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A.CuSO4 B.FeSO4﹒7H2O C.KAl(SO4)2﹒7H2O D. Fe2(SO4)3﹒7H2O
8. 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反应:NH3+CO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业生产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B.该方法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可减少环境污染
C.该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D.该方法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9. 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g)
SO2(g)
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
洗气
B
NH4Cl(ap)
Fe3+(ap)
NaOH溶液
过滤
C
NaCl(s)
KNO3(g)
AgNO3溶液
过滤
D
Cu(s)
Ag(s)
CuSO4
电解法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20mL0.5mol/LFeBr2(ap)中通入224mLCl2(标准状况):2Fe2++4Br-+3Cl2=2Fe3++2Br2+6Cl-
B.25℃时,向2mL0.1mol﹒L-1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mol﹒L-1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几滴0.1mol﹒L-1CuSO4溶液,则又有黑色沉淀生成,可以得出结论:Ksp(ZnS)>Ksp(CuS)
C.向30mL0.5mol/LNaOH(aq)中通入224mLCO2(标准状况):3OH-+2CO2=CO32-+HCO3-+H2O
D.已知25℃时,CH3COOH的Ka=1.8×10-5,HClO的Ka=3.0×10-8,等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 C(CH3COO-)> C(ClO-)> C(OH-)> C(H+)
11.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吲哚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与苯丙氨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B.吲哚乙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C.1 mol吲哚乙酸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可以消耗5 mol H2
D.吲哚乙酸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四种结构
12.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辛,甲+丙=戊+辛;常温下0.1mol/L丁溶液的pH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形成的单质可以在点燃条件分别与元素A、B、D形成的单质化合,所得化合物均存在共价键
B.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 > r(C) > r(B)
C.1.0 L 0. 1 mol/L戊溶液中含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 1 mol
D.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约1.204 × 1024个电子
13. 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B.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C.当外界条件由200℃降温到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