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四期--抒情性阅读(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第四期--抒情性阅读(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 15 抒情性阅读 一、【2018 届中考甘肃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 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 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 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 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 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 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 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 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 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 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 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 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 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 到我想死的念头。2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 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 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 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 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 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 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 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 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 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 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 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 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 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 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 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 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16.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17.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中“从来”不可删 去,理由是什么?) (2)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18.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20.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请你对“轮廓”的理解。 【答案】16.父亲总能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及时给予我安慰和鼓励,他深知我内心的想法,帮我战胜 了困难和自我。所以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17.(1)“从来”是“一直”的意思,表明了“我”一直矛盾的心理和做法:怕自己因缺少勇气在父 亲面前哭起来;怕看到父亲伤心的面孔,不敢去面对。去掉了,语气上就弱了许多,不如原来的效果好。 (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蒸饺在竹笼内排列的热闹情状,衬托出“我”对“温热且快乐”的渴望,3 反映了自己对父亲给予自己心理抚慰的喜悦心情。 18.具体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细心呵护,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写父亲察觉“我” 要自杀到学校来鼓励安慰“我”作铺垫。 19.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军人一样坚强地面对所遇到一切困难,并以“行军礼”的动作表明对儿子的 信任,会永远做儿子坚强的后盾。 20.父亲总是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在黑色的夜晚及时给予“我”光明和温暖,在这时候“我” 虽然不能清楚地看清父亲的面容,只能看个大致的“轮廓”,但这“轮廓”是父亲留给自己最清晰的形象、 最感动的印记,他一直鼓励着勇敢地前行。“轮廓”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解析】 【16 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概括作答 【18 题详解】 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第③段详细描述的是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注意要分析好此段中的细 节描写。如“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 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 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等句,从内容上不难分析出,此段是写父 亲对“我”的细心呵护,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从结构上讲:为后文写父亲到学校来鼓励安 慰“我”作铺垫。在答作用时,这两方面都要答到,不能偏废其一。 【19 题详解】 考查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 小路上。”这句话描写出一个重要的细节:行军礼。是一个父亲对儿子行军礼。这个动作非比寻常。这绝 对是非常情境下的动作。答此题要联系到上文儿子要自杀的情节,联系到父亲“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 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那句话。自然能分析出答案:希望儿子能像军人一样坚强活着,“行 军礼”是在表明对儿子的信任,父亲永远是儿子坚强的后盾等。很好地塑造了这一伟大的父亲形象。4 【20 题详解】 考查对文题中关键字眼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与“轮 廓”有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从字面意义上看:“我”在夜间不能清楚地看清父亲的面容, 只能看个大致的“轮廓”。深层意思:父亲的“轮廓”是留给自己最清晰最感动的印记,会一直鼓励着勇敢 地前行。从结构上看:“轮廓”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 内容完整无缺。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 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 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二、【2018 年中考广东卷】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 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 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 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 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 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 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 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 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 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 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 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 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 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 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 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 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5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 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 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 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 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 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 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 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 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 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 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 年 12 月 12 日;有删改) 15.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16.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18.第⑨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答案】 15.① ①好奇② ②尴尬③ ③惊叹④ ④羡慕 16.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 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17.(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 (2)“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18.明指老太太种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 热爱生活的心。 【解析】 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表格的场景6 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本题解答,结合文段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条列出 即可。 17.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 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 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本题也可以从细节描写 的角度进行赏析。 点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是刻 三、【2018 届中考广西北部湾卷】现代文阅读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 屋顶修漏了呢?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 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 9 岁那年,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30 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 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 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7 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下梯,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酥 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 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 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 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 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 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 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 “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卖到他乡做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 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 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 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 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 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 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 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入座废墟的苦楚。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8 年第 2 期,有删改) 22.文意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2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24.第⑥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25.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22.A.帮父建屋 B.帮助修屋 C.感悟修屋 23.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修屋父亲的极度担心的心理。 24.不能去掉。内容上和上文紧密相连,由修屋联想到父爱,阐明了父爱的伟大和重要。这是作者因 修屋而产生的感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25.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与厚重,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尊重和理解。 【解析】8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 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 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 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 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 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一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 母亲对父亲修屋时的极度担心。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分析能力。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 四、【2018 年中考广西贵港卷】现代文阅读 月 迹 贾平凹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 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 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 满盈了。