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9套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生成红色固体 C.浓盐酸打开瓶盖,瓶口有白烟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3.(2分)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如图是铁的价类图,Y物质为(  )‎ A.FeO B.Fe(OH)‎2 ‎C.Fe3O4 D.FeSO4‎ ‎4.(2分)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 A.NaCl、CuSO4 B.CH4、HCl C.Si、CO2 D.Ar、Au ‎5.(2分)市场上有:“锌硒茶”“加铁酱油”,这里的“锌、硒、铁”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6.(2分)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下列物质能造成酸雨的是(  )‎ A.CO B.CO‎2 ‎C.CH4 D.SO2‎ ‎7.(2分)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2 价的镁元素:Mg2+;④两个铁离子:2Fe3+;⑤氦气:He2;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 ‎8.(2分)下列操作既能净化水又能软化水的是(  )‎ A.沉淀 B.吸附 C.蒸馏 D.过滤 ‎9.(2分)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 A.ZnSO4溶液 B.稀盐酸 C.AgNO3溶液 D.CuSO4溶液 ‎10.(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HC1=CuC12+H2↑ B.2NaOH+SO2=Na2SO3+H2O C.4Fe+3O22Fe2O3 D.2Fe+6HC1=2FeCl3+3H2↑‎ ‎11.(2分)美国两位科学家通过对碘元素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从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的核电荷数是53‎ B.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C.碘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碘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27‎ ‎12.(2分)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 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13.(2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甲中混有少量的丙,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14.(2分)已知,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甲烷(CH4)和乙烷(C2H6)互为同系物.则下列物质中与乙醇(C2H5OH)互为同系物的是(  )‎ A.C4H9OH B.CH3COOH C.HCHO D.C3H8‎ ‎15.(2分)一些食物的pH近似值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汁 B.苹果汁 C.牛奶 D.鸡蛋清 ‎16.(2分)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5‎ ‎15‎ ‎2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y A.x的取值范围是:0≤X≤45‎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y=65‎ ‎ ‎ 二、填空题(5个小题,毎空1分,共23分)‎ ‎17.(3分)请写相应的化学符号:‎ ‎(1)3个亚铁离子   。‎ ‎(2)纯碱   。‎ ‎(3)氯化钠溶液中的粒子   。‎ ‎18.(6分)(1)明朝诗人于谦写了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第二句诗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第四句诗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烧碱敞口放置易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4)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用熟石灰中和废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 ‎19.(4分)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请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   元素。(填元素符号)‎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4)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酸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I2+Na2S═2NaI+S↓、Br2+2KI═2KBr+I2‎ 由此判断S、Cl2、I2、Br2四种单质中非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20.(5分)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   。‎ ‎(3)t2℃时,将3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4)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a、b两物质20g。同时降低温度,   的溶液先达到饱和。‎ ‎(5)把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21.(5分)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是   (填化学式);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 ‎(2)若C为单质,D为化合物,且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请举出一例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若A、C均为温室气体,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A为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   (填物质类别).‎ ‎ ‎ 三、实验题(2个小题,每空1分,共9分)‎ ‎22.(4分)三位同学用不同方法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 西西:用固体氯化钠和水 玉玉:用2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宾宾:用100g20%的氯化钠溶液、10g氯化钠固体和水 ‎(1)实验中三位同学共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 ‎(2)若西西同学最后配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可能的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3)玉玉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时应量取   mL的水.‎ ‎(4)宾宾用100g20%的氯化钠溶液、10g氯化钠固体和水可配制成5%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 ‎23.(5分)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丽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感觉到烧杯变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丽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l.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2.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假设4.是CaO和Ca(OH)2、CaCO3的混合物.‎ ‎(1)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   不合理.‎ ‎(2)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她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否定假设   .‎ ‎(3)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她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于是小丽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4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   .‎ ‎ ‎ 四、计算题(1个小题,共6分)‎ ‎24.(6分)有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共‎100g,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HCl在混合溶液中质量分数为3.65%.求:‎ ‎(1)A点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   ;‎ ‎(2)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   g.‎ ‎(3)恰好沉淀完全时,C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分子运动的原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2.‎ ‎【考点】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木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红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白雾出现,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Y处所示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的种类来分析.‎ ‎【解答】解:Y处表示的物质属于碱,含有氢氧根,氢氧根显﹣1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氢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H)2。‎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4.‎ ‎【考点】C9: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甲烷、氯化氢分别是由甲烷分子、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Ar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氩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5.‎ ‎【考点】C1:元素的概念.