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2017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潍坊市2017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5分)‎ ‎1.下列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水解得到的单体相同 B.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比值上升 C.人体内的脂肪能贮存能量、调节代谢 D.无机盐在人体中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2.下列关于蛋白质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脂质共有的元素是C、H、O、N B.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氨基酸的多样性决定 C.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3.下列对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线粒体能够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B.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扩大酶附着面积 C.细胞骨架与细胞内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D.细胞中的溶酶体与损伤细胞器的清除有关 ‎4.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需要生物膜上的酶催化 B.磷脂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C.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能进行相互转化 D.生物膜就是生物体内各种膜的总称 ‎5.在念珠藻和洋葱内表皮细胞中都能(  )‎ A.通过叶绿体产生糖类 B.通过线粒体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C.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通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6.下列操作不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是(  )‎ A.烘干制取胃蛋内酶粉剂 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1.5‎ C.在0﹣4°C下保存酶制剂 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 ‎7.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 C.观察细胞中线粒体时,需将口腔上皮细胞经盐酸处理后再染色 D.将重铬酸钾直接加到酵母菌培养液中检测酒精的有无 ‎8.如图表示可在植物细胞内发生的一些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不同条件下发生a过程的场所可能不同 B.a、c、d均发生在生物膜上 C.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a<b,c<d 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能发生a、c过程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内协助和消耗ATP B.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速度取决于细胞内外O2的浓度差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总体上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会转化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10.科学家将糖尿病患者的骨髓干细胞植入其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资料表明骨髓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骨髓干细胞移入胰腺后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骨髓干细胞能够植入胰腺说明其细胞形态与胰腺细胞相同 D.胰岛样细胞与骨髓干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1.如图表示二倍体粗糙型链孢霉一个合子先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的孢子,单倍体的孢子再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单倍体后代的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0~h时间段内DNA共复制3次 B.0~h时间段内细胞分裂2次 C.c、g时都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过程发生在c~d段 ‎12.一女性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其父、母均正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 B.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C.该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一定患病 D.可以利用该患者家族调査这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13.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形成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F2进行分析 ‎14.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标记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产生了n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B.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35S和32S D.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等 ‎1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在体外转化实验中,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B.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16.正在分裂的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一般不会是(  )‎ A.从DNA流向DNA B.从RNA流向蛋白质 C.从DNA流向RNA D.从RNA流向DNA ‎17.下列关于入类X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女性的X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B.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D.伴性遗传都具有交叉遗传现象 ‎18.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Dd,3对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以下是培育该植物新个体的两种途径:‎ 途径①:植物→花粉粒→单倍体幼苗→个体Ⅰ 途径②:植物→花粉粒+卵细胞→受精卵→个体Ⅱ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能产生8种基因型的花粉粒 B.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Ⅰ C.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 D.途径①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 ‎19.如图①﹣③表示三种染色体互换现象,则这三种情况(  )‎ A.一般情况下都不能产生新基因 B.都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C.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 ‎20‎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的一部分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对该材料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 B.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是两个物种 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21.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 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2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 B.神经纤维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23.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 ‎24.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维持血糖平衡.在低血糖状态,机体内会发生(  )‎ A.肌糖原加快分解为葡萄糖 B.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 C.下丘脑兴奋 D.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 ‎25.汗蒸是一种全新的养生方式,人进入温度在38﹣42°C的汗蒸房后,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皮肤红润 B.