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马尾区2016-2017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附解析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州市马尾区2016-2017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附解析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 一、选择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 ‎2.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华自己 B.小华旁边的座位 C.窗外的树木 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 ‎3.炎热的夏天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这“树荫”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4.小红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在水中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白云 B.凉亭 C.飞鸟 D.水中的鱼 ‎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奥斯特 ‎6.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由热变冷的铝锅 B.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 C.铁球被压成铁饼 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 ‎7.下列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 B.大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 C.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 D.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把秆压弯 ‎8.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9.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 第32页(共32页)‎ A.手对球的推力 B.重力 C.不受力 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 ‎10.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拍照工具.下列有关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由凸透镜制成的 B.遮住一半镜头,仍能照出完整物体的像 C.要使照出的像变大些,需要减小物距 D.照相机照出的像是正立的 ‎11.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矿泉水瓶被推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点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 D.受力物体的种类有关 ‎12.当人用力加速提起一桶水时,人对桶的把柄施加一个拉力,把柄对人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 A.都相同 B.仅作用点相同 C.仅大小相同 D.大小、作用点相同 ‎13.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14.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1.5m,像变大 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 D.4.4m,像不变 ‎15.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第32页(共32页)‎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 ‎16.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 A.10N,水平向右 B.1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4 N,水平向右 ‎ ‎ 二、填空题(有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7.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18.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  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9.体育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踢足球.脚踢足球时,足球会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足球被踢后由静止飞离地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0.质量是5kg的铅球正在空中飞行(不计空气阻力),那么此铅球受到  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N,方向是  ,施力物体是  .(g=10N/kg)‎ ‎21.如图所示,物体重10N,被水平向左的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当F=5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F=80N时,物体在墙壁上保持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第32页(共32页)‎ ‎ ‎ 三、作图题 ‎22.并标出反射角.‎ ‎23.画出图丙中凸透镜所缺的光线.‎ ‎24.在如图中,画出以初速度v沿斜面减速上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的示意图.‎ ‎ ‎ 四、简答题(有1小题,共3分)‎ ‎25.自行车刹车时,用力越大,就停得越快.请说出其道理.‎ ‎ ‎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2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第32页(共32页)‎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  .‎ ‎27.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移,光屏向  移(以上两空选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28.为了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饮料进行如下实验:‎ 第32页(共32页)‎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1),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把盛有适量饮料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  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饮料的总质量为30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可得,这种饮料的密度为  kg/m3.‎ ‎29.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变化关系”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弹簧未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  ;‎ ‎(2)当弹簧的伸长达到4cm时,弹簧的拉力为  N.‎ ‎(3)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数据,我们可知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是否成正比  (选“是”或“否”).‎ ‎30.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序 号 质量 m/kg 重力 G/N 物重与质量比值 N/kg ‎1‎ ‎0.2‎ ‎2‎ ‎10‎ ‎2‎ ‎0.4‎ ‎4‎ ‎10‎ 第32页(共32页)‎ ‎3‎ ‎0.6‎ ‎6‎ ‎10‎ ‎(1)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使用的实验器材,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  ;‎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 ‎(2)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小华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小明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你赞同  的做法,另一个同学小华的错误之处是  .‎ ‎31.如图小宇“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 ‎(1)实验中,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根据   的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  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  .‎ ‎ ‎ 六、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0分)‎ ‎32.有一节运油车内装了30m3的石油,从车中取出30mL的石油,称得质量为24.6g问:‎ ‎(1)这种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2)这节油车所装的石油质量是多少?‎ ‎33.交通上区间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相邻的测速点,通过测量车辆经过前后两个测速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如图是某高速的区间测速起点,限速100km/h,该区间长8km,有一辆质量为1500kg的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为6min.求:‎ ‎(1)汽车所受的重力?(g=10N/kg)‎ ‎(2)汽车在该区间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第32页(共32页)‎ ‎34.有一只玻璃瓶,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则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 ‎(2)金属颗粒的质量; ‎ ‎(3)金属颗粒的密度.‎ ‎ ‎ 第32页(共32页)‎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 ‎【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物体发声时物体一定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解答】解: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声音马上消失.‎ 故选D.‎ ‎ ‎ ‎2.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华自己 B.小华旁边的座位 C.