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 13 讲 说明文对象及其特征,文意理解与信息提取,说明方法及 其作用 一、(2018·武威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 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 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 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 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 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 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 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 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 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 “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 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 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 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 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 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 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 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 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 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 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 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息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 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 善簿”“改过薄”“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 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 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 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 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考点一)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说明对 象:古代的私塾教育。特点:是民间教育机构,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 崇尚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要求严格,考试严苛,盛行体罚等。 2.(考点二)文章第③-⑥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2 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体罚、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 重德育等方面进行介绍。 3.(考点三)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举例子和引资料(引用)的说明方法。如:第④段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 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第⑤段引用《论衡·自 纪篇》《泰泉乡礼·乡校》中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 4.(考点二)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B)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 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 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 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 的考查比较严格。 二、(2018·福州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 的题目。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 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最早的汉字输入法, 一般认为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命的弱 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 年,王永民推出了跨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 25 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 打”。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反倒 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 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 2005 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 代拼音输入法异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 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 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 年,搜狗 CEO 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王小川称:未来 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 复。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 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 正大踏步前进,而西 方远远落在后面。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 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 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文电脑的键盘上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 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的汉字。最后,马拉尼赞扬 道:“使用键盘上 26 个英文字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 5.(考点一)结合全文说说汉字输入法有哪些特点。 ①拼音输入法操作简单,但输入速度慢;②五笔字型输入法,输入速度快,可以实现“盲 打”,但是“难学”,普及度不高;③搜狗拼音输入法,拥有智能回复功能。 6.(考点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汉字数量惊人,而电脑键盘按键数量有限,要输入汉字,就要替汉字编码。3 B.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跨时代意义,就在于它只使用 25 个英文字母键。 C.搜狗等新一代拼音输入法使用各种个性化的皮肤,屏幕展现形式更丰富。 D.王小川称,输入法未来能理解你的想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别人的提问。 7.(考点三)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通过列举数字让人们对搜狗拼音输入法智能回复功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8.(考点二)请简要概括拼音输入法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第一阶段,操作最简单,但单字重码率高,输入效率低;第二阶段,借助互联网的优势, 智能化程度较高;第三阶段,初步具备智能回复功能。 第 14 讲 说明顺序及结构,说明文的语言 一、(2017·石家庄 42 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具特色的打树花 ①随着春节临近,蔚县大街小巷里的年味儿日渐浓郁。“树花广场”上聚集了不少人, 超大鼓风机正在高速运转,大型炼铁炉里火苗子蹿个老高,师傅们还不停地往炉膛里添炭加 铁。有人不禁就要问了,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②原来,他们在“打树花”。 ③“打树花”是河北蔚县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人们把 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因犹如枝繁 叶茂的树冠而被称之为“树花”。 ④“打树花”这一习俗还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 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门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 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了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 盛开。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 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⑤炼铁水是“打树花”最主要的准备工作。铁水用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按 照一定比例经过高温炼成,每场表演将用去生铁 1 200 多斤、焦煤四五百斤以及青石料若干。 