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东至二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2)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李上达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计50分)
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
A克已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3.有位史学家评论中国战国时期说:“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要因势利导, 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逆势而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最有可能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家被推崇
C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5.2008年10月19日,400余名来自中国各地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朱熹后裔齐聚江西婺源,举行祭祀朱子,纪念朱熹诞辰878周年的活动,朱子理学思想的积极作用有( )
①压抑的自然欲求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7.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研究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8.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 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一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9.“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的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大量涌现,在思想禁锢的情况下,人们每说一句话都要小心,每写一个字都要以君主的个人好恶为转移,其聪明才智就会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难以产生伟大的思想作品。”这段话主要指出了( )
A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B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C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D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10.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系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11.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12.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授,没有一个赫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儿所说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4.国家大师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 )
①直抒胸臆 ②对仗押韵 ③格律工整 ④雅俗共赏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有人说: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6.某中学研究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黑板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隆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17.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18.《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论:“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1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的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0.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关系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1.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船车之有两轮也”
22.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 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变化反映出( )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2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4.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有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2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自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韬 C林则徐 D曾国藩
二、材料题[共三题,第26题15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3分,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洗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产生这样的发展趋势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椐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分 ]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6分]
27.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 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请回答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为什么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10分]
(2)材料三中“讲鬼话的人”指哪些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8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船,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 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2分]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4分]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3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