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亳州蒙城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届亳州蒙城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六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 B.‎ 水的净化 ‎ C.‎ 燃料燃烧 ‎ D.‎ 风力发电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3.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焚烧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4.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式不可再分的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的正确的是(  )‎ 选项 类 别 物  质 A 大气污染物 CO2、SO2、粉尘 B 氧化物 氧化铝、水、氯酸钾 C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生理盐水、石灰水 D 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H2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 B.‎ 加入锌粒 ‎ C.‎ 倒入稀硫酸 ‎ D.‎ 收集H2‎ ‎7.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8.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9.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泡沫由许多团簇组成,每个团簇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碳纳米泡沫”是目前世上最轻的物质之一,密度为2mg/cm3.有铁磁性,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  )‎ A.“碳纳米泡沫”由碳元素组成 B.“碳纳米泡沫”能被磁铁吸引 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 D.“碳纳米泡沫”能浮在水面上 ‎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单质 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 D.反应前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丙的质量 ‎ ‎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燃气灶能效标准于‎2016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气灶即将进入节能时代,如图是一款燃气灶的示意图.‎ ‎(1)所示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填一种即可).‎ ‎(2)燃气灶所用燃气包括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碳和氢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的  不同,氢离子的符号表示为  ,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3)熄灭燃气灶的方法是关闭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  .‎ ‎12.某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5)利用E装置干燥O2时,进气端为  (填导管接口字母).‎ ‎13.如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未涉及的净水方法是  (填序号)‎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煮沸 ‎(2)活性炭因为具有  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能力,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3)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  来区分.生活中常用  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4)天然水中常含有有害细菌,需消毒后才能饮用.近年来,用环保高效的新型消毒剂ClO2进行消毒.则ClO2中Cl的化合价是  .‎ ‎(5)节约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请列举一种可行节水方法:  .‎ ‎14.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以二氧化碳为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微观上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和  构成.‎ ‎(2)①如图1所示实验中,a、d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比a先变红,b、c不变红,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 ‎②如图2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Ca(OH)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振荡,观察到瓶中小气球的变化是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  .‎ ‎15.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 解 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①a试管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  ;‎ ‎③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  ;‎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   (3)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 ‎(2)王泽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李颖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恢复原温度后,如果将试管倒置水中,并在水中取下橡皮塞,将看到试管中液面升高.”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韩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小于试管容积的.‎ 如果你赞同的预测是甲,理由是  .‎ 如果你赞同的预测是乙,理由是  .‎ ‎ ‎ 三、本大题共7分 ‎16.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  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 ‎2016-2017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六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 B.‎ 水的净化 ‎ C.‎ 燃料燃烧 ‎ D.‎ 风力发电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图中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燃料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 ‎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氮气、一氧化碳、稀有气体、干冰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性质与其用途是否一致即可.‎ ‎【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故该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一致.‎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故该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不一致.‎ C、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该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一致.‎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该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一致.‎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3.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焚烧 B.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C.积极开展绿化国土行动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规律的类比.‎ ‎【分析】A、露天焚烧垃圾,会污染空气;‎ B、从吸烟的危害解答;‎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 D、根据工厂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分析 ‎【解答】解:A、直接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不符合主题;‎ B、吸烟能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符合主题;‎ C、绿化国土可以净化空气,符合主题;‎ D、工厂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所以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主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 ‎ ‎4.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式不可再分的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利用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和单质来解答.‎ ‎【解答】解:A、因生成物中存在一种大小相等的白球的分子,则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属于单质,故A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物中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小球形成,则都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即都是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结合生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较难,学生应明确小球代表的原子,利用微观示意图看出反应物分子的个数为2:2恰好反应,有一种反应物分子剩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的正确的是(  )‎ 选项 类 别 物  质 A 大气污染物 CO2、SO2、粉尘 B 氧化物 氧化铝、水、氯酸钾 C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生理盐水、石灰水 D 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 A.A B.B C.C D.D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A、二氧化硫和粉尘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 B、氧化铝和水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C、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D、金刚石、石墨、C60等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故选:D.‎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 ‎ ‎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H2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 B.‎ 加入锌粒 ‎ C.‎ 倒入稀硫酸 ‎ D.‎ 收集H2‎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取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的密度判断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7.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C.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故正确;‎ D.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不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微观粒子的特征,难度不大.‎ ‎ ‎ ‎8.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A、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 ‎ ‎9.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泡沫由许多团簇组成,每个团簇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碳纳米泡沫”是目前世上最轻的物质之一,密度为2mg/cm3.有铁磁性,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  )‎ A.“碳纳米泡沫”由碳元素组成 B.“碳纳米泡沫”能被磁铁吸引 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 D.“碳纳米泡沫”能浮在水面上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虽然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不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但是根据题意中所叙述的可知,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和金刚石、石墨、C60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其化学性质与碳的相似.