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文安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有解析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廊坊文安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有解析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 C.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3.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筷子 D.发展太阳能电池 ‎4.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 C.获得结论 D.反思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KMnO4 C.H2SO4 D.MgO ‎6.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 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取3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加入3支试管中,如图所示的物质进行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8.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9.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的是(  )‎ A.氧化汞 氧气 B.糖水 白酒 C.氮气 稀有气体 D.铁矿石 水 ‎10.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0.1 g 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11.在“2H2O2H2↑+O2↑”的化学变化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  )‎ A.H2O B.H2 C.O2 D.H和O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O2+2H2↑ B.4P+5O22P2O5‎ C.Zn+HCl=ZnCl+H2↑ D.C2H5OH+O2=H2O+CO2↑‎ ‎13.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铜、银、铁、锡的化学活动性依次增强 B.氧、硅、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依次升高 C.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依次降低 D.HNO3、NH3、NO、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降低 ‎15.以下是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 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符合低碳经济 B.气体燃料燃烧的更充分 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D.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16.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7.芯片是电脑、“智能”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8.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下列各项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 B.控制水中动植物的生长 C.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 D.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 ‎1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则可判断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Z、X C.Z、Y、X D.X、Z、Y ‎20.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 二、填空题(共26分)‎ ‎21.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 ‎1 H 氢 ‎2 He 氦 ‎3 Li 锂 ‎4 Be 铍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 ‎10 Ne 氖 ‎11 Na 钠 ‎12 Mg 镁 ‎13 Al 铝 ‎14 Si 硅 ‎15 P 磷 ‎16 S 硫 ‎17 Cl 氯 ‎18 Ar 氩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 ‎(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 ‎2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 ‎23.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2)能用于灭火的是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6)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气体是  ;‎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  .‎ ‎24.根据图示信息,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 ‎(2)写出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 ‎(3)标出溶剂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4)写出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2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看图后回答 ‎(1)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2)在  时,B与C的溶解度相等;‎ ‎(3)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6.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滴管,洗涤试管应使用  (填仪器名称)‎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  .‎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  .‎ ‎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和CO的性质的实验,请看图后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  ‎ ‎(2)A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 ‎(3)B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 ‎(4)C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 ‎(5)D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 ‎28.(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 假设1‎ ‎  ‎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  ‎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  ‎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 四、计算题(共12分)‎ ‎29.用136g质量分数为25%的双氧水溶液来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可得到氧气多少克?‎ ‎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鲜奶制酸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黄豆酿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糯米酿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果榨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 ‎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酒精灯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 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 ‎ ‎3.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筷子 D.发展太阳能电池 ‎【考点】绿色化学.‎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分析解题.‎ ‎【解答】解:A、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A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拒绝一次性筷子不仅节省能源,而且避免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 ‎4.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 C.获得结论 D.反思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在提出问题、猜想、获得结论、反思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的环节.‎ 故选B.‎ ‎ ‎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KMnO4 C.H2SO4 D.MgO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氧气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属于单质,故错误;‎ B、高锰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硫酸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氧化镁是一种含有Mg和O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D.‎ ‎ ‎ ‎6.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 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都是没有气体的气体,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空气、氧气都不易溶于水,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 ‎7.取3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加入3支试管中,如图所示的物质进行实验,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中铁能与水接触,能与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接触,铁钉生锈速率较慢.‎ ‎②中铁钉,易与氧气、水分接触,铁钉易生锈.‎ ‎③中植物油隔绝了氧气,铁能与水接触,不易与氧气接触,铁钉不易生锈.‎ 试管中铁钉锈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②①③.‎ 故选:A.‎ ‎ ‎ ‎8.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解答】解: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故选:B.‎ ‎ ‎ ‎9.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的是(  )‎ A.氧化汞 氧气 B.糖水 白酒 C.氮气 稀有气体 D.铁矿石 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 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氧化汞、氧气中均只含有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糖水中含有水、蔗糖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白酒中含有酒精、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 D、铁矿石中含有铁的化合物、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 ‎10.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0.1 g 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题意,t℃时,向一只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有氢氧化钙没有溶解,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根解:A、t℃时,向一只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溶解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小于0.1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0.1g,故选项说法错误.