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浠水县2016-2017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解析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黄冈市浠水县2016-2017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有解析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的正常体温是47℃‎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2.“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二 号”是静止的(  )‎ A.酒泉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神舟十一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在“天宫二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4.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5.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 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D.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7.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10cm<f<15cm B.15cm<f<20cm C.20cm<f<30cm D.30cm<f<40cm ‎8.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了这一原理的是(  )‎ A.潜望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放大镜 ‎11.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铅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水未溢出),水面上升最多的是(ρ铅>ρ铁>ρ铝)(  )‎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铅块的 D.一样高 ‎12.小民测某液体的密度时,得到量筒和液体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象所示,量筒质量和液体密度是(  )‎ A.20g 1g/cm3 B.60g 0.8g/cm3‎ C.60g 1g/cm3 D.20g   0.8g/cm3‎ ‎ ‎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7小题,满分25分)‎ ‎13.(4分)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学生的身高为1.6  ; ‎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  ; ‎ ‎(4)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  .‎ ‎14.(4分)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钟声是通过  传到客船上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别的.僧人用更大的力量撞钟,钟声的音调会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15.小宇发现夏天家里用空调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水从空调的排水管中流出来.而且在空调房里呆久了,人们总是感到空气很干燥.这是由于在空调工作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冷  成的小水滴排出室外,使室内的空气湿度下降的原因,发生这样的物态变化的必须  热.请你提一条改善室内空气湿度的合理化建议  .‎ ‎16.(5分)北京奥运会击剑赛场安装了“鹰眼”设备,也称“即时回放系统”,这个系统由8个或10个高速摄像头、4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物体通过摄像机镜头成  、  的  像.若人到摄像机的距离为5~12m,“鹰眼”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焦距范围可能为  .人靠近“鹰眼”时,像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寒冷的冬天,充满水的水管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结冰后  变小,  变大造成的,体积为90cm3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3 ρ水=1.0×103kg/m3 )‎ ‎18.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19.雨过天晴之后,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若把每颗小水珠都看成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请完成一条光线穿过小水珠O(O为球心)的光路图.不要求考虑光的反射.‎ ‎ ‎ 三、实验与作图题(共5小题,满分25分)‎ ‎20.如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秒表所示时间是  s.‎ ‎21.(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2.(5分)张华和同学到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4.(6分)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钢球质量 m/kg 抛出点离地 高度h/m 水平抛出的 速度v/(m/s)‎ 落地时间 t/s ‎1‎ ‎10‎ ‎2‎ ‎1‎ ‎0.64‎ ‎2‎ ‎20‎ ‎2‎ ‎1‎ ‎0.64‎ ‎3‎ ‎10‎ ‎2‎ ‎2‎ ‎0.64‎ ‎4‎ ‎10‎ ‎4‎ ‎2‎ ‎0.91‎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  有关,与  和  无关.‎ ‎ ‎ 四、创新应用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25.(7分)一辆长20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一条电线杆,用时10s.‎ ‎(1)求火车运行速度.‎ ‎(2)若这辆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长1km的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26.(7分)如图所示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 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ρ玉=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g/cm3).‎ 请问:‎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的正常体温是47℃‎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考点】温度.‎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认识,我们要能够估测中A、B、C、D四个选项中的温度;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解:A、人的舒适生存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故A正确;‎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1400℃左右,故B错误;‎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故C错误;‎ D、我国北方冬天气温在0℃以下,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要求学生要多注意日常积累.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是23℃,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等等.‎ ‎ ‎ ‎2.“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二 号”是静止的(  )‎ A.酒泉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神舟十一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在“天宫二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要实现成功对接,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A、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于“神舟十一号”飞船,”天宫二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以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在“天宫二号”内穿行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移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要充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 ‎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1)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温度曲线与时间轴平行.