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一中2016-2017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宜昌一中2016-2017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宜昌一中2016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2月阶段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人:庹丹丹 张爱华 刘峻岭 黄颖 审题人:辛娟 ‎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 ,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 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 ‎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国内无论男女老少,都需登记,出生要及时注册,死亡要及时销户。‎ B.秦国通过废旅店的方式来禁止百姓擅自迁徙,百姓若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住店,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C.秦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就是因为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获得了全民动员的能力和丰厚的财力。‎ D.汉代的“编户齐民”制度是对秦朝全民户口登记制度的继承和完善,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汉代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汉代公民最主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和衙役,其中赋税最主要的就是向15岁至56岁的男子征收“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 B.西周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因为国家的土地和人口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 C.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 D.先秦时代的百姓出生之后由“司民”之官负责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疯抢财物,而是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先秦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只是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C.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D.编户齐民制度让许多奴隶脱离贵族的掌控,获得了人身的自由,但也极易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二、现代文阅读(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厨师 帕乌斯托夫斯基 ‎ 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 ‎ 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 ‎  玛丽亚给她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 “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 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 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 “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 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 “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给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很多种珍贵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阿门!”老人小声说。‎ ‎“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忽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忽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由于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看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热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热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很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 ‎ (节选自《帕乌斯托夫斯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在文中着力介绍老厨师家的全部家什,旨在说明厨师家的贫困,为后文厨师因为妻子的缘故迫不得已偷主人家的金盘子做铺垫。‎ B.小说巧妙设置悬念。文章一直没有对陌生人的身份进行说明,只是以陌生人睿智的语言和高超的弹琴技术令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直到末尾才在读者面前揭示出莫扎特这位大师,构思巧妙。‎ C.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围绕一个卑微而自私的灵魂如何得到临终关怀而展开的,莫扎特的音乐让临死的老厨师感受到抚慰与温暖。‎ D.莫扎特答应玛丽亚为老厨师弹琴,老厨师希望莫扎特能够照顾玛丽亚,他也答应了,这些都表现了莫扎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E.作品通过老厨师描绘听到琴声后看到的景象来直接表现莫扎特高超的弹琴技艺。‎ ‎5.文章开篇交代故事发生在冬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老厨师形象的特点。(5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甘惜分的探路人生 ‎1916年,甘惜分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的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他就不得已辍学,成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 年轻的甘惜分求知若渴。为了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他倾尽微薄的工资,多方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与甘惜分邂逅,并在这个历经苦难的年轻人心底触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还在山沟里时,我就已经从上海的进步书报里面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那时候上海都是些进步知识分子,比如说李公朴等人。”