汗液增多 C.垂体释放激素增多 D.尿液增多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B.植物激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 C.植物激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无子果实是植物激素抑制了种子的生成所致 ‎27.松球鱼身体表面产生一种特殊的粘液,发光细菌乐于生活在这种粘液上并发出柔和的光,引诱其它生物靠近,有利于松球鱼捕获猎物.松球鱼和发光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寄生 C.捕食 D.互利共生 ‎28.下列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 D.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密切相关 ‎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B.研究能量流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是可循环利用的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30.我国西北沙化地区为恢复虫态系统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栽种多种植被来防风固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对草场的过度放牧是恢复生态系统的条件之一 B.栽种多种植被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禁止开发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必要措施 D.沙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会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 ‎ ‎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5分)‎ ‎31.某生物学习小组做了观察蒜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E中箭头所指结构为新形成的细胞壁,将以上各图象依次排列为  (填字母)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2)为了保证能够清楚的观察细胞分裂图象,制备临时装片的过程应该严格遵守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视野中B图所示细胞数量最多的原因是  .‎ ‎(3)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好选择F图所示时期的细胞,原因是  .如果人体细胞处于B图所示的分裂时期,则细胞中活动旺盛的细胞器主要有  .‎ ‎32.研究白炽灯在不同距离时对密闭环境中植株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保持密闭环境中CO2浓度适宜,发现白炽灯距植株较远时,随白炽灯的靠近光合作用增强,但靠近到一定程度后,继续靠近光合作用减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炽灯距植株较远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此时光反应产生的  等物质的量限制了暗反应.‎ ‎(2)研究证明白炽灯距离较近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且温度几乎不影响光反应过程,则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是  ,为了减小温度的影响,实验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3)基本排除温度干扰后,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用如图所示关系图表示.则 ‎①B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  .‎ ‎②此过程中植株周围空气中O2量的变化为  (用图中面积表示).‎ ‎33.矮岩羊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塘地区矮岩羊数量众多,到2008年当地矮岩羊数量不到200只.如表是 ‎1988年、2008年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得到的调査统计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 种群中年龄组成比例(%)‎ 人为捕杀 栖息环境 幼体 亚成体 成体 ‎1988年 ‎45‎ ‎38‎ ‎17‎ 弱 灌草丛、断崖灌丛 ‎2008年 ‎15‎ ‎17‎ ‎68‎ 强 灌草丛、断崖灌丛破碎化、部分出现戈壁 ‎(1)2008年,科学工作者观察到矮岩羊34群共计137只,上述群体  (属于/不属于)同一种群,这种群体性分布体现了矮岩羊种群的  特征.‎ ‎(2)仅从1988年矮岩羊种群个体组成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矮岩羊种群数量会  ;据表分析,2008年矮岩羊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除人为捕杀外,还与  有关.‎ ‎(3)表中巴塘地区矮岩羊柄息环境的变化在生态学上称为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该过程按照不同于自然变化的  进行.‎ ‎(4)为避免矮岩羊的灭绝,你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保护矮岩攀就是保护  多样性.‎ ‎34.饥饿状态下肾上腺通过两种调节途径,实现了对机体的调节.如图是相关调节的模式图,图中A、B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途径一中,肾上腺属于反射弧的  ;途径二的调节方式是  .‎ ‎(2)已知部分T淋巴细胞等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能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但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在调节过程中,激素A只能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B 的分泌,这是因为  .‎ ‎(3)研究发现部分细胞因子会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由此推测这些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  .长期饥饿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原因可能是  .‎ ‎35.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请回答问题:‎ ‎(1)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是一对  ,抗除草剂植株共有  种基因型.‎ ‎(2)若利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则亲本基因型的最佳组合是  ,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子代中含有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用分数表示).‎ ‎36.在一个鼠(2N)的种群中,鼠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现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 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形成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由图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碱基对的  能导致基因突变.‎ ‎(2)基因a2控制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在细胞质中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核酸种类是  .‎ ‎(3)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中含有2个a2基因,原因最可能是  ,此时该细胞可能含有  个染色体组.‎ ‎(4)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 ‎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5分)‎ ‎1.下列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水解得到的单体相同 B.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比值上升 C.人体内的脂肪能贮存能量、调节代谢 D.无机盐在人体中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2、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在生物体内流动还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强,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情况下,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3、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4、细胞中的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解答】解: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三者水解得到的单体均是葡萄糖,A正确;‎ B、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时其新陈代谢增强,此时中子中的比值上升,B错误;‎ C、人体内的脂肪具有贮存能量、保温、缓冲和减压、保护等功能,不能调节代谢,C错误;‎ D、无机盐在人体中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D错误.‎ 故选:A.‎ ‎ ‎ ‎2.