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秦始皇设职授官,说明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材料所述变化表明( )
A.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B.世卿世禄确保了王位世袭
C.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世袭 D.贵族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25.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 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6.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学者须先立志” D.“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27.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认为李贽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吏治的腐败黑暗 C.腐朽的专制制度 D.自由思想被禁锢
28.据地方志记载,上海开埠通商后,浙江省的长兴县蚕业“岁入百万计”,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湖州府“向时山乡多野桑,近亦多载家桑矣”;安吉县“山乡亦皆栽桑”。上述现象折射出( )
A.丝织业开始走向近代化 B.浙江成为近代丝织业中心
C.自然经济解体趋势明显 D.丝织品是市场的主导产品
29.“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从中得出的认识有( )
A.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 B.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
C.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
30.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 )
A.洋钱流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鸦片走私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D.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31.二十世纪初,鲁迅在《随感录》中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主要说明当时中国( )
A.西方文化成为主流 B.中西各种文化在融合中碰撞
C.封建腐朽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D.各种腐朽思想在华大行其道
32.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
A.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
C.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D.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33.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 )
A.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
34.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
A.殖民活动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欧洲殖民者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为目标
C.欧洲殖民者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35.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
A.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13分)
41.(12分) 阅读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为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指出其中一个时期的一种流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历史选修部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耶律隆绪,辽景宗长子。乾亨四年(982),景宗死,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时年十二岁,母承天皇太后奉遗诏摄政,任室防、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元年(983),首诏三京左右相及诸道节度使以下官吏,秉公执政,严禁非理征求,扰害于民。时枢密院请诏北府司徒颇德译南京所进律文。三年,以契丹诸役户贫乏,量加优免;六年,从乌古等部之请,把本非土产,而是靠贸易得来的贡品貂鼠皮、青鼠皮,改为只进牛马.以减轻属部的负担。八年,诏括民田,翌年通括户口,十二年均定税法.又以南京道新定税法太重而明令减少。此外,还创设义仓,豁免逋赋,安辑流亡;停止民输官俸,改由内帑支付,十三年,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诏诸道水灾饥民,质男女者,自来年正月起,日计佣钱十文,价满则尽遣还其家。史称统和之政,“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隆绪改革的措施及影响。(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耶律隆绪改革成功的原因。(6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8月9日—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岛普拉森舍湾的美国军舰上举行会晤,双方就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两国关系和对德、对苏政策,以及战时和战后世界重要问题等进行了磋商,最后签署了《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9月24日
在伦敦举行的同盟国会议上,苏联、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波兰、荷兰、挪威、南斯拉夫、卢森堡和自由法国的代表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并加入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
材料二 租借法案( Lend-Lease Act)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但前提条件是盟国必须使用它们自己的货船来运输这些战争物资,以避免可能的对美国商船的攻击。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国、苏联、中华民国等共38个国家,总值达五百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原因。(6
分)
4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戴安澜(1904-1942年),安徽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缅甸闻名。1925年黄浦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9年12月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戴安澜率第200师西出云南远征缅甸,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峰,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负伤、逝世,享年38岁。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邦打击俊略者,自甲午战争以来,这还是第一次。但中国远征军用出色的战绩证明,他们的英勇顽强不在盟军之下。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为戴安澜签署颁布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达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中国远征军的苦战虽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安澜将军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授勋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的影响。(7分)
玉溪一中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C
D
C
C
C
D
B
B
A
C
D
二.非选择题
40.(1)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4分)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当时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8分)
(2)影响:前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3分)
后者: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6分)
结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4分)
41.(12分)
示例1:1949—1986年:人口流向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4分)
原因:1953年中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项目中民用工业侧重于东北和中部地区,军事工业侧重于西部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国防军事工程建设的展开,人口流向这些地区。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和“支援边疆”,影响了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8分)
示例2: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流向京津冀一带和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4分)
原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1992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城市经济得到飞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8分)
44.
(1)措施:整顿吏治,制定律法,均定税法,轻徭薄赋,废除奴隶制,整顿户籍(任答3点即可,6分)
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使辽出现中兴;促进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答到两点3分,答到一点2分)
(2)原因:皇太后的支持;顺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潮流;适应了加强统治的需求;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任答3点即可,6分)
45.(1)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战后和平的重建;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失败;美国在反法西斯过程中攫取的一系列权益,有利于美国战后取得世界的领导地位。(9分)
(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在二战中必然选择站在民主国家的立场;美国在支援反法西斯国家过程中可乘机攫取国家利益。(6分)
46.
(l)原因:作战勇敢,指挥卓越;战绩出色;其牺牲情神为同盟国军人的榜样;在亚太战场具有巨大影响力。(8分)
(2)影响: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英勇作战,对亚太战场以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