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承德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 )‎ 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 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 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2、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 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 )‎ 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B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C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D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记述 出处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洪武实录》‎ 宣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明史·食货五》‎ 宣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正统实录》‎ A.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D.纸币退出了市场 ‎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 “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 C.重本抑末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 ‎5、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 时间 机制棉布 进口机制布 国产机制布 手工棉布 ‎1840‎ ‎0.46‎ ‎0.46‎ ‎——‎ ‎99.54‎ ‎1860‎ ‎3.18‎ ‎3.18‎ ‎——‎ ‎96.82‎ ‎1894‎ ‎14.15‎ ‎13.36‎ ‎0.79‎ ‎85.5‎ ‎1913‎ ‎34.83‎ ‎32.57‎ ‎2.26‎ ‎65.17‎ 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B.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C.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6、1935年某地银行成立,其行歌中写道:“开发资源,促进生产,建国建省,舍此末由。调节荣枯,平衡盈绌,备用财富,欲其畅流。鼓起服务精神,抛却利润观念,惟桑梓繁荣是问,惟大众福利是谋……”由此可见当时当地( )‎ A.通货膨胀严重 B.银行以营利为目的 C.开始有近代金融机构 D.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7、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明确提出,当前全党着重要抓好的两项中心工作是大量精减职工和城市人口,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切实加强农业。并据此大幅度地加大了精减工作的力度,决定将中央财经小组原建议减少职工900多万、城镇人口1300万的计划上调为1000万和2000万。这说明( )‎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人民公社化运动方兴未艾 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完成 D经济调整工作正在展开 ‎8、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单位:只)‎ 吨位 ‎(单位:吨)‎ ‎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 290791‎ ‎ 117‎ ‎ 213482‎ ‎1930‎ ‎ 2792‎ ‎ 415447‎ ‎ 138‎ ‎ 247969‎ ‎1932‎ ‎3456‎ ‎ 577257‎ ‎ 178‎ ‎ 342211‎ ‎1935‎ ‎ 3895‎ ‎ 675173‎ ‎ 208‎ ‎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9、大包干纪念馆于‎2006年6月19日开馆,地址在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纪念馆里呈现了小岗村的整个历史,也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大包干( )‎ A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公有化程度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D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10、1982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展开产品促销,这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对此,北京各大报做出激烈反弹,如《北京日报》发文认为引进可口可乐浪费国家大量外汇资源。外经贸部也做出停止可口可乐内销的决定。这表明( )‎ A市场经济未被普遍认可B百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C.政府机关权力意识浓厚D阶级斗争思维仍然存在 ‎11、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12、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E B.B=F C.B=H D.D=H ‎13、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业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14、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15、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1541---1550‎ ‎1551---1560‎ ‎1561----1570‎ ‎1571----1580‎ ‎1581----1590‎ ‎1591---1600‎ 含银量 ‎ 50%‎ ‎ 39%‎ ‎ 11% ‎ ‎ 17%‎ ‎ 18% ‎ ‎ 5%‎ A.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引发1789年的法国革命D促成西欧的“价格革命”‎ ‎16、据统计,英国小麦产量在1650—1800年间提高了77%、19世纪上半叶提高了79%;每英亩产量1650—1690年平均为18蒲式耳、1770—1780年为24蒲式耳、1830—1860年为27蒲式耳。这一时期英国农业收成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B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 C国家经济政策的推动 D. 海外市场扩大的刺激 ‎17、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8、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的建立( )‎ A. 体现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原则 B. 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困难而制定 C. 客观刺激了世界贸易额的增长 D. 力图建立国际经济发展新秩序 ‎19、对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中寻找原因,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状况和特征中找原因,将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对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不可能有定论B.社会制度分析法已经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 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20、1933年以后的10年内,美国由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多达3 556‎ 项,联邦行政官僚机构扩大了5倍,罗斯福通过向国会提出特别咨文、写信等方式,把“总统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这反映出( )‎ A.新政破坏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B.新政中存在总统滥用权力的现象 C.新政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D.新政使“三权分立”格局面临失衡 ‎21、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 )‎ 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 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 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 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22、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经济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3、1921 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 )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 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 ‎24、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 ‎ ‎ 史实 ‎ 结论 ‎ A ‎ 提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观点 ‎ 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 ‎ B ‎ 二战后,英国在铁路、电力等领域实行国有化 ‎ 得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 ‎ C ‎ 查到“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 ‎ 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 ‎ D ‎ 查到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一手史料 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 ‎25、近现代史上,美国经常在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 ‎ 政治 经济 科技 A ‎ 共和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电话 B ‎ 共和制 自由放任政策 汽车 C ‎ 两党制 工厂制 内燃机 D ‎ 总统制 垄断组织 发电机 ‎26、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 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 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 ‎ ‎27、某1974-1976年任美国驻苏大使的沃尔特・斯托塞尔认为,像麦克林《美国派》之类的软摇滚或歌手兼作词者米歇尔的《巴黎自由人》等,能够对受压抑已久的苏联民众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他建议政府派出唐·麦克林、琼尼·米歌尔和詹姆斯·泰勒等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苏联民众。