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卷(三)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卷(三)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地 理 命题人:杨婷  审题人:向超 陈克剑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                                  ‎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下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B)‎ 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解析】读图,1900年海岸线到1971年海岸线只有部分向陆地推移,两侧海岸线1900年和1971年重叠,说明没有变化,故A错误;1982—1987年以及1987—1991年海岸线也有重叠位置,故C、D错误;1971—1982年海岸线无相交,且向陆地推移,故B正确。‎ ‎2.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C)‎ 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 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弱 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 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 ‎【解析】近百年来,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泥沙堆积物的减少则是因为上游修建大坝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减少。故选C。‎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右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D)‎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解析】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甲处岩石没有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图1为福建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坡面上设计的甲、乙两种小区房屋排列图。读图,完成5~7题。‎ ‎5.玻璃栈道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图中规划最合理的玻璃栈道是(B)‎ A.R B.L C.T D.K ‎【解析】玻璃栈道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应选择地形坡度大,甚至有陡崖或接近陡崖的地方,图中规划最合理的玻璃栈道是L,距地面高,坡度陡,B对。R位于鞍部,地形平缓,A错。T、K距地面低,缺少悬空的感觉,C、D错。‎ ‎6.图中M、N两地相对高度最大约为(B)‎ A.325米 B.375米 C.355米 D.525米 ‎【解析】图中等高距为50米,M海拔范围在600~650米之间,N海拔250米,计算可得高差范围在350~400米之间,选择选项中最大值B,375米。‎ ‎7.地形因素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只考虑日照,为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充足日光照射,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C)‎ A.①③—甲 B.③④—乙 C.②④—甲 D.①④—乙 ‎【解析】①③为阴坡,②④为阳坡,为保证山坡上建筑物底层也有充足阳光照射,阳坡楼房应上高下矮,阴坡楼房应上矮下高。①③应对应乙,②④应对应甲。‎ 新几内亚岛位于赤道和12°S之间,德雷沃河是新几内亚岛上一条较大的山区河流,河流中游以阶地地貌为主。阶地形成过程中,该区域没有发生大的构造运动,流域上游有沙金矿分布。读德雷沃河中游不同时期的河流及其流向图(从老到新依次是1—2—3—4)和河流阶地剖面图(P—M),完成8~10题。‎ ‎8.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A.侧蚀 B.下蚀 C.流水搬运 D.凸岸堆积 ‎【解析】根据材料中纬度,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左岸是南岸,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侧蚀,A对。下蚀导致河床加深,不是南移的原因,B错。流水搬运、凸岸堆积不能使河床南移,C、D错。‎ ‎9.该地区的河流阶地分为三级,跟它们形成条件无关的是(B)‎ A.各地较宽 B.地壳上升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读图,该地区的河流阶地分为三级,谷地宽阔,有强洪水出现形成阶地,沉积作用明显,水位退去后再由流水强烈向下侵蚀形成,此处没有发生大的构造运动,故选B。‎ ‎10.图示地区偶见土著人淘金,最容易找到沙金的地点是(C)‎ A.基岩深处 B.河流左岸 C.河流右岸 D.河流底部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岸侵蚀,右岸沉积,最容易找到沙金的地点是河流右岸,C对,B错。基岩深处河流侵蚀不到,没有沙金,A错。河流下蚀较强,底部泥沙沉积较少,不易找到沙金,D错。‎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气压值变化。读图,完成11~13题。‎ ‎1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B)‎ A.1~2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 ‎【解析】对流层随海拔的增加气压下降。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说明气压值下降幅度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1~2月气压值几乎没有变化,7~8月气压值略有上升,11~12月气压值升高约30百帕,而4~5月气压值下降约20百帕,其气压值下降幅度最大。故B项正确。‎ ‎12.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D)‎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解析】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表明夏季对流层顶的海拔最高,而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对流层顶的海拔就越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13.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B)‎ A.经度呈负相关 B.纬度呈负相关 C.海拔呈正相关 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解析】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就高。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越低。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经度的差异对气温影响较小。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顶高度与海拔呈负相关。夏季水面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冬季水面温度比陆地温度高,所以对流层顶高度与河网密度相关性不大。‎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完成14~15题。‎ ‎14.对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图示半球5°~10°地区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B.图示半球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 C.图示半球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 D.图示半球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为南半球,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南半球5°~10°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10°~20°地区盛行东南风;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20°~30°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15.