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双台子区2016-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附解析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盘锦双台子区2016-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附解析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3分)第1-7题单选题,每题2分.第8-10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1.对于下列物品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餐桌高度1.8m B.菜刀质量3kg C.一支普通铅笔长度15cm D.一间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10kg ‎2.在国贸酒店旋转餐厅就餐时,顾客感到餐厅旁边的兴隆大厦在向后退.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餐厅 B.马路 C.树 D.路边的建筑 ‎3.在钢琴的保养中,隔段时间就要“调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4.空调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空调的是(  )‎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5.俗话说“铁比棉花重”说的是铁的(  )‎ A.质量大 B.质量小 C.密度大 D.密度小 ‎6.一凸透镜焦距为10cm,在其焦点上放一点燃蜡烛.先将蜡烛移动3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虚像 D.实像 ‎7.将钢材料加工成钢刀时,下列过程中钢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 A.将钢材料加热 B.把钢刀磨得锋利 C.将钢水铸成钢刀 D.把钢刀运到超市出售 ‎8.下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第24页(共24页)‎ ‎9.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有(  )‎ A.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菜窖内放几桶水防止冻坏蔬菜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它们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运动速度相同 B.甲、丙的运动速度相同 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D.经过5s,乙车跑在最前面 ‎ ‎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20分)‎ ‎11.小宁的身高为180  ,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约33  (以上均填写合适单位).水的密度为  kg/m3,它在数值上表示  .‎ ‎12.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  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3.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看得“清楚.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要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  (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的.‎ 第24页(共24页)‎ ‎14.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 ‎15.人工降雨“时常常向空中发射干冰.这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会  为气体,  热量,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第1、3、4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6.现代生活中的小汽车倒车雷达体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而眼镜店里的超声波清洗机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来清洗眼镜上的污垢.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17.1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g,体积是  cm3(冰的密度0.9×103kg/m3)‎ ‎ ‎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8.游泳馆内的灯光照射到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9.平面镜前有一光源S,光线a、b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光源S并完成光路图.‎ ‎ ‎ 四.计算题(共20分)‎ ‎20.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若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的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全程?‎ ‎21.妈妈买了一桶容积为5L的“金龙鱼”植物油,请你算出这桶植物油的质量是多少kg.若用这个桶装等质量的水,可以装的下吗?(通过计算说明)(植物油密度0.9×103kg/m3)‎ 第24页(共24页)‎ ‎22.寒假里小明想乘坐G4752次列车去大连.在网上查到该车次的以下部分信息.如图3所示.试求:该列车从盘锦站到大连北站这一段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 ‎ 五.简答题 ‎23.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一个鸡蛋放一会儿,蛋壳表面会变湿;马上用干毛巾擦,却擦不干;过一会儿,不用擦蛋壳表面也会变干.请解释以上现象.‎ ‎ ‎ 六.实验探究(本题28分)‎ ‎24.某同学学习了熔化与凝固后,把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其物态并测其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格:‎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4‎ ‎2‎ ‎0‎ ‎﹣2‎ ‎﹣2‎ ‎﹣2‎ ‎﹣2‎ ‎﹣3‎ ‎(1)第18min盐水的温度如图1所示请填在表格空白处.‎ ‎(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画出混合液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 ‎(3)由图象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经历了  min,盐水的凝固点是  ℃.‎ ‎(4)实验中将盐水放入温度很低的冰箱冷冻室的目的是让盐水  热量.‎ 第24页(共24页)‎ ‎(5)由此实验我们可以解释冬天下雪后在雪中撒盐,能够使雪容易熔化的原因是撒盐后使雪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某小组同学为了测得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凸透镜另一侧,调整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  的光斑,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  ,这样做是为了使  .