下列关于蛋白质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脂质共有的元素是C、H、O、N B.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氨基酸的多样性决定 C.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D.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脂质的组成元素;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酶的概念.‎ ‎【分析】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细胞膜的成分及其含量和作用 成分 所占比例 在细胞膜构成中作用 脂质 约50%‎ 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约40%‎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 糖类 约2%~10%‎ 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解答】解:A、脂质不都含有N元素,A错误;‎ B、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主要由蛋白质的结构决定,B错误;‎ C、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酶,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C错误;‎ D、蛋白质和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故选:D.‎ ‎ ‎ ‎3.下列对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线粒体能够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B.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扩大酶附着面积 C.细胞骨架与细胞内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D.细胞中的溶酶体与损伤细胞器的清除有关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95%以上的能量来自线粒体,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叶绿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普遍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消化的车间,能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及病原体.‎ ‎【解答】解:A、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消耗的能量多,线粒体分布多,A正确;‎ B、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B错误;‎ C、细胞骨架与细胞内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C正确;‎ D、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与损伤细胞器的清除有关,D正确.‎ 故选:B.‎ ‎ ‎ ‎4.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需要生物膜上的酶催化 B.磷脂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C.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能进行相互转化 D.生物膜就是生物体内各种膜的总称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答】解: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该过程不需要生物膜上的酶催化,A错误;‎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B错误;‎ C、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能进行相互转化,C正确;‎ D、生物膜就是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而不是生物体内各种膜的总称,D错误.‎ 故选:C.‎ ‎ ‎ ‎5.在念珠藻和洋葱内表皮细胞中都能(  )‎ A.通过叶绿体产生糖类 B.通过线粒体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C.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通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念珠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 B、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 C、念珠藻和洋葱内表皮细胞都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正确;‎ D、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其不含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孔,D错误.‎ 故选:C.‎ ‎ ‎ ‎6.下列操作不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是(  )‎ A.烘干制取胃蛋内酶粉剂 B.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1.5‎ C.在0﹣4°C下保存酶制剂 D.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约为1.5﹣2.2,最适温度约37℃.‎ ‎【解答】解:A、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失活,A错误;‎ B、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约为1.5﹣2.2,将酶溶液的PH维持在1.5,不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B正确;‎ C、低温抑制酶的活性,C错误;‎ D、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胃蛋白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在酶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会使胃蛋白酶变性,D错误.‎ 故选:B.‎ ‎ ‎ ‎7.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 C.观察细胞中线粒体时,需将口腔上皮细胞经盐酸处理后再染色 D.将重铬酸钾直接加到酵母菌培养液中检测酒精的有无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1、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解答】解:A、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不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A错误;‎ B、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正确;‎ C、取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然后再取口腔上皮细胞置于染液中,不需要盐酸处理,C错误;‎ D、酒精需要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不需要加入培养液中,D错误.‎ 故选:B.‎ ‎ ‎ ‎8.如图表示可在植物细胞内发生的一些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不同条件下发生a过程的场所可能不同 B.a、c、d均发生在生物膜上 C.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a<b,c<d 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能发生a、c过程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b表示暗反应,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表示光反应.‎ ‎【解答】解:A、a过程为细胞呼吸,不同条件下发生a过程的场所可能不同,有氧时发生在线粒体中,无氧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B、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d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和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b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 C、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b,c<d,C正确;‎ D ‎、根尖分生区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能发生a、c过程,D正确.‎ 故选:B.‎ ‎ ‎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内协助和消耗ATP B.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速度取决于细胞内外O2的浓度差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总体上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会转化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解:A、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A正确;‎ B、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进入组织细胞的速度取决于细胞内外O2的浓度差,B正确;‎ C、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C错误;‎ D、抗体为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以胞吐的形式出细胞,囊泡膜会转化为细胞膜的一部分,D正确.