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密 封 线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语 文 命题、校对 :张林霞、韩红兵、张婧(2018.10)‎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 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 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 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B.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 C.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引用日僧圆仁的文字,目的是证明中秋节起源于新罗。‎ B.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 C.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当时文人习惯在八月十五吟诗赏月。‎ D.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深厚的汉文化基础是中秋节起源问题中值得探讨的价值内涵。‎ B.唐欧阳詹的言说,是为了显示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渗透在节日文化之中。‎ C.周天子为自己确立的社,叫王社;晋侯为百姓确立的社,叫国社。‎ D.2018年立秋后第一个戊日是8月14日,可知9月23日(秋分),也即社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长大的只是那些大人 刘亮程 ⑴我听人们说着长大以后的事。几乎每个见到的人都问我,你长大了去干什么?问得那么认真,又好像很随便,像问你下午去干什么,吃过饭到哪儿去一样。‎ ⑵一个早晨我突然长大,扛一把铁锨走出村子。我的影子长长的,躺在空旷的田野上,它好像早就长大躺在那里,等着我来认出它。没有一个人,路上的脚印,全后跟朝向远处,脚尖对着村子。劳动的人都回去了,田野上的活早结束了,在昨天黄昏就结束了,在前天早晨就结束了。他们把活儿干完的时候,我刚长大成人。粮食收光了,草割光了,连背一捆枯柴回来的小事,都没我的份儿。‎ ⑶我母亲的想法是对的,我就不该出生,出生了也不该长大。‎ ⑷‎ 高一语文 第9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10页,共10页 密 封 线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我想着长大了去干什么,好像对长大有天生的恐惧。我为啥非要长大?不长大不行吗?我就不长大,看他们有啥办法。我每顿吃半碗饭,每次吸半口气,故意不让自己长。我在头上顶一块土,压住自己。我有什么好玩的都往头上放。‎ ⑸我从大人的说话中,隐约听见他们让我长大了放羊去,扛铁锨种地,跑买卖,去野地背柴。他们老是忙不过来,总觉得缺人手:去翻地了,草没人锄,出去跑买卖吧,老婆孩子身边又少个大人。反正,干这件事,那件事就没人干。猪还没喂饱,羊又开始叫了,尤其春播秋收,忙得腾不开手时,总觉得有人没来。其实人全在地里了,连没长大的孩子也在地里了,可他们还是觉得少个人,每个人都觉得身边少个人。‎ ⑹“要是多一个人手,就好了。”‎ ⑺父亲说话时眼睛盯着我。我知道他的意思,嫌我长得慢了,应该一出生就是个壮劳力。‎ ⑻我觉得对不住父亲,没帮上他的忙。‎ ⑼他们经常问我长大了去干什么。我记得我早说过了,他们为啥还问?可能长大了光干一件事不行,他们要让我干好多事,把长大后的事全说出来。‎ ⑽一次我说,长大去放羊,话刚出口,看见一个人赶羊出村。他的背有点儿驼,穿着翻毛羊皮袄,从背后看像一只站着走路的羊,一会儿就消失在羊踩起的尘土里。又过了一阵,传来一声吆喝,声音远远的——那一刻我看见当了放羊人的我就这样走远。‎ ⑾多少年后,他吆半群羊回来,我已经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 ⑿这个放一群羊放老的我,腰背佝偻,走一步咳嗽两声。他在羊群后面吸了太多尘土,想把它们咳出来。‎ ⒀每当我说出一件要干的事时,就感觉到有一个我从身边走了——他真的赶车去跑买卖了。开始我还能想清楚他去了哪里,都干了些什么,后来就糊涂了,再也想不下去。我把他丢在路上,回来想另一件事,那个跑买卖的我就自己走远了。‎ ⒁有一年他也许贩了一车皮子回到虚土庄,有了自己的名字。但我认不出他,他挣了钱也不给我。‎ ⒂我从他们的话语中知道,有好多个我已经在远处。我正像一朵蒲公英慢慢散开。我害怕地抱紧自己。我被“你长大了去干什么”这句话吓住了,以后再没有长大。长大的只是那些大人。‎ ‎(有删节)‎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第⑴段直接谈论“长大后”的话题,呼应题目,点明这篇散文的核心内容。‎ B. 第⑵段我的影子“等着我来认出它”,反映了我的认知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C. 第⑵段用“脚尖对着村子”来生动地描绘劳动的人都回到了村里,农活结束了。‎ D. 第⑻段“我觉得对不住父亲”,说明我内心希望是个壮劳力,成为父亲的帮手。‎ ‎5.如何理解题目,并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不愿长大的原因。(6分)‎ ‎6.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并请结合文本举例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大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令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 (节选自《战国策》)‎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 B.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 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 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 D.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币,文中指礼物。《说文•巾部》:“币,帛也。”