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④ ,志在千里。(曹操《 》 )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关雎》)
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⑧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分道扬biāo( ) ② 浮想联piān( )
③恣suī( ) ④ 取dì(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3分)
A.窘迫已极的生活状态下,他的心里倍感拮据。
B.回忆自己的前尘往事,如露如烟亦如电,或激越,或惘然。
C.人们在桂花馨香中攀爬锡惠两山,拾级而上,却也不忘驻足观赏。
D.入冬以来,曾经的那些秋虫,即使在阳光煦暖的时候,也早已销声匿迹。
4.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A.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B. 作:建造
C.名:命名 D. 意:意思
5.下列句子中对名著《格列佛游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格列佛游记》的主人公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作者通过格列佛的经历的描写,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
B.格列佛在飞岛国用自身的经历印证了两句格言:一是人类最易满足;二是需要是发明之母。
C.《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藐视权力,主张和平,他代表了一种理想君主的统治。
D.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分别影射英国嘉德勋章、巴思勋章和蓟花勋章的绶带。
6.下列对文段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在现代高科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微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网络这个大
的综合媒介,还有众多附着在其上的小媒介。这些媒介能够将我们试图通过传统“阅读”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并且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停地晃动。当我们介入这样一种阅读过程的时候,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像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还有更神奇的“奇观”。这就是所谓的“微时代”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因此,“微时代阅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我们要正视这种阅读及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褒贬。
A.“微时代阅读”是一种迅速将信息和思想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的阅读。
B.“微时代阅读”中的图像信息更能左右我们的阅读。
C.“微时代阅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猎奇”。
D.因“微时代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所以我们要正视这种阅读及后果,反对这种阅读方式。
7. 名著简答题。(3分)
我自从得到敌人企图发动侵略战争的消息以后就避免到那一带海岸去,恐怕被敌人的船只发现。战争期间两国间的来往一律严格禁止,违者处死;同时皇帝又下令封锁了大小船只,所以直至如今,他们还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我的情报。我向皇帝提出了我打算如何夺取敌人舰队全部船只的计划。根据我们侦察员的报告,敌人的舰队正停泊在港里,准备一有顺风就驶出港口。我向一位最有经验的海员打听海峡的深度。他说他们曾经用测铅测量过多次。海峡中部在满潮时期有七十“格兰格拉夫”深,大约当于欧洲度量单位六英尺;别的地方最深也不过五十“格兰格拉夫”。我走到东北海岸,扒在一座小丘后面,拿出袖珍小望远镜来观察停泊在港内的,大约包括五十艘战舰和许多艘运输舰的敌人舰队。然后我回到家里,下令(皇帝颁发了一份委任状给我,所以我可以下令)赶办大量最结实的缆绳和铁棍。缆绳大约有包扎货物用的绳子那么粗细,铁棍的长短、粗细跟编结用针一样。我把三根缆绳搓成一根,这样就更结实了。为了同样的理由,我又把三根铁棍扭成一根,把两端弯成钩形。我在五十只钩子上拴上了五十根缆绳,就向东北海岸去了。
①“我”当时代表哪个国家出战?②引起本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③请概括本段中“我”的性格特点。
① ②
③
二、阅读与赏析(共 41 分)
(一)(14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8.下列句中的“之”与“樊将军亡秦之燕”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辍耕之垄上 B.处处志之
C.悍吏之来吾乡 D.故为之说
9.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太子丹患之 患 ②亡归 亡___________
③奈何以见陵之怨 见 ④可与之谋也 谋 ___________
11.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5分)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12.“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3分)
。
13.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
(三)(7分)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 ,有删改)
14.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15.第②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6.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四)时代的萤火虫(15分)
里则林
①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念:世界它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长大了明白,那承载美丽色彩的画卷,有时可能只是一张单薄苍白的纸,但是却不能影响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②我上高中的时候,门口有一条热闹的街,那里全是地摊。
③那条街上,有一对盲人夫妇,起早贪黑卖鼠药。他们两个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在相隔十几米的地方,各摆着一个摊位。那时他们手里各自拿着两块小竹板,时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④第一年,我以为那是他们招揽顾客的方法。第二年,我觉得他们是某个秘密组织的线人,在打着摩斯密码。第三年,那天我毕业了,下午我走过那条街,经过盲人丈夫旁边时,他手里的竹板正好响起,紧接着十几米外他的妻子手里的竹板也响起来了,然后丈夫手里的竹板换了个节奏又响了起来。如此反复了几次。这时我看到盲人夫妇的脸上挂起了幸福的笑容。那笑容温暖、知足,融化在了夕阳下、晚风里。
⑤看到那个笑容我才明白,原来竹板声不是为招揽生意,也不是摩斯密码。他们也许永远不知道他们头顶上的天空有多蓝,也不知道旁边卖的花有多美,但是他们知道彼此依然相依相伴,从未走远。他们不像很多夫妻一样,能看到彼此的脸,但是很多夫妻却也不能像他们一样,看到彼此的心。他们眼里的漆黑和生活的苍白,因为彼此的温暖,变得五颜六色。这让我想起了黑暗中的萤火虫,那一个个闪烁着晶莹光华的亮点,不断地在半空中划出漂亮的轨迹,在浓浓的黑暗中营造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立体图画。