如果说进步书报为甘惜分提供了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启蒙,那么两位重要人物的引导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其一便是甘的表哥、知名共产党人熊寿祺,彼时已投身革命多年的他,经常以通信的方式教甘惜分学习马克思主义;而另一位便是甘中学时代的老朋友熊复,这位初中毕业后便去上海读书的伙伴,不仅与甘惜分志趣相投,而且也通过书信拓宽了好友的革命视野。进步书报与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甘惜分的思想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甘惜分从事的新闻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血气方刚的甘惜分开始以实际行动“闹革命”。‎ ‎1946年,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和谈期间,甘惜分跟随军代表前往大同采访,初入新华社不久的他为了获得新闻线索,冒着被特务发现的危险行走街市,观察各方动向。“在大同,我看见日本鬼子穿着军装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我一看就生气了,日本鬼子不是投降了吗?还这么神气?”在一篇回忆文章中,甘惜分回忆起这个令他义愤填膺的片段,“这件事让我觉得,新闻不一定要采访什么人物,有时候,就是用眼睛看一看,到处走一走,就会发现新闻。”回到后方以后,甘惜分很快写出了《大同——日本投降者的乐园》《尴尬的嘴脸》等通讯,引起广泛重视。就这样,通过在一线工作中培养起的专业嗅觉,他慢慢形成了一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新闻方法论。‎ 短短两年间,甘惜分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长为采编一线的“顶梁柱”。回顾这段生涯,他认为,成长的关键在于“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华社,也研究地方实际”。‎ 对于那个年代的前线新闻工作,甘惜分有自己独到的感触——‎ ‎“老实说,在晋绥边区的时候,无论是《晋绥日报》还是新华社晋绥分社,有些同志由于没读过马列著作,对工人生活的了解、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到底还是不一样的。我那时候就想,幸好我读过《资本论》,这些书不容易读的咧!因为当时我们的环境是农村环境,不是资产阶级坏境,我们接触的也不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对于了解这些关系很不利。”‎ ‎1954年,38岁的甘惜分离开了一线新闻岗位,奉调先后到北大和人大任教,为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奉献才华,主要讲授新闻理论。“五十五年我都在大学教书,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只会钻书本,但我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我是一个读书严谨、务求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书呆子’。”甘惜分这犀利的黑色幽默,分明也是对自己率真性格最真实的写照。‎ 从教几十年,甘惜分如今俨然已经成为新闻学界的“老祖师爷”,其亲自指导的博士生虽然不多,但每一位都是当今新闻传播学界的精英翘楚:全国第一个新闻学博士童兵,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燕南,广电部门的王锋、王甫……怪不得有诗赞云:“大禹惜寸君惜分,满园桃李苦耕耘。舆坛多少擎旗手,都是程门立雪人。”‎ ‎ (摘编自2016年1月14日《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①从战火中走来的甘惜分经历了旧时的苦难,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风云,从家乡四川到延安,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吴天罔极持泰斗,千古流芳传精神。”这是后学们致意这位新闻战线老前辈的挽联。“我反对那些把我称为泰斗的人,我只是一个执著的新闻规律探索者。”甘惜分曾在回忆录里说。‎ ‎(2016年1月15日《北京青年报》)‎ ‎②今天用“民间报纸”这个词,觉得很别扭。我们共产党党报本来就是民间报纸。第一,1949年以前,我们共产党在全国来说就是在野党,我们的报纸属于民间报纸,不是官报。第二,我们的报纸始终如一代表人民利益,是人民代言人。但是1949年以后,我们党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的党是全国的执政党,我们的党报是执政党的报纸。尽管我们天天说我们的党报同时也是人民的报纸,但逐渐有了不少“官”气,同广大人民之间逐渐加大了距离,群众不大喜欢看它了。‎ ‎(选自《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为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甘惜分积极上进,求知若渴,倾其所有,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以求让自己的思想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 B.作为新闻记者,甘惜分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照现实,而没有熊寿祺、熊复等早期革命者对他的引领,他就不可能拥有这一视角。‎ C.甘惜分在大同街头目睹了已经宣布投降的日本鬼子依旧神气的样子,有感于此,撰写出一组引起广泛重视的通讯,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采写观。‎ D.“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与其说是表现甘惜分对不务学术专事权术者的不满,不如说是表现他潜心学术与教学的自觉。‎ E.甘惜分能辩证对待“民间报纸”这种说法,既认为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认可这种说法接地气的特点。‎ ‎8.甘惜分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观?请简要概括。(4分)‎ ‎9.促使甘惜分形成自己新闻价值观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 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仪礼•丧服》中提出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在兖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去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性情谦和,礼贤下士。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一点也没有倦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5分)‎ ‎(2)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陈与义①‎ 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④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是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②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 ③榴花:石榴花。 ④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4.以下是对本词的解读,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5分)‎ A.“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 B.‎ ‎“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C.