‎ 故选:C.‎ ‎ ‎ ‎10.科学家将糖尿病患者的骨髓干细胞植入其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资料表明骨髓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骨髓干细胞移入胰腺后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骨髓干细胞能够植入胰腺说明其细胞形态与胰腺细胞相同 D.胰岛样细胞与骨髓干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考点】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骨髓干细胞植入其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表明骨髓干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骨髓干细胞移入胰腺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骨髓干细胞与胰腺细胞的形态不同,C错误;‎ D、胰岛样细胞与骨髓干细胞相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 ‎ ‎11.如图表示二倍体粗糙型链孢霉一个合子先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的孢子,单倍体的孢子再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单倍体后代的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0~h时间段内DNA共复制3次 B.0~h时间段内细胞分裂2次 C.c、g时都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过程发生在c~d段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其中od段表示减数分裂(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h段表示有丝分裂(ef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fg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gh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解:A、0~h时间段内DNA共复制2次,即ab段和ef段,A错误;‎ B、0~h时间段内细胞分裂3次,其中od段表示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h段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一次,B错误;‎ C、c、g时都发生了着丝点分裂,这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C正确;‎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bc段,D错误.‎ 故选:C.‎ ‎ ‎ ‎12.一女性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其父、母均正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 B.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C.该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一定患病 D.可以利用该患者家族调査这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父、母均正常,而其女儿患病,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答】解:A、由于女性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而其父、母均正常,所以可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A正确;‎ B、由于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来自父亲,B错误;‎ C、该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其后代不一定患病,C错误;‎ D、可以利用该患者家族调査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而调查发病率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D错误.‎ 故选:A.‎ ‎ ‎ ‎13.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形成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F2进行分析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可以是常染色体,也可以是性染色体,A错误;‎ B、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发生在配子形成之后,是F2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B错误;‎ C、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即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C正确;‎ 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F2进行分析,是F2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D错误.‎ 故选:C.‎ ‎ ‎ ‎14.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标记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产生了n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B.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35S和32S D.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等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且DNA分子是双链结构,所以只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A正确;‎ B、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B正确;‎ C、由于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原料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只含32P,C错误;‎ D、噬菌体侵染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增殖时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等,D正确.‎ 故选:C.‎ ‎ ‎ ‎1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在体外转化实验中,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B.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 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解答】解:A、转化率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关,DNA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也越高,A正确;‎ B、体内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从而导致小鼠死亡,C正确;‎ D、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 ‎ ‎16.正在分裂的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一般不会是(  )‎ A.从DNA流向DNA B.从RNA流向蛋白质 C.从DNA流向RNA D.从RNA流向DNA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解答】解:A、从DNA流向DNA属于复制过程,细菌细胞中能进行复制过程,合成DNA,A错误;‎ B、从RNA流向蛋白质属于翻译过程,细菌细胞中能进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B错误;‎ C、从DNA流向RNA属于转录过程,细菌细胞中能进行转录过程,合成mRNA,C错误;‎ D、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 属于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在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不包括该过程,D正确.‎ 故选:D.‎ ‎ ‎ ‎17.下列关于入类X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女性的X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B.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D.伴性遗传都具有交叉遗传现象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人体细胞中均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 X和Y属于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既存在同源区段,又存在非同源区段,但并非性染色体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解答】解:A、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正确;‎ D、只有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 ‎ ‎18.