‎ ‎(2)要区分是熔化过程还是凝固过程,关键是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温度随时间有上升趋势为熔化图象;有下降趋势为凝固图象.‎ ‎【解答】解:A、此图表示的是晶体的熔化图象,而题目要求的是能描述该物质凝固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而题目要求的是能描述该物质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此图表示的是晶体的凝固图象,而题目要求的是能描述该物质凝固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图象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以及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的理解.此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判断出此物质是非晶体,然后即可做出选择,此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 ‎ ‎ ‎4.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秋天,大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 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知识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 ‎ ‎5.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 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D.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3)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4)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 A、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此选项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此选项正确;‎ C、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此选项正确;‎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噪声以及响度与音调的区别,属于声现象基本规律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 ‎ ‎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 ‎ ‎7.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10cm<f<15cm B.15cm<f<20cm C.20cm<f<30cm D.30cm<f<40cm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给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 ‎【解答】解: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以40cm>2f,f<30cm<2f,化简后可得15cm<f<20cm.‎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 ‎ ‎8.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光的色散;‎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出现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笔移位”,是由于光线通过玻璃、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 ‎ ‎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的颜色.‎ ‎【分析】小孔成像、影子、日月食 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彩虹是不同颜色的光经折射之后偏折角度不同,出现的七彩光带,是光的色散,折射的一种现象;光污染的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是光的反射;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的倒立的实像,此项正确;‎ 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此项错误;‎ 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不是折射,此项错误;‎ D、白色的屏幕可以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能够辨认出生活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 ‎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了这一原理的是(  )‎ A.潜望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放大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A、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摄像机根据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利、幻灯机都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 ‎11.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铅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水未溢出),水面上升最多的是(ρ铅>ρ铁>ρ铝)(  )‎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铅块的 D.一样高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要判断哪个杯子水面最高,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而要判断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我们可根据密度公式ρ=进行判断.‎ ‎【解答】解:‎ 由图知m铅=m铝=m铁,ρ铅>ρ铁>ρ铝,由V=得:‎ V铅<V铁<V铝,‎ 因为这三个金属块都浸没入水杯里,‎ 所以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 则V铅排<V铁排<V铝排,‎ 而三个杯子完全相同,装同样多的水,‎ 所以放铝块的杯子水面最高.‎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能否根据密度公式得出体积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 ‎ ‎12.小民测某液体的密度时,得到量筒和液体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象所示,量筒质量和液体密度是(  )‎ A.20g 1g/cm3 B.60g 0.8g/cm3‎ C.60g 1g/cm3 D.20g   0.8g/cm3‎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读图象可知,量筒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用总质量减去量筒的质量,再利用公式ρ=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筒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m=20g,这就是量筒的质量;‎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和量筒的质量为80g,则液体质量m液=80g﹣20g=60g,‎ 则液体的密度:‎ ρ===1g/cm3.‎ 故选A.‎ ‎【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 ‎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7小题,满分25分)‎ ‎13.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学生的身高为1.6 m ; ‎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dm ;‎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 μm ; ‎ ‎(4)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 s .‎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和时间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时间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解答】解:‎ ‎(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1.7m左右,学生的身高应该为1.6m;‎ ‎(2)张开手掌,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约是20cm=2d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比此数值略小一些,为1.75dm;‎ ‎(3)普通纸张的厚度在50μm~100μm之间,这张纸的厚度应该为70μm;‎ ‎(4)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所以一般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6s.