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陈凯 宋立国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一、基础题(共12题,每题2分,计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哺育(pǔ) 驰骋(chéng) 溘然长逝(kè)
B.蕈菌(xūn) 拾掇(duó) 熏陶渐染(jiān)
C.房檩(lín) 龟裂(jūn) 蓊蓊郁郁(wěn)
D.愧疚(jiù) 袅娜(nuó) 管窥蠡测(l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暧昧 樊笼 遑恐不安 放荡不羁
B.阡陌 踯躅 妖童媛女 奄奄一息
C.婀娜 猗郁 夙兴夜寐 一夜知秋
D.玳瑁 脉脉 平平仄仄 唯唯诺诺
3. 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B.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
C.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D.青衿:是商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4. 对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比喻)
B.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夸张)
C.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对偶)
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拟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夙兴夜寐 B.雨雪霏霏
C.卿当日胜贵 D.乌鹊南飞
6.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便可白公姥
C.我有亲父母 D.否泰如天地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郁达夫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其处女作是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小说《薄奠》《迟桂花》代表了他创作的高峰。
C.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D.《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8.下列课文理解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分内外两层结构。其中外结构是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B.《故都的秋》一文成功的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写南国之秋是为突出北国之秋的浓度与特色,表达作者对于故都秋的热爱。
C.《囚绿记》中称呼的变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其中“绿囚”一词隐含着作者对仙人掌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之情。
D.所谓“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荷塘月色》一文的起首句可以认为是本文的文眼。
9.下列课文理解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比兴句能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B.《采薇》的主人公强烈地思念家乡,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充满着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情感。
C.《离骚》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中就是以蕙纕、揽茝来比喻高尚的德行。
D.《涉江采芙蓉》开头两句采用了正衬的手法,以哀景衬哀情,这是此诗表现人物凄清心境的独特之处。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B.中国巨人姚明的宝贝女儿姚沁蕾虽然年仅3岁,但目测身高已经在1.1米以上,大大超过了同龄孩子,这真是山不厌高啊。
C.记者采访发现,到市红十字会、市慈善协会募捐站捐款的大多数是老年人,也有不少病人和儿童慷慨解囊。
D.目前,随着荷花大量盛开,济南大明湖进入“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时节,前来观赏的游客不绝如缕。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与年幼之人,为了安全,人们就修建高
墙、重门、窄窗的宅院。
B.在电视专题片《故宫》拍摄的过程中,摄制人员最难以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
C.学习打架子鼓,对于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刘山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每招每式都得从头练起。
D.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很少能够插足。
1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足够了。 ①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② 已经是幸福的了。 ③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 ④ 在数学领域, ⑤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⑥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 也 毕竟 甚至 也 然而
B.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都 而且
C.也许 却 但是 还有 都 而且
D.即使 却 毕竟 还有 也 然而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每题3分,计9分)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按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达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大使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支柱产业。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13.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 )
A.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B.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鸦片贸易应语重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
D.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14.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
C.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
D.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15.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
B.《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C.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
D.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
三、文言文阅读(共 5题,计 19分)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往) 倚歌而和之(循,依)
B.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冯虚御风(通“凭”,乘) C.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D.下江陵(攻占) 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
17.下列句子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何为其然也
C.客有吹洞箫者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8.对三、四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三、四段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的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
C.这两段,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作者善于借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卷Ⅱ(非选择题 共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2题,每题5分,计10分)
