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上海宝山区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宝山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等级考质量监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选择题(以下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提出“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一建议的是 ‎ A.贾谊 B.刘彻 C.董仲舒 D.魏征 ‎2.下列代表中华古代文明的科技成果最先西传西方的是: ‎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3.普希金:“用一只专制的手,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赞美的是 ‎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 列宁 D.斯大林 ‎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 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迦马 D.麦哲伦 ‎5.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 A.商业革命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启蒙运动时代 D.工业革命时代 ‎6.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泉水虽可共享,但谁又能否认,在水罐中所盛的水只属于取水的人呢?”他强调财产的 ‎ A.共有性 B.私有性 C.分割性 D.社会性 ‎7.启蒙思想家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他们的理论依据是 A.自然法和社会契约 B. 天赋人权和三权分立 ‎ C.自由平等和君主立宪 D. 自然法和民主共和 ‎8.“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其批判的是 ‎ A.启蒙思想 B.理性主义 C.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9.下列著作中最可能介绍蒸汽机的是 A.《农政全书》 B.《天朝田亩制度》 C.《海国图志》 D.《几何原本》‎ ‎10.“‘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此言论应出自 A.俾斯麦 B.林肯 C.亚历山大二世 D.明治天皇 ‎11.“一意讲求杂技,使趋利之舟车,杀人之火器,争多竞巧,以为富强,邃谓为有用之实学哉?”其质疑的对象是 ‎ A.李鸿章   B.林则徐 C.康有为 D.胡适 ‎ ‎12.仔细观察下图,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战争 ‎13.《泰晤士报》评论:“本报记者毫不犹豫地指出,90%的满族和75%的汉族文人们,从未有过一点点支持真正改变制度的想法,(因为)在这个制度中,他们既有利可图,又过得舒适愉悦。”该报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4.“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可能属于 A. 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 B. 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 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D. 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 ‎15.立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的背景是清朝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6.最先发出“‎ 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质而言之,则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者耳”感叹的是 ‎ A.司马迁 B.李大钊 C.胡适 D.梁启超 ‎17.自二十世纪20年代之后,“西方文明”语境逐渐取代“欧洲文明”语境。与这一语境的变化相关度原因是:‎ A.欧洲旧帝国的瓦解 B.美国、日本势力的崛起 ‎ C.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全球化的开始 ‎18.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19.从《申报》的新闻照片看(右图),可以推断该期发行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改革 ‎ B.文化革命 ‎ C.抗战御侮 D.国共内战 ‎20.关于二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格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雅尔塔体制完全取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两极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C.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欧洲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二、非选择题(以下4大题,共60分) ‎ ‎21.图像中的历史(10分)‎ ‎《笨拙》是一份英国的讽刺与幽默周刊。历史上其刊登了几十幅有关伦敦雾的漫画作品。1880年发表的题为《老煤王与雾魔》(下图)是其中之一。‎ ‎ ‎ ‎(1)判断对所示作品的理解。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6分)‎ ‎ ①从史料证据的性质来看,它是英国漫画史的原始史料。( )‎ ‎②从创作的历史背景来看,它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历史。