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临沂太平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
八年级政治(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17寒假备课)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符合下图寓意的有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新华社2016年12月4日电, 在第3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是因为 ( )
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②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③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宪法至上,法治才有权威和尊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 )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法国思想家蒙田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这句话揭示了平等精神的要义,那就是( )
A.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B.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C.皇帝和鞋匠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D.从古至今人们都是平等的
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表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这告诉我们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B.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不能与其相违背
D.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6. 2016年7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崇尚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尊严
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宪法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 2016年9月18日,国务院在中南海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监誓。领誓人面对庄严的国旗,左手轻按宪法,右手举拳,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宪法宣誓制度
①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吏治腐败
②警醒和激励国家工作人员更自觉为人民服务
③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
④凸显了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
B.错误的,因为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内容之和
C.正确的,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9.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该( )
①吸取教训,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②增强权利意识,崇尚公平,主持公道
③通过合法途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④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三道保障线,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构成我国现有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列对这些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些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
②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
③使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
④使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11. 今年,“两免一补”政策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增设一些配套项目,全方位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改善教育环境。国家助学贷款也会大幅度扩大范围,使更多的贫困学子能得到国家的帮助。国家财政的支出重点依然会偏向教育的弱势群体,投入的力度会更大,推进的速度会更快。这样做( )
A.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B.是大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
C.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选择 D.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12.正义的基本要求是( )
①面对非正义的行为,能学会理解、包容
②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③任何情况下都要有一颗同情心
④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3.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行为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
①小明买到过期食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②看到弟弟被高年级同学欺负,小军上前与对方厮打
③看见一群人正在打架斗殴,小丽及时拨打“110”
④周末在公园见到市民乱扔垃圾,小刚立即上前劝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下列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
①父母把逃学的儿子送回学校
②父母赌博成性,13岁的孩子流浪在外
③我国人民法院成立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庭
④政府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活动场所
⑤商贩向中学生偷售有暴力、恐怖内容的书刊。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5.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6.某校向学习成绩排在年级前50名的学生和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与众不同的红校服,以便和普通学生区分开来。对此做法,你的看法是( )
①无可厚非,未侵犯了普通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②有助于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
③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④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1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有助于未成年人抵制不良诱惑 B.这有助于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C.这会抑制未成年人好奇心的发展 D.这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简答题:
18.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什么?
三、综合探究题:
19. 材料一: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各地展开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系列法制宣传活动。
材料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强调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宪法宣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向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 从宪法地位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
(2) 请你为宣传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怎么样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四、分析说明题:
20.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公平,人们用它来衡量生活中的人和事。心中的天平如果失衡了,人们就会失去前进道路上的参照物,变得无所适从。公平就是这样的天平。古今中外,公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公平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稳定需要公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你是如何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稳定需要公平”这句话的?
(2)请你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说说我们应如何维护公平?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临沂太平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政治(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17寒假备课)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D 3.C 4.A 5.B 6.A 7.D 8.D 9.D 10.A 11.D 12.C 13.D 14.C 15.A 16.C 17.C
18. 材料一说明了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材料二说明了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材料三说明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材料四说明了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社会稳定的基础;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2)如: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言之有理即可。
(3)认真学习宪法、宣传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意识;遵守宪法,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运用宪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勇于并善于与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
20. (1)①公平可以保证人们应得的利益,使人们各得其所;②公平是对个体存在及其权利的认可,是激发潜能的动力,获得公平可让人们找到自己的尊严与价值;③公平是合作的前提与基础;④公平不仅能够激发潜能、促进合作,而且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①公平是对个体存在及其权利的认可,获得公平可让人们找到自己的尊严与价值;②公平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③公平不仅能够激发潜能、促进合作,而且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④有了公平,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①从个人角度来说,首先要反对对自己的不公平对待,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其次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②
从社会角度来说,维护公平需要公正的制度来保障。制度本身是人们获得结果公平的前提和条件,公正的制度是人们获得公平的保障。
【解析】
1. 此题考查宪法的地位。题干材料的图片中把宪法比作树干,把普通法律比作树枝,运用树干与树枝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①②④符合题意;图片没有说明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此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分析题目可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是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①②④符合题意;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③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
3.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错误,宪法不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故选C
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识记能力,难度一般.熟记基础知识即可正确作答.