‎ ‎(3)实验时调整距离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2所示,此时光屏上成  、  的实像,  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6.路路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她应该选用  (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并且要使玻璃板  放置;选用两支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 ‎(2)实验所用刻度尺是为了  .‎ ‎(3)最后她移走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27.实验小组为了测定酱油的密度设计以下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第24页(共24页)‎ ‎(2)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B、向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用天平测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酱油倒入量筒,测其体积V 则酱油密度ρ=  (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实验时测得空烧杯质量为37.4g,图2测量烧杯和酱油总质量为  g,酱油的体积为  cm3.经小组讨论后得知上述步骤测得的酱油密度  (填“偏大”或“偏小”).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这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 ‎ ‎ 第24页(共24页)‎ ‎2016-2017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3分)第1-7题单选题,每题2分.第8-10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1.对于下列物品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餐桌高度1.8m B.菜刀质量3kg C.一支普通铅笔长度15cm D.一间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10kg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餐桌的高度约为成年人身高的一半,在0.8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我们日常使用的菜刀的质量约为0.5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支普通铅笔长度15cm,故C符合实际;‎ D、空气的平均密度为1.29kg/m3,一般的教室长9m,宽约为7m,高约为4m,则其体积V=9m×7m×4m=252m3;‎ 因为ρ=所以教室内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252m3=325.08kg,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 ‎ ‎2.在国贸酒店旋转餐厅就餐时,顾客感到餐厅旁边的兴隆大厦在向后退.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餐厅 B.马路 C.树 D.路边的建筑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兴隆大厦是被研究的物体,兴隆大厦向后退去,说明大厦是运动的,在四个选项中,兴隆大厦相对于马路、树、路边的建筑位置都没有改变,是静止的;‎ 第24页(共24页)‎ 旋转餐厅只有和兴隆大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餐厅.‎ 故选A.‎ ‎ ‎ ‎3.在钢琴的保养中,隔段时间就要“调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在钢琴的保养中,隔段时间就要“调弦”,弦的松紧程度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故选C.‎ ‎ ‎ ‎4.空调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空调的是(  )‎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考点】红外线.‎ ‎【分析】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红外线做电视机的遥控器.‎ ‎【解答】解: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空调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空调的遥控.‎ 故选B.‎ ‎ ‎ ‎5.俗话说“铁比棉花重”说的是铁的(  )‎ A.质量大 B.质量小 C.密度大 D.密度小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铁比棉花重”指的是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解答】解:从题意中可以明确“铁比棉花重”指的是单位体积铁的质量比单位体积棉花的质量大,也就是说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 ‎ ‎6.一凸透镜焦距为10cm,在其焦点上放一点燃蜡烛.先将蜡烛移动3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第24页(共24页)‎ A.放大的 B.缩小的 C.虚像 D.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 ‎(2)距焦点3cm,可能在焦点外3cm处或焦点内3cm处.‎ ‎【解答】解:若蜡烛放在焦点外3cm处,则物距等于10cm+3cm=13cm,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若蜡烛放在焦点内3cm处,则物距等于10cm﹣3cm=7cm,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由上分析可知,一凸透镜焦距为10cm,在其焦点上放一点燃蜡烛.先将蜡烛移动3cm,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总之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 故选A.‎ ‎ ‎ ‎7.将钢材料加工成钢刀时,下列过程中钢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 A.将钢材料加热 B.把钢刀磨得锋利 C.将钢水铸成钢刀 D.把钢刀运到超市出售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而变化.随所含物质的多少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 A、将钢材料加热,其温度发生了改变,但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B、把钢刀磨得锋利,所含有的钢物质在减小,质量也会变小.符合题意;‎ C、将钢水铸成钢刀,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D、把钢刀运到超市出售,其位置发生了改变,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故选B.‎ ‎ ‎ ‎8.下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 第24页(共24页)‎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热传递.‎ ‎【分析】(1)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据此分析.‎ ‎(2)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飘到空中.‎ ‎【解答】解:‎ ‎(1)容器B内的水达到100℃后,能继续从炉火(高于100℃)中吸收热量保持沸腾状态,在水未完全汽化之前,温度保持在100℃,管A置于容器B中,能够从B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达到100℃,但因B中的水温不能高于100℃,所以,管A内的水就无法再从B中吸收热量,因而不可能发生剧烈的沸腾现象.