‎ B、t℃时,向一只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所得溶液为t℃时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有氢氧化钙析出,液变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t℃时,10ml水中溶解的熟石灰的质量小于0.1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即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 ‎ ‎11.在“2H2O2H2↑+O2↑”的化学变化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  )‎ A.H2O B.H2 C.O2 D.H和O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过程: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解:电解水的实质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组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多个氢分子组成氢气,多个氧分子组成氧气,所以在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是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故选D.‎ ‎ ‎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O2+2H2↑ B.4P+5O22P2O5‎ C.Zn+HCl=ZnCl+H2↑ D.C2H5OH+O2=H2O+C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A、化学方程式中没写反应条件,氧气的气体符号没有标注;‎ B、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 C、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氯化锌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D、反应前后都有气体,不用再标注气体符号;没有反应条件;没有配平;‎ ‎【解答】解:A、2H2O=O2+2H2↑没写反应条件,氧气的气体符号没有标注,改为2H2OO2↑+2H2↑,故A错误;‎ B、4P+5O22P2O5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故B正确;‎ C、Zn+HCl=ZnCl+H2↑氯化锌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改为Zn+2HCl=ZnCl2+H2↑,故C错误;‎ D、C2H5OH+O2=H2O+CO2↑,不用标注气体符号;没有反应条件;没有配平,改为C2H5OH+3O23H2O+2CO2 ,故D错误.‎ 故选B.‎ ‎ ‎ ‎13.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H2、CO、CH4等燃料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直接氧化后使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产物为二氧化碳或水,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据此根据H2、CO、CH4三种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三种气体中,一氧化碳有剧毒;且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是否为无毒、无害的气体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 B.三种气体都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这是可用作燃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产物是否均为二氧化碳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 D.H2、CO等没有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且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用作燃料,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是否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是可作为燃料的原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铜、银、铁、锡的化学活动性依次增强 B.氧、硅、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依次升高 C.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依次降低 D.HNO3、NH3、NO、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降低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A、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分析;‎ C、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D、根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解答】解:A、由金属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金、银、铜、锡、铁的化学活动性依次增强,故A错误;‎ B、氧、硅、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依次降低,故B错误;‎ C、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依次降低,故C正确;‎ D、HNO3、NH3、NO、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5、﹣3、+2、0,故D错误.‎ 故选C.‎ ‎ ‎ ‎15.以下是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 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符合低碳经济 B.气体燃料燃烧的更充分 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D.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分析】根据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解答】解:煤是不可再生的,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有毒;液化石油气是石油产品,不可再生,燃烧也产生较多的空气污染物;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以上燃烧燃烧的主要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A.以上燃烧燃烧的主要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经济原则,所以错误;‎ B.气天然气是体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的更充分,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少,所以正确;‎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错误;‎ D、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相对于煤燃烧不讲,燃烧充分,含杂质少,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少,所以正确.‎ 故选BD.‎ ‎ ‎ ‎16.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由于金属过量而置换出硫酸中全部的氢,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镁>锌>铁,可判断镁与稀硫酸反应最剧烈,铁与稀硫酸反应最慢,即金属与镁的反应时间最短最先完成、其次是锌最后完成的反应消耗时间最长的为与铁的反应.‎ ‎【解答】解:A、图中所示,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气质量不等,与实验分析不一致,故A不正确;‎ B、图中所示,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质量相等,并且与铁充分反应所需要时间最长、与镁反应时间最短,与实验分析相符,故B正确;‎ C、图中所示,充分反应后产出氢气质量相等,但与锌反应的时间最长,不符合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故C不正确;‎ D、图中所示,充分反应后所产生氢气质量不等,与实验分析不一致,故D不正确;‎ 故选:B.‎ ‎ ‎ ‎17.芯片是电脑、“智能”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SiO2+2CSi+2CO↑,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观察选项,故选C.‎ ‎ ‎ ‎18.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下列各项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 B.控制水中动植物的生长 C.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 D.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A、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 B、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是不合理的;‎ C、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D、根据含磷洗衣粉的危害考虑.‎ ‎【解答】解:A、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故可行;‎ B、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是不合理的,故不可行;‎ C、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不可行;‎ D、含磷洗衣粉能使水富营养化,形成赤潮和水华现象,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污染,故可行.‎ 故选B.‎ ‎ ‎ ‎1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则可判断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Y、Z、X C.Z、Y、X D.X、Z、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说明x>H>y;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Ag>z,所以x、y、z的活动性为x>y>z.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 ‎20.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解答】解: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 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此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错误.‎ 故选D.‎ ‎ ‎ 二、填空题(共26分)‎ ‎21.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 ‎1 H 氢 ‎2 He 氦 ‎3 Li 锂 ‎4 Be 铍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 ‎10 Ne 氖 ‎11 Na 钠 ‎12 Mg 镁 ‎13 Al 铝 ‎14 Si 硅 ‎15 P 磷 ‎16 S 硫 ‎17 Cl 氯 ‎18 Ar 氩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 氮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7 .‎ ‎(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 S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 .‎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12O3 (写化学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或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氮元素;由上表可知,其原子的质子数;‎ ‎(2)所表示的粒子为硫,可用元素符号表示;由上表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 ‎(3)因为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为氧元素,质子数为13的元素为铝元素,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 ‎(4)由上表可观察归纳,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的规律.