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 科 综 合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24.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强调这种制度
A..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 B.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
C.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
25.南宋临安城市场内的各种商品大多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同类商品集中之处称为行、团、市,如和宁门外的花市,交易就十分热闹,有诗云:“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这主要反映了南宋
A.市场专业性强 B.市场规模较大
C.商品种类齐全 D.自然经济瓦解
26.嘉峪关墓葬壁画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壁画的史料价值高 B.对丝路缺乏全面了解
C.由于狭隘的民族观 D.史学家缺少科学手段
27.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年届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引领了人们的价值观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
28.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
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 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
29.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了文化断层 B.推动思想的启蒙
C.促进了史学产生 D.承续了传统文化
30.下图反映出当时的战略意图是
A.促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停战投降
D.实现解放战争主战场的转移
31.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向正常化的方向发展。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真的是想要进攻自己,所以苏联停止了一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计划,一切的财政都为了巩固国防。材料表明中美关系的改善
A.是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对立的结果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引起冷战格局瓦解的原因之一
D.有助于苏联的经济发展
32.《十二铜表法>明文规定: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冈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而到查士丁尼时代,法典强调:父权应该是仁慈而不是残暴。罗马法的这种变化说明
A.罗马扩张中伴随残酷战争 B.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D.古罗马追求公正的原则
33.下图为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增长率柱状图。图中变化有利于
A.集体农庄从无到有
B.国民经济趋于协调
C.发挥市场的作用
D.小农经济的发展
34.1875年初,因为宪法条文中写有“共和国”字样就数次被否决。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员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结果,瓦隆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此事件主要反映了
A.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权力中心 B.宪法的内容具有很大伸缩性
C.法国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D.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5.194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为77. 79亿美元,1 947年上半年顺差则达59. 22亿美元,而造成美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对欧洲国家的贸易。这种现象
A.导致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
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 D.有利于缓和欧洲社会矛盾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1 60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市镇大部分集中在苏、松、杭、嘉、湖地区。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关闭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在西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伊犁、哈密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摘编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化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白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
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5分)
材料 秦献公(公元前424 362年)在位期间致力于社会改革。秦献公元年(前384年),下令废除实行了300多年的人殉制度。重用墨家,加强军事和城防。秦献公二年,迁都栎阳,撤离贵族聚集地;推行初租禾制,按照实际土地面积征收实物税。秦献公六年实行“一国两制”,秦东部新区推行县制;实行军爵制,奖励军功;建立户籍制度,创设连坐法,以防谍杜奸。
《史记》载:“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秦献公因勤王,解除韩、魏两国的威胁,打过黄河,威震东方,还受到周显王的赞赏,赐予“伯”(通“霸”)的称号。
——摘编自李仕权《改革的教训:打捞历代沉没的改革》(2015年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献公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2)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指出其与秦献公改革的不同之处。(6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 5分)
材料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与台湾问题息息相关。1950年夏,美国在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战略方向对中国形成威胁。与此同时,解放军在金门战役中严重受挫,看来想在当时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解放海峡宽阔的台湾困难重重。
1 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几小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武装入侵朝鲜,并以“台湾海峡中立化”、“台湾地位未定”为由,命令其海军第7
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抵达基隆港,受到热烈欢迎。
在美国出兵台湾3天后,中央便决定将攻台日期无限期推迟,并促使毛泽东等领导人下决心出兵朝鲜。
从7月上旬起,中共中央开始抽调战略预备队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当时苏联出于中苏同盟条约的规定,同意以空军保护我国内地,并在国际上牵制美国。10月,应金日成之邀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由此打响。
——摘编自徐焰《抗美援朝与台湾问题》(《领导文萃》2016.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美援朝的有利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出兵台湾的目的和当时造成台湾问题未能解决的不利因素。(7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严复(1854 -1921年),福建福州人。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因译介《天演论》闻名于世,被康有为称之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1898年,严复译介的《天演论》印行后,原名“嗣糜”的胡适,受“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之言感召而改名,并以“适之”为字。次年,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指出:国际上的竞争“有国家之竞争,有国民之竞争”,并高度认同近代欧洲理论家“竞争者进化之母也,战争者文明之媒也”的说法。
1919年7月,《少年中国》杂志第一卷刊载的魏嗣銮《人类进化的各面观》指出:正是达
尔文“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观念普遍盛行,因此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导致
一战的发生。
同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指出世界的进化可划分为“物质进化”、 “物种进化”和“人类进化”三个时期,并进一步认为“物种进化”必以“竞争”为法则,“人类竞化”则依靠互助为动力。意在强调人类进化得之于互助,而不在竞争。
——摘编自朱东华《严复译介的旨趣及其产生的影响与论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不同时期人们对严复有关进化言论的认识。(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人们对严复进化言论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7分)