但A管中的水可以维持在100℃.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2)A中的水会不断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故选B、C.‎ ‎ ‎ ‎9.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有(  )‎ A.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菜窖内放几桶水防止冻坏蔬菜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 第24页(共24页)‎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正确;‎ 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B错误;‎ C、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C正确;‎ 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正确.‎ 故选ACD.‎ ‎ ‎ ‎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它们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运动速度相同 B.甲、丙的运动速度相同 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D.经过5s,乙车跑在最前面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车和丙车的运动情况,可知乙车及丙车的速度,由甲、乙、丙三车的速度,可判断出经5s哪量车跑在最前面.以甲车为参照物,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性质.‎ ‎【解答】解: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m/s.‎ 第二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v乙=6m/s,v丙=4m/s,故甲乙速度相同错误,A错误;‎ 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大,经过5s乙车跑在最前面,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等,B正确,D正确.‎ 由于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以2m/s的速度向前运动,C正确.‎ 故选BCD.‎ 第24页(共24页)‎ ‎ ‎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20分)‎ ‎11.小宁的身高为180 cm ,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约33 m/s (以上均填写合适单位).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它在数值上表示 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1)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2)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解答】解:‎ ‎(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所以小宁的身高为180cm合适;‎ ‎(2)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约为120km/s=120×m/s≈33.3m/s,所以33m/s合适;‎ ‎(3)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故答案为:cm;m/s;1.0×103;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 ‎ ‎12.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 桌子(固体) 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传播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3)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一个同学轻敲桌底(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帖在桌面上,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 ‎(3)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故答案为:桌子(固体); 产生; 传播.‎ 第24页(共24页)‎ ‎ ‎ ‎13.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看得“清楚.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要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 下方 (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叉到鱼.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现象造成的.‎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从上面看水中的物体时,会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并且物体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逆着光线看,就看到了此时的物体.‎ ‎【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 故答案为:下方;折射.‎ ‎ ‎ ‎14.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前 (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凹 透镜片做的眼镜.‎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必须先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解答】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可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前,凹.‎ ‎ ‎ ‎15.人工降雨“时常常向空中发射干冰.这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会 升华 为气体, 吸收 热量,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 为小水滴或 凝华 为小冰晶(第1、3、4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第24页(共24页)‎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熔化成水.‎ 故答案为:升华; 吸收;液化;凝华.‎ ‎ ‎ ‎16.现代生活中的小汽车倒车雷达体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而眼镜店里的超声波清洗机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来清洗眼镜上的污垢.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3000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考点】声与能量;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与信息.