窗外的树木 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我们说乘客是静止的,选定的参照物必须和乘客位置没有变化.‎ ‎【解答】解:A、研究小华的运动状态,不能选择小华自己作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于小华旁边的座位,小华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相对于窗外的树,小华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对于车内走过的乘务员,小华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32页(共32页)‎ ‎ ‎ ‎3.炎热的夏天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这“树荫”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 太阳光被树叶遮挡后,在下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形成树荫实际上就是大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故选A.‎ ‎ ‎ ‎4.小红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在水中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白云 B.凉亭 C.飞鸟 D.水中的鱼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1)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我们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3)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水中的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凉亭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飞鸟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人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造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 ‎ ‎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第32页(共32页)‎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奥斯特 ‎【考点】光的色散.‎ ‎【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解答】解:A、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故A正确.‎ B、伽利略用实验证实了日心说.故B错误.‎ C、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故C错误.‎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 ‎ ‎6.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由热变冷的铝锅 B.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 C.铁球被压成铁饼 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 A、铝锅由热变冷,温度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在沸腾的水,部分水汽化成为水蒸气进入空气,水的质量减少.故B符合题意;‎ C、铁球被压成铁饼,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宇航员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食品的质量没有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 第32页(共32页)‎ ‎7.下列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 B.大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 C.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 D.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把秆压弯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解答】解:‎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 B、大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是形状发生变化,与运动状态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壁虎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处于静止状态,运动状态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撑杆被运动员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状态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 ‎8.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考点】力的概念.‎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分析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就可以得出答案来.‎ ‎【解答】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拉力是绳子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C.‎ ‎ ‎ 第32页(共32页)‎ ‎9.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 A.手对球的推力 B.重力 C.不受力 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 ‎【考点】重力.‎ ‎【分析】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根据物体的状态和位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解答】解: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所以飞出去的篮球,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作用;‎ 故选B.‎ ‎ ‎ ‎10.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拍照工具.下列有关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由凸透镜制成的 B.遮住一半镜头,仍能照出完整物体的像 C.要使照出的像变大些,需要减小物距 D.照相机照出的像是正立的 ‎【考点】生活中的透镜.‎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U>2f,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②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A、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制成的,故A正确;‎ B、遮住一半镜头,其余部分仍能折射成完整的像,故B正确;‎ C、对凸透镜而言,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变大,故C正确;‎ D、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大于凸透镜1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D.‎ ‎ ‎ ‎11.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矿泉水瓶被推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第32页(共32页)‎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点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 D.受力物体的种类有关 ‎【考点】力的三要素.‎ ‎【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矿泉水瓶被推倒,体现了力的作用点不同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 ‎ ‎12.当人用力加速提起一桶水时,人对桶的把柄施加一个拉力,把柄对人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 A.都相同 B.仅作用点相同 C.仅大小相同 D.大小、作用点相同 ‎【考点】力的三要素.‎ ‎【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用力提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给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同时物体给手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物体和手上.所以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中方向和作用点不相同,只有大小相同.‎ 故选C.‎ ‎ ‎ ‎13.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第32页(共32页)‎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不易吹开,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其实质.‎ ‎【解答】解:A、被风吹开是因为门的滑动摩擦力很小,很容易克服摩擦将门吹开;故A错误;‎ B、门没被吹开,说明此时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风吹门的力等于摩擦力,故B错误;‎ CD、塞入硬纸片后,使门与门框之间的压力增大,因此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 ‎ ‎14.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1.5m,像变大 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 D.4.4m,像不变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2m×2=4m;‎ 由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0.1m/s×2s=0.2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0.2m+2m=2.2m,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2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2m+2.2m=4.4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 故选D.‎ ‎ ‎ 第32页(共32页)‎ ‎15.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 ‎(2)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时,ma>mb,所以ρa>ρb;‎ ρa===2×103kg/m3>ρ水;‎ ρb===0.5×103kg/m3<ρ水.