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审题:姜堰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清代道光年间,三水镇一位先贤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深juànliàn,méngfā了一个新的梦想,开办了一所泽被姜堰后世的学堂——励材堂。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以“怎样让校园充满书香”为主题的儿童阅读周活动在区新华书店举行。
B.在田野,他画高粱,画麦浪;在海边,他画浪花,画海鸥。
C.现在的威尼斯城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
D.谈到怎样进行“微创新”?这位专家有独到的见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深受人们喜爱的滚莲湘艺术,被公认是姜堰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
B.就在近日,一架载有军队歌舞团的飞机坠毁的消息打破了俄罗斯的节日。
C.国家级的报刊,更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D.近期全国受到冷空气影响,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持续下降,北方地区特别尤为明显。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 ▲ 。 ② ▲ ,非志无以成学。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 ▲ 。
⑤一场战争往往就是一首血色史诗。李贺在《雁门太守行》“ ▲ , ▲ ”诗句中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情怀,杜甫在《春望》“ ▲ , ▲ ”诗句中抒发了一信难求的乡愁。
5.名著阅读。(6分)
(1)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 ;书中主人公保尔最爱读的一本书是《 ▲ 》(2分)
(2)书中写了保尔很多优点,也写了他“吸烟的坏习惯”。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
(3)右图是关于本书连环画中的一页,仔细阅读,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2分)
193 接着,他给自己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朋友,你能就这样躺倒吗?你有没有勇气,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即使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下去的方法,顽强地战斗,使自己的生命有用处!”
A.图中的“他”是保尔,图中文字是保尔对一位疾病缠身的朋友的安慰。
B.“顽强的战斗”是指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带领战友们筑路。
C.“使自己的生命有用处”是指保尔在朱赫来的引领下,参加革命斗争。
D.保尔终于战胜自己,后来开始以文学创作为武器,继续战斗。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班级开展汉字专题实践活动,你参与其中,请完成以下任务: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今天上午揭晓,最终“规”当选中国年度汉字。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同时发布。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肖启明解读,最终当选的年度国内字“规”体现出中华传统与时代需求的融合。
(1)【新闻快递】请将上述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2分)
▲
(2)【口语交际】小华同学向你请教“规”字是指事字还是会意字,你查到了右图的内容,给他作了详细的解释。(3分)
▲
(3)【成语运用】仿照示例,联系学过的课文内容,用一个含“规”字的成语写一句话。(3分)
[示例]规规矩矩:我从《都市精灵》一文中,理解了人类和动物应该规规矩矩相处的深刻道
理。
[成语]【 ▲ 】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明代夏完淳的诗歌《别云间》,完成第7题。(6分)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7.(1)下列诗句抒情手法与“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C.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无限河山泪”一句中“泪”包含了哪些情感?(2分)
▲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题。(14分)
康熙十五年,余姚①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②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③之。樵甫④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①余桃: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②逆:迎上去。③觇(chān):悄悄地看。④甫:刚刚。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母且饥( ▲ ) ②遂去不顾( ▲ )
③虎不胜愤( ▲ ) ④负痛遁去(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樵逐而杀之
A.治水之法(《治水必躬亲》)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久之,目似暝(《狼》) D.至之市(《郑人买履》)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神 以 邓 樵 夫 许 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2分)
▲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2分)
▲
11.文中的樵夫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
(三)阅读《睡莲,为何会“睡觉”?》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睡莲,有着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貌。又因为它的花朵会在晚上闭合,第二天早上又重新开放,被称为花中的睡美人。
②那么,难道它真的跟我们一样也会困倦,也要睡觉?
