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沉湎(miǎn) 狙击(jū) 搭讪(shān) 按捺(nài)不住
B.深邃(suì) 绮窗(yǐ) 贫瘠(jí) 灯影幢幢(chuáng)
C. 跌宕(dàng) 饿殍(piǎo) 隽永(juàn) 泅水(qiú )
D.氤氲 (yūn) 戕害(qiāng) 炮烙(páoluò) 纤腰束素(qiān)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 ▲ 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 ▲ 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 ▲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A.熨帖 身临其境 意蕴
B.熨帖 设身处地 意蕴
C.妥帖 身临其境 意境
D.妥帖 设身处地 意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美好的,他精雕细琢这一美景时,虽然文章的描写很细致,
但没有丝毫的过分,把握得分毫不差。
B.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反映不同审美趣味,
被国人称为“墨宝”。
C.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
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D.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把以儒家的理想作为追求目标,
心忧天下,锐意进取,建功立业。
4.下列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雨巷》)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致橡树》)
C.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错误》)
D.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相信未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 。 ▲ 。 ▲ 。 ▲ , ▲ , ▲ 。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①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
②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
③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④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
⑤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⑥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A.③⑥①④②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④⑤③②①⑥
D.②③④⑤⑥①
6.《奇趣绝妙对联》曾记载,明代的解缙一日和朋友宴饮,朋友出联“上旬上,中旬中,
▲ ”,解缙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下列各项中属于朋友所出之联内容的是(2分)
A.朔日晦日 B.晦日望日
C.朔日望日 D.晦日朔日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今之众人 杯盘狼籍
B.下饮黄泉 可怜焦土
C.其实百倍 弃之迤逦
D.瓦缝参差 气候不齐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客有吹洞箫者”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句读之不知
B.多于南亩之农夫
C.及牧以谗诛
D.蚓无爪牙之利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
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
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
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贾府豪华的环境、奢侈的
生活、森严的等级礼法,传神的描绘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
(节选自苏辙《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癯而实腴 癯:清瘦
B.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 凡:总共
C. 自量为己必贻俗患 贻:赠送
D. 沛然如川之方至 沛:充盛的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与羸而不助五国也
B.每以家贫 至丹以荆卿为计
C.然其诗质而实绮 吾尝跂而望矣
D.子瞻之仕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3分)
(2)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4分)
(3)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分)
13.请简要概括苏轼“独好渊明”的原因。(3分)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送李明府赴滑州
韩翃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
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
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
去事沈尚书,应怜词赋好。
(1)简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3分)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3分)
(3)诗歌后两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⑵闻道有先后, ▲ 。 (韩愈《师说》)
⑶ ▲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⑷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⑸羽扇纶巾,谈笑间、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 ▲ ,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⑺元嘉草草, ▲ ,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⑻漫江碧透,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榅桲①考
朱颂瑜
我来欧洲生活以前,并不认识榅桲,所以初见时感觉当然是别样的惊讶。
榅桲树是古老而珍稀的树种,我从书里读到过,它原产于伊朗和土耳其,后传入中国。估计是踩着一串清脆硬瘦的驼铃声而来。
中国民间有过关于榅桲的谬误。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写道:我一位亲戚的儿子下班回家,顺路市得四只鸭梨以奉其父。父得梨,大喜,当即啃了半只,随后就披衣戴帽,在风雪交加中不见了人影。越一小时,老头子托着小碗回来了,原来他是要吃别有风味的榅桲拌梨丝!从前酒席,一上来就是四干、四鲜、四蜜饯,榅桲、鸭梨是现成的,饭后一盘榅桲拌梨丝别有风味。这老头子吃剩半个梨,突然想起此味,乃不惜于风雪之中奔走一小时。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也有关于榅桲的描写:从乱坟岗子逃命般赶回家的冠晓荷,回城后只想吃一点好吃的安抚一下受惊的身体,他买的吃食里,有两罐子榅桲。
他们笔下的榅桲,实则是一款蜜饯,材料为一种单核儿的山楂,特别解馋和解油腻。在满语里,“酸酸甜甜”的发音是“温普”或者“温朴”,所以就与汉语古籍里的榅桲相混淆了。
在植物界,榅桲可占上一席之位。榅桲树枝叶扶疏,叶片呈鹅蛋形或长圆形,形态极美。有研究推测,夏娃生活的伊甸园位于榅桲的产地高加索区域,所以诱惑夏娃的禁果极有可能就是榅桲。
遗憾的是,外表极美的榅桲,肉质却是无法恭维,厚硬而粗,毫无汁液,对于我这种从小在岭南佳果的滋润下长大的人,是有点不屑的。有一年,我和种榅桲的瑞士农民在树下聊天,他自己就曾指着树上的榅桲跟我说,这些家伙生吃时,口感是又酸又涩。
“既然不怎么好吃,那何苦还留着它们呢?”