‎ ‎【分析】根据元素的宏观含义表示一种元素;与微观含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锌硒茶”、“加铁酱油”等用品中的“锌、硒、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硒、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 ‎ ‎ ‎6.‎ ‎【考点】9C: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分析】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CO2,故选项错误。‎ 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甲烷,故选项错误。‎ D、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考题之一.‎ ‎ ‎ ‎7.‎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①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根据题意,1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③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⑤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解答】解:①‎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选项符号书写正确。‎ ‎②由题意,1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其分子符号为O3,故选项符号书写错误。‎ ‎③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2 价的镁元素可表示为:,故选项符号书写错误。‎ ‎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故选项符号书写正确。‎ ‎⑤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符号书写错误。‎ 故①④书写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8.‎ ‎【考点】77:硬水与软水;75:水的净化.‎ ‎【分析】根据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作用和原理分析解答:沉淀、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而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解答】解:沉淀、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而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得到最纯净的水,所以既能净化水又能软化水的是蒸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有关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 ‎ ‎9.‎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 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都在锌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此方案不可行;‎ B、试剂中铜、银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铜与银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 C、试剂中锌、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锌与铜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 D、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故选:D。‎ ‎【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 ‎ ‎10.‎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A、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A、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该选项书写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故选:B。‎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 ‎ ‎11.‎ ‎【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碘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正确;‎ B.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故正确;‎ C.碘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也是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 D.126.9是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约为:126.9﹣53≈74,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 ‎12.‎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可以据此分析该题.‎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2AgNO3=2Ag+Zn(NO3)2;②Cu+2AgNO3=2Ag+Cu(NO3)2‎ 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 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 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 Zn+2AgNO3=2Ag+Zn(NO3)2 ‎ ‎65 216 ‎ ‎13g‎ x ‎ ‎ 解得:x=‎43.2g ‎ Cu+2AgNO3=2Ag+Cu(NO3)2 ‎ ‎64 216‎ ‎3.2g‎ y ‎ 解得:y=‎‎10.8g 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 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 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3.‎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J: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故A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正确;‎ C、N点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故C正确;‎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4.‎ ‎【考点】DG: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根据同系物必然属于同一类物质,以及有机物的分类进行解答.‎ ‎【解答】解:同系物必然属于同一类物质,由化学式可知,C4H9OH与C2H5OH在分子组成上分别相差两个“CH2”原子团的物质,都满足CnH2n+1OH,互称为同系物,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题目较易,只要了解物质的不同分类即可正确解答.‎ ‎ ‎ ‎15.‎ ‎【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且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且碱性越强,pH越大,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葡萄汁、苹果汁和牛奶的pH小于7,且苹果汁的pH最小,故酸性最强的是苹果汁;鸡蛋清的pH大于7,故鸡蛋清的碱性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6.‎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FA: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确定x+y=(15+15+25+20)﹣10=65,无法确定x,y的取值范围;‎ B.根据A与B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其参加反应的质量比;‎ C.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反应类型;‎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y=(15+15+25+20)﹣10=65.‎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确定x+y=(15+15+25+20)﹣10=65,无法确定x,y的取值范围,错误;‎ B.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5﹣0):(15﹣10)=3:1,正确;‎ C.当y<20时,该反应的反应是A+B+D=C,是化合反应,当y=20时,该反应是A+B=C,是化合反应,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y=(15+15+25+20)﹣10=65,正确。‎ 故选:A。‎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 ‎ 二、填空题(5个小题,毎空1分,共23分)‎ ‎17.‎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碳酸根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酸钠中钠原子和碳酸根的个数比是2:1;‎ 氯化钠溶液中的粒子有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解答】解:(1)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3个亚铁离子可以表示为3Fe2+;‎ ‎(2)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可以表示为Na2CO3;‎ ‎(3)氯化钠溶液中的粒子有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表示为H2O、Na+、Cl﹣。‎ 故填:3Fe2+;Na2CO3;H2O、Na+、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 ‎ ‎18.‎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 CaO+CO2↑;‎ 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a(OH)2+CO2═CaCO3↓+H2O。‎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 ‎(4)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 ‎(5)熟石灰中和废硫酸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故填:Ca(OH)2+H2SO4═CaSO4+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依据已有的知识完成,要求同学们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以便灵活运用。‎ ‎ ‎ ‎19.