“币”本是赠人的纺织品。‎ B.弊邑,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还用于称臣于他国时自称。‎ C.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的敬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D.“寡人”是古代王侯对自己的专称,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轸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楚王。面对秦国主动向楚国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会引来秦国和齐国的进攻。‎ B.陈轸头脑冷静,反对攻打秦国。楚国受骗后,楚王大怒,准备出兵攻打秦国。陈轸表示楚国已经跟齐国绝交,又去责备秦国失信,这样会使齐、秦两国联合起来。‎ 高一语文 第9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10页,共10页 密 封 线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C.张仪狡猾奸诈,离散齐楚联盟。他承诺给楚国土地,促使楚齐绝交。他不但称病不上朝,还辩解说自己本来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可能许诺楚国六百里土地。‎ D.楚王利令智昏,招致兵败杜陵。楚王不知道张仪分化瓦解之计,轻信张仪六百里土地的承诺,不听群臣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楚军在杜陵被三国联军打得惨败。‎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 ‎(2)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11.课内文言翻译(2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二)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掠颜色”比喻黄鹂,“一掠”写出黄鹂飞临时速度之快,给人带来视觉冲击。‎ B.第二节黄鹂“飞了”与我们“等候它唱”“静着望”形成反差,隐含诗人情绪转变。‎ C.“飞了”“不见了”“没了” 用词朴实,平中见奇;语意同中有异,层层加深。‎ D.全诗两节末句使用了比喻手法,自然熨帖,两句看似完全一样,但传达的情感不同。‎ ‎13.黄鹂象征着什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写出相应的名篇名句。‎ ‎(1)《沁园春·长沙》中 “                      ,                    ” 描绘了一幅“同学少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2)《荆轲刺秦王》中“          ,                    ”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 ,我走进收获的麦田; ,我登上泛黄的龙山。但再回到生活中,我便继续领略他祥林嫂式的 ,同时又强烈感受到来自于他较高职位的 。我喜欢自然,却也离不开闹市。‎ 我在山林中行走,通过太阳作为参照,利用树冠的特征获得方向。我在城市中奋斗,却总难看清前进的道路。‎ 山林是祖先生存的场地,我进入山林,便和祖先时空对接,( ),这是山林生存的技能。但城市中我就必需依靠自己慢慢适应。‎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七月流火 流金砾石 炙手可热 詹詹炎炎 B. 流金砾石 七月流火 詹詹炎炎 炙手可热 C. 詹詹炎炎 炙手可热 流金砾石 七月流火 D. 炙手可热 詹詹炎炎 七月流火 流金砾石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通过太阳作为参照,利用树冠的特征辩明方向 B. 通过太阳作为参照,利用树冠的特征辨识方向 C. 以太阳作为参照,利用树冠的特征辨别方向 D. 以太阳作为参照,利用树冠的特征辨析方向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祖先便遗传给了我生存的方向感 B. 我便从祖先那里遗传了生存的方向感 C. 生存的方向感便被祖先遗传给了我 D. 生存的方向感便从祖先那里遗传给了我 ‎18.下面是某商店一段通告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 通告 国庆快来了,欢迎您到贵店购物,特惠赠鲜花一束,更多优惠活动,等着您的关注。‎ 祝您国庆节快乐!‎ ‎2018年9月30日 ‎ ‎ 四、 写作(40分)‎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有人说,你要记住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题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 第9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10页,共10页 密 封 线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高一语文答案 1. D(“定论”错误,第一段“历来说法不一”,第五段“当非无据”。)‎ 2. A(“目的是”引入一种中秋节起源的说法,借此进一步分析“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3. B(“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是作者的观点。)‎ 4. D(原文“应该一出生就是个壮劳力”可见只是父亲对我的期望,而我内心不想长大,自然无法成为壮劳力,无法成为父亲的帮手。)‎ ‎5.(1)题目表明“我”内心不愿长大,害怕长大,渴望留住童年的希冀。‎ ‎(2)①长大后“我”无法融入大人世界。第(2)段中,长大后“路上没有一个人”,“连背一捆枯柴回来的小事,都没我的份儿”,可看出“我”和大人世界格格不入,陌生、疏离。‎ ②我对长大有天生的恐惧。长大后的生活并不是“我”所期望的:第5段“隐约听见他们让我长大了放羊去,扛铁锨种地,跑买卖,去野地背柴”“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可知这样被大人规划的生活并不是“我”所认同的;大人“老是忙不过来”,这样的生活并不具备吸引力;被父亲嫌弃长得慢,给“我”感觉长大后“光干一件事不行”,“要让我做好多事”,使我产生了恐惧心理。