“一定要是很好吃的东西才能留下来吗?”农人竟转过头来这样回答我,让我一时语塞。
说的也是。我在微信里曾读到一篇帖子,中国南方乡间野果子中的大部分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一一退了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再认识了,十分可惜,更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延续和保护。
榅桲有一种特殊的芬芳,而且果胶含量很高,适宜加糖做成果泥或者果酱。那种香甜之气馥郁,像热恋时的爱情。不少瑞士农人到了冬天都会自己烧榅桲酒,他们独爱榅桲酒特殊的酒香。
我在研究中国香道史的时候,曾经读到一种用榅桲制作的古方名香——笑梅香,学着做,为自己图个清雅之趣。
有朋友调侃我:诗情画意太多的人肯定是闲工夫多。但偏偏我就喜欢干这样无聊的事,喜欢从一个榅桲的温度去发现异族的生活美学,也一并拾遗我们古人的雅趣,把这好与不好的日子都过成是滚烫的。
(选自《散文》2016年第8期,有删改)
注:①榅桲(wēn bó),一种落叶小乔木。其果梨形,黄色,有香味。
16.榅桲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语言概括。(4分)
17.文章写梁实秋和老舍笔下榅桲的故事有何作用?(6分)
18.作者对榅桲情感有怎样的变化?(4分)
19.文章写了与榅桲相关的很多内容,也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请探究作者有哪些感悟?(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2题。
《捉妖记》捉的是我们心中的妖
王 干
① 年初看过《智取威虎山》之后,就没看电影。这几天北京湿度大,肩周炎犯了,疼得厉害,无事可做,本想去看《大圣归来》,没想到全在放《捉妖记》。无奈看了《捉妖记》,看完以后忍不住要写几句影评。
②《捉妖记》是将中国元素和新电影技术成功融合的杰作。之前我们对国外的外星人类型的影片和机器人类型的影片拍手叫好,也有一些模仿拍的影视,但基本属于鹦鹉学舌,缺乏创新。而《捉妖记》将中国文化的“妖”作为和外星人、机器人一样充满奇幻色彩的作为故事的主角,自然会有了鲜明的本土元素。之前也有通过聊斋和西游之类的改造来展现人与妖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大话西游》之后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妖的固定印象。妖的人格化、人性化,开始和好莱坞电影中外星人、机器人的人格化、人性化一样,让观众同情、怜悯。
③和好莱坞中那些外星人、机器人不一样的是,《捉妖记》里面首先将妖自然化,妖也是自然生态的一种存在,还是一种弱势存在。电影的后部分全妖席的场景,让我们想起了百鸡宴、全鸭席、全鳝席、全鱼席等似曾相识的宴席,而生吃妖脑的细节更是对生吃猴脑的全盘克隆。这是对美食的解构,也是对人类贪婪恶性的批判。妖的悲剧,也是自然生态的悲剧。
④当然妖的世界,也不是理想的世界,也是充满阴谋、杀戮、恐怖的境地。小妖胡巴在母亲襁褓中就遭受追杀,生下来之后,更是命运凄惨,一直在断头台边缘晃动。而造成这一切罪恶的凶手,居然是那个假扮人形的葛千户,葛千户贩妖、杀妖、吃妖,原以为是人类的败类,没想到自己居然就是一个妖孽。这一笔寓意深刻,折射出现实中那些腐败分子,刚在主席台上高声做过反腐报告,接着就被纪委带走了。这些天天喊着捉妖的妖啊!