“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24.D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钱穆认为行省制度下,地方受中央节制存在不利,排除A项;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分裂割据,对地方治安稳定不利,B项错误;全面理解材料,可见行省制度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排除C项。而是说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就会形成割据势力,故答案选D项。
25.A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商品大多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同类商品集中之处称为行、团、市”主要体现出的是市场专业性强,而不是规模与种类,排除B、C两项;D项与材料无关,并且自然经济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只有A项符合题意。
26.C本题考查丝绸之路。材料中“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故而丝路断了”体现出狭隘的民族观——以汉族为视角,而不是以中华民族为视角来看待丝绸之路的断续问题,故答案选C项。A、B两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容;D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
27.B本题考查科举制。A、C、D三项材料未体现;科举制下,“学而优则仕”成为读书人的一生追求,所以B项正确。
28.B本题考查林则徐的军事思想。中国传统的国防思想是重塞防、轻海防,从材料判断B项正确。“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说明A错误;“弃大洋,守内河”说明轻海防重塞防,所以C错误;在鸦片战争初期,中国人对西方是缺乏深入认识的,所以D错误。
29.D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说明A项错误,D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史学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早已产生,所以C错误。
30.D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是实现解放战争主战场的转移,即由解放区到国统区,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所以D正确。其他各项与图示、题意不符。
31.C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所以苏联停止了一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计划,一切的财政都为了巩固国防与中苏边境”说明前苏联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应对措施是加强国防建设,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故答案选C项。其他各项与材料、题意不符。
32.C本题考查罗马法。A、B两项只能说明《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能说明罗马法变化的原因;D项中的公正原则材料未体现;而“仁慈”体现基督教的特点,即基督教成为统治阶级宗教后对罗马法的影响,所以C项正确。
33.B本题考查前苏联的经济政策。由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发展失调,图中一五计划间农业增长率为零,后来进行了调整,二五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都有较快发展,这有利于协调发展,故答案选B项。一五计划时期,就已经建立了集体农庄,所以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增长率从零增长上升到54%,不能体现市场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所以C、D两项错误。
34.B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材料考查的是在君主派与共和派势均力敌的背景下,双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即对法国的政体模糊的表述,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所以B项正确。A、D两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观点;C项材料不能体现。
35.A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为了扩大欧洲市场,必须扶植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的、自由的、开放的欧洲市场,这正是马歇尔计划的动机之一,所以A项正确。二战后初期,欧洲对美国的贸易逆差现象,使购买力降低,不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贸易逆差现象使欧洲经济萧条,从而激化欧洲社会矛盾,并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削弱,所以B、C、D三项错误。
40.(1)特点:江南地区市镇大量涌现;沿江与运河的市镇进一步发展;沿海城市发展趋于停滞;边陲地区市镇得到发展。(6分,答出3点即可)
原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7分,答出4点即可)
(2)新变化: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6分)
评价:推动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便于西方的经济侵略;导致大量的手工业者破产,社会矛盾激化。(6分,答出3点即可)
41.评分要求:所拟标题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世界史的相关史实;(6分)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一:论题:科学助推西方崛起。
阐述:科学提供了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举出电的发明与运用、交通、通讯的改进等史实),使西方生产力发展,具备军事优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通过资本输出和殖民战争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确立资本主义地界体系(西方崛起)。或答社会科学(列举制度建设、思想解放与文艺成就)对西方崛起作用的论述。
示例二:论题:科技促使德国崛起。(或竞争促使英国崛起)
阐述: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举出西门子、卡尔·本茨发明发动机等史实)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或举出竞争-16 -18世纪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史实对英国崛起的影响)。
(其他论题和论述要点,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竞争给西方带来机遇——从市场竞争、国家竞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举出侵略扩张的史实)加以说明,而对东方产生消极影响;资产阶级政府为竞争提供便利,促进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私产保护使西方稳步发展——各国立法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压迫剥削无产阶级提供了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医学助力工业时代——人民健康,解决了西方人力资源短缺,降低劳动成本,支撑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化过渡。消费刺激生产带来大国腾飞——人们各种消费刺激了生产,市场需要技术革新,呼唤工业革命持续展开,社会日新月异。工作态度改变了世界面貌——无产阶级被迫加班加点,为生活奔波创造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4.(1)历史意义:改变了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了综合国力(人口、军事力量、财政和国家地位),是其由弱转强的起点;初租禾制的实行,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奠定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推行县制等措施打破了贵族垄断,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为秦走向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9分,言之成理即可)
(2)不同之处:后者改革中善于发动群众,取信于民;后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中更加全面、彻底;二者改革的理论来源不同:前者受墨家影响大(节俭——薄葬、兼爱非攻),后者受法家思想支配(法治、中央集权)。(6分)
45.(1)有利条件:避开海上劣势,腾出手致力于发挥陆军优势;东北能提供后勤保障;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苏联支援中国(中苏结盟);中国出兵具有正义性。(8分,言之成理即可)
(2)目的: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企图扼杀新中国的红色政权。(2分)
不利因素:建国初经济军事落后,朝鲜战争突发导致台湾问题搁置;强大的美国入侵控制台湾;台湾具有地理优势和一定的国际政治生存空间。(5分)
46.(1)认识:十九世纪末,人们认为严复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一战后,知识界对严复进化言论进行理论上的批判,质疑国家间生存竞争的不良后果,倡导互助合作的理念。(8分)
(2)原因:一战引起中国先进分子对进化论和国际关系的反思;社会进化论暗合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大同理想;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7分,答出3方面内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