‎ ‎【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常见的金属的活动性大小顺序分析缺少的金属即可: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在金属活动性花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 ‎【解答】解:(1)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Hg元素。故答案为:Hg。‎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故答案为:2Al+3CuSO4=3Cu+Al2(SO4)3。‎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B点时锌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没有与Cu(NO3)2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Cu(NO3)2、Zn(NO3)2;故答案为:Cu(NO3)2、Zn(NO3)2。‎ ‎(4)由题意可知,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Cl2+2NaBr=2NaCl+Br2;I2+Na2S=2NaI+S↓;Br2+2KI=2KBr+I2可以判断出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S.所以非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Cl2。‎ 故答案为:Cl2。‎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以及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 ‎ ‎ ‎20.‎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P点表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c<b<a,故填:c<b<a。‎ ‎(3)t2℃时,a的溶解度为50g,故将3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3.3%,故填:33.3%。‎ ‎(4)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a、b两物质20g,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变化明显,故同时降低温度,a的溶液先达到饱和,故填:a。‎ ‎(5)把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后,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b的会析出晶体而减小,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a>c,故填:b>a>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1.‎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那么C是氯化钠,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说明A是稀盐酸,又因为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因此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 ‎(2)考虑置换反应的特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若A、C均为温室气体,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4)根据物质分类进行处理.‎ ‎【解答】解:‎ ‎(1)若C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那么C是氯化钠,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说明A是稀盐酸,又因为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因此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 ‎(2)若C为单质,D为化合物,且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则反应物都为化合物,则可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 ‎(3)若A、C均为温室气体,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二氧化碳.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若A为酸,又因为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故答案为:‎ ‎(1)HCl;=;(2)CO+CuOCu+CO2;(3)CH4+2O2CO2+2H2O;(4)盐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本题是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 ‎ 三、实验题(2个小题,每空1分,共9分)‎ ‎22.‎ ‎【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所必需的仪器来完成解答;‎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因素;‎ ‎(3)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来解答该题;‎ ‎(4)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解:(1)分析这三位同学的配制方案可以知道,都需要用量筒来量取液体,同时需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来使溶液混合均匀;‎ ‎(2)若甲同学最后配得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而能够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所以分析题给的选项可以知道:‎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测量水的体积增多,故会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增加水的质量,故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增加水的质量,故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能够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的因素为:①②③④⑤;‎ ‎(3)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100g‎×5%=(‎100g﹣x)×20%‎ 解得:x=75g;‎ 即需加水的体积为:75g÷1g/mL=75mL;‎ ‎(4)设可以配得溶液的质量为y,则根据溶质的质量相等可得:‎ ‎100g‎×20%+‎10g=y×5%‎ y=‎600g;‎ 故答案为:(1)玻璃棒;(2)①②③④⑤;(3)75;(4)600.‎ ‎【点评】熟练掌握实验室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并能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 ‎ ‎ ‎23.‎ ‎【考点】26: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氧化钙具有吸水性,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检验碳酸盐使用加酸化气的方法.‎ ‎【解答】解:(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感觉到烧杯变热,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钙,故4不合理,故填:4;‎ ‎(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故假设3错误,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3;‎ ‎(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氢氧化钙可能是变质生成的氢氧化钙,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故假设2也合理.‎ CaO+H2O═Ca(OH)2,即使没有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钙.‎ 答案:(1)1;‎ ‎(2)CaCO3+2HCl═CaCl2+H2O+CO2↑,3;‎ ‎(3)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O═Ca(OH)2,即使没有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变质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 ‎ 四、计算题(1个小题,共6分)‎ ‎24.‎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依据A点的反应恰好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刚好完成的知识分析解答;‎ ‎(2)依据HCl在混合溶液中质量分数为3.65%,利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分析解答;‎ ‎(3)分析题意可知,反应至C点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分析题意可知,反应至C点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根据氢氧化钠、氯化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然后计算即可;‎ ‎【解答】解:(1)由图示数据可知,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是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而氯化镁尚未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MgCl2;‎ ‎(2)由题意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质量是100g×3.65%=3.65g 设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是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3.65g y x=‎4g y=‎‎5.85g ‎(3)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20g×10%﹣4g=8g 设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w,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MgCl2=2NaCl+Mg(OH)2↓‎ ‎80 117 58‎ ‎8g‎ z w ‎,‎ z=‎11.7g w=‎5.8g;‎ 则反应至C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2%.‎ 故答案为:(1)NaCl和MgCl2;(2)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4g;(3)恰好完全沉淀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学生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才能正确解答.‎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