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五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西赣州五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赣州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 ‎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 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3.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4.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 )‎ 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 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 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5.表1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表1‎ 时间 事件 隋大业元年 始创进士科,但仅具有古词新用的含义。‎ 唐初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考试称制科。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及以后 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武则天时期 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首创武举科。‎ 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皇帝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A.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B.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 C.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 D.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 ‎6.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 A.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B.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市民阶层的普遍文化心理倾向    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7.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 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8.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主流思想佶助戏剧传播 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9.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10.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11. 表2‎ 记述 出处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洪武实录》‎ 宣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明史·食货五》‎ 宣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正统实录》‎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民众赋役制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 ‎12.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 )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 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       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 ‎13.陈启沅创办的继吕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圊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14.表3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 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 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罢课、罢市,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 湖北 汤化龙 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 湖南 谭延闿 推动湖南宣告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 由此可见,立宪派( )‎ 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15.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孙中山在 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 《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社会变革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6.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 ( )‎ A.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 B.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17.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这表明 (  )‎ A.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   B.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C.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   D.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 ‎18.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形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形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 (  )‎ 近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变化示意图 A.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 B.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 C.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D.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19.‎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 C.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D.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20.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21.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 ‎ 工业部门 ‎ 国营经济 ‎ 私营经济 ‎ 水电工业 ‎ ‎89% ‎ ‎11% ‎ 冶炼工业 ‎ ‎90% ‎ ‎10% ‎ 机器制造业 ‎ ‎73% ‎ ‎27% ‎ 化学工业 ‎ ‎75% ‎ ‎25% ‎ 饮食品工业 ‎ ‎23% ‎ ‎77% ‎ 服饰品工业 ‎ ‎8% ‎ ‎92% ‎ 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22.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 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的制定( ) ‎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 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23.‎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2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  )‎ 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10分)唐朝与前朝相比,各种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姚崇、宋璟都是玄宗时的良相。玄宗总揽政务之后,宰相从4人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724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他们渐渐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们,特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 ‎——摘编自【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316-317页 ‎ 材料二 ‎ 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 完成下列要求: ‎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台有哪些功能与特点?(4分) ‎ ‎(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误的?(4分) ‎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路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11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謇全集》中,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历史现象,现摘录部分,整合如下:‎ 张謇,江苏常熟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886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1914年,张謇在台城南门口河南创办了泰属贫民工场一所,建房80余间,占地30亩,雇工进行毛巾、藤器、缝纫等项工艺的生产。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嬴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贏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总计从1914年后的几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但是1919年以后,张謇的企业日益艰难,“实业救国”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 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记录,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经济史上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记录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7年,康熙以防范西方各国可能对中国侵略为由,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来华,禁止中国商人前往贸易。1757年,清朝政府决定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口岸,只留广州一口通商。随后,又设立了公行,兼有外交和商务两重任务的半官方机构。此外,清政府还在广州设立商馆,制定对外商的防范措施,并对国内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严加限制,如严禁粮食、五金、硝磺等出口。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 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外贸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9分)‎ ‎ ‎ 赣州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校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答案 ‎1—5 B C A B D 6—‎10 A B C C D 11—15 B C D D C 16—‎20 C D C B B ‎21—‎24 A A D C ‎25.【答案】(1)变化:相权集中在少数宰相手中,参与最高政务决策;(2分)功能:对中央与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纠错;(1分)特点:独立于三省六部、机构法定化、监察程序有法可依。(3分) ‎ ‎(2)纠错:唐朝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4分)‎ ‎26.(15分)‎ ‎(1)原因:北美大陆移民经过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实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纵向分权;美国建国后,逐渐形成了两党制。(4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 ‎(2)原因:中国传统社会巨大惯性;西方列强的长期侵略;近代中国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现代道路选择的复杂性(或“统治阶层和知识精英对现代转型认识不清”)。(4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 表现:政治上,重建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上,建立起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国营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上,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和西方现代价值,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7分,任意三点即可)‎ ‎27.(12分)(模拟2018年高考第42题)‎ 示例:‎ 历史记录: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二连年赢利,兴旺一时。‎ 历史现象:这一历史记录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概述与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劢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吹治环境,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商业。‎ 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屮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让屮国民族资木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在这期间,轻工业发展显著。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整个中国民工业迅速萧条。“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阶级条件。‎ ‎(示例答案只做评卷参考,不做评卷标准,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 ‎ ‎ ‎ ‎28.(15分)‎ ‎(1)特点:政府开放的口岸日益减少;由双向贸易转向单向贸易;政府加强对贸易的垄断和控制。(6分)‎ ‎(2)变化:由中国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变为欧洲居于优势地位。(2分) ‎ 影响:①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其世界主导地位日益形成;④客观上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7分)(任答3点,得满分)‎ ‎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