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命题人:黄永强 审题:余春玲
一.单项选择题(共 44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
正确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
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2.“百家争鸣”不仅是指不同学派相互竞争,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过程。以
下有继承关系的两派观点是:①老子:“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②孟子: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③墨子:“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④
韩非子:“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
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C.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4.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 B.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
C.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D.百家争呜局面的最终结束
5.《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
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
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
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
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
6.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
知,孟子倡导
A.德政 B.仁政 C.礼治 D.人治
7.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
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8.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
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
上说明古代中国
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极其混乱
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9. 对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
准确的是
A.倾覆与再建 辉煌与成熟 经世与玄思 B.波峰与波谷 恢宏与古朴 鼎盛与革新 佛山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
C.创新与再造 传承与新变 集成与转型 D.波峰与波谷 恢宏与古朴 经世与玄思
10.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
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
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下列观点
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
A.“恻隐之心” B.“心即理”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11.《史记》和《汉书》都是我国古代早期带有开创色彩的史学著作。司马迁作《史记》,斥
责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班固的《汉书》则推翻了这种认识,认为“武帝之雄材大
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这种情况表明
A.历史认知应该坚持多元史观 B.社会的思想结构发生了变化
C.批判的精神在《史记》之后断绝 D.《汉书》背离了史学的讽谏传统
12.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
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13.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
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
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14.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
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15.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下列选
项中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观点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C.“越名教而任自然” 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16.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
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
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7. 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
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
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18.“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
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A.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王夫之的唯物主义
19.明末思想家唐甑说:“儒者不言事功,以为外务。海内之兄弟,死于机值,死于玩美,死佛山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第 3 页 共 7 页
于虐政,死于外暴,死于内现,将及村父、酸及国家。当此之时,束身镅心,自调条滑。
世既多难,已安能独贤!”这则材料
A.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说教 B.继承先秦的民本思想
C.讽刺儒学家长期以来空谈义理弊端 D.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20.《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
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
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B.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21.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
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
注解方式。这反映古代科技发展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22.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古代科技
类别 数学 天文历史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A.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 B.重视经验实用性强
C.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 D.长时期领先于世界
23.2015 年 1 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
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 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
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该材料主要表明( )
A.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用性 B.传统科技中也有近代科技成分
C.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 D.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仍很发达
24.《诗经·幽风》之《七月》全面细致地描写了一年四季之中凡耕田、养织、狩猎、祭祀等
各种物候农事活动。学者方玉润说:诗歌吟咏的是一种体现生活之趣的农耕生活,“非躬
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另一学者蒋立甫认为:“这首诗具体描
绘了三千年前奴隶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西周社会的阶级矛盾。”对此,下列说法不准
确的是
A.《诗经》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
B.《风》是研究西周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重要资料
C.历史认识和历史结论受史观的制约具有主观性
D.后一学者的观点更能体现史学研究的价值
25.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
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
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26.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
A.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 B.“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C.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 D.“钩勒工细”,“尽其精微”
27.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佛山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第 4 页 共 7 页
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8.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
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29.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
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30.古希腊的芝诺一共推出了 40 个悖论,其中之一的是“阿喀琉斯跑不过乌龟”(如下图)这
体现出
A.古代希腊理性思维的发展 B.天赋人权是人文主义核心
C.忽视道德的社会思潮出现 D.有品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1.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
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
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理性高于感觉 B.关注人的世界 C.认识源于感觉 D.美德即是知识
32.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柏拉图的这段话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
33.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 年,佛罗伦萨的城楼
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这一现象说明
A.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 B.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
C.人文主义思潮对当地产生影响 D.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4.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
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此时期艺术 佛山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第 5 页 共 7 页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35.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 1550 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 13~16 世纪意大利许多杰
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
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36.16 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
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
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37.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艺
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
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B.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38.“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
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材料
A.否定了《圣经》的权威 B.与加尔文教思想相背离
C.强调精神的自由 D.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9.16 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
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湖流
40.启蒙运动时期,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
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
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说明启蒙思想家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B.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启示
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
41.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
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
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42.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
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认为自然科学促进了文明进程 B.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C.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D.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43.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 年 11 月 24 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
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 1250 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佛山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第 6 页 共 7 页
空。”“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
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44.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
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
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共计 34 分。第 45 题 17 分,第 46 题 17 分)
45. (17 分)17、18 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 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
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
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
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
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
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
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
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
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
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
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
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
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
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
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
有何共同之处?(8 分)
(2)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
性的原因。(9 分)
佛山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级历史科试题 第 7 页 共 7 页
46.阅读下列材料:(17 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
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
系——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元时期“高雅文化”日益“市民化”,有哪些方面的表
现?并举例说明(9 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的影响。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