“戎葵凝笑墙东”,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写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凝笑”二字,采用夸张手法,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 D.“万事一身伤老矣”,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一声长叹,包含了作者对家国离乱的多少感慨之情。‎ E.面对赤壁之景,苏轼洒酒酬月,寄托情怀;在本词中,作者面对湘江,虔诚祭酒。这里“试浇桥下水” 与苏轼“一尊还酹江月”的科用意、感情是相同的。‎ ‎15.词的上片,词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开头部分表现诗人连喝酒都不能排解离别愁绪的句子是“ ”。‎ ‎(2)屈原在《离骚》中用圆孔与方枘不相合来表达自己和世俗小人不可携手同行的节操的两句是:‎ ‎“ _ ? ?”‎ ‎(3)李煜《虞美人》中“___ _,___ _”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怅恨和叹惋。‎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不久前,奥巴马与劳尔•卡斯特罗共同宣布,两国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和古巴之间半个世纪的恩仇________?‎ ‎②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多措并举,有效杜绝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现象,最终要让奢侈浪费之风________。‎ ‎③只有有关部门更加负责、更加主动、更加常态化地开展工作,构筑起坚实的监管防线,食品安全问题才会逐渐________,百姓才会真正放心。‎ A.冰消瓦解  烟消云散 涣然冰释 B.烟消云散 涣然冰释 冰消瓦解 C.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冰消瓦解 D.冰消瓦解 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每年夏天,母亲都会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是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C.很多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甚至有的已经触到了成功的大门,但在即将迈进成功大门时,因太累太难为由放弃了,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D.由于中国留学生人数在过去十年间猛增,使耶鲁大学北部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发展成一块块菜园,如今菜园长满了韭菜、香菜等蔬菜。‎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 ① 不如一棵树。一棵树 ② 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 ③ 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 ④ 我们呢? 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 ⑤ 不要说 ⑥ 声音的体验中体会秋天来临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尚且 而且 但是 且 于 B 甚至 ‎\‎ 并且 而 更 从 C 尚且 还 或者 ‎\‎ 更 在 D 还 尚且 还 但 ‎\‎ 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光,是人类的好朋友, ① 。然而,光一旦变成污染, ② :比如过强过滥的光、变化过于迅速的光会破坏植物的生长规律,会影响影人的生理与心理正常。现在,国内不少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而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看美国大片,总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美丽城市。其实纽约对夜间强光和霓虹灯的照明时段和适用地段都是有严格规定的。由此可知, ‎ ‎③ ,光是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不是制造光污染的。‎ ‎① ‎ ‎② ‎ ‎③ ‎ ‎21.下面的两枚猴票图样,你更喜欢哪一枚?请结合票面主体内容和链接材料说明理由,要求表述清晰,语言连贯。(6分)‎ ‎【链接材料】2016年,黄永玉为丙申猴年设计了两枚猴票:左边这枚叫“捧桃献瑞”,右边这枚叫“合家欢乐”。‎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狗熊来到城里,马戏团驯养了它。当狗熊站在木球上的时候,只要人们热烈鼓掌,它就可以享用一碟蜂蜜,否则,它就要挨鞭子。于是人们议论纷纷。一个孩子说:“这狗熊真可怜,为了一口吃的,便要受人欺凌。”他妈妈说:“不能这么讲!只要找准位置,即使是狗熊也会获得掌声。” ‎ 请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 宜昌一中2016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2月阶段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 (“秦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获得了全民动员的能力和丰厚的财力”只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D (“先秦时代的百姓出生之后由‘司民’之官负责登记户籍”错误,“私民”不由司民之官登记,“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 ‎3.B (“先秦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错误,西周没有全国性的户籍制度)‎ ‎4.答 B 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D项文中莫扎特只是答应玛丽亚为老厨师听临终忏悔,并没有答应玛丽亚为老厨师弹琴。E项老厨师描绘听到琴声后看到的景象是间接表现了莫扎特高超的弹琴技艺。C项中“卑微而自私的灵魂”概括不准确,老人在临终前“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故应是“卑微而高尚的灵魂”。)‎ ‎5.①点出故事发生的季节,与后文冬天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共同渲染出了一种悲剧氛围,突出老厨师临死前的凄凉。②与结尾老厨师去世时,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窗外雪花沐浴在霞光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莫扎特及其音乐给与老人的抚慰关爱,使老人的心愿得以满足。(每点2分)‎ ‎6.①勤劳。干了一辈子活直到双目失明,写出了老厨师的勤劳。②对所爱之人的情意真挚。例如为妻子违心冒险偷伯爵夫人的的金盘子。③善良,灵魂高尚。老人虽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临终前仍相信人们会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表现了老厨师相信人性本善的善良。老厨师临终前要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表现了他是个灵魂高尚的人。(第一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 ‎7.AC(每个选项2分。解析:B项中“就不可能拥有这一视角”错。D中也有“表现对不务学术专事权术者的不满”的意思,从前文“犀利的黑色幽默”可看出。E中“认为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地位”错。)‎ ‎8.①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采写的指导思想。