我们都高 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 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 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9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 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 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 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 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 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 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⑨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⑩“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⑪“谁?”我们都吃惊了。 ⑫“嫦娥。”奶奶说。 ⑬“嫦娥是谁?” ⑭“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 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⑮“有三妹漂亮吗?” 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⑰三妹就乐了: ⑱“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⑲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 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⑳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 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 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㉑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 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㉒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 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㉓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㉔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10 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 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㉕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㉖“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㉗“月亮是个女子。”妹妹说。 ㉘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 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 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20.文章写月亮里有桂树、嫦娥,这一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1.文章里,月亮蕴含了深刻的含义,你认为有哪些? 22.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案】 18.这篇文章写的是几个山村孩子在中秋夜寻找月亮活动,表现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美好追求。 19.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渐升渐圆的过程,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0.增添文章的奇幻色彩,使文章更有情致;是美好事物神秘事物的象征,是引起孩子们追求美好事 物的缘由,客观上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1.月亮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希望、幸福、安宁、梦想等。 22.示例一:人生要不断地“寻月”,寻月就是寻找美好和希望,找到了月亮,就是拥有了美好和希望, 内心就踏实满足了; 示例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保持憧憬就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渴望。 示例三:在追求美好事物的时候,人们要保持纯洁之心,和睦相处,每个人都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美 好事物。 【解析】 1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作答时要扣住“简洁的语言”这一要求,字数不可太多,用语要简11 五、【2018 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共 16 分) 父亲的长笛 ①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 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 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 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 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 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 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 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 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 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 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 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 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 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 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12 累都吹给你听…… ⑧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 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 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 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 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 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 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 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 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 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 分) 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 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 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9.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 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7.(1)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 (2)女儿五年级时,“我”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 开始讨厌“我"吹笛; (3)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我”曝 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 (4)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 并道歉 。 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正 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 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13 9.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 酸楚。 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 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10.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 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通过母亲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 丰厚。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一定的线索概括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第一件事从第 一段“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加以概括: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第二件事从第三段“她开始讨厌 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 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加以概括;第三件事,从原文第 6.7.8 三段加以概括: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 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第四 件事,从第 9 段“⑨ 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 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 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和第 10 段“第二 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加以概括: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 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 【考点定位】梳理故事情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写作手法,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 【名师点睛】正侧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同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 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 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 和语言。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侧 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14 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 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 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有些人 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人的心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关键性词语“抹一把泪”“挤出笑”“似 问似答”“横放嘴边”,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出女儿和父亲的的心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此题考查对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把握。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在全文中也起到了诸多 作用,并非可有可无。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丰厚。 六、【2018 届中考湖北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卷】散文阅读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 勋 ①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 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 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 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 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 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 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 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 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 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 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 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15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 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 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 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 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⑮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 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 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 年第 5 期,有删改) 19.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 15 字以内) 20.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境中“听 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 21.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 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2.第⑫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 23.“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请联系自 己的生活体验简述。 【答案】19.示例:①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②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③我爱在生 活中读诗、听诗。④美好生活不能没有诗。 20.示例:(1)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2)在惩罚里听诗。(3)在门联、门楹上听诗。 21.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累,补充 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2)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 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22.