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气候类型与上图中M点气候类型相同的是(B)‎ ‎【解析】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热带草原气候,C为地中海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M点所在位置可能为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图B符合。‎ ‎2016年1月1~3日,欧洲西部遭受温带气旋Henry袭击,大风给英国北部带来严重灾害,挪威发出最高级别山洪警报。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周边地区1月1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此时,挪威南部盛行(A)‎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图中挪威南部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南风,A正确。‎ ‎17.此次受Henry影响,与英国北部相比,挪威南部山洪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D)‎ ‎①风力大小 ②地形抬升 ③锋面位置 ④风向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图中英国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两地都是偏南风;挪威南部位于气旋锋面雨区,降水多,地势高,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更多,D正确。‎ ‎2016年9月15日,超强台风“莫兰蒂”于北京时间3:05在福建厦门翔安登陆。和夏天生成的台风相比,台风“莫兰蒂”移动路径偏南。读台风“莫兰蒂”移动路径图和不同时段厦门受台风影响的天气状况表,完成18~19题。‎ ‎9月15日1:30~3:00‎ 大风,随后出现狂风暴雨 ‎9月15日3:00~5:00‎ 风力微弱,出现短暂晴天 ‎9月15日5:00‎ 大雨倾盆,狂风随之而来 ‎18.5:00厦门出现狂风的主要风向是(C)‎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解析】3:00~5:00时风力微弱,处于台风眼附近,5:00风力加大,此时台风中心在厦门的西北,可知厦门此时为东南风,C正确。‎ ‎19.台风“莫兰蒂”移动路径偏南的主要原因是(B)‎ A.副热带高压北移 B.副热带高压南移 C.东北信风南移加强 D.东北信风北移加强 ‎【解析】“莫兰蒂”台风移动路径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南移,热带气旋的路径也会逐渐偏南。‎ 读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分布图,完成20~21题。‎ ‎20.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和7月气温分布状况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C)‎ A.1月,大陆东岸气温受暖流影响大 B.7月,气温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C.1月,气温分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 D.7月,大陆东岸气温受东南信风影响大 ‎【解析】澳大利亚大陆1月为夏季,整个澳大利亚大陆都升温,澳大利亚的中西部为沙漠,增温快,气温高,图中反映出来的中西部气温高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C正确;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从图中可以看出,1月大陆东岸气温偏低,A错误;澳大利亚地形比较平坦,气温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小,B错误。‎ ‎21.1月份,西北部城市达尔文的风向及形成原因,正确的是(B)‎ A.东北风,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 B.西北风,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 C.东南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 D.西南风,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北移 ‎【解析】澳大利亚大陆1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形成了西北风,影响澳大利亚的西北部,所以1月份,西北部城市达尔文的风向为西北风。‎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污水处理系统(B)‎ 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B.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解析】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A错误;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留,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方便,B正确;但是对局部气候的影响不大,C错误;由于会增加水体的下渗,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3.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原因是(B)‎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 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因此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污水自留的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使得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或降解污染物质,地面坡度需要在2%~8%之间,故答案选B项。‎ 伞式洋流发电是将电站建在船上,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在洋流的作用下周而复始地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下图为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 ‎24.若该发电站位于美国本土西海岸附近海域,则P洋流的性质及X、Y对应方向正确的是(C)‎ A.寒流 东西 B.暖流 东西 C.寒流 南北 D.暖流 南北 ‎【解析】美国本土西海岸附近海域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洋流流向与X方向相同,与Y方向相反,据此即可确定结论。‎ ‎25.若该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大陆附近某海域,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则P洋流对邻近陆地环境的影响是(D)‎ A.加剧了沿岸地区的荒漠化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常绿阔叶林形成的主导因素 D.扩大了热带雨林的分布范围 ‎【解析】由题干知,该洋流自北向南流动,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扩大了热带雨林的分布范围。‎ 第Ⅰ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B B B C A B C B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D C B C B B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6分)‎ 塔里木河是我国流程最长的内流河,流经极为干旱的塔里木盆地,近几个世纪尤其20 世纪 50 年代大规模农垦开发以来,塔里木河流域人类活动的强度日趋增大,改变了河流自然的水沙过程,引起河流地貌的显著变化。阿拉尔水文站是塔里木河主要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汇合后的第一个水文站。塔里木河的河岸和河床泥沙主要由粗粉砂和极细沙构成,其河岸抗冲性低,稳定性差,易发生塌岸崩岸。‎ 图1  阿拉尔附近河段近年河道平面形态演变遥感图 ‎       ‎ ‎ 图2 塔里木河流域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      ‎(1)描述1984—2016年阿拉尔附近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并分析引起该变化的人为原因。