4. “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揭示了人人平等的理念,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A符合题意;B错误,不符合事实;C理解表面化、肤浅化;D错误,不符合事实.故选A
本题考查平等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文材料主旨,排除错误项.
5. 此题考查宪法的地位。根据教材可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题干材料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表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此题考查宪法的法律地位、维护宪法尊严等有关知识。材料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说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崇尚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尊严,要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①②符合题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③说法错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把宪法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唯一的行为准则,④说法错误。故选A。
7. 此题考查宪法的知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实施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警醒和激励国家工作人员更自觉为人民服务,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夸大了宪法宣誓制度的作用。故选D。
8. 题干中“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意思是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观点错误,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D符合题意;ABC明显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宪法知识点.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干材料,辨析题肢选项,作出正确选择.
本题考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难度中等.牢记教材知识即可正确作答.
9. 此题考查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根据教材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崇尚公平,主持公道,通过合法途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③
正确;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忍气吞声,都不是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的表现,①④错误。故选D。
10. 此题考查社会发展需要正义。依据教材可知,题文中国家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11. 此题考查教育公平。“两免一补”政策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增设一些配套项目,全方位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改善教育环境。国家助学贷款也会大幅度扩大范围,使更多的贫困学子能得到国家的帮助。国家财政的支出重点依然会偏向教育的弱势群体,投入的力度会更大,推进的速度会更快。这样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D符合题意;题文强调教育公平,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从题干的表述中即看出,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所以②④是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观点①③.
故选C.
本题属于“为正义高歌”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积极维护正义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正义制度的基础上即可顺利解决此题.
13. 本题材料表明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②中的做法是错误的,其法律意识比较单薄,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属于非正义行为,故排除.其他几个选项都属于正义行为.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有关的内容,社会需要正义,需要正能量.
本题的题肢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思想品德的生活化和实践性的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和践行,本题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试题.
14. 分析四个选项,②⑤中的做法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①③④中的做法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符合题意;故选C.
该题考查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等相关知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犯.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未成年人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特殊保护.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应负的责任.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掌握好题干的意思,并与题支相衔接就可做好本题.
15. 依据课本内容,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故选项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该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应负的责任.
识记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名称容易作答该题.
16. 某校向学习成绩排在年级前50名的学生和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与众不同的红校服,以便和普通学生分开来,这种做法把学生区分不同的等级,让部分学生的人格受到侮辱,
侵犯了普通学生的人格尊严权,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③④项入选;①的说法是错误的;②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属于“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及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选择.
17. “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这一规定有助于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有助于未成年人抵制不良诱惑,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选项C观点错误,有助于正确把握好奇心.故选C.
题目考查的是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比较不同的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有助于解答本题.
18. 此题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一说明了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材料二说明了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材料三说明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材料四说明了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 (1)此题考查从宪法的地位角度说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原因。可运用教材中关于宪法地位的知识,从宪法内容、法律效力、公民权利的保障等角度组织答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社会稳定的基础;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2)此题考查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宣传活动设计标语。围绕宪法这一主题拟定,注意言简意赅,有号召力。如: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3)此题考查青少年如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可从学法、守法、用法等角度组织答案:认真学习宪法、宣传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意识;遵守宪法,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运用宪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勇于并善于与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
20. (1)此题考查公平的重要性。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可知,“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稳定需要公平”这句话强调了公平的重要性。根据教材知识,①公平可以保证人们应得的利益,使人们各得其所;②公平是对个体存在及其权利的认可,是激发潜能的动力,获得公平可让人们找到自己的尊严与价值;③公平是合作的前提与基础;④公平不仅能够激发潜能、促进合作,而且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①公平是对个体存在及其权利的认可,获得公平可让人们找到自己的尊严与价值;②公平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③公平不仅能够激发潜能、促进合作,而且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④有了公平,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此题考查如何维护公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维护公平”,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回答即可。即:①从个人角度来说,首先要反对对自己的不公平对待,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其次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②从社会角度来说,维护公平需要公正的制度来保障。制度本身是人们获得结果公平的前提和条件,公正的制度是人们获得公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