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0届高二年级十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 分)
1. 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 宣扬复古守礼 B. 肯定汤武革命
C. 追求仁政德治 D. 主张重构秩序
2.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同上同于天者也”该思想家可能是
A. 韩非子 B. 董仲舒 C. 墨子 D. 李斯
3.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 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
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 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
4.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大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大”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息想
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
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
5.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 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
③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 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7.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
8.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9.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10.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性善 B.“民贵君轻”
C.义利观 D.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变法改革。
12.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儒法并用 B.尊儒抑法 C.尊法抑儒 D.去法尊儒
13.新儒学体系的“新”,指的是旧儒学吸收融合了诸子百家的一些思想,它包括
A.道家、法家、墨家 B.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C.墨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D.墨家、道家、阴阳五行家
14.《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A. 大一统 B. 强化中央集权
C. 皇权至上 D. 君权神授
15.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16.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 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 文化观念的多元化
C. 道家思想占据主流 D. 儒释道三教已合一
4
17.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
A.诸子百家同根同源 B.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
C.诸子百家相互融合 D.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
18.《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 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 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 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 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20.“鹅湖之辩”中,陆九渊认为朱熹的理学太繁;后来王阳明也认为朱熹的学说“支离决裂”,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学者的手脚,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A.主张格物致知 B.把封建统治和纲常伦理相结合
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D.将儒学进一步官方化,哲理化
21.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22.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
A.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23.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B.都否定“天理”的存在
C.都反思了当时的正统思想 D.都挑战权威、反对孔子
24.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A.程朱理学的灭人欲和佛教的禁欲主义是一致的。 B.饮食是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一部分私欲,主张个性适度自由
25.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B. 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 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 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2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
28.明末有位思想家: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他( )
A.率性耿直,敢说敢为。 B.否定贞节牌坊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9.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
A.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B.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3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重视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第 31题18 分,第32 题12 分,第33 题 10分 共40分)
31.(18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1)(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4分)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3(6分)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
(4)(6分)事实上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却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未动摇封建统治思想,没有像欧洲启蒙运动掀起一场规模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促使社会转型。
结合所学,对明清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的原因试做一分析。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3.(10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6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4分)
4
高2020届高二年级十月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C
C
D
D
C
C
B
B
A
B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A
A
A
D
B
A
C
A
C
C
C
B
B
二、非选择题
31.答31案:18分
(1)(2分)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
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2)(4分)含义: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
原因:①思想融合: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
②汉代学者改造,适应了统治(专制集权)的需要。
(3)(6分)具体表现: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发展工商业;
学术:经世致用
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
(4)(6分)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32. (12分)答案:
信息:(3分)儒家思想源远流长。
说明:(9分)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学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
33. (10分)答案:
(1)(6分)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4分)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