(6分)‎ ‎__河道宽度变窄。(2分)原因:河岸加固;(2分)冲积平原的开垦(耕地占用);(2分)人口增多,生产生活引水增多,径流量减少。(2分)(原因任答两点得4分)__‎ ‎(2)描述阿拉尔站1986—2011年河床高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__河床呈淤积抬升趋势。(2分)原因:人口增加,上游森林砍伐,土地开垦,河流含沙量增大,(1分)沿线河流引水灌溉导致径流量减少;(1分)上游三支流汇入来水来沙量大;(1分)由于组成河岸物质主要为粉砂和细沙,抗冲性差河床发生显著冲淤变化。(1分)__‎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干旱区河流的科学管理。(4分)‎ ‎__加强干旱区河流水沙和地貌变化的系统监测;(1分)控制人口数量;(1分)合理使用水源,节约用水;(1分)合理发展绿洲农业,调整农业结构。(1分)__‎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表 1971—2010年福建平潭风统计 ‎   月份)‎ ‎\s\do5(项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风速(m/s)‎ ‎5.4‎ ‎5.3‎ ‎4.7‎ ‎4.3‎ ‎4.1‎ ‎4.7‎ ‎4.8‎ ‎4.3‎ ‎4.8‎ ‎6.1‎ ‎6.2‎ ‎5.7‎ 最大风速(m/s)‎ ‎18.0‎ ‎16.0‎ ‎18.0‎ ‎16.0‎ ‎15.3‎ ‎17.7‎ ‎26.5‎ ‎25.0‎ ‎29.0‎ ‎22.5‎ ‎19.0‎ ‎18.0‎ 最多风向 NNE NNE NNE NNE NNE SSW SSW SSW NE NNE NNE NNE 风向频率(%)‎ ‎46‎ ‎41‎ ‎31‎ ‎22‎ ‎24‎ ‎23‎ ‎27‎ ‎19‎ ‎28‎ ‎46‎ ‎49‎ ‎48‎ 材料二 风级表 风级 名称 风速(米/秒)‎ 陆地现象 ‎0‎ 无风 ‎0.0~0.2‎ 烟直上 ‎1‎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 ‎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3‎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 ‎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5‎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 ‎6‎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7‎ 疾风 ‎13.9~17.1‎ 步行困难 ‎8‎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 ‎9‎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 ‎10‎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11‎ 暴风 ‎28.5~32.6‎ 损毁普遍 ‎12‎ 飓风 ‎32.7~ ‎ 摧毁巨大 材料三 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 ‎(1)根据材料一,描述平潭岛风速、风频年变化的特点,指出最大风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出现在此季节的原因。(8分)‎ ‎__风速:全年风速较大,(1分)风速最大可达到10级11级狂风暴风级别,(1分)秋、冬季平均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季相对较小。(1分)一年中以11月份平均风速最大,5月最小。(1分)风频:(冬春秋季)全年多东北风,(1分)6~8月(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1分)风速极大值出现在夏秋季,(1分)受台风影响。(1分,季节不对不给分)__‎ ‎(2)简述图中沙丘形成的过程。(6分)‎ ‎__该岛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底沉积,枯水期水位低时河滩出露;(2分)海岸带海浪沉积的泥沙,(2分)在东北风的吹佛下,沙粒随之运动,在山地的东北方向受到地形阻挡沉积下来形成沙丘。(2分)__‎ ‎(3)推测该地“沙不袭村”的原因。(4分)‎ ‎__沙丘位于两河流之间,而村庄位于沙丘东西两侧,(2分)此地盛行东北风,‎ 沙粒在风的作用下,自东北向西南运动,受河流及两侧地形影响,对村庄影响小。(2分)__‎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某月,某热带生物爱好者前往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区域内中低山、河流相间分布。连续几天的雷雨后,天刚放晴,走在枝繁叶茂的雨林中,倒伏的腐木上常可以发现大型真菌,它们的“春天”到来了……等太阳落入远方层叠的山峦下时,纳板河河谷升腾起一股雾气,弥漫在山林间。‎ ‎(1)推测该热带生物爱好者去纳板河的可能月份,并说明大型真菌“春天”到来的原因。(6分)‎ ‎__5~10月(任答其中任意一月即可)。(2分)原因:热带季风气候,(1分)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水分充足;(1分)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1分)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腐木多,腐殖层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1分)__‎ ‎(2)说明纳板河河谷雾气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6分)‎ ‎ 形成过程:夜晚(傍晚),河谷两侧山坡降温快,气温低,(1分)气流下沉,冷空气沿着山坡侵入河谷,(1分)使河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冷空气占据原有暖空气的位置)(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1分)暖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凝成雾。(1分)‎ 影响:多雾,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可能增多(多夜雨);(1分)夜晚“保温作用”增强。(1分) ‎ ‎(3)纳板河流域是唯一一个没有把当地居民搬迁出来,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的自然保护区。试分析该保护区的生态意义。(4分)‎ ‎__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分)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2分)__‎ ‎【解析】整体分析:根据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特征,夏季多雷雨天气。雾的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等条件。夜晚山谷中易出现逆温现象,山谷地形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弱。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有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环境。‎ ‎(1)云南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水分充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腐木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连续雷雨天气,应发生在夏季,所以是5~10月。‎ ‎(2)雾的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等条件。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晚,河谷两侧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冷空气沿着山坡侵入河谷,使河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冷空气占据原有暖空气的位置,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暖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凝成雾。影响主要是区域内多雾,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可能增多,多夜雨。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3)生态意义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人地 和谐发展。所以生态意义是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