官吏百姓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任。孟尝无法前行,就乘着民船晚上悄悄离去。隐居在偏远的洼地生活,自己亲自耕种。邻县的读书人和百姓仰慕他的品德,邻近他居住的有一百多家。桓帝时,同郡尚书杨乔上书荐(孟尝)说:“孟尝安于仁爱,弘扬仁义,崇尚道德修炼,清廉的行为超出流俗之人,才能超出众人。先前更换做合浦太守,移风易俗,改革弊政,已离去的珠蚌复还于合浦,饥民仰仗(他)生存,况且南 海一带盛产珍珠,财产容易积聚,本在他的掌握之内,(珍珠)价格高比金银,可是孟尝独自一人称病辞职,亲自耕种田地,隐匿自己,不张扬才华。我不敢偏私同乡, 只是私下里被禽息的做法感动,冒死推荐贤人。”孟尝最终没有被重用,年七十,死于家中。
诗歌鉴赏:
词的开头二句即写其豪气。“千丈擎天手”,写其一柱擎天,力挽乾坤的英雄气概;“万卷悬河口”,写其口若悬河,议论风发的英姿。作者以“千丈”和“万卷”对比,说明了他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黄金”二句写其功业。作者在《水龙吟》(玉皇殿阁微凉)词中祝韩元吉“明年金印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而在《满江红》(笳鼓归来)祝王宣子“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都把斗大黄金印看作事业有成的标志。因知“黄金腰下印,大如斗”,实际是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而已。“更千骑”二句,写其出巡时仪仗之盛大和气势之威武。从开头至此,作者仅用了六句话,便把一个有胆有识,功高位显,威风八面的志士形象描绘出来,从而表达出他的政治抱负。如果说这六句写的是外在的事功,而“百计”三句则是写他的内心世界,写他的理想和追求,他要不遗余力,做到和斗草儿童一样,“赢个他家偏有”,即实现其“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汉宫春》)的政治目的,为下片写其“穷则独善其身”做好了铺垫。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斯人北来,喑呜鸯鸷悍,欲何为者,而谗摈销沮,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他陷绝失望,不得不归隐山林。而词的下片就是写他谗摈销沮,陷绝失望的悲愤的。起句写其长期不被信用,枉自“双眉长恁皱”,却于事无补。“白发”句写而今白发横生,回首往事,也只能徒唤奈何而已。既然往事不堪回首,而今又闲居林下,便只有和山中友人谈天论地、道古说今以潇洒送日月了。“看丘陇(按:丘陇,这里指坟墓)”二句,化用古诗“今日牛羊上丘陇,当年近前面发红”诗意,喻世俗浇薄,贤愚莫辨,使人产生避世之意;“且自栽花柳”句则向前推进一步,写其欲避世而归田园居,手栽花柳,躬耕食贫。如果说以上三句写避世,而结尾二句则写避人,就更进了一层。《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说,苏轼通判杭州,文同写诗相送,劝他说:“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借以避祸。“怕有人来”二句与之意近,言如有人相访,就说我醉了,实际也是远人避祸之意。
总之,从上下两片来说,它使用的是对比的方法,上片极写他希望政治上极度辉煌,以反衬其白首闲居之苦,更见其“谗摈销沮”给其造成的痛苦之甚;从下片来看,作者又使用了层层推进的剥笋式的写法,在写其“白发空回首”的慨叹之后,转而面对现实,先写贤愚不辨,使人无以自处;次写为洁身自爱,不得不归种花柳;再写为避谗远祸,不得不避人。曲折委婉,步步深入,一波三折,回肠荡气,可以说率真之至,也动人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