‎ 故选D.‎ ‎ ‎ ‎16.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 A.10N,水平向右 B.1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4 N,水平向右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据此判断摩擦力方向,对木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第32页(共32页)‎ ‎【解答】解:‎ 由图知,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则木块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右;‎ 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滑动摩擦力f=F=4N;‎ 由上分析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 ‎ 二、填空题(有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7.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 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答】解: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 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琴弦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 ‎ ‎ ‎18.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 8 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虚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 第32页(共32页)‎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已知小鸟距水面4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4m,所以“倒影”距小鸟为4m+4m=8m.‎ 故答案为:8;虚;反射.‎ ‎ ‎ ‎19.体育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踢足球.脚踢足球时,足球会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足球被踢后由静止飞离地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在脚踢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使足球凹陷,发生形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脚踢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 ‎ ‎ ‎20.质量是5kg的铅球正在空中飞行(不计空气阻力),那么此铅球受到 重 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50 N,方向是 竖直向下 ,施力物体是 地球 .(g=10N/kg)‎ ‎【考点】重力;重力的计算;重力的方向.‎ ‎【分析】根据物体受力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G=mg计算出重力的大小;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的产生原因确定重力的施力物体.‎ ‎【解答】解:在空中飞行的铅球不考虑空气阻力,铅球只受重力作用;‎ 重力大小为:G=mg=5kg×10N/kg=50N;‎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重力的施力物为地球.‎ 故答案为:重;50;竖直向下;地球;‎ ‎ ‎ 第32页(共32页)‎ ‎21.如图所示,物体重10N,被水平向左的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当F=5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10 N;当F=80N时,物体在墙壁上保持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10 N.‎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 ‎(1)用50N的压力把物体重1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则物体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二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10N;‎ ‎(2)当压力增大为80N时,物体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即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摩擦力的作用,故摩擦力10N.‎ 故答案为:10;10.‎ ‎ ‎ 三、作图题 ‎22.并标出反射角.‎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第32页(共32页)‎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 ‎ ‎23.画出图丙中凸透镜所缺的光线.‎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解答】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则入射光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 ‎ ‎24.在如图中,画出以初速度v沿斜面减速上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的示意图.‎ ‎【考点】重力的方向.‎ ‎【分析】(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 第32页(共32页)‎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重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 ‎ 四、简答题(有1小题,共3分)‎ ‎25.自行车刹车时,用力越大,就停得越快.请说出其道理.‎ ‎【考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分析】自行车停下来得快,是受摩擦阻力大的缘故,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两个,本题是通过增大压力大小的办法增大摩擦力的.‎ ‎【解答】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刹车时用力越大使阀对车轮的压力增大,因此摩擦力增大,所以停的快.‎ ‎ ‎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26.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 第32页(共32页)‎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 真空不能传声 .‎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形变放大法、光学放大法等.‎ ‎(2)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 ‎(3)(4)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4)真空不能传声.‎ ‎ ‎ ‎27.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照相机 ‎ 第32页(共32页)‎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右 移,光屏向 右 移(以上两空选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上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 若物距处于1f和2f之间,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成像;‎ ‎(3)若将凸透镜的部分遮住后,由于其他地方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变暗.‎ ‎(4)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蜡烛变短后,像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可知,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向 右移,光屏向 右移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把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光屏上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减弱.‎ 第32页(共32页)‎ ‎(4)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照相机;(2)右;右;能;(3)完整;(4)上.‎ ‎ ‎ ‎28.为了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饮料进行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游码 (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1),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把盛有适量饮料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 61.8 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 30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饮料的总质量为30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可得,这种饮料的密度为 1.06×103 kg/m3.‎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 ‎【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图2读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显示数值;‎ ‎(3)根据图3由凹液面的底部为准读出液体的体积,单位是ml,1ml=1cm3;‎ ‎(4)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使用天平的时候,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第32页(共32页)‎ ‎(2)由图2可知,砝码的总质量为50g+10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对应的质量为1.8g,游码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总=50g+10g+1.8g=61.8g;‎ ‎(3)由图3知,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V=30ml=30cm3;‎ ‎(4)饮料的质量m=m总﹣30g=61.8g﹣30g=31.8g,‎ 饮料的密度:ρ==1.06g/cm3=1.06×103kg/m3.‎ 故答案为:(1)游码;右;‎ ‎(2)61.8;‎ ‎(3)30;‎ ‎(4)1.06×103.‎ ‎ ‎ ‎29.