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下面相应的答题栏内)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马坝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当你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时,你可曾想到,这是我国哪个原始居民对农业的贡献?( )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3.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5.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6.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
7.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8.“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第17页(共17页)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
9.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10.李白的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先后顺序是( )
①韩国 ②赵国 ③魏国 ④楚国 ⑤燕国 ⑥齐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12.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应当归功于何人的提倡(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13.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成为( )
A.大秦 B.新疆 C.安息 D.西域
14.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5.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D.交通发达
16.《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 )
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赤壁之战
17.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缀术》 D.《伤寒杂病论》
18.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
第17页(共17页)
A. B. C. D.
19.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0.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迁都洛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请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他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取得了成功?
(2)图二人物是谁?他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3)近年来、我国南方遭受到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很多人在洪水与泥石流中失去了家园甚至生命。大灾过后,新的水利工程建设迫在眉睫。请你对我国南方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17页(共17页)
请回答:
(1)《史记》的作者是谁?
(2)材料一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
23.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的抱负实现了吗?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24.《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3)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第17页(共17页)
2016-2017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下面相应的答题栏内)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马坝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考点】北京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解答】生活于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制造打制石器.
故选A.
2.当你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时,你可曾想到,这是我国哪个原始居民对农业的贡献?( )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
【解答】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选C.
3.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第17页(共17页)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故选C.
4.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舜又用同样的方法传位于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故选D.
5.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解答】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
故选C.
6.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
第17页(共17页)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C.
7.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解答】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故选D.
8.“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故选C.
第17页(共17页)
9.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干.
故选D.
10.李白的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先后顺序是( )
①韩国 ②赵国 ③魏国 ④楚国 ⑤燕国 ⑥齐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顺序.
【解答】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A.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着重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他们两个帝王的相同的功绩是:都实现了大一统;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都抗击了外族入侵.他们的不同之处就是对待儒家问题上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解答】
第17页(共17页)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二人在对待儒家思想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
故选D.
12.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应当归功于何人的提倡(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
【解答】汉武帝把各地学者召集到长安,询问治国方法,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位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这个主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
故选D.
13.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成为( )
A.大秦 B.新疆 C.安息 D.西域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点.
【解答】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故选D.
14.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选B.
第17页(共17页)
15.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D.交通发达
【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造纸术的传播.
【解答】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所以说是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造纸术.
故选B.
16.《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 )
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赤壁之战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考查了《史记》的内容与相关史实的时间.
【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而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书中不可能记载.
故选D.
17.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缀术》 D.《伤寒杂病论》
【考点】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分析】本题考查《伤寒杂病论》.
【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选D.
第17页(共17页)
18.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
【解答】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故大致准确的是D.
故选D.
19.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
【解答】题干给出的“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都出自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这个政权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大败.
故选D.
20.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迁都洛阳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第17页(共17页)
【解答】可知,孝文帝基于对汉族先进文化优越性的认识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出发而自觉主动地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故选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请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他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取得了成功?
(2)图二人物是谁?他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3)近年来、我国南方遭受到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很多人在洪水与泥石流中失去了家园甚至生命。大灾过后,新的水利工程建设迫在眉睫。请你对我国南方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
(2)本题主要考查李冰修建都江堰.
(3)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南方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答】(1)观察图一可知,这是大禹.上古时期,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造福了人类.
第17页(共17页)
(2)观察图二人物可知,这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中的作用;重视政府在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水利立法;注意和自然界的和谐,注意保护自然的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大禹;疏导.
(2)李冰;都江堰.
(3)关于建议学生只要谈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如: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中的作用;重视政府在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水利立法;注意和自然界的和谐,注意保护自然的持续发展.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史记》的作者是谁?
(2)材料一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夏朝的灭亡;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建立及疆域;老子和孔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1)本题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对史料的辨析能力.
(3)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史实.
【解答】
第17页(共17页)
(1)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事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说的是商汤灭夏、武王伐纣;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提到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这是孔子的名言.这些名言都是他教育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内容,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后来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写了《论语》一书,所以他的言行都记载在《论语》中.
故答案为:
(1)司马迁.
(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
(3)孔子,教育,儒家,《论语》.
23.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的抱负实现了吗?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考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分析】(1)本题考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
(3)本题考查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
第17页(共17页)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控制,材料一说的是官渡之战,据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可知,材料二说的是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社会现象.
(2)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进占四川.故赤壁之战以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据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是统一全国,没有实现,曹操仅统一了北方.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说明:在作战中战略战术要得当,时机要成熟、要注意谦虚和骄傲的关系.
故答案为: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社会现象.
(2)赤壁之战以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统一全国;没有实现.
(4)在作战中战略战术要得当,时机要成熟、要注意谦虚和骄傲的关系.
24.《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3)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1)本题考查江南的地理位置.
第17页(共17页)
(2)本题主要考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本题考查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答】(1)“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中的“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自然条件是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
(3)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
(3)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7页(共17页)
2017年1月25日
第17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