‎ 故答案为:(1)m;(2)dm;(3)μm;(4)s.‎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 ‎1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振动 而发出的.钟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客船上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别的.僧人用更大的力量撞钟,钟声的音调会 不变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色.‎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幅无关.‎ ‎【解答】解:僧人撞击大钟时,大钟会振动发出声音;大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上的;因为大钟发声材料与其它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乐器;人用更大的力量撞钟,钟声的音调会不变.‎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色的特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一些问题.‎ ‎ ‎ ‎15.小宇发现夏天家里用空调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水从空调的排水管中流出来.而且在空调房里呆久了,人们总是感到空气很干燥.这是由于在空调工作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 成的小水滴排出室外,使室内的空气湿度下降的原因,发生这样的物态变化的必须 放 热.请你提一条改善室内空气湿度的合理化建议 在房间内放一盆清水 .‎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液体的蒸发实际上是水分子进入空气中的一种扩散现象.‎ ‎【解答】解:(1)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凝结成小水滴排出室外,液化放热;‎ ‎(2)要使室内空气湿度升高,可利用水的蒸发扩散,例如:在房间内放一盆清水.‎ 故答案为液化;吸收;在房间内放一盆清水(其它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空调制冷过程中的物体变化;汽化、液化的定义及吸放热情况.‎ ‎ ‎ ‎16.北京奥运会击剑赛场安装了“鹰眼”设备,也称“即时回放系统”,这个系统由8个或10个高速摄像头、4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物体通过摄像机镜头成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若人到摄像机的距离为5~12m,“鹰眼”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焦距范围可能为 f<2.5m .人靠近“鹰眼”时,像会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工作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工作的;‎ 若人到摄像机的距离为5~12m(物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5m>2f,则凸透镜的焦距f<2.5m,即“鹰眼”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焦距范围可能为f<2.5m.‎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人靠近“鹰眼”时,像会变大.‎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实;f<2.5m;变大.‎ ‎【点评】先明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或像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 ‎ ‎17.寒冷的冬天,充满水的水管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结冰后 密度 变小, 体积 变大造成的,体积为90cm3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 10 cm3(ρ冰=0.9×103kg/m3 ρ水=1.0×103kg/m3 )‎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 ‎(2)已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水的质量,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可求冰的体积.然后利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90cm3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 ‎【解答】解:‎ ‎(1)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由公式V=可知,体积变大,因此寒冷的冬天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管道容易破裂.‎ ‎(2)根据ρ=得,水的质量为:‎ m=ρ水V水=1.0g/cm3×90cm3=90g,‎ 因为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则冰的体积:‎ V冰===100cm3,‎ 所以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 ‎△V=V冰﹣V水=100cm3﹣90cm3=10cm3.‎ 故答案为:密度;体积;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物质的状态改变了,质量不变,由于密度变化,所以体积要发生改变.‎ ‎ ‎ ‎18.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球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眼睛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解答】解:作出球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需要注意的是,像位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 ‎ ‎19.雨过天晴之后,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若把每颗小水珠都看成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请完成一条光线穿过小水珠O(O为球心)的光路图.不要求考虑光的反射.‎ ‎【考点】光的色散.‎ ‎【分析】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折射,法线都要过球心,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当光沿AB进入圆形水球时,发生折射,首先过球心和入射点B做出法线,确定了入射角,由于是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做出折射光线BC.‎ 光线BC射到水球的内表面,又发生折射,连接OC,做出法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CD.‎ 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注意在此题中法线都过圆心,最后的出射光线DE和最初的入射光线AB,两者平行.‎ ‎ ‎ 三、实验与作图题(共5小题,满分25分)‎ ‎20.如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 3.50 cm,图(乙)中秒表所示时间是 337.5 s.‎ ‎【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物体左侧与6.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9.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50cm﹣6.00cm=3.50cm;‎ ‎(2)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故答案为:3.50;337.5.‎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停表的读数,要注意每种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刻度尺和秒表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在初中物理中,除了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外,其它测量都不用估读.‎ ‎ ‎ ‎2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10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 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照相机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上 移动.‎ ‎(5)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图示的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像的移动方向.