②深入生活生产实际,是新闻采写的好方法。③新闻要多一些“地气”,少一些“官气”。(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不需要分析。)‎ ‎9.①进步书刊的启蒙。倾其所有,订阅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②良师益友的引导。表哥、知名共产党人熊寿祺,经常以通信的方式教甘惜分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学时代的老朋友熊复,不仅与甘惜分志趣相投,而且也通过书信拓宽了好友的革命视野。③新闻一线工作培养起他的专业嗅觉,从实践中总结,形成自己的新闻价值观。在大同,看见已经投降了的日本鬼子穿着军装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这件令人义愤填膺的事让他觉得,新闻不一定要采访什么人物,有时候,就是用眼睛看一看,到处走一走,就会发现新闻。(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无分析最多给2分。)‎ ‎10.C ‎ ‎11.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 ‎12.B (“在兖州任上”错。)‎ ‎13.(1)思伯借口迷失了道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当时舆论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托”,“失道”,“伐”,“长者”各1分,大意1分。)‎ ‎(2)思伯少年虽然明习经典,后来做官荒废了学业,到这时又延请一些儒士夜读日授。(“明”“废业”“致是”“延”各1分,大意1分。)‎ ‎14.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C项 ‎“凝笑”二字,是拟人手法,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E项“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苏轼对自己仕途上无所作为、空有盖世才华却不得施展的落寞心情和慨叹,看似洒脱却难掩内心苦闷失落,而“试浇桥下水”表达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与敬仰,表达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身世漂泊的感慨;D项“万事一身伤老矣”,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 ‎15.①借事抒情。适逢端午,词人高歌楚词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②借景(物)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如今的失意与痛苦;“满帘风”显出词人情绪的激荡和无人理解的痛苦和悲凉。③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三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16、⑴醉不成欢惨将别 ‎ ⑵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 ⑶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17.C(“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冰消瓦解”,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18.A(B项偷换主语,后一句的主语是“这道菜”。C项句式杂糅,“因…”和“以…为由”选一种。D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由于”或“使”。)‎ ‎19.B(A项,⑤处前后是递进关系,不能用表并列的“且”;C项,③前后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表选择的“或者”;D项,⑥处应用表示来由的“从”,不能用表示朝向的“向”。)‎ ‎20.①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东西。②就会变成披着美丽外衣的杀手。③只要合理布置光源和科学管理照明。‎ ‎21.示例一:我喜欢左边这枚。票面中,一只胖猴子一手攀住枝条,一手托着桃子,一条长尾巴缠绕在枝条上,三角形构图,比右图活泼灵动。这枚猴票名为“捧桃献瑞”,是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 示例二:我喜欢右边这枚。票面中,一只大猴盘腿坐在中间,两手各抱着一只小猴,两只小猴亲吻着大猴。大致构成一个圆,画面比左图温馨圆满。这枚猴票名为“合家欢乐”,是对家庭幸福的美好祝愿。(有态度1分,票面内容准确2分,有比较2分,寓意1分,言之有理即可)‎ ‎22.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他的伯父元寿,是高祖时的中书侍郎,有学问和德行,被当时人所称颂。思伯由奉朝请入仕,任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调任中书侍郎。很受高祖的赏识,经常跟随皇上征战讨伐。‎ 世宗即位后,因为侍从的勤劳,改任辅国将军。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时,让思伯持节当他的军司。等到元澄作战失败,贾思伯带领军队在后面护卫。元澄认为思伯是个儒士,认为他必死无疑。等赶回会师后,大喜,说:“仁义的人必定勇敢,我常认为是空谈,今天在军司身上却真的看到了。”思伯借口迷失了道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当时舆论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后来担任河内太守,不就任。接着任鸿胪少卿,因为母亲守丧而免官。服丧期满后,起用他为荥阳太守,有政绩,于是升迁为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当初,思伯与弟弟思同师从北海人阴凤学习,无钱交纳拜师的费用,阴凤就抵押了他俩的衣物。思伯去南青州上任后,送上一百匹缣赠给阴凤,派车马接阴凤来,阴凤惭愧不前往。当时人们很称道感叹这件事。不久因为父亲服丧而免官。后来授予征虏将军、光禄少卿,接着任命为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在位期间,征用他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求拜祭父母并给他们扫墓,回到了家乡。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传闻弹劾而免职。不久授予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嫌凉州偏远,不乐意外出就任,于是以儿女未婚嫁为理由来推辞。灵太后不允许,经舍人徐纥从中说话,得以改授太尉长史。又授予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认为自己是名儒士,不喜欢法律。不久调任卫尉卿。‎ 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的。它们的方圆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官论点,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学者们同意他的说法。    ‎ 又升任太常卿,兼任度支尚书,转为正都官。当时太保崔光病危,上表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于是进宫给肃宗讲授《杜氏春秋》。思伯少年虽然明习经典,后来做官荒废了学业,到这时又延请一些儒士夜读日授。性情谦和,礼贤下士,即使在街头,也要停车下马,接待交谈很认真投入,毫无倦色。有来客对思伯说:“先生现在已显贵位重,难道能不骄傲?”思伯说:“快要走下坡路才骄傲,哪有什么永恒(或常规)?”当时把此话作为雅谈。被元义所宠信,舆论讽刺他趋炎附势。孝昌元年去世。追赠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贞。‎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