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Dd,3对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以下是培育该植物新个体的两种途径:‎ 途径①:植物→花粉粒→单倍体幼苗→个体Ⅰ 途径②:植物→花粉粒+卵细胞→受精卵→个体Ⅱ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能产生8种基因型的花粉粒 B.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Ⅰ C.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 D.途径①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途径①表示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物AaBbDd产生的花粉粒有2×2×2=8种类型,且比例相等;途径②表示受精卵发育的个体.‎ ‎【解答】解:A、该植物AaBbDd产生的花粉粒有2×2×2=8种类型,且比例相等,A正确;‎ B、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Ⅰ,B正确;‎ C、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即纯合子占××=,C正确;‎ D、途径①表示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物高度不育,不能获得aabbdd个体,D错误.‎ 故选:D.‎ ‎ ‎ ‎19.如图①﹣③表示三种染色体互换现象,则这三种情况(  )‎ A.一般情况下都不能产生新基因 B.都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C.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A正确;‎ B、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错误;‎ C、①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①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A.‎ ‎ ‎ ‎20.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的一部分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对该材料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 B.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是两个物种 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材料二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 ‎【解答】解:A、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A正确;‎ B、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B正确;‎ 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为两个物种,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 ‎ ‎21.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 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淋巴、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3、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解:A、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A错误;‎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正确;‎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和无机盐(主要是Na+和C1﹣)的浓度,C错误;‎ 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D错误.‎ 故选:B.‎ ‎ ‎ ‎2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 B.神经纤维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解答】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A正确;‎ B、神经纤维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正确;‎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故选:D.‎ ‎ ‎ ‎23.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 ‎【解答】解: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C正确;‎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有抑制型和兴奋型,故突触后神经元不一定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C.‎ ‎ ‎ ‎24.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维持血糖平衡.在低血糖状态,机体内会发生(  )‎ A.肌糖原加快分解为葡萄糖 B.胰岛A细胞活动减弱 C.下丘脑兴奋 D.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 ‎【解答】解:A、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 B、在低血糖状态,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B错误;‎ C、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在低血糖状态,下丘脑兴奋,C正确;‎ D、在低血糖状态,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D错误.‎ 故选:C.‎ ‎ ‎ ‎25.汗蒸是一种全新的养生方式,人进入温度在38﹣42°C的汗蒸房后,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皮肤红润 B.汗液增多 C.垂体释放激素增多 D.尿液增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即肌肉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减少散热.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和辐射散热来维持体温的.‎ ‎【解答】解:A、温度升高,皮肤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A正确;‎ B、炎热环境中通过大量排汗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以利于体温稳定,B正确;‎ C、汗液蒸发过多可以引起下丘脑合成的垂体是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C正确;‎ D ‎、汗蒸时温度过高水分主要通过排汗散失,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尿液减少,D错误.‎ 故选:D.‎ ‎ ‎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B.植物激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 C.植物激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无子果实是植物激素抑制了种子的生成所致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A错误;‎ B、植物激素没有专门的器官产生,B错误;‎ C、植物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C正确;‎ D、种子的形成与受精有关,D错误.‎ 故选:C.‎ ‎ ‎ ‎27.松球鱼身体表面产生一种特殊的粘液,发光细菌乐于生活在这种粘液上并发出柔和的光,引诱其它生物靠近,有利于松球鱼捕获猎物.松球鱼和发光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寄生 C.捕食 D.互利共生 ‎【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蝗虫与羊、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鸬鹚与鱼.‎ ‎3、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噬菌体与细菌.‎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大豆与根瘤菌.‎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松球鱼身体表面产生一种特殊的粘液,发光细菌乐于生活在这种粘液上并发出柔和的光,引诱其它生物靠近,有利于松球鱼捕获猎物”,松球鱼和发光细菌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 故选:D.‎ ‎ ‎ ‎28.下列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 D.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密切相关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 ‎2、营养结构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C、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捕食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C正确;‎ D、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密切相关,生物种类越多,形成的食物网越复杂,D正确.‎ 故选:A.‎ ‎ ‎ ‎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B.