‎ ‎【解答】解:‎ A、“碳纳米泡沫”属于纯碳新材料,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碳纳米泡沫”有铁磁性,能被磁铁吸引,正确;‎ 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不同物质性质不同;故错; ‎ D、由题意可知,“碳纳米泡沫”是目前世上最轻的物质之一,故能浮在水面上;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课本中所学的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基础,考查了一种大家不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相关信息,到达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 ‎ ‎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单质 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 D.反应前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丙的质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6%:34%=3:17,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 ‎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燃气灶能效标准于‎2016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气灶即将进入节能时代,如图是一款燃气灶的示意图.‎ ‎(1)所示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铜火圈等  (填一种即可).‎ ‎(2)燃气灶所用燃气包括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碳和氢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的 质子数 不同,氢离子的符号表示为 H+ ,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3)熄灭燃气灶的方法是关闭阀门,其灭火的原理是 撤离可燃物 .‎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解答;‎ ‎(2)根据元素的定义、离子的符号的表示方法和碳原子的结构分析回答;‎ ‎(3)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原理.‎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铜火圈、铸铁炉架等属于金属材料;‎ ‎(2)燃气灶所用燃气包括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碳和氢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的质子数不同,氢离子的符号表示为H+,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关闭天然气阀门熄灭燃气灶,其灭火原理是撤离可燃物.‎ 故答案:(1)铜火圈;(2)质子数,H+,;(3)撤离可燃物.‎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容易作对,同时要求同学们掌握好基础知识.解答本题要对元素的定义成、离子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12.某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C .‎ ‎(5)利用E装置干燥O2时,进气端为 b (填导管接口字母).‎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选择发生装置,并结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甲烷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洗气应该是长进短出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发生装置是B;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也不需加热,也可用此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甲烷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能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装置是C;‎ ‎(5)洗气应该是长进短出,所以利用E装置干燥O2时,进气端为b.‎ 故答案为:(1)集气瓶;(2)B;Zn+H2SO4=ZnSO4+H2↑;(3)AC;(5)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 ‎ ‎13.如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未涉及的净水方法是 D (填序号)‎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煮沸 ‎(2)活性炭因为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能力,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色素和异味 .‎ ‎(3)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 肥皂水 来区分.生活中常用 加热煮沸 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4)天然水中常含有有害细菌,需消毒后才能饮用.近年来,用环保高效的新型消毒剂ClO2进行消毒.则ClO2中Cl的化合价是 +4 .‎ ‎(5)节约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请列举一种可行节水方法: 刷牙用口杯接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洗衣水用来拖地后再冲厕所;园林采用喷灌浇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利用 .‎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可以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解答;‎ ‎(3)根据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求化合价解答;‎ ‎(5)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但没有煮沸;‎ ‎(2)活性炭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能力,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3)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来区分,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 ‎(5)在生活中节水措施有: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如刷牙用口杯接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洗衣水用来拖地后再冲厕所;园林采用喷灌浇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利用等.‎ 故答案为:‎ ‎(1)D;‎ ‎(2)疏松多孔;吸附色素和异味;‎ ‎(3)肥皂水;加热煮沸;‎ ‎(4)+4;‎ ‎(5)刷牙用口杯接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洗衣水用来拖地后再冲厕所;园林采用喷灌浇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利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净化水的方法、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并实施之间的行动.‎ ‎ ‎ ‎14.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以二氧化碳为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微观上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一个碳原子 和 两个氧原子 构成.‎ ‎(2)①如图1所示实验中,a、d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比a先变红,b、c不变红,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是 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 ‎②如图2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Ca(OH)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振荡,观察到瓶中小气球的变化是 小气球逐渐胀大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 Na2CO3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构成进行分析.‎ ‎(2)①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②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后,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胀大.‎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从微观上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2)①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比a先变红,b、c不变红,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②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胀大.‎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碳、氧、钠原子个数分别为3、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钠原子个数分别为1、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钠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1)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2)①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酸;②小气球逐渐胀大;Ca(OH)2+CO2═CaCO3↓+H2O;(3)Na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构成、性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5.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 解 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①a试管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 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 ;‎ ‎③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 ‎ 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 与氧气接触  (3)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 ‎(2)王泽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李颖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恢复原温度后,如果将试管倒置水中,并在水中取下橡皮塞,将看到试管中液面升高.”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韩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小于试管容积的.‎ 如果你赞同的预测是甲,理由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 如果你赞同的预测是乙,理由是 药品不足或装置漏气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 .‎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改进与实验】根据反应的实质、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 ‎【反思与评价】(1)可从资料中查阅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得知,它有毒,所以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气球的弹性较大,‎ ‎(2)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分析可得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 ‎【拓展与迁移】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从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或气密性方面来分析原因.‎ ‎【解答】解:【改进与实验】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故填:4P+5O22P2O5;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所以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开.‎ 故填: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拓展与迁移】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若药品不足或装置漏气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 故填: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药品不足或装置漏气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小于a试管容积的.‎ ‎【点评】主要考查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能力.‎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 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 ‎ 三、本大题共7分 ‎16.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 ‎19.2 ‎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即可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0g﹣‎40.8g=‎19.2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 245 96‎ ‎ x ‎‎19.2g ‎ 解得:x=‎‎49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是: =81.7%.‎ 故答为哦:(1)19.2;(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是81.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