‎ ‎【分析】(1)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利用声音除了可获得信息外,还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 ‎(2)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的深度.‎ ‎【解答】解:‎ ‎(1)倒车时,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原理,由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上的污垢,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3)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则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3000.‎ ‎ ‎ ‎17.1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9 g,体积是 9 cm3(冰的密度0.9×103kg/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此题利用公式m=ρV,先求得冰的质量,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改变,再求得水的体积.‎ ‎【解答】解:由ρ=得,冰的质量:‎ m冰=ρ冰V冰=0.9g/cm3×10cm3=9g;‎ 第24页(共24页)‎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状态变化,即水的质量m水=m冰=9g,‎ 由ρ=得,水的体积:‎ V水===9cm3.‎ 故答案为:9;9.‎ ‎ ‎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8.游泳馆内的灯光照射到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40°=50°;‎ 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再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 ‎ ‎19.平面镜前有一光源S,光线a、b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光源S并完成光路图.‎ 第24页(共24页)‎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解答】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点光源的像点,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 ‎ 四.计算题(共20分)‎ ‎20.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若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的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全程?‎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已知光速与光的传播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光的路程,即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2)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时间.‎ ‎【解答】解:(1)由c=得:s=ct=3×108m/s×480s=1.44×1011m;‎ ‎(2)由v=得:t===2.88×105h.‎ 答:(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44×1011m;‎ ‎(2)它要经过2.88×105h才能跑完全程.‎ ‎ ‎ ‎21.妈妈买了一桶容积为5L的“金龙鱼”植物油,请你算出这桶植物油的质量是多少kg.若用这个桶装等质量的水,可以装的下吗?(通过计算说明)(植物油密度0.9×103kg/m3)‎ 第24页(共24页)‎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升(L)是体积的单位,1L=1dm3=1×10﹣3m3,据此进行单位换算;知道植物油的密度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植物油的质量.‎ ‎(2)若用它来装水,水的质量和油的质量相等,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水的体积,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1)植物油的体积:V=5L=5×10﹣3m3;‎ 由ρ=可得:‎ m油=ρ油V=0.9×103kg/m3×5×10﹣3m3=4.5kg.‎ ‎(2)若用它来装水,等质量的水,m水=m油,‎ 由ρ=可得,水的体积:‎ V水===4.5×10﹣3m3=4.5L.‎ ‎ 4.5L<5L所以能装进等质量的水.‎ 答:该瓶植物油的质量是4.5kg;用这个桶装等质量的水,可以装的下.‎ ‎ ‎ ‎22.寒假里小明想乘坐G4752次列车去大连.在网上查到该车次的以下部分信息.如图3所示.试求:该列车从盘锦站到大连北站这一段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 第24页(共24页)‎ 从列车时刻表中可知,列车从盘锦站到大连北站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还知道两地的距离,根据v=求出该列车这一段运行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列车从盘锦站到大连北站所用时间:‎ t=t2﹣t1=8h26min﹣6h47min=1h39min=1.65h,‎ 列车从盘锦站到大连北站 s=s2﹣s1=972km﹣677km=295km,‎ 则该列车从盘锦站到大连北站这一段运行的平均速度:‎ v==≈178.79km/h.‎ 答:该列车从盘锦站到大连北站这一段运行的平均速度是178.79千米每小时.‎ ‎ ‎ 五.简答题 ‎23.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一个鸡蛋放一会儿,蛋壳表面会变湿;马上用干毛巾擦,却擦不干;过一会儿,不用擦蛋壳表面也会变干.请解释以上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答: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温度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鸡蛋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上,所以鸡蛋变湿,发生了液化现象;过一会鸡蛋变干,是因为鸡蛋上的小水珠汽化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去了,属于汽化现象.‎ ‎ ‎ 六.实验探究(本题28分)‎ ‎24.某同学学习了熔化与凝固后,把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其物态并测其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格:‎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4‎ ‎2‎ ‎0‎ ‎﹣2‎ ‎﹣2‎ ‎﹣2‎ ‎﹣2‎ ‎﹣3‎ ‎(1)第18min盐水的温度如图1所示请填在表格空白处.‎ 第24页(共24页)‎ ‎(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画出混合液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 ‎(3)由图象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经历了 6 min,盐水的凝固点是 ﹣2 ℃.‎ ‎(4)实验中将盐水放入温度很低的冰箱冷冻室的目的是让盐水 放出 热量.