(注意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6.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未来的“我”已经被大人规划成很多不同的形象。举例:①从第(10)(11)(12)三段,可总结出一个长大去放羊,从而被具化成一个标准放羊人的例子。②从第(13)(14)段,可总结出一个长大跑买卖,从而被具化成一个标准买卖人的例子。(学生答出放羊、跑买卖的例子即可)‎ 7. C 8. D(寡人,寡德之人,谦称)‎ 9. D(“不听群臣劝告”错,原文是“群臣闻见者毕贺”)‎ ‎10.(1)秦国看重大王的原因,是大王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的土地还没有得到,您却先与齐国绝交,这样楚国就孤立了。秦国又为什么要看重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关键点“所以”“是”“重”各一分,句意1分)‎ ‎(2)大王不如趁此把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与秦国联合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可以把损失在秦国的土地从齐国得到补偿。(关键点“因”“赂”“失”各一分,句意1分)‎ ‎1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关键点定语后置,“白衣冠”各一分)‎ ‎12.A(“一掠颜色”不是比喻)‎ ‎13.(1)黄鹂象征着诗人“爱”“自由”“美”的理想。‎ ‎(2)①对理想的渴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欢欣喜悦之情。“看,一只黄鹂!”写黄鹂到来带给人们的惊喜;“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表现人们对黄鹂即将欢唱的期冀。‎ ②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之情。我们的“静着望”却没能获得黄鹂的欢唱,黄鹂“展翅”离去,它“不见了,没了”,希望转为失望;欢乐和期盼为失落和惆怅所取代。‎ 14. ‎(1)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3)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15. B 流金砾石:金石熔化(流、砾:熔化)。天空天气极热。‎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詹詹炎炎:形容喋喋不休之状。出自 《庄子·齐物论》。‎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极大,气焰极盛。‎ ‎16.C ‎17.D 由指代“这”可判断主语,而后从语言习惯入手分析。‎ ‎18.“快来了”改为“将至”,“贵店”改为“我店”,“惠赠”改为“敬赠”,“等着”改为“期待”。‎ 文言翻译:‎ 秦国想进攻齐国,而齐、楚关系友好,秦惠王为此甚为忧虑。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财物,我请求去楚国试试看。”张仪去南方拜见楚王,对楚王说:“秦王最喜欢的人莫过于大王,我希望做臣子,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您当臣子。秦王最痛恨的人莫过于齐王,我最痛恨的人也莫过于齐王。现在齐王对秦王犯下了重罪,我国想要讨伐齐国,而贵国正与齐国友好,这样,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我也不能做大王的臣子了。大王如果能封闭关隘与齐国绝交,我会请求让秦王献出商於之地,方圆六百里,这样,齐国因无外援,必定削弱,齐国削弱了,就一定会听大王的使唤。这样,在北边您使齐国势力削弱了,在西边又施恩于秦国,还坐得商於之地,而自己得利。只此一计,便可以一举三得。”楚王听后大喜。群臣听说后,都为此祝贺。陈轸最后才去拜见,偏偏不道贺。陈轸回答说:“‎ 高一语文 第9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10页,共10页 密 封 线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我看您不可能得到商於之地,相反肯定会招来祸患,所以我不敢随便向大汪祝贺。”楚王说:“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国看重大王的原因,是大王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的土地还没有得到,您却先与齐国绝交,这样楚国就孤立了。秦国又为什么要看重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况且,秦国先拿出商於之地,我们再和齐国绝交,那秦国一定不肯这样做;我们先和齐国绝交,然后再去要商於之地,就必定会被张仪欺骗。被张仪欺骗后,大王肯定会悔恨的。这样,楚国的西边有秦国为患,北边又已与齐国绝交,秦、齐两国随之必定会进攻我国。”楚国不听从陈轸的意见,派人去与齐国绝交。张仪从楚国返回秦国后,秦王便派使者出使齐国,齐、秦两国秘密联合。楚国随即派一名将军到秦国接受商於之地。张仪回秦后,托病不上朝。楚王说:“张仪是以为我不会与齐国绝交吗?”于是他又派了一名勇士到齐国去,大骂齐王。张仪了解楚国确实已与齐国绝交后,才会见楚国使者,说:“从某处到某处,方圆六里。”使者说:“我听说是六百里,没听说是六里。”张仪说:“我本来是个小人物,怎么能说有六百里呢?”使者回报楚王,楚王听后大怒,要兴兵讨伐秦国。这时,陈轸说:“进攻秦国不是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把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与秦国联合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可以把损失在秦国的土地从齐国得到补偿。楚国不还是照样完整无损吗?您现在已经和齐国绝了交,又去谴责秦国的欺骗,这样,我国反而使齐、秦两国联合起来了,那么我国就一定要大受损失了。”楚王听不进去,于是发兵讨伐秦国。秦国与齐国联合起来,韩国也跟从着这两国。楚军在杜陵被打得惨败。‎ 高一语文 第9页,共10页 高一语文 第10页,共10页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