⑥我曾经遇到一个小男孩,他每天下午6点会准时到他爸爸的小推车那里,他爸爸是卖山东煎饼的。我经过那个地方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小男孩,他茫然地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眼里总映射出一般孩子所没有的孤独。他偶尔自己在旁边玩树下的小草,偶尔趴在一张塑料凳上写作业。晚上9点多的时候,他困了,就枕着小书包睡在爸爸手推车旁的一块硬纸板上。我经过他身边的时候总是看着他,他也看着我,然后我对他眨一下眼睛,他却马上看向别处,仿佛害羞了一样。
⑦有一天晚上,一个中年男子经过,小男孩的爸爸不小心把面糊溅到了那个中年男子的衣服上。中年男子大发雷霆,指着小男孩的爸爸开始骂。小男孩的爸爸很窘迫,一个劲地道歉,脸上尽是无奈和委屈。我透过人群看到了小男孩,小男孩的眼里满是惊恐和无助,紧紧地抓着爸爸的衣角。
⑧后来中年男子终于骂舒服了,走了。小男孩的爸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凳子上,也许是在儿子面前丢脸了,也许是感到难过和委屈。小男孩站起来,在后面轻轻地拍着爸爸的背。小男孩的爸爸摸着小男孩的头,在远处我看到他嘴里说着什么,也许在安慰小男孩,告诉小男孩他没事。
⑨那时,我正好走到了小男孩爸爸后面,看到小男孩爸爸落寞的背影,看到小男孩爬到了爸爸的腿上,然后抱着爸爸的脖子,脸对着我。小男孩就那样安静地抱着爸爸,手轻轻拍着爸爸的背,眼睛里一扫往日的孤独,有的只是心疼。那一刻,我觉得难过又温暖。只是突然,小男孩的眼里竟然一滴一滴地流出眼泪来。小男孩咬着嘴,也许在努力忍着,不让爸爸发现,手不断交替着擦自己的眼睛。
⑩我想知道,有没有老师教这个小男孩念过“世界它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上面有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地,金黄的麦田上跑过一群鸭……”
⑾我曾经见过世界上最美丽的河流,是辛勤劳动的人们脸上的汗水;我也见过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峰,是那些长满老茧却坚实可靠的肩膀;我还见过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儿,开在那些孤独却仍然微笑的人们脸上。
⑿有很多人就像这个时代的萤火虫,卑微、孤独、不被人所理解、不为人知、没人注意,但他们彼此温暖。每当你的黑夜来临,他们总会扑哧扑哧地飞到你面前,带着自己小小的亮光,在这个无边的世界里,哪怕只温暖和照亮了一平方厘米的地方。
⒀黑夜里,他们的眼睛,就像萤火虫一样美丽。
17.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第⑩加横线句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指出下列句子中“温暖”的具体原因。(4分)
(1)那笑容温暖、知足,融化在了夕阳下、晚风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刻,我觉得难过又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六段中对 “小男孩”的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时代的萤火虫”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12月考答案
3.C 4.B 5.C 6.D 8.A 9. B
7. (3分)①利里浦特国 ②吃鸡蛋先敲破哪一头 ③正直善良、刚毅勇敢。
10.① 担心 ② 逃跑 ③ 被 ④谋划
11.(1)(他)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
得分点:且、以
(2)希望通过太傅结交田先生,可以吗?得分点:愿、句式。
燕太子丹被质押在秦国,逃回燕国,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太子丹为此而担忧,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占领的土地遍布天下,如果秦国出兵胁迫韩、魏、赵三国,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土地未必能保得住。您怎么为了被凌辱的怨恨而去触犯秦王呢?”太子丹说:“这样,那该用什么办法呢?”太傅说:“请让我深入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日子,樊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太傅鞫武劝他说:“您不能收留。秦王暴虐无道,一直怨恨燕国,本来就很让人害怕的了,更何况又听说樊将军躲在我们这里呢!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即使有像管仲、晏婴那样的谋士,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希望太子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并且向西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这样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要实现所需的时间太久,我心里忧闷烦乱,恐怕等不及了。而且不只是这样。樊将军在诸侯中走投无路,投靠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受到强秦的胁迫,便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推到匈奴去,现在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希望太傅重新考虑。”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遵命。”
12. (3分)“悠悠”一词写出了春水绵延流淌的状态;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
13. (2分)A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B反衬(衬托),以“浅溪”反衬离愁之深。
14.引出论点, 强调人修身的必要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2 分)
15.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形象生动而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只有吃苦受累,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3分)
16. 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或修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2 分)
17.(3分)作者想知道的其实是,在小男孩的心中,这个世界还是不是美好的(1分)。这里道出了作者对小男孩父子的遭遇的深深的同情(1分)和对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忧思(1分)。
18.(4分)
(1)盲人夫妇虽不能看到彼此的脸,却用清脆的竹板声知道彼此(1分),他们为此感到幸福。(1分)
(2)原本柔弱无助的男孩子如此懂事地安慰、心疼爸爸(1分),作者为此而感到欣慰(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9.(4分)运用神态描写(1分)或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小男孩生活境遇的窘迫和内心的孤独胆怯无助(1分),与下文小男孩安慰体谅父亲的懂事成熟、咬着牙努力忍泪水的坚强作对比(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4分)象征着社会上卑微、孤独、不被人关注(1分),但给别人带来光亮、温暖的人(1分)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象萤火虫一样渺小、卑微地生活的人的同情(1分),又对他们所发出的仍不忘给身边的人以温暖的人性美的赞赏。(1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