( )‎ ‎③从作品的创作意图来看,它揭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代价。( )‎ ‎(2)以漫画为代表的文艺作品,也是历史的证据。结合上述信息,概括艺术作品的主要证史价值。(4分)‎ ‎22.数据中的历史(16分)‎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和财富。下列是1700年到20世纪初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占世界百分比%)数据统计表。‎ 所属地区 国家 ‎1700年 ‎1820年 ‎1870年 ‎1913年 欧洲 英国 ‎2.9‎ ‎5.2‎ ‎24.1‎ ‎21.1‎ 德国 ‎3.6‎ ‎3.8‎ ‎6.5‎ ‎8.8‎ 美洲 美国 ‎/‎ ‎1.8‎ ‎8.9‎ ‎19.1‎ 亚洲 中国 ‎22.3‎ ‎32.9‎ ‎17.2‎ ‎8.9‎ 印度 ‎24.4‎ ‎16‎ ‎12.2‎ ‎7.6‎ ‎(1)中、英国GDP占世界百分比的变化各自有何特点?(2分)造成近代英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何美国1700年没有统计数据?(1分)1820年至1913年间,美国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对欧亚国家GDP占世界百分比变化原因给予合理的简要解释。(5分)‎ ‎23.历史的定格(14分) ‎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时扬州有个上了年纪的盐商专程到南京见孙中山,孙中山亲自接见了他。见面后盐商马上要跪拜行礼,孙中山抢步上前扶住,告诉他民国不兴这一套。盐商大为感动,回去后告诉家人说:“我今天才真正看到了民主!”‎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何时?(2分) ‎ ‎ ‎ ‎(2)孙中山当时的身份是什么?(2分) ‎ ‎(3)请用史实说明孙中山为何说“民国不兴这一套”? (4分) ‎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盐商说“我今天才真正看到了民主”的理解。(6分)‎ ‎ ‎ ‎24.他者的记录(20分)‎ ‎1862年,日本商船“千岁丸”开始上海之行,开启了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了解的第一步。随行的日本长州藩武士高杉晋作留下了《游清五录》等文献。在其记录中,对上海印象是:‎ ‎“朝早,川蒸汽船来,引本船,左折溯江,两岸民家风景殆与我邦无异。午前渐到上海港,此支那第一繁津港,欧罗波诸邦商船军舰数千艘停泊,樯花林森,欲埋津口。陆上则诸邦商馆粉壁千尺,殆如城阁,其广大严烈,不可以笔纸尽也。”‎ ‎“每街门悬街名,酒店茶肆,与我邦大同小异,唯臭气之甚而已。”‎ ‎“支那人尽为外国人之使役。英法之人步行街市,清人皆避旁让道。实上海之地虽属支那,谓英法属地,又可也。”‎ ‎“今至上海兵营而观其状,见其兵卒皆敝衣垢面,徒跣露头,羸弱无力,皆状若乞丐,未见一勇士。若如此,则我一人可敌其五人。若率一万骑兵征彼,则可横扫清国。”‎ ‎ 注:“支那、支那人”是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 ‎(1)1862年的日本处于哪个政府统治时期?(2分)‎ ‎(2)“欧罗波”是指什么?(1分)此时的上海为何会出现“欧罗波诸邦商船军舰数千艘停泊”的现象?(4分)‎ ‎(3)从上面的文献记录来看,高杉晋作从哪些视角来观察上海的?(5分)‎ ‎(4)从高杉晋作的记录来看,他是如何认识此时上海的?(8分)‎ ‎ 2016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等级考质量监测 ‎ (参考答案) 2017年1月 一、选择题 【1-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A B B B A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C C D B D C A ‎ ‎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 ‎1)(6分)①√;②×;③√;‎ ‎2)(4分)时代背景;创作者的意图;作品主旨;社会风貌/观念;社会反响等。‎ ‎22.(16分)‎ ‎ 1)(2分)中国一度世界第一后逐渐下降,英国逐渐上升并一度成为世界第一。 ‎ ‎ (4分)社会稳定;社会革命/制度创新;工业革命/科技创新;海外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现代化最先完成等。‎ ‎2)(1分)美国国家还没有诞生。‎ ‎(4分)维护国家统一/长期社会稳定;科技创新;工业革命;西部开发;海外资本推动等 ‎ 3)(5分)‎ 欧洲:制度创新;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科技领先等(3分);‎ ‎ 亚洲:制度/科技落后;主权丧失/社会动荡/国家分裂/长期被殖民侵略等(2分);‎ ‎23.(14分)‎ ‎ 1)(2分)1912年; 2)(2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4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废除旧染污俗法令;颁布《临时约法》。‎ ‎ 4)(6分)一方面是感性认识,孙中山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其尊老思想,平等相待,不同清朝;另一方面,认识是片面的,对民主没有本质认识。也折射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的转型,民主平等思想观念的传播。‎ ‎24.(20分)‎ ‎ 1)(2分)幕府政府;‎ ‎ 2)(1分)欧洲;‎ ‎ (4分)《南京条约》后成为通商口岸;《上海土地章程》订立,租借的辟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等。‎ ‎ 3)(5分)经济/对外贸易;航运/交通;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市政建设;军事;对外关系;政治/国家主权等 ‎ 4)(8分)既看到繁荣的一面:航运/贸易/建筑等;也看到落后的一面:市政建设/军备力量;同时既看到上海有与日本相近的文化传统,又看到主权丧失下殖民地的本质;产生对中国的蔑视和对本国警示的心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