③睡莲是植物,植物没有神经,也没有感觉,当然不会感到疲劳、困倦。我们知道,动物有自己的生物钟,都有自己的昼夜作息规律。其实植物也是一样,也有昼夜节律。在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光照、温度、湿度、天敌等环境因素也随之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植物自然也会做出对应的变化。
④清晨,太阳升起,植物的叶片也随之舒展,接收阳光;气孔开放,吸收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午后,日光强烈,气孔部分闭合,减少水分散失。傍晚日落,叶片下垂,气孔闭合,避免夜间不必要的水分散失。
⑤如果把这一过程拍下来快放,可以看到树叶一扑一张的运动。尤其是豆科植物傍晚叶片的闭合现象最为明显,比如含羞草,甚至受到扰动的时候也会闭合。于是有人认为,叶片闭合也可以减小目标,减少天敌侵害。
⑥至于花朵的开闭规律则要更复杂一些。一方面在热带的植物,为了避免被炎热的日光灼伤,花朵常常避开白天或中午开放;而在寒冷地区,则要避免夜间开放致使热量散失,以及被霜冻伤。另一方面,植物开花是为了吸引昆虫、鸟类传粉,繁殖后代的,而这些传粉者
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比如蜜蜂、蝴蝶、鸟类白天出动,而蛾子、食蜜的蝙蝠则是夜行动物,于是植物便跟着调整开花时间,吸引特定的传粉者。
⑦睡莲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身影。于是不同的环境也就造就了睡莲花朵不同的作息时间。在武汉植物园里,有朝开晚闭、朝开午闭、午开晚闭的和晚开早闭的睡莲。
⑧除了上面讲的原因,有些睡莲还通过闭合的时候将昆虫关在花里,沾满花粉,第二天再打开花瓣,放出可怜的“犯人”,为自己传粉。
(选自“中国科学院网”)
12.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
▲
13.联系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第⑤节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2)阅读⑥段,推断睡莲“睡觉”可能有哪些原因。(2分)
① ▲ ;②避免冻伤;③ ▲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钟,有自己的昼夜作息规律。
B.豆科植物傍晚叶片的闭合现象最为明显。
C.因为传粉者的作息时间各不相同,所以有些植物会调整开花时间。
D.睡莲都会在闭合的时候将昆虫关在花里,沾满花粉,放出后为自己传粉。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北方地区就频发雾霾,可谓“不见不散”,对此,民间舆论呈现出一种“段子化”的倾向。从雾霾来时调侃某座大楼“起飞”,到高手编写出“雾霾神曲”,围绕雾霾的段子充分发挥了网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遭受雾霾之苦,吐槽和抱怨当然是权利,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多的段子占领舆论场,难免使得社会对治霾的关注失焦。治霾舆论“段子化”,把严肃的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消解为打诨插科的剧本,让抱怨止于抱怨。
③雾霾是直观的、可见的,这为创造段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雾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尽管每个人都深受其害,但不是谁都能感受到具体危害,再加上空气污染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使得一些人较为“超脱”地看待治霾问题。
④很多利益代言者也在拿雾霾做文章。“空气质量好”成了地产商销售楼盘的广告词,“逃离雾霾”是旅行社推介旅游线路的噱头。很难说这样的广告有多大实际作用,一个北京居民是否会仅仅因为雾霾到外地置业?又究竟有多少人因为雾霾“说走就走”?这其实不重要。关键问题是,借助雾霾的舆论号召力,不同的人和组织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而且关注点已不局限于治霾本身。
⑤治霾舆论“段子化”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它反映了一部分人将自己与治霾责任剥离的倾向。雾霾问题已经爆发多年,社会对治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无需通过调侃的语言提醒人们雾霾的存在。过多重复表面问题,仍然只是一种旁观者心态。
⑥当下,科学、理性的治霾舆论尚未形成,社会组织与公民参与依然薄弱,停留在浅层面的段子阻碍认识的深化,无助于展示行动的力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 16.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5分)
(1)说说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3分)
▲ (2)阅读第③段,说说为什么“尽管每个人都深受其害,但不是谁都能感受到具体危害”。(2分)
▲ 17.第⑤段加点词“仍然”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 (五)阅读郝文祚的小小说《一盏油灯》,完成18-21题。(20分)
①停电了,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
②正在写作业的儿子“啪”地将笔扔在桌上,咒骂说:“该死的,怎么又停电了!”
③风放下手中的湿衣服,起身从床角摸索到手电筒,开始满屋子找蜡烛,结果却空无所获。
④风无奈地说:“蜡烛用完了,儿子……”“那可咋办呀?”儿子没等风说完,就尖叫起来,“如果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明天我怎么交待呀?”