‎ ‎(5)由此实验我们可以解释冬天下雪后在雪中撒盐,能够使雪容易熔化的原因是撒盐后使雪的熔点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可得图象;‎ ‎(3)晶体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4)热传递的方向: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5)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 ‎【解答】解:(1)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末端在0℃下面,说明温度低于0℃,此时的温度为﹣5℃;‎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可得图象如下:‎ 第24页(共24页)‎ ‎;‎ ‎(3)盐水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从第6min开始,盐水的温度不再降低,开始凝固,凝固的为﹣2℃;盐水从第6分钟开始凝固,到第12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6分钟;‎ ‎(4)将盐水放入温度很低的冰箱冷冻室,盐水的温度高于冷冻室温度,盐水可以放出热量;‎ ‎(5)结合实验数据可知: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 故答案为:(1)﹣5;(2)如上图;(3)6;﹣2;(4)放出;(5)降低.‎ ‎ ‎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某小组同学为了测得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凸透镜另一侧,调整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最小 、 最亮 的光斑,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 同一高度 ,这样做是为了使 烛焰的像完整的成在光屏中央 .‎ ‎(3)实验时调整距离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2所示,此时光屏上成 倒立 、 缩小 的实像, 照相机 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图1读出便可;‎ 第24页(共24页)‎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1)由图1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实验中,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说明物距大于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故答案为:(1)最小;最亮;10.0;(2)同一高度;烛焰的像完整的成在光屏中央;(3)倒立;缩小;照相机.‎ ‎ ‎ ‎26.路路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她应该选用 薄玻璃板 (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并且要使玻璃板 与桌面垂直 放置;选用两支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2)实验所用刻度尺是为了 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 ‎(3)最后她移走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不重合的像,干扰实验;实验中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同时通过两只相同的蜡烛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 ‎(3)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并且要使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这样才能在水平方向找到像的位置;实验中还要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这样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从而探究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第24页(共24页)‎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如果移走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从而验证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薄玻璃板; 与桌面垂直;相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3)不能.‎ ‎ ‎ ‎27.实验小组为了测定酱油的密度设计以下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 ‎(2)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B、向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用天平测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酱油倒入量筒,测其体积V 则酱油密度ρ=  (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实验时测得空烧杯质量为37.4g,图2测量烧杯和酱油总质量为 81.4 g,酱油的体积为 38 cm3.经小组讨论后得知上述步骤测得的酱油密度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BCA (用字母表示),这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改进测量方法 .‎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分析】(1)测量前天平的调节,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移动;‎ ‎(2)实验目的是测量盐水的密度,基本原理是ρ=;‎ ‎(3)测量烧杯和酱油总质量,在读取天平示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对应的示数相加;由烧杯的质量,可计算出酱油的质量,读出酱油的体积;‎ 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将酱油从烧杯中向量筒倒时,会在烧杯壁上残留一些,致使酱油的体积测量偏小,根据ρ=判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这一角度考虑改进实验方案.‎ ‎【解答】‎ 第24页(共24页)‎ 解:(1)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侧质量偏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题意,酱油额的质量m=m2﹣m1,酱油密度ρ==;‎ ‎(3)已知空烧杯的质量:m1=37.4g,‎ 图2中,游标的分度值为0.2A,游码对应的刻度为1.4A,所以,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m2=50g+20g+10g+1.4g=81.4g,‎ 则酱油的质量:‎ m=m2﹣m1=81.4g﹣37.4g=44g,‎ 由图知酱油的体积:‎ V≈38cm3,‎ 酱油的密度:‎ ρ===1.16g/cm3=1.1×103kg/m3;‎ 在将烧杯中酱油倒入量筒中的过程中,烧杯中不避免的有酱油残留,则测量的体积偏小,根据ρ=可知,测量的密度偏大;‎ 为了避免将烧杯中的酱油倒入量筒时,烧杯壁上沾有的酱油影响体积的测量,导致体积偏小,‎ 实验时,应先测烧杯与酱油的总质量,再将其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再测烧杯及剩余酱油的质量,这样可减小误差的产生,故正确顺序为:BCA.‎ 这是通过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的.‎ 故答案为:(1)右;‎ ‎(2);‎ ‎(3)81.4;38;偏大;BCA;改进测量方法.‎ ‎ ‎ 第24页(共24页)‎ ‎2017年2月9日 第24页(共24页)‎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