‎ ‎(5)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 ‎(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60.0cm﹣50.0cm=10.0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应调节光屏向上移动,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5)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 拿走近视镜片后,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故答案为:10;高度;缩小;照相机;上;靠近.‎ ‎【点评】这道题目就是看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焦距的判断以及对规律相关知识的考查,最后一问比较有拓展性,需要学生设想场景,利用所学的规律得出最后结论.‎ ‎ ‎ ‎22.张华和同学到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节.‎ ‎(2)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62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20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3.1 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调节天平时,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遵循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 ‎(2)零件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读出水的体积、水和零件的体积,则可求出零件的体积;‎ 根据ρ=计算出零件的密度;‎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与体积大小无关.‎ ‎【解答】解:(1)调节天平前,需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由图甲知,指针偏左,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零件的质量m=50g+10g+2g=62g;‎ 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水和零件的体积为80ml,所以零件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则ρ===3.1g/cm3.‎ ‎(3)零件磨损,但其组成的物质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水平桌面;右;(2)62;20;3.1;(3)不变.‎ ‎【点评】此题是测量零件的密度实验,实验中需用到天平和量筒来测量零件的质量和体积,所以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读数,考查了密度的计算.‎ ‎ ‎ ‎2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刻度尺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前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 ‎【解答】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故答案为:(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 ‎ ‎24.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钢球质量 m/kg 抛出点离地 高度h/m 水平抛出的 速度v/(m/s)‎ 落地时间 t/s ‎1‎ ‎10‎ ‎2‎ ‎1‎ ‎0.64‎ ‎2‎ ‎20‎ ‎2‎ ‎1‎ ‎0.64‎ ‎3‎ ‎10‎ ‎2‎ ‎2‎ ‎0.64‎ ‎4‎ ‎10‎ ‎4‎ ‎2‎ ‎0.91‎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1和2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1和3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3和4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 抛出点离地高度 有关,与 抛出钢球的质量和水平抛出的速度 和 水平抛出的速度和抛出点离地高度 无关.‎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1)要验证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应控制水平抛出速度与抛出点离地的高度相同,据此找出满足要求的实验序号;‎ ‎(2)为了验证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要控制抛出钢球的质量与抛出点离地的高度相同,据此找出满足要求的实验序号;‎ ‎(3)为了验证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要控制抛出钢球的质量与抛出钢球的速度相同,据此找出满足要求的实验序号;‎ ‎(4)分析表中数据找出影响钢球运动时间的因素、影响钢球水平运动距离的因素.‎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知1、2两组实验数据的水平抛出速度与抛出点离地的高度相同,用1、2两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一;‎ ‎(2)由表中数据可知1、3两组实验数据钢球的质量与抛出点离地的高度相同,用1、3两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二;‎ ‎(3)由表中数据可知3、4两组数据抛出钢球的质量与抛出钢球的速度相同,利用3、4两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三;‎ ‎(4)由表中1、4(或2、4,或3、4)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 由1、2两组数据知: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抛出钢球的质量无关;‎ 由2、3两组数据知: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抛出钢球的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由1、3、4(或2、3、4)三组实验数据可知: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水平抛出的速度和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 故答案为:(1)1和2;(2)1和3;(3)3和4;(4)抛出点离地高度;抛出钢球的质量和水平抛出的速度;水平抛出的速度和抛出点离地高度.‎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本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认真分析表中数据、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四、创新应用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25.一辆长20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一条电线杆,用时10s.‎ ‎(1)求火车运行速度.‎ ‎(2)若这辆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长1km的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知道物体的运动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可以求出其速度.‎ ‎(2)火车过隧道的路程是隧道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知道火车的速度,由公式v=变形即可求出火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v===20m/s.‎ ‎(2)∵火车通过隧道时需要经过的路程s=L车长+L隧道长=200m+1000m=1200m;‎ ‎∵v=,‎ ‎∴需要的时间t===60s.‎ 答:(1)火车运行速度是20m/s;‎ ‎(2)这辆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需要60s.‎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应知道火车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度与隧道长度之和.‎ ‎ ‎ ‎26.如图所示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 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ρ玉=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g/cm3).‎ 请问:‎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的计算.‎ ‎【分析】(1)因为已知玉石的体积和密度,故质量可用m玉=ρ玉V玉求解.‎ ‎(2)因银的质量需用m银=ρ银V银求解,故需先求出银的体积,而银的体积为V银=V﹣V金﹣V玉.‎ ‎【解答】解:‎ ‎(1)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m玉=ρ玉V玉=3.0g/cm3×5.4cm3=16.2g;‎ ‎(2)金牌中纯金的体积:V金==0.3cm3‎ ‎ 金牌中纯银的体积:V银=V﹣V金﹣V玉=23cm3﹣0.3cm3﹣5.4cm3=17.3cm3‎ ‎ 金牌中纯银的质量:m银=ρ银V银=10.5g/cm3×17.3cm3=181.7g;‎ 答:(1)需要玉石16.2g;(2)还需纯银181.7g.‎ ‎【点评】‎ 本题是密度公式的应用与生活场景的结合,要求计算金牌中金、玉、银的体积与质量,物理上的计算并不算困难,关键是要从题目当中理清相关的物理量.‎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