斯托塞尔此举主要表明( )‎ A.美国政府经济影响力的下降 B.苏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 C.用艺术外交来改变美苏关系 D.意图影响苏联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 ‎28、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回答他关于外语学习问题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须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 B.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 C.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 D.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 ‎29、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 13.2%提高到 18.5%,重工业则由 40.1%降为 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 14.8%,重工业则高达 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A.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 ‎30、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 A.表明苏联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31、从1965年到1979年,苏联政府先后七次大范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价格指数提高60 %以上,同时规定对产品“固定收购,超售奖励”。这表明( )‎ 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改革重点 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 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32、戈尔巴乔夫执政明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 )‎ A放弃了苏朕的传统做法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浮化三年(992年),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其对外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直到南宋灭亡。宋代时明州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迅速崛起,大规模兴修水利,为明州商贸活动提供了保障,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隋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唐代又开凿了宁波到杭州的杭甬运河,明州经济腹地更加扩大了。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加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扩大了明州的经济腹地。‎ ‎—摘编自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 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决定了上海在中国近代经济中的地位,成为贸易重心巩固的物质基础。19世纪60年代,外资保险公司、批发公司、拍卖市场、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导致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向上海转移。中外商人在租界内的活动摆脱了中国传统政策的约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及各类近代企业的兴办。与此同时,上海一方面作为新开放的口岸,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西方人进入上海的预期风险。上海又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而加速了正式的及非正式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汁外贾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州和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12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州和上海的发展轨迹,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3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杜兰特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分”,并预言“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为何如此?他在第三章“生物学与历史”中已经指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 ------摘编自《让历史真正“有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史实,围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5、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 年份 事 件 ‎1929年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多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年 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1932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 000人,技术人员10 000多人;共派遣2 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年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 ‎1934年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据《苏联经济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6分)‎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9分)‎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B C B D D C B A D C A D A A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D B C D B A A D A C D B D B B C ‎33、(1)明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经济发展迅速;运河的开通。(任意3点6分)‎ 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工业化和经济近代化程度高;市场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社会风气开放。(任意3点6分)‎ ‎(2)变化:由在世界区域市场中占据主导到沦为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由主动开展对外贸易到被动开放。(4分)‎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使中国日益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任意3点, 9分)‎ ‎34、(12分)论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可相互借鉴。‎ 说明:社会主义俄国借鉴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经验,制定并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了一条适合苏俄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并借鉴西方经验,经济上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借鉴苏联当时建设的某些成功经验,通过国家干预的模式渡过了危机,并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现繁荣。‎ ‎(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35、(1)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6分)‎ ‎(2)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9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