‎ ‎【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氮元素;由上表可知,其原子的质子数为7;‎ ‎(2)所表示的粒子为硫,可用元素符号表示为S;由上表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 ‎(3)因为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为氧元素,质子数为13的元素为铝元素,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已知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标注化合价,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A12O3‎ ‎(4)由上表可观察归纳,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的规律: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或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 故答为:(1)氮;7;(2)S;6;(3)A12O3;(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或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合理给分)‎ ‎ ‎ ‎2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Fe3O4 .‎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 ‎(3)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CO(或C、H2)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B为氢气;C为红色固体单质,则C为铜;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B为氢气;C为红色固体单质,则C为铜;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则A为四氧化三铁.‎ ‎(1)A物质的化学式为Fe3O4.‎ ‎(2)B物质为氢气,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可用于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3)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或碳、氢气)等还原剂反应生成铁,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一氧化碳(或碳、氢气).‎ ‎(4)反应③,可以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Fe3O4;(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3)CO(或C、H2);(4)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 ‎ ‎23.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O2 ;‎ ‎(2)能用于灭火的是 CO2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CO2 ;‎ ‎(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CO2 ;‎ ‎(6)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气体是 CO ;‎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 C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该题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化学式为CO2;‎ ‎(6)一氧化碳高温下能还原氧化铜,它的化学式为CO;‎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木炭,化学式为C.‎ ‎ ‎ ‎24.根据图示信息,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Al ;‎ ‎(2)写出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Cl﹣ ;‎ ‎(3)标出溶剂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H2 ;‎ ‎(4)写出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lCl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根据溶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进行分析;‎ ‎(3)根据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氯化铝溶液中,氯化铝是溶质,它由铝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铝是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是:Al; ‎ ‎(2)在氯化铝溶液中,存在着阴离子氯离子和阳离子铝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Cl﹣;‎ ‎(3)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可表示为:H2;‎ ‎(4)氯化铝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铝,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 故答案为:(1)Al;(2)Cl﹣;(3)H2;(4)AlCl3.‎ ‎ ‎ ‎2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看图后回答 ‎(1)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B<C ‎ ‎(2)在 t2℃ 时,B与C的溶解度相等;‎ ‎(3)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B<C;在t2℃时,B与C有交点,因此B与C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解:(1)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B<C;故答案为:A<B<C ‎(2)在t2℃时,B与C有交点,因此B与C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2℃‎ ‎(3)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6.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滴管,洗涤试管应使用 试管刷 (填仪器名称)‎ ‎(2)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处 ‎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量筒 、 胶头滴管 .‎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量筒 、 胶头滴管 .‎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解答】解:(1)洗涤试管用试管刷来刷洗;‎ ‎(2)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处,如果从试管口向下套会使试管夹上的杂质掉入试管内,污染药品,距管口处,试管不容易脱落;‎ ‎(3)医用注射器是用来吸取液体的,可以代替取用液体的仪器:胶头滴管、量筒等;‎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要有刻度的仪器:量筒,在接近刻度时还要改为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试管刷;(2)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至距管口处;(3)胶头滴管、量筒;(4)量筒、胶头滴管.‎ ‎ ‎ ‎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和CO的性质的实验,请看图后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② 铁架台 ‎ ‎(2)A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3)B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反应方程式为 CO2+C2CO .‎ ‎(4)C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固体逐渐减少 ,反应方程式为 CO+CuOCu+CO2 .‎ ‎(5)D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题中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验证CO2和CO的性质的实验:‎ ‎(1)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还原黑色固体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4)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5)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②是铁架台;‎ ‎(2)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2)一氧化碳与碳反应: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3)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固体逐渐减少;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 ‎(4)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铁架台;‎ ‎(2)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CaCO3+2HCl=CaCl2+CO2↑+H2O;‎ ‎(2)黑色固体逐渐减少,CO2+C2CO;‎ ‎(3)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固体逐渐减少;CO+CuOCu+CO2;‎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 ‎ ‎28.(1)某化学小组用火柴、蜡烛、大理石、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设计实验]请在下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完成探究实验. ‎ 验证 实 验 对 比 实 验 假设1‎ ‎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 ‎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 A、B ;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 C .‎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猜想与事实验证.‎ ‎【分析】(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 ‎(2)类比“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和“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的原因.‎ ‎【解答】解:(1)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假设1有可燃物,假设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假设3与空气接触;在表中根据假设,利用所给材料和已有内容,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填写未知内容;‎ ‎(2)根据燃烧的条件,请用下列选项填空:若用扇子扇炉火,炉火不会熄灭,且越扇越旺,原因是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未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A、B;用扇予扇燃着的蜡烛,烛火立即熄灭,原因是: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C.‎ 故答为:(1)(合理给分)‎ 验证 实验 对比实验 假设1‎ 在空气中点燃大理石,大理石不燃烧 假设2‎ 在空气中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假设3‎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2)A、B;C ‎ ‎ 四、计算题(共12分)‎ ‎29.用136g质量分数为25%的双氧水溶液来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可得到氧气多少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过氧化氢能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由于给出的双氧水是混合物,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所以计算中要注意.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和过氧化氢分解的方程式计算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136g质量分数为25%的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36g×25%=34g 设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34g x ‎=‎ x=16g 答:用136g质量分数为25%的双氧水溶液来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可得到氧气16克 ‎ ‎ ‎2017年2月10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