炼好的铁水温度高达 1 600 多度,随着不断加温,铁水从排渣口喷涌射出,还没表演已经蔚 为壮观。 ⑥“打树花”的场面既刺激又宏大。正式开始前,广场上举行了一段民俗表演。随着鼓 声雷动,灯笼舞和跑旱船首当其冲,最为庄严的要数“祭炉”仪式,表演者在巨大的炉筒前 膜拜,然后用动感的舞步表达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福。夜幕降临,匠人们把砸碎的铁器装 入炉中,为晚上的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待滚烫的铁水被倒进墙前面的盆子里,一位师傅就 上场了。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上串的火苗和炉底被吹出的炭花跃跃欲试,“打树花”活动即 将开始。“打树花”铁水的温度可以高达 1 300 多摄氏度,稍不注意就会烫伤,所以打树花 都是由经验丰富而且胆识过人的高手艺人操作。他们表演的时候戴上用水浸湿的帽子,并且 把老羊皮祅反过来穿在身上,这样可以防止被飞溅出来的铁花烫伤。只见艺人把手中的在水 中浸泡了 3 天的柳木勺子伸向铁水,火苗子一下就蹿了起来。当他把一勺铁水奋力抛洒向城 墙的时候,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 顺着城墙向远处四散开来,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惊呼。 ⑦“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 年,“蔚县 打树花”连同“蔚县古壁画”“蔚县常平仓”两大文化遗产项目一起获得“世界吉尼斯之 最”。 1.(考点一)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典型的逻辑顺序,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打树 花”的。4 打树花的名称由来、历史、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场面及所获荣誉。 2.认真阅读文章第⑥段,写出“打树花”的具体过程。 “祭炉”仪式→炼铁水→舀铁水→抛洒铁水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树花的样子及其壮观程度。 4.(考点二)选文第⑤段“铁水用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经过 高温炼成”中加点的“按照一定比例”为什么不能删掉? “按照一定比例”起限制作用,说明了铁水所需的白口生铁、焦煤和 青石三种原料所 占分量不同,有一定具体要求,删去后表意不清楚,不符合实际。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 二、(2018·云南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 55 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 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 3 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 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 30 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 际机场,大桥要满足 30 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 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 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 20 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 6 公里外腾空而起, 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 造出的两座面积 10 万平方米的小岛。科技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 技术,即用 120 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 圆筒直径有 22 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 51 米,相当于 18 层楼高;重达 550 吨, 与一架 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 公里的沉管隧道由 33 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 成,每个管节长 180 米,宽 38 米、高 11.4 米,重量达 8 万吨。要让 33 个巨型管节在水下 近 50 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 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 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 16 级台风、7 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 120 年, 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 42 万吨,相当于 10 座鸟巢或 60 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 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 50 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⑧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 4 000 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 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 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 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 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⑨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 300 多次出海跟踪,拍摄 30 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的生 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 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 之初的约 1 400 头,增加到了约 1 800 头。5 ⑩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 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 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 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有删改) 5.(考点一)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的?请结 合内容具体说明。 逻辑顺序。先总说港珠澳大桥的外形、功用、地位;然后从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 程装备和生态环保等方面介绍了它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与突破;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点 明它的引领作用。 6.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①外海快速筑岛技术;②深埋沉管隧道“半刚性”结构技术;③岸上预制,海航组装的 施工方式(“搭积木”的建造方式);④白海豚保护措施。(答出三点即可) 7.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作诠释,简要解说“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的内容,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大桥的设计 特点。 8.(考点二)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 “无论……都”照应了前文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都是在岸上 整件制造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 15 讲 文段作用,拓展延伸 一、(2018·黔东南、黔西南、黔南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当蟋蟀不再歌唱 叶 子 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们的歌声优美动听。为了吸引异性,公蟋蟀们常常不知 疲倦地一展歌喉,唱着优美婉转的小夜曲。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们的小提琴。每当需要交配 时,它们就会通过弯曲翅膀,用右翼鞘盖在左翼鞘上,利用它们的相互摩擦来发 声,以期 吸引异性,并与之交配。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岛,蟋蟀们基本沉寂了下 来,它们都离开这里了吗?都 去了哪里呢?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自 1991 年以来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岛研究蟋蟀,但直到 2003 年他们才明白,其实蟋蟀并没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经不再唱歌了。考艾岛近 几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经历着重要的遗传改变,它们的翅膀始终平铺着,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 爱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们不再歌唱了呢?原来歌声使它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在夏威夷考艾 岛,被公蟋蟀们的小夜曲吸引来的不仅有异性,还有一种寄生昆虫。这种寄生昆虫常常会 循声而至,一旦发现正在唱歌的蟋蟀,就会寄生下来,并把卵产在它身上。而这种卵会钻进 蟋蟀的身体里,在那里长大,然后钻出蟋蟀的身体并杀了它。 ④为了保护自己,公蟋蟀们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来。虽然这种安静的转变让 公蟋蟀们看起来没有以前的激情,但毕竟也保护了它们免受寄生虫的袭击。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来繁殖? ⑥聪明的蟋蟀们自有办法。