研究能量流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是可循环利用的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1、能量流动:‎ ‎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3、信息传递:‎ ‎ 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种群的繁衍.‎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解:A、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A正确;‎ B、研究能量流动特点,调节营养结构,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 C、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D正确.‎ 故选:C.‎ ‎ ‎ ‎30.我国西北沙化地区为恢复虫态系统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栽种多种植被来防风固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对草场的过度放牧是恢复生态系统的条件之一 B.栽种多种植被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禁止开发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必要措施 D.沙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会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解答】解:A、减少对草场的过度放牧是恢复生态系统的条件之一,A正确;‎ B、栽种多种植被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C错误;‎ D、沙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会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D正确.‎ 故选:C.‎ ‎ ‎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5分)‎ ‎31.某生物学习小组做了观察蒜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E中箭头所指结构为新形成的细胞壁,将以上各图象依次排列为 EBAFDCE (填字母)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2)为了保证能够清楚的观察细胞分裂图象,制备临时装片的过程应该严格遵守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压片) ,视野中B图所示细胞数量最多的原因是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 ‎(3)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好选择F图所示时期的细胞,原因是 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如果人体细胞处于B图所示的分裂时期,则细胞中活动旺盛的细胞器主要有 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有丝分裂间期,C为末期,D为后期,E为末期(中期的横线代表细胞壁),F为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1)图E中箭头所指结构为新形成的细胞壁;图中A为前期,B为间期,C为末期,D为后期,E为末期,F为中期,因此正确顺序为EBAFDCE.‎ ‎(2)制备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压片);由于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因此视野中间期细胞数量最多.‎ ‎(3)F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若为动物细胞,此时期还进行中心体的复制,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故答案为:‎ ‎(1)EBAFDCE ‎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压片)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3)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 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 ‎ ‎32.研究白炽灯在不同距离时对密闭环境中植株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保持密闭环境中CO2浓度适宜,发现白炽灯距植株较远时,随白炽灯的靠近光合作用增强,但靠近到一定程度后,继续靠近光合作用减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炽灯距植株较远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光照强度 .此时光反应产生的 [H]、ATP 等物质的量限制了暗反应.‎ ‎(2)研究证明白炽灯距离较近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且温度几乎不影响光反应过程,则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是 温度使暗反应酶活性降低 ,为了减小温度的影响,实验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在白炽灯和植株之间增加一个盛满水的水槽,吸收热量(或将白炽灯改为冷光源) .‎ ‎(3)基本排除温度干扰后,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用如图所示关系图表示.则 ‎①B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 ‎②此过程中植株周围空气中O2量的变化为 S1﹣S2 (用图中面积表示).‎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以及矿质元素的量.分析图: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S2表示呼吸速率.用白炽灯与植株距离来表示光照强度.距离较远时,光照强度越弱,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 ‎【解答】解:(1)用白炽灯与植株距离来表示光照强度.距离较远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此时光反应产生的[H]、ATP等物质的量限制了暗反应.‎ ‎(2‎ ‎)温度使暗反应酶活性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为了减小温度的影响,实验中在白炽灯和植株之间增加一个盛满水的水槽,吸收热量(或将白炽灯改为冷光源).‎ ‎(3)①B点时叶肉细胞释放的氧气量与吸收量相等,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能产生ATP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②根据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肉吸收的氧气量表示呼吸速率,即此过程中植株周围空气中O2量的变化为S1﹣S2.‎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H]、ATP ‎(2)温度使暗反应酶活性降低 在白炽灯和植株之间增加一个盛满水的水槽,吸收热量(或将白炽灯改为冷光源)‎ ‎(3)①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②S1﹣S2‎ ‎ ‎ ‎33.矮岩羊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塘地区矮岩羊数量众多,到2008年当地矮岩羊数量不到200只.如表是1988年、2008年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得到的调査统计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 种群中年龄组成比例(%)‎ 人为捕杀 栖息环境 幼体 亚成体 成体 ‎1988年 ‎45‎ ‎38‎ ‎17‎ 弱 灌草丛、断崖灌丛 ‎2008年 ‎15‎ ‎17‎ ‎68‎ 强 灌草丛、断崖灌丛破碎化、部分出现戈壁 ‎(1)2008年,科学工作者观察到矮岩羊34群共计137只,上述群体 属于 (属于/不属于)同一种群,这种群体性分布体现了矮岩羊种群的 空间 特征.‎ ‎(2)仅从1988年矮岩羊种群个体组成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矮岩羊种群数量会 增加 ;据表分析,2008年矮岩羊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除人为捕杀外,还与 栖息环境被破坏 有关.‎ ‎(3)表中巴塘地区矮岩羊柄息环境的变化在生态学上称为 ‎ 群落的演替(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该过程按照不同于自然变化的 速度和方向 进行.‎ ‎(4)为避免矮岩羊的灭绝,你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保护矮岩攀就是保护 物种 多样性.‎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其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群落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解答】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因此科学工作者观察到矮岩羊34群共计137只,上述群体属于同一种群,这种群体性分布体现了矮岩羊种群的空间特征.‎ ‎(2)仅从1988年矮岩羊种群个体组成来看,该群体中幼年个体较多,成年个体较少,属于年龄结构中的增长型,因此可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矮岩羊种群数量会增加;据表分析,2008年矮岩羊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除人为捕杀外,还与栖息环境被破坏有关.