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一中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宁阳一中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1.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è zhì),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据此说明( )‎ ‎ ‎ 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C.神权为王权服务 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 ‎2.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 )‎ A.分土分民 B.维系亲情 C.家国情怀 D.贵族专权 ‎3.《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4.古代中国存在许多同居共财的家庭,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朝陈兢一家“十三世同居”。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家国的紧密结合 B.等级秩序森严 C.世卿世禄的延续 D.宗族观念浓厚 ‎5.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 )‎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 ‎7.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8.“唐初宰相多是‘兼职宰相’……即使是三省首长也各有本省日常事务。各种身份的宰相们午前议政于朝堂,午后理务于本司。”这种安排的主要目的是( )‎ A.挖掘官员潜力 B.控制官员数量 C.预防宰相专权 D.加强中央集权 ‎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0.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11.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12.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 )‎ A.出现宦官专权 B.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 C.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13.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期( )‎ 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 ‎1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最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十将军职位不对全体公民开放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公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15.伯利克里在担任首席将军期间,改变了先前公职人员只尽义务、不取报酬的惯例,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维护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利 B.提高公民大会的执政效率 C.推动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 D.扭转贵族受贿贪污的局面 ‎16.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合理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 ‎17.雅典公民帕帕迪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他成为民众法庭6 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任期制 B.代议制 C.任人唯贤 D.“轮番而治”‎ ‎18.在雅典处理乡村事务时,民众都有发言权,他们必须说服对方,使大家相信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明智的,而不是采用强制手段。乡村日常事务中,特别是宗教节庆和祭祀,都要求村民要一起商讨,甚至需要某方达成妥协。这些做法( )‎ A.忽视了少数人的利益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发展 C.说明在雅典人人平等 D.说明了雅典民主过于强调形式 ‎1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0.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21.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 A.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南方各州地位低下 C.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22.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1787年宪法( )‎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2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24.(2018·寿光一中检测)1862年,俾斯麦发表“铁血演说”,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德意志帝国宪法》中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B.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C.帝国议会立法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 D.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26.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7.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8.有学者评价中国近代某一事件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9.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 B.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D.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0.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31.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32.(2018·寿光一中检测)“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C.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 D.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 ‎33.“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4.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 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 )‎ 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 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 D.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 ‎3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36.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这表明( )‎ A.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 B.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C.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 ‎3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38.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39.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 B.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 D.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40.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后,大家都从睡梦中惊醒了。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3)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地地道道用鸦片染成的战争,尽管根本问题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史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8分)‎ 史料二 如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 ‎ 提线木偶 ‎(2) 史料二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史料中找出依据。‎ 史料三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3)结合甲午战争的影响对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 ‎ ‎ ‎ ‎ ‎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史料一体现了哪些原则?‎ ‎ ‎ ‎ ‎ 史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2)  根据史料二,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 ‎ 史料三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3)材料中此次“风潮”是指近代史上什么重大事件?从材料看,参加这次“风潮”的人员非常广泛说明了什么?今天我们纪念它有何现实意义?‎ 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神兽獬豸代表的是神权,它由统治者饲养,惩罚有罪的人,维护统治,故正确答案为C项。A、B两项在题中没有表述;D项对题意理解错误。‎ ‎2.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得出分土分民,故A项正确。‎ ‎3.答案 B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也属于分封制的内容,所以该材料反映的制度只能是分封制。故选B。‎ ‎4.答案 D 解析 “九世同居”“十三世同居”等反映的是家族、宗族观念,即上述现象反映了宗族观念浓厚,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而未涉及“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的问题和世卿世禄的问题,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5.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御史大夫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6.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周代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7.答案 C 解析 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故答案选C。‎ ‎8.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唐初宰相多为兼职宰相,各有本务。宰相集体议政和理务于本司,职责分明,可以预防宰相专权。故选C项。‎ ‎9.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提到“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 ‎10.答案 B 解析 题干讲的是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地方官制的变革,故A项不正确。C项说的是现象不是本质。D项题干并未涉及。‎ ‎11.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严格限制诸侯的活动,其意在防止诸侯割据,根本目的是削弱地方诸侯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 ‎12.