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5分)
译文:
2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5分)
译文:
四、诗词鉴赏(共2题,每题5分,计10分)
题春晚①
周敦颐②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 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周敦颐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
21.本诗紧扣“晚”字描绘了几幅画面?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答:
2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5分)
答:
五、23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 ,子无良媒。 2. ,体无咎言。
3.信誓旦旦, 。 4.长太息以掩涕兮, 。
5. ,余独好修以为常。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每题4分,计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小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王增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l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l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24.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5.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6.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七、作文(70分)
请以“英雄莫问出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作文60分,书写10分)
要求:
1、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必须有三个小分论点;
2、用横线划出中心论点、三个小分论点;
3、用着重号标出事例论据中的人名。
4、用黑色水笔书写,不涂抹勾画。
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一、基础题(每题2分 共12 题 共24分)
1.D 。A项,“哺”应读“bǔ”,“骋”应读“chěng”;B项,“蕈”应读“xùn”, “掇”应读“duo”;C项,“檩”应读“lǐn”,“蓊”应读“wěng”。
2.A。A项,“遑”应为“惶”。
3.D。“商代”应为“周代”。
4.C。A项,通感;B项,排比;D项,比喻。
5.B。名词作动词,其它三项名词作状语。
6. D。好运气坏运气。
7. B。其处女作是短篇小说《沉沦》
8. C。
9. D。反衬
10.C。(“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的在经济上帮助别人。A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B山不嫌其高。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对象错误;D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句意想表达的“连绵不绝”之意不符。)
11.D。(A.“家中皆是妇孺与年幼之人”,“妇孺”即指妇女和儿童,再在其后加上“年幼之人”赘余。B.“摄制人员最难以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句式杂糅。C.“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误用否定句。“无疑”是“毫无疑问”并无否定之意。应将“不”删掉。)
12. B。答案解析。根据语意,第①②处表假设的让步,所以用“即使…也…”。第③处由前文看应表转折,所以用“但是”。第④处由前后文看应为递进关系为“甚至”。第⑤处由前面的“每一个领域”可知用“都”合适。第⑥处由“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可知,句中有递进意思,所以选用“而且”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 共 3题 共 9分)
13.答案为B 。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B项所说“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从文中第一段“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的看,这句话不是原书的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其余三项均为原书观点。
14.答案为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符合文意”应指符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和看法。A项中“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是指英国的观点,而非作者观点。在原文第四段有“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一句中,“远见”是加引号的,表示否定。B项中“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属理解错误,“以邻为壑的政策”不是指把“鸦片销售给东印度农民”,而是“销往中国”,原文第四段中分析销售给东印度农民将会使英国公司受到损失,“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C项中黑斯廷斯遭受弹劾的原因不是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是在原文第五段中指出的“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D项原文意思一致。原文第三段有“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一句。
15.答案为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分析评判。A项与原文意思恰恰相反,原文第五段中运用了一个反问句“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表示对“马戛尔尼”不知情的强烈否定。意思相一致。其余B、C、D项与原文意思相一致。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 共 3题 共 9分)
16. 答案为D。骤得(屡次得到)。
17. 答案为B。例句和B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状语后置句,C是定语后置句,D是被动句。
18. 答案为A。错在“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卷二
文言文翻译(每题5分 共2题 共10分)
19.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况”“渔樵”“侣”“友”状语后置各1分,共5分)
20. 流去的(江水)像这样不停地流去,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最终也没有消减或增长。(“逝”“而”“赢虚”“卒”“消长”各1分,共5分)
四、诗词鉴赏(共 2题,每题5分,计 10分)
21.这首诗紧扣“晚”字,描绘了三个画面:近看柴门,落花挡住夕阳光辉;远看林子,暮色中鸦归巢;放目遥望,樵夫渔人,担柴提鱼而归。为我们营造出村野薄暮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每个画面1分,意境2分)
22.诗人笔下所现,乃是静境,之所以不显得冷清、空寂,是因为点缀了“落” “飞” “归”三个动词。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这些活动的事物,化寂为动,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鸢飞鱼跃的活泼气息。(答出诗人所写是静境,1分;答出3个动词,各1分;答出化寂为动,1分)
五、23背诵默写(6分)
1.匪我愆期 2.尔卜尔筮 3.不思其反
4.哀民生之多艰 5.民生各有所乐兮 6.岂余心之可惩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题,每题4分,计12分)
24、答案: (1)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25、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26、【答案示例】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七、作文(作文70分,书写10分)
1、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必须有三个小分论点;
2、 用横线划出中心论点、三个小分论点;
3、 用着重号标出事例论据中的人名。
4、 用黑色水笔书写,不涂抹勾画。
立意分析:
“英雄不问出处”本义——不管别人出生高低,只要有能力就成,不要分彼此或者说显示自己的血统高贵;历史上韩信受胯下之辱、陈平与他的嫂子不清楚刘邦都用他们为大将和丞相,便是这个典故的由来,后来人们就用"英雄莫问出处"鼓励那些出生寒微的人要成就功名,不要怕自己的能力无用武之地。
建议论点:
——不被出身羁绊,奋发向上
②用人——慧眼识英才(不为人才身份地位所拘束) ③社会——任人唯贤,宽容、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