科学家发现,公蟋蟀们已经改变了策略,不仅能保住性命而 且能成功求偶。在考艾岛,大部分蟋蟀的翅膀都因为长期不摩擦,已经慢慢退化,不能用来 唱歌了。但仍有一些蟋蟀拥有正常的翅膀,它们常常如祖先一样在野外快乐地歌唱。每当这 时候,它们的附近总会有一些已经不再唱 歌的公蟋蟀潜伏着,只要出现母蟋蟀的身影,潜6 伏的蟋蟀们就会想方设法把母蟋蟀吸引过来,横刀夺爱,成功交配。 ⑦科学家们认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 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改动) 1.请简要说明夏威夷考艾岛上公蟋蟀不再歌唱求偶的原因。 保护自己免受寄生虫的袭击;使本物种(蟋蟀)得以继续繁衍传承。 2.请指出第②③④段的说明顺序。 事理顺序,先果后因。(或: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 3.(考点一)请简析第⑤段两个设问句独立成段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连用两个设问,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考点二)请写出你从末段画线文字中得到的启示。 这是生存的智慧和法则,用小成本换取大利益,用少代价赢得多收获;牺牲小我,保存 大我等。(大意接近即可) 二、(2018·东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植物会说话 丹尼尔·查莫维茨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 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 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 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 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 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 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 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 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 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 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1983 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 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 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的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 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的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 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 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 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 10 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 (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的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 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 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 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 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 4 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 2 张 叶片——第 1 张被甲虫啃啮过,第 2 张没有;第 3 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 第 4 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 1、2、3 张叶片周 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 4 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 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7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 的叶片封闭 24 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 4 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 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 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 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 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 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 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 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 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 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 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 复杂的交流。 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 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 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 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5.“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 ①被啃噬的柳树通过空气向临近的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 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 ②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 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临近的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 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③有些植物能够对 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 反应。 6.(考点一)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总结戴维·罗德斯等人发现的结论、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 启下引出因马丁·海尔对戴维·罗德斯等已有观点的质疑而进行的实验。②内容上,在戴 维·罗德斯的观点和马丁·海尔的质疑与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本段明确了下面的实验是在 戴维·罗德斯等人实验基础上的深化和因果关系探索,说明两者实验目的的不同,说明的内 容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 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介绍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戴维·罗德斯、马丁·海尔等人的实验,都举 出了具体内容、过程、方法以及发现的结论,让实证说话,使人获得清楚的认识,很有说服 力。②列数字。如第④⑤段介绍马丁·海尔的两次实验时,使用了“三”“4”“2”“24” 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 不受攻击的结论。③打比方。如第⑥段“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 人来袭了”一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叶片受到侵害时,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 片保护自己的真相。形象贴切,生动有趣。 8.(考点二)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了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 ①敢于质疑,勇于探索。马丁·海尔没有盲从别人的结论,对“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 流”“受损植物有意告知临近健康植物”以及受损植物释放化学物质的机理提出了质疑,并 进行了探索。这是发现真知的必要精神品质。②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猜想和假设是科学研 究的基础,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和马丁·海尔都是从许多现象出发进行假设,通过一系列8 实验进行验证。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③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推理。文中科学家以发散 性思维开拓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和多次实验进行研究,这种严谨的态度就是求真精神的体现。 让实验说话,正确严密地判断推理,发现的结论可靠可信。④由表及里,求真务实。科学研 究不能止步于粗糙的研究和笼统的结论,而应深入研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本质属性, 这样才能揭示科学秘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