答案 D 解析 明太祖时期还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故A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加重了皇帝的行政负担,而不是减轻,故B项错误;材料“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体现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而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材料“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故D项正确。‎ ‎13.答案 C 解析 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4.答案 B 解析 由“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可知,材料反映了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故B项符合题意。‎ ‎15.答案 C 解析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公民或者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统一的,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的时候,使得公职人员既尽义务又享受权利,在实践中让二者统一了,这是对民主的维护,所以C符合题意。题干提到的是公职人员,而不是城邦居民,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公职人员与公民大会的执政效率没有必然的关联,故B也排除;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16.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中“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可以推断出当时雅典特别强调理性,强调论证一件事的合理性。‎ ‎17.答案 D 解析 民众法庭作为日常司法机关,其成员是有任期的,任期结束后,通过抽签形式产生审判员。材料主要表述的是抽签,因此D项符合题意;代议制是近代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B项错误;抽签的人不一定是有才能的人,C项错误。‎ ‎18.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并非是不重视少数人的利益,故A项错误;古雅典基层民主的妥协和 中庸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民主制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借鉴,故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只是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不可能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知道,雅典民主在实践中确实有着一定的实用性而非过于强调形式,故D项错误。‎ ‎19.答案 B 解析 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是指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权利法案》只是限制王权,尚未结束国王的权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光荣革命”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0.答案 C 解析 《权利法案》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确定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使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得以完全体现。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从而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1.答案 C 解析 由“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说明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故选C;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美国各州高度自治,排除A、B、D。‎ ‎22.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简洁”“奠基石”等,可知材料主旨即在强调“1787年宪法具有持久不衰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原则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分权与制衡”。A、C、‎ 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 ‎23.答案 D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美国政治体制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具有民主性,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规定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性,故选D。A、B、C无法体现主权在民的特点,皆排除。‎ ‎24.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的强权主要体现在君主拥有实权。所以本题选D项。‎ ‎25.答案 D 解析 从宪法内容“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同时在闭会期间,两院也有权要求总统召集两院开会,体现出总统和议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A不符合史实,B材料未体现,C说法不全面,故选D。‎ ‎26.答案 B 解析 题干信息“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也随之受到冲击,促进了外交近代化。故选B。‎ ‎27.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爆发前,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特别是上海的对外贸易日益活跃,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28.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建立政权后确立了等级森严的制度而使贫民们深感失望,所以这一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追求的是民主平等而非特权的森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9.答案 C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西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西方列强侵略,客观上承担起了理应由资产阶级进行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答案为C项。‎ ‎30.答案 C 解析 注意考题的落脚点“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故答案为C。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是指洋务运动,排除A。B与史实不符,如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仍寄希望于清政府改良变法。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是指义和团运动,排除D。‎ ‎31.答案 B 解析 从“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可以判断A有根据。从义和团简单地“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可见其斗争方式不当,D 有出处。从“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的评价,可知作者对义和团反抗侵略是肯定的,C项与材料相符。从作者认为义和团这种“处势应变”的方法“非宜”来看,可知B与材料不符。 ‎ ‎32.答案 C 解析 “爱国心所发”强调的是爱国,“拒外国人为目的”强调的是反帝,所以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3.答案 A 解析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答案选A;D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C两项表述正确,但材料中并未体现。‎ ‎34.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出,武昌起义后,农村士绅大多反对、观望或投机革命,这是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的结果,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故D项正确。‎ ‎35.答案 B 解析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体现在反封建的不彻底和反帝的不明确上,与“临时”无关,故A项错误;因为考虑到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无法真正实现全民的民主,因而革命党采用了“临时”的说法,体现了他们对民主共和精神的坚持,故B项正确;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临时”没有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民国政权在革命过程中脱离基层群众,缺少人民支持,但不是体现在革命结果的“临时”上,故D项错误。‎ ‎36.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 ‎37.答案 A 解析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主权在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 ‎38.答案 B 解析 A最具有干扰性,无产阶级参与斗争只是广泛性的一个方面,而资产阶级和广大市民的参与则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 D ‎39.解析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了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故选D项。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C项是原因之一,不是表现,排除。‎ ‎40.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寻找新的救国方法和思潮,并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教育的改进等问题,故A、B两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就已经开始觉醒,并非五四运动后,故D项错误。‎ ‎41.题(14分)‎ 答案 (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3分)‎ ‎(2)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成为唐王朝繁荣和强盛的重要制度保障。(6分)‎ ‎(3)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3分)‎ 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2分)‎ ‎42.题(15分)‎ 答案 (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2分)‎ 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分)费正清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他没有看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4分)‎ ‎(2)变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依据:“提线木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2分)‎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 ‎43.题(11分)‎ 答案 (1)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民族平等的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3分)‎ ‎(2)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2分)‎ ‎(3)事件:五四运动。(2分)‎ 说明:这场运动掀起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中国人民觉醒了。(2分)‎ 意义:纪念他们那种“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五四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2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