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月份月考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
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25.“思想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下列对“人”的认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②“制天命而用之”
③“人生而自由,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 ④“ 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26.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了清军重兵把守的大沽口。与此同时,英法军队协助清军防守上海,共同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这说明
A.清廷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C.清廷与英法既斗争又勾结利用 D.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
27.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28.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参政议政的权利 B.公共事务的意识
C.公民的义务责任 D.公民的身份特权
29.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 6 -
30.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31.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梁启超认为:“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这说明两者
A.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 B.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D.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
32.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
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C.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33.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据此推断该校可能教授的课程有
①自力更生的劳动技能 ②农村革命和城市罢工策略 ③统一战线策略 ④敌后游击战战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人类思想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B.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
C.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D.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35. 就在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之时,英国人亚当·斯密却主张英国摆脱殖民地的累赘,不要去管殖民地的事,以“无形帝国”代替有形的“日不落帝国”。亚当· 斯密的“无形帝国”
A.基于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强大实力 B.力图最大限度地减轻英国的负担
- 6 -
C.意在促使英国提高现代文明程度 D.促使英国通过自由贸易称霸世界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一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些农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材料二 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
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年9月
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
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
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自由贸易,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而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在“公平贸易”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下寻求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从法国、德国、日本,到俄国、苏联、中国,历史真相无不如此。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5分)
- 6 -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政府的上谕
材料一 1998年9月,清政府处决“六君子”后发布上谕:“康有为首倡邪说,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隐行其乱法之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
材料二 1901年1月,慈禧、光绪避难西安发布《变法上谕》:“著军机处大臣等,参酌中西政要,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各举所知,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再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材料三 1906年9月,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惟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进行,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著内外臣工,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
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武宗在位期间(1307—1311),对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至大“惟新”。自大德六年以来物价急剧上涨,至元钞贬值发展到很难收拾的地步。武宗决心专任尚书省整顿财用,至大二年九月,诏行“至大银钞”,以新币一两兑换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至大二年,把海运粮数量再次大幅度提高,使京畿地区粮食供应的明显增加,使政府能够通过控制粮价保持市面的基本稳定,从而缓解币制改革对社会发生的冲击。尚书省臣执政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途径开辟财源,以增加国入。这一点与儒家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只注重节流的观点正好相悖。儒臣们主张兴利不如除弊;“利源不可启,以其一启而不可复塞也”。因此他们从尚书省初建,就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批评和阻挠这些理财措施的实行。至大四年正月,武宗死于大都,年三十一岁。继位的元仁宗罢尚书省。至大“惟新”政治全面推行不到一年半便遭到废止。
- 6 -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至大“惟新”的主要措施与积极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至大“惟新”的阻力因素。(5分)
文综历史答案
24C 25A 26C 27D 28D 29B 30D 31A 32B 33C 34D 35D
40.【答案】(25分)
(1)条件: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6分)
目的: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霸权。(4分)
(2)措施: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4分)
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6分)
(3)认识: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当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答对任一点2分,答对2点以上5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1. 【答案】(12分)
总体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白材料,且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 (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6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3分)
示例1:
论题:清政府由反对政治体制变革逐步转变为主动推行政治变革,程度逐步加深。(3分)
分析:从背景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加剧以及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推动清政府对政治改革态度的转变;从过程上看,由“戊戌政变”反对政治改革到清末新政主动推行改革,并且1 906年实施“预备立宪”,表明清政府的改革逐步深入;从程度上看,清政府的改革经历由“新政”的器物为主发展到“预备立宪”的立宪改革,清政府的改革程度逐步深入;从结果上看,清政府的政治改革,虽然失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9分)
示例2:
- 6 -
论题: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民主政治。(3分)
分析:甲午战后列强的侵略和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加重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迫使其推行改革;清政府改革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应对统治危机;清末戊戌变法和“新政”,虽涉及到政治体制方面改革,但未触及专制皇权;清末的两次改革均未实现真正的政治民主化。(9分)
44.【答案】(15分)
(1)措施:设置尚书省;整顿财政(改革币制);增加漕粮海运;【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加京畿地区粮食供应;稳定粮价;抑制物价上涨与货币贬值。【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6分】
(2)因素:儒家传统观念的冲突;儒家士大夫的阻碍;元武宗在位时间过短。【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5分】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