⑤当然《捉妖记》不是一部政治电影,它的娱乐性、喜剧性是主打,尤其吻合年轻一代的观赏心理,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的心理的疼在电影里会找到共鸣。白百合扮演的霍小岚一改她以前玉女的形象,扮演了一个女汉子的形象;而井柏然扮演的天荫则是一个暖男,会缝纫、做饭,还是胡巴的奶爸,甚至会代孕、生孩子,这种性别错乱造成的戏剧效果在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至于电影中反复出现渲染的生育恐惧,对80后也是一种隐痛。
⑥我们的痛,就是那些杂草丛生的妖;我们心中的鬼,就是那些要捉的妖。
20.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21.文中“心理的疼”和“心中的鬼”分别有什么含意?(4分)
22.结合全文,概括《捉妖记》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23.请以“恰同学少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答:C( A搭讪shàn 按捺nà不住 B绮窗qǐ D纤腰束素xiān )
2.答:A.(熨帖:舒服,舒适;妥帖:恰当,合适。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意蕴:内在的意义;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3.答:C(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虽然”放在“文章的描写”后面。 B项缺少主语,应在“被”前加“水墨画”。D项句式杂糅,“以……为”或“把……作为”保留其一。)
4.答:B(B为比拟,其余为比喻)
5.答:A(必修一《前方》)
6.答:C(农历每月分为上中下旬,农历每月初一为“朔”,为上旬上;农历每月十五为“望”,为中旬中。)
7.答:B(“黄泉”古指地下水,“可怜”意为可惜,都与今义不同。A项“众人”古指一般人,与今义不同;“狼籍”,凌乱的样子,古今同义。C项“其实”意思是那实际,与今义不同;“迤逦”连续不断,古今同义。D项,“参差”指不齐,与今义相同;“气候”指天气,与今义不同。)
8.答:D(D项与“客有吹洞箫者” 句式都是定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B项状语后置,C项被动句。)
9.答:C (解析:没有薛宝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10.答:C.贻:遗留,留下。
11.答: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介词,和/动词,结交 B连词,因为/介词,用 C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
12.(10分)
(1)(3分)译:现在我将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一起抄录下来,来送给后世的君子,你替我把这些记下来。(“集”活用、“遗”、“志”各1分)
(2)(4分)译:(他)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桑榆”、“ 自托” 、“其” 各1分。)
(3)(3分)译: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或”、“互丧”、“率”各1分)
13.(3分)答:一是喜欢陶渊明诗的华美而丰厚,二是喜欢陶渊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
【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担子过海。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古代的诗人已经有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作品的。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将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一起抄录下来,来送给后世的君子,你替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他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苏轼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一天天地长进,如同河水正奔流而来那样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4.(1)(3分)(1)交代时间:寒食节后 (2)地点:渭城 (3)点题:送别友人。(每点1分)
(2)(3分)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骏马在草地上慢慢前行,夕阳下友人远去的背影,描绘了一幅夕阳送友图(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1分)。
(3)(3分)答:(1)送别友人后的孤独凄凉;(2)对友人才华的欣赏;(3)祝愿友人得到赏识重用。(每点1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5.⑴锲而不舍;⑵术业有专攻;⑶不知何处吹芦管;⑷寄蜉蝣于天地;⑸强虏灰飞烟灭;⑹鼎铛玉石;⑺封狼居胥;⑻百舸争流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6.(4分)古老而珍稀(1分);形态极美(1分);果质厚硬而粗或果实酸涩(1分);芬芳、果胶含量高(1分)。
17.(6分)(1)说明中国民间对榅桲的认识有谬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阅读趣味和文化底蕴。(2)与文章题目照应;引出下文对真实榅桲的介绍。(6分,每点3分)
18.(4分)答:惊讶――不屑――深爱。(4分,一点1分,二点2分,三点4分。)
19.(6分)(1)“不好”的事物也存在价值,有利于延续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不好的事物只要稍加利用就会成为美好的东西;(3)善于发现异族的生活美学,继承古人的雅趣;(4)乐观生活、诗情画意般生活。(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6分)
20.(6分)答:首先提出《捉妖记》是成功杰作的观点;接着运用对比,阐述《捉妖记》的创新:“妖”成为故事主角;最后指出传统文化中被颠覆了的妖形象令观众同情。(每点2分)
21.(4分)答:“心理的疼”指性格错乱的焦虑和对生育的恐惧(2分);“心中的鬼”指人类贪婪恶性(2分)。
22.(6分)答:(1)将中国元素和新电影技术成功融合;(2)妖以弱势存在,引发观众同情;(3)寓意深刻,折射现实中的腐败分子,有现实意义;(4)娱乐性、喜剧性吻合年轻一代的观赏心理。(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七、作文
23. (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