⑤刚满9岁的儿子在风任教的学校读书,小家伙虽然不是十分聪明,但由于学习很努力,每次考试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
⑥风沉思片刻说:“别急,我有办法。”说完,他把手电筒交给儿子,俯身从床下拽出个盛杂物的箱子,然后从里面翻腾出一个空墨水瓶和巴掌大的一块薄铁片。
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儿子惊讶地望着风。
⑧风默然无语,只是冲儿子笑了一下,随后拿剪刀从废铁片上剪下一块跟墨水瓶盖大小的圆铁片,并在圆铁片的中心钉了个火柴棍儿粗细的小孔,又找了一根棉绳从小孔穿过,一端露出短短的一段,随后将棉线长的那头放进墨水瓶,把圆铁片盖在瓶口……
⑨儿子像是在欣赏一部精彩的动画片似的,双手托着下巴,眼珠一动也不动。“这玩意能干什么?”儿子突然问说。
⑩风说:“再往瓶子里加些煤油就可以照明了。”再看儿子脸上写满疑惑,风接着说:“你爸我小时侯每晚都是在这种灯光下读书写字的。”
儿子瞪大眼,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风从墙角取出一个粘满油污的长颈瓶,原来里面是煤油,平时是用来生炉火用的,不想今日会派上如此用场。他向墨水瓶里注入一大半,待棉线浸饱了煤油后,接过儿子递过来的火柴,将露在外端的棉线点燃,刹时一股蓝幽幽的火苗渐渐燃旺,屋子立刻亮堂起来。
儿子欢呼雀跃地挑大拇指说:“爸爸,你真行!”
借着灯光,儿子埋下头继续写起作业,风洗完衣服感到有些疲倦,就斜躺在床上歇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鼾然入睡的风突然被儿子的惊叫声惊醒,他吃力地睁开眼睛,眼前是儿子那张焦急的脸。
儿子见风醒了,忙说:“爸爸,油灯快要熄灭了!”风扭头一看,只见油灯的火苗只有黄豆般大小了,他赶紧起身拿针把灯芯向上挑了挑,油灯立刻又滋滋地燃烧起来。风抬头看墙上的钟表已经快10点了,就问儿子做完作业没有。
“做完了,不过——”儿子迟疑了一下说,“我饿了,爸爸。”
风猛然想起他们爷俩儿还没有吃晚饭呢,就忙打开火炉盖子,糟糕的是不知何时炉火已经熄灭了,这时风才感到屋子里冷得像冰窖,要知道户外正是“出门冻傻”的寒冬腊月天呀!
风一把搂住瑟瑟发抖的儿子,握紧儿子冰凉的小手,歉意地说:“儿子,爸爸给你泡方便面好不好?”儿子沉默了,风见状安慰他说:“明天,爸爸一定给你烙大饼、熬肉菜。”
儿子噘起冻得发紫的小嘴,小声嘟囔说:“你又骗我,你没有一句真话,除了对你的那些学生……”刹那间,风无言以对,他感到如鲠在喉,眼圈火辣辣地发热。
好久好久,风和儿子都没吭声。
儿子突然说:“爸爸,我想我妈。”风的身子猛地一颤,继而紧锁眉头,盯着摇曳不定的灯苗不语。
儿子又说:“要是那天晚上,我有这样一盏油灯就好了,我就会拿着它把妈妈追回来,不让她丢下爸爸和我,独自一人去城里上班……”风点燃一支烟,猛吸一口,然后吐出一道长长的烟线。
儿子接着说:“小伙伴们都笑话我,说妈妈被人拐走了,这是真的吗,爸爸?”“别听他们胡说!”风怒吼起来,但马上就恢复了平静,“儿子,是爸爸不好,你妈是让我给气跑的。”
“爸爸,你为什么不和妈妈一起去城里上班呢?姥爷不是让你去给一个什么大官当秘书吗?听说城里可好玩了,汽车多得像搬家的蚂蚁。”儿子天真地说。
风长吁了一口气说:“不是爸爸不愿去,如果爸爸去了,那么村子里那些孩子们就不能上学了。”
儿子说:“爸爸,村子里的大人都说你是个大傻瓜,却又说你是个好老师……”
儿子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竟慢慢地在风的怀中安然入睡,风回味着刚才儿子的话,望着儿子稚嫩的小脸,禁不住潸然泪下……
电灯突然亮了,风看到睡着的儿子眼角有晶莹的泪珠闪动,脸上却含着春天般的微笑……
18.联系文中内容,概括文中风的情感变化,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① ▲ →② ▲ →愤怒→③ ▲ →感动
19.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赏析第段画线句子。(3分)
▲ (2)文章以“一盏油灯”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说“停电了”,结尾说“电灯突然亮了”,首尾呼应。
B.小说的主人公是儿子,但风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小说写儿子说 “我想我妈”,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D.文章第段通过儿子转述村里人的话,从侧面表现了村里人对风的赞扬。
21.文中第段和链接材料都与“父亲”有关,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它们各自运用的手法和作用。(6分)
【链接】材料一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材料二 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黄飞《甜甜的泥土》)
本文: ▲
材料一: ▲
材料二: ▲
三、作文(60分)
请以“有份期待在心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OO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共4分)眷恋、萌发
2.(2分)D(问号改为逗号)
3.(2分)A(B项中句末加上“气氛”;C项搭配不当,“增加”改为“增强”;D项语义重复,删掉“特别”或“尤为”。)
4.(共8分)①天下谁人不识君;②非学无以广才;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绝知此事要躬行;⑤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共6分)(1)奥斯特洛夫斯基、《牛虻》(2分);(2)小说人物有优点,也有缺点,让形象更真实;后来保尔改掉了坏习惯,表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不被坏习惯支配的决心。(2分)(3)D(2分)
