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18.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南宋刘一止《苕溪集》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
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这可以佐证:
A.冶金工具革新 B.农业技术进步 C.风能普遍利用 D.小农生活富足
2.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
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
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
A.江南市镇己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
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
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
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
A.诗画同源 B.典范指引 C.类型多样 D.崇尚自然
5.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描写乾隆实为内阁学士、浙江海宁人陈元龙之子,与雍正之女同日降生。雍正为增加与其他皇子争夺皇位的筹码,将两个婴儿互换。乾隆即位后数次下江南正是为调查自己身世。而据日本东洋文库藏孤本《海宁渤海陈氏宗谱第五修》记载,陈元龙共育有二女一男,最小的儿子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比乾隆大17岁,更不要说年长的两个女儿了。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有:
①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故金庸著作记载不可信
②研究历史人物须依靠家谱,故东洋文库藏孤本可信
③解开乾隆的身世之谜还需要借助其他更多种的史料
④只有正史《清史稿》才是记载乾隆出生的可靠材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项目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它收入
总收入
年代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 D.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7.“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农民价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8.《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
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
的一个大问题。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在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
A.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B.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C.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
9.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鳞爪》一书中记载:“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
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同一时期,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着
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
的基本特点是:
A.全盘西化 B.男女平等 C.西风东渐 D.新旧杂陈
10.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此观点主要基于当时的中国:
A.国企改革缺乏政策保障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城市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D.工业发展与世界相脱节
11.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 B.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12.逄先知、金冲及在《毛泽东传》中写道:“从1956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
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
A.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B.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C.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D.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13.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期间
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
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14. 工业革命造成人类历史的重大变化,它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巨大增长,而且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动。以下选项中能体现“社会的整体变动”的是:
①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②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③经济自由主义兴起 ④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
生。”此后,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都有权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而英国在1884年议会改革
后,选民权的比重也才上升到成年男性的60%。由此可见19世纪的欧洲:
A.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公开 B.英国拥有更加强大的贵族寡头政治传统
C.选举权的广泛程度不等于民主化的水平 D.秘密选举会使处于依附地位的人受胁迫
16.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C.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D.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17.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
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18.1929年下半年起,苏联政府改组垄断性的行业托拉斯,把托拉斯下面的企业直接作为
“工业管理的基本环节”,而改组后的企业则在国家“批准的限额内最严格遵守生产财务计
划情况下享有独立”的权利。这说明当时苏联政府:
A.实行反垄断的自由竞争经济政策 B.恢复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了对工业经济的控制力度
19.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
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20.美国学者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一书中指出“他们把比较熟悉,前后联系着的事物的各个部分随意放置,然后精心地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新的图案,使之看不出与任何外部现实有什么相关的内容。因此,看来就好像一些非同寻常的敏锐灵感,以象征他们艺术未来的方式,预示了西方文明新政治制度的崩溃即将来临”。下列作品中符合该描述风格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4分)
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具有道德的、感情的和非理智的意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作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尝试,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雅典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但多数裁决规则并不足以为少数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历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国的国父,在民主问题上都比现在西方的政客要谨慎得多。他们大都倾向于采用“共和”与“法治”来防止“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
——张维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材料三
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视为对现存制度不满,却又苦于传统理想主义破灭后的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与盛行本身也从反面说明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为内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改革过程中忽略公正问题,加剧贫富分化都会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从整体上说,当今的民粹主义复兴是一种消极现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摘编自金雁《民粹主义:俄国与世界,昨天与今天》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在民主政治方面作出的“开创性尝试”,并概括其弊端。(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父”谨慎避免民粹主义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归纳当代民粹主义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规避“当今民粹主义复兴”的途径。(6分)
22.(12分)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3. (14分)一国所执行的货币政策与其经济政策关系密切,它们都深刻影响着该国的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诱水”政策主要是1933—1945年间的政策。“新政” 之前,财政政策都是强调预算平衡的。“新政”伊始,罗斯福政府仍想采取某些温和步骤如缩减政府开支来促使预算收支接近平衡的,但现实经济所作的衰退反应使罗斯福政府被迫选择了另一相反的计划。也就是采取了增加开支的所谓“诱水”政策,希望通过一次性地向经济运行过程注入财政资金, 达到启动市场进而启动投资、 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鲍金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在美国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公布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主要包含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内容。第一,在国内方面:建立一个工资和物价的控制机制,并对其加以监控和实施,实行工资或物价冻结9 0天等。第二,在国际方面: 对来自于最惠国待遇国家应予课税的进口,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暂停美元对黄金的可兑换性;削减10%的对外援助支出……对美国对外关系尤其是对外经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被称为“尼克松冲击”。不久史密森协议签订,规定美元贬值1 0%。
——董彦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霸权政治》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波动图
—— 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政府是如何“选择了另一相反的计划”的。(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尼克松冲击”的经济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新经济政策”出台的国内背景。(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所示部分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良好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分)
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中晚期,东西方一些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主要国家区域图
材料二 近代史上的社会变革言摘
序号
言 论
①
“如果没有相当多的赔偿或者自愿的让步,地主就不可能从农民那里取得法律上规定让他们得到的权利。如果使用地主的土地而不因此履行相应的义务,则是违反任何一种正义性的。”
②
“断然废除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其核心者,唯“脱亚”二字而已。”
③
“今欧、日之强,皆以开国会行立宪之故。皇上翕受嘉谟,毅然断行,此……生民之幸也。请即定立宪为国体,预定国会之期,明诏布告天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依次写出材料二中三则言论所对应的国家(写字母)。(3分)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三个国家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它们扫除障碍的主要手段有何相似性?(4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三国社会变革的核心理念。(3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7分)。
(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3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来源:学科网]
3
4
5
6
7
8
9
10
B
A
C
D
C
C
B
B
D
D
11
12
13
14
15[来源:Z*xx*k.Com]
16
17
18
19
20
C
B
C
C
C
D
C
D
A
D
二、非选择题
21.(14分)
(1) 尝试:抽签选举(直接民主);轮番而治;少数服从多数。弊端:多数人的暴政。(3分)
(2) 做法:制订联邦宪法;实行共和制;规定总统为间接选举产生;两院制等。影响: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社会长期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5分)
(3) 危害:危及现存制度;滋长社会消极情绪;推动反全球化思潮发展。途径:提高个人素养;尊重个体权利;加强法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6分)
22.答案要点:(12分)
(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23.(14分)
答案:(1)向经济运行过程注入财政资金;放弃金本位, 实行美元贬值;补贴农业; 发放紧急救济金;兴办公共工程。( 任答五点5分)
(2)含义: 取消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 实行美元贬值,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 单方面提高关税,冲击关贸总协定所规定的国际自由贸易化原则。( 2分) 背景: 美国经济出现“ 滞胀” 局面。( 1分)
(3)6 0年代: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8 0年代:实行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9 0年代:美国“新经济”发展迅猛。( 4分)
(4)货币政策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变化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得破坏世界经济秩序和阻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分)
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国家:B.E. C.(3分)
(2)障碍:B.农奴制度;E.列强侵略,幕府统治。C.列强侵略,君主专制。(3分)
相似性:改革。(1分)
(3)理念:B.废除农奴制度; E.振兴天皇制下的国家,“脱亚入欧”;C.变法图强,建立君主立宪制度。(3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答案】(1)内涵: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2分)
背景: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 3分)
途径: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哲学家王。(2分)
(2)影响: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