‎ ‎(3)表中巴塘地区矮岩羊柄息环境的变化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的演替(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该过程按照不同于自然变化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为避免矮岩羊的灭绝,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保护矮岩攀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 故答案为:‎ ‎(1)属于 空间 ‎(2)增加 栖息环境被破坏 ‎(3)群落的演替(演替) 速度和方向 ‎(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物种 ‎ ‎ ‎34.饥饿状态下肾上腺通过两种调节途径,实现了对机体的调节.如图是相关调节的模式图,图中A、B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途径一中,肾上腺属于反射弧的 效应器 ;途径二的调节方式是 神经一体液调节 .‎ ‎(2)已知部分T淋巴细胞等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能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但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 负反馈 调节机制.在调节过程中,激素A只能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B的分泌,这是因为 只有垂体细胞表面有与激素A结合的受体 .‎ ‎(3)研究发现部分细胞因子会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由此推测这些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 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长期饥饿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原因可能是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降低部分T淋巴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增多,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肾上腺激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当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该过程称为负反馈调节.‎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途径一中,肾上腺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分泌肾上腺素;途径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2)已知部分T淋巴细胞等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能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但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在调节过程中,由于只有垂体细胞表面有与激素A结合的受体,所以激素A 只能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B的分泌.‎ ‎(3)研究发现部分细胞因子会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由此推测这些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由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降低部分T淋巴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所以长期饥饿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降低.‎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神经一体液调节 ‎(2)负反馈 只有垂体细胞表面有与激素A结合的受体 ‎(3)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降低部分T淋巴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 ‎ ‎ ‎35.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请回答问题:‎ ‎(1)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是一对 相对性状 ,抗除草剂植株共有 5 种基因型.‎ ‎(2)若利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则亲本基因型的最佳组合是 母本为aabb,父本为Aabb ,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抗除草剂植株:不抗除草剂植株=1:2 .‎ ‎(3)♀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子代中含有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用分数表示).‎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正常情况下由于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后代会出现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9种基因型.‎ 分析题意可知,“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并且“基因B 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因此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 ‎【解答】解:(1)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分析可知,抗除草剂植株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等5种基因型.‎ ‎(2)若利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一般用测交的实验方法,可选择的亲本基因型的最佳组合是母本为aabb,父本为Aabb,由于母本只能产生ab一种卵细胞,而父本产生的精子为Ab、ab,比例为1:2,因此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除草剂植株:不抗除草剂植株=1:2.‎ ‎(3)♀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子代中含有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个体(AaBb)所占比例为,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杂交,由于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2:2,并且子代中BB基因纯合致死,因此利用棋盘格法可以获得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 5 ‎ ‎(2)①母本为aabb,父本为Aabb 抗除草剂植株:不抗除草剂植株=1:2 (说明:若亲本基因型写错或母本、父本基因型颠倒,该小题整体不得)‎ ‎(3)‎ ‎ ‎ ‎36.在一个鼠(2N)的种群中,鼠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现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 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形成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由图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碱基对的 缺失、替换 能导致基因突变.‎ ‎(2)基因a2控制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翻译提前终止 ,在细胞质中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核酸种类是 转运RNA、信使RNA、核糖体RNA .‎ ‎(3)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中含有2个a2基因,原因最可能是 DNA 发生了复制(染色体复制) ,此时该细胞可能含有 1或2或4 个染色体组.‎ ‎(4)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部分细胞A基因突变成了a1,表现为灰色(或部分细胞带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使a1基因表现了出来)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替换能导致基因突变.‎ ‎(2)基因a2控制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在细胞质中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核酸种类是转运RNA、信使RNA、核糖体RNA.‎ ‎(3)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中含有2个a2基因,原因最可能是DNA发生了复制(染色体复制).如果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如果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含有1个染色体组.因此此时该细胞可能含有1或2或4个染色体组.‎ ‎(4)部分细胞A基因突变成了a1,表现为灰色,因此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 故答案为:‎ ‎(1)缺失、替换 ‎(2)翻译提前终止 转运RNA、信使RNA、核糖体RNA ‎ ‎(3)DNA发生了复制(染色体复制) 1或2或4 ‎ ‎(4)部分细胞A基因突变成了a1,表现为灰色(或部分细胞带有A基因的染色体 片段缺失,使a1基因表现了出来)‎ ‎ ‎ ‎2017年2月5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