6.(共8分)(1)(2分)“规”当选2016中国年度汉字;(2)(3分)小华,“规”是会意字。它左边是个夫,像男人,右边是个见,像人睁大眼睛看。“夫”“见”会意表示“法度、规则”。你能理解吗?(判断“会意字”1分,理由正确1分,口语交际形式1分)(3)示例:墨守成规:我从《从小就要爱科学》一文中,理解了一个人如果墨守成规,就不可能有所创新的道理。中规中矩:我从《苏州园林》一文中,看到了苏州园林的设计没有中规中矩的格局,而是因地制宜,各具匠心。(常见的带“规”字的成语有:中规中矩;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陈规陋习等。)(成语1分,句子2分)
7.(共6分)(1)B(B项是直接抒情,其余是间接抒情)(2分)(2)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2分)(3)作者通过想像(虚写)(1分),表达了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或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1分)
8.(共6分)(1)(4分)①将要;②回头看;③能承受、禁得住;④逃。(2)(2分)B(A项为“的”;B项为“代词”;C项为“助词,不译”;D项为“到”。)
9.(2分)神 / 以 邓 樵 夫/ 许 之
10.(4分)(1)(2分)客人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告诫他不要前往。(2)(2分)那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1.(2分)勇敢(死生命也,吾何畏哉);孝顺(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
敢于挑战强权(不迷信)。(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2分)
【译文】康熙十五年,余姚县有个外地人在山中赶路,夜里住在山神寺。半夜,有只老虎来向山神跪拜,说着像人一样的话语,乞求山神赐给它食物。山神答应把邓樵夫给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庙外,果然看见一个樵夫经过,迎上去问:“您姓邓吗?”樵夫回答说:“是的。”客人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告诫他不要前往。邓樵夫说:“我有母亲,靠砍柴为生,一天不打柴,母亲将会饿肚子。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随他偷偷地看。邓樵夫刚刚打上柴,老虎突然从竹林间窜出,邓樵夫徒手与它搏斗了几个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转了很久。老虎很愤怒,于是咆哮着高高跳起,忍痛逃跑。邓樵夫追上去将它杀了。客人上前慰劳他,邓樵夫说:“感谢你深厚的情义,何不带我到庙中去?”到了庙里,邓樵夫大骂死虎并斥责山神说:“现在怎么样呢?”于是就将泥塑的山神砸碎了。
12.(共2分)①引出下文说明内容:睡莲为何会“睡觉”?②运用设问,激发读者思考,引发阅读兴趣。(一点1分)
13.(共5分)(1)(3分)举例子(1分),直观地说明了叶片闭合也可以减小目标,减少天敌侵害(2分)。(2)(2分)①避免灼伤;③为自己传粉。
14.(3分)D(不是“都”,是“有些”)
15.(共2分) 治霾舆论段子化,无助于雾霾治理(或治霾舆论“段子化”让抱怨止于抱怨。或治霾舆论“段子化”无助于展示行动的力量。)
16.(共5分)(1)(3分)①引出议论的话题:治霾舆论“段子化”让抱怨止于抱怨。②作为论据证明文章中心论点;③以人们身边的现象,激发阅读的兴趣。(一点1分)(2)(共2分)①雾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②空气污染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
17.(3分)“仍然”表强调(1分),表明用调侃的语言提醒人们雾霾的存在是将自己与治霾责任剥离,还是一个旁观者心态(2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18.(共6分)①无奈;②内疚(歉意);③平静。(一空2分)
19.(共6分)(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儿子的微笑比作春风(1分),暗示儿子对风的理解和敬佩之情(1分)。(2)(3分)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1分);象征风淳朴、平凡(1分)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1分)。
20.(共2分)B(主人公是风。)
21. (共6分)本文第(25)节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1分),表现风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1分);材料一主要通过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表现了深沉的父
爱(1分);材料二虚写(想象)(1分)父亲的动作,表现了小亮父亲对小亮的冷酷和小亮内心的恐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