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变化关系”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弹簧未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 0cm ;‎ ‎(2)当弹簧的伸长达到4cm时,弹簧的拉力为 2 N.‎ ‎(3)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 ‎(4)根据数据,我们可知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是否成正比 否 (选“是”或“否”).‎ ‎【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分析】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的原长;当弹簧的伸长量不发生变化前的最大测量,即为弹簧的量程;‎ 当钩码质量为0时,指针所指的位置即为弹簧的原长,随着拉力的增加,弹簧逐渐伸长,比较弹簧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可得出其变化规律;‎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所挂钩码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因此弹簧的原长为2cm;此时伸长的长度为0cm;‎ ‎(2)由表格中数据知,当弹簧的伸长达到4cm时,弹簧的指针位置是6cm,此时钩码质量是200g,所以的弹簧的拉力F=G钩码=mg=0.2kg×10N/kg=2N;‎ 第32页(共32页)‎ ‎(3)由表中数据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比.‎ ‎(4)根据数据我们可知,弹簧不受拉力时,长度为2cm;在弹性限度内,也就是说在钩码质量在0﹣300g内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因此不能说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1)0cm;(2)2;(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4)否.‎ ‎ ‎ ‎30.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序 号 质量 m/kg 重力 G/N 物重与质量比值 N/kg ‎1‎ ‎0.2‎ ‎2‎ ‎10‎ ‎2‎ ‎0.4‎ ‎4‎ ‎10‎ ‎3‎ ‎0.6‎ ‎6‎ ‎10‎ ‎(1)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使用的实验器材,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 可以直接读出质量 ;‎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 ‎(2)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小华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小明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你赞同 小明 的做法,另一个同学小华的错误之处是 没有控制橡皮泥的质量一定 .‎ ‎【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分析】(1)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需要的器材;分析表中质量的变化、重力的变化以及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2)要探究物体的重力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必须控制物体的材料、大小即质量相同.‎ ‎【解答】‎ 第32页(共32页)‎ 解:(1)实验目的是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因此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使用的实验器材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读出质量;‎ 由表中数据可见: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的增大几倍,但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比值的大小是一定值.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2)探究重力可能跟物体的形状的关系,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改变而改变,用手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橡皮泥的质量不变,所以每次测量出的橡皮泥的重力是相等的;小华没有控制橡皮泥的质量一定.‎ 故答案为:(1)可以直接读出质量; 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2)小明;没有控制橡皮泥的质量一定.‎ ‎ ‎ ‎31.如图小宇“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 ‎(1)实验中,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根据 二力平衡  的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 压力大小 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分析】(1)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铁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 ‎(2)比较甲、乙两图,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得出结论;‎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控制了压力相同,通过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解答】‎ 第32页(共32页)‎ 解:(1)甲图中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相同;‎ ‎(2)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同,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控制了压力大小相同,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不同,粗糙程度不同,摩擦力大小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故结论为;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压力大小;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 六、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0分)‎ ‎32.有一节运油车内装了30m3的石油,从车中取出30mL的石油,称得质量为24.6g问:‎ ‎(1)这种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2)这节油车所装的石油质量是多少?‎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根据ρ=结合石油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求出石油的密度;‎ ‎(2)知道运油车所装石油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这节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解答】解:(1)石油样品的体积:‎ V=30ml=30cm3,‎ 石油的密度:‎ ρ===0.82g/cm3=0.82×103kg/m3;‎ ‎(2)这节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m′=ρV′=0.82×103kg/m3×30m3=24600kg=24.6t.‎ 答:(1)石油的密度为0.82×103kg/m3;‎ ‎(2)这节运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是24.6吨.‎ ‎ ‎ 第32页(共32页)‎ ‎33.交通上区间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相邻的测速点,通过测量车辆经过前后两个测速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如图是某高速的区间测速起点,限速100km/h,该区间长8km,有一辆质量为1500kg的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为6min.求:‎ ‎(1)汽车所受的重力?(g=10N/kg)‎ ‎(2)汽车在该区间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考点】重力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已知汽车的质量,利用G=mg计算汽车所受的重力;‎ ‎(2)利用v=计算汽车在该区间的平均速度,然后与限速100km/h比较,判断是否超速.‎ ‎【解答】解:‎ ‎(1)汽车所受的重力:‎ G=mg=1500kg×10N/kg=1.5×104N;‎ ‎(2)时间t=6min=0.1h,‎ 汽车在该区间的平均速度:‎ v===80km/h<100km/h,‎ 所以该汽车没有超速.‎ 答:(1)汽车所受的重力为1.5×104N;‎ ‎(2)汽车在该区间的平均速度为80km/h,没有超速.‎ ‎ ‎ ‎34.有一只玻璃瓶,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则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 第32页(共32页)‎ ‎(2)金属颗粒的质量; ‎ ‎(3)金属颗粒的密度.‎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当瓶内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就等于玻璃瓶的容积,已知瓶和水的总质量,还知道空瓶子的质量,可求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可求玻璃瓶的容积.‎ ‎(2)已知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还知道空瓶子的质量,可求金属颗粒的质量.‎ ‎(3)已知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还知道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可求水的体积,玻璃瓶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就等于金属颗粒的体积,然后利用公式ρ=可求金属颗粒的密度.‎ ‎【解答】解:(1)水的质量:‎ m1=m瓶和水﹣m瓶=0.4kg﹣0.1kg=0.3kg,‎ 由ρ=可得玻璃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V瓶=V1水===3×10﹣4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 m金=m瓶和金﹣m瓶=0.8kg﹣0.1kg=0.7kg.‎ ‎(3)瓶子内水的质量:‎ m水=m总﹣m瓶和金=0.9kg﹣0.8kg=0.1kg,‎ 由ρ=可得水的体积:‎ V水===1×10﹣4m3;‎ 金属颗粒的体积:‎ V金=V瓶﹣V水=3×10﹣4m3﹣1×10﹣4m3=2×10﹣4m3;‎ 金属颗粒的密度:‎ ρ金===3.5×103kg/m3.‎ 第32页(共32页)‎ 答:(1)玻璃瓶的容积为3×10﹣4m3; ‎ ‎(2)金属颗粒的质量为0.7kg; ‎ ‎(3)金属颗粒的密度为3.5×103kg/m3.‎ ‎ ‎ 第32页(共32页)‎ ‎2017年1月26日 第32页(共32页)‎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