示例: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精神寄托, 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16 23.示例:①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②我认 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解析】 19.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本题题目已经写明补写的开头要简短,在 15 字以内,补写的内容要能够总领 音与节奏,在江南花神庙的“门楹”上听到了让我骄傲的美丽诗句,写出了我在门联和门楹长联上听诗。 据此分析分条概括即可。 21.这是一道词句赏析题。第(1)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作答时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 七、【2018 届中考湖南郴州卷】【记叙性文章阅读】 童年的油灯 董国宾17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撞撞的目光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 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山村的夜静止了一般,除了几声犬吠,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其实也不对,错落简易 的屋舍里,跳动最欢的,还有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亮光的小油灯。小油灯抖动着小火苗,让各家各户看似 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 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 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母亲 总这样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做一个好玩的纸飞机。”母亲还会说:“上次作业 得了 98 分,要再加把劲,得个满分,娘就去菜地把套种的那几个甜瓜挑个熟好的摘下来给你吃。”母亲的 话让我饶有兴致地拿来书包,把小油灯移到小方桌上,趴在那里就去写作业。姐姐大我几岁,要懂事一些, 她也凑过来与我一块写作业,还会瞅一眼母亲,煞有介事地说:“今天弟弟字写得特工整,比我写得好看 多了。”我和姐姐低头做功课,都不敢大声喘气,怕一不留神把小油灯给吹灭了,屋子就黑作一团。可很 多次,小油灯如豆的小火苗,还是被我不小心吹灭了。我和姐姐抢着去找火柴,像蒙上眼睛在抓瞎。那次 一头瓷牛碰到了地上,摔掉了一条腿,母亲也没有生气。现在想来,还真挺开心。 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 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 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姐姐答应得特爽快。姐姐随手拿来一段长短适中的细绳圈,用左手 的拇指、小指和右手的小手指挂住绳子,再将左手中的绳子旋转挂在右手小指上。然后用食指挑起小指内 侧的绳,用中指相互勾中指和无名指上的绳子,小指勾拇指内侧的绳。最后将食指放在这个绳套中,松开 拇指,食指向外挑,绳圈竟变成蝴蝶状,真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姐姐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 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高兴得一抬脚就蹦起来。姐姐见我兴致正浓,又用灵巧的手指将绳 圈翻出一个好看的五角星,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快乐如鱼。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 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为了疼爱我,母亲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 来尽管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母亲就 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 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 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 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 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 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我感到,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 了色彩和味道。 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18 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 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21.“童年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2.下面句中加点字用得形象而新颖,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23.本文的细节描写赋予了简朴的童年岁月以温暖的台词,试从文中找出一处并作分析。 24.习近平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答案】 21.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在煤油灯下玩耍;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 22.“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灯对“我”的强大吸引力,表现了“我”的全部心思都在油灯上, 从而说明油灯对“我”的影响之深。 23.“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 这句话形象写出了“我”在煤油灯下玩耍的快乐情景,“跑”“飞翔”“快乐”等让人感受到彼时彼 地“我”内心的喜悦、生活的幸福,给人以无限的温暖。 24.幸福是一种感觉,经济上可能不太富裕,但只要去努力生活,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 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文中的“我”小时候日子并不富有,但却过得有滋有味,蕴藏着满 满的幸福。 【解析】 2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19 八、【2018 届中考吉林长春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宗璞① 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 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 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 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 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 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 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 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 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 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 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 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来,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 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 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 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 然要刮目相看。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 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 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 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 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 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 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 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 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20 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 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 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 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 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②。闻一多一九一二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 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 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 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 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 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 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 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 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 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 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 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 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 (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删节) 【注释】①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 年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②曹禺:本名万家宝。 10.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缭绕(________) ②告诫(________) ③刮目相看(________) ④流逝(________) 11.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12.“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 13.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 14.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15.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 16.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答案】 10.(1)liáo (2)jiè (3)ɡuā (4)shì 11.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开篇,强调了图书馆给人的帮助,为下文写清华图书馆作铺垫。 21 12.这里的“惭愧”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留恋之情。 13.幼时在图书馆玩耍;在阅览室中做作业;在图书馆里听课。 14.这句话不仅仅是说曹禺是清华走出的名人,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清华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方面的重 要作用和贡献。 15.对清华园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热爱、留恋和怀念之情。 16.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清华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文化的传承之地、更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圣地, 所以作者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解析】 10.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 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缭”不能拼成“liǎo”;“刮”不能拼成“gā”。 11.此题考查记叙文开头作用。其作用有: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首段点明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的重要性,强调了图书馆给人的帮助,为 下文写清华图书馆埋下伏笔。 12.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回答。图书馆本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 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1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 文和主旨来回答。联系第十二段的“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 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可知这句话不仅是说曹禺是清华走出的名人,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清华在 培养人才方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15.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从而得出作者的感情。 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幼时在图书馆玩耍,大学时在阅览室中做作业,在图书馆里听课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 清华图书馆、清华园的无限热爱、留恋和怀念之情。 16.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 分析文章内容可知,作者以曹禺为例,写出了从清华图书馆中走出了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在作者的 心目中,清华图书馆就是知识的殿堂,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圣地,所以作者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 地方”。 九、【2018 年中考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爱燕园22 宗璞 ①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 里有了 35 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 ②我爱燕园的颜色。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 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 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 了一片。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 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③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佛有一层亮光从 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简直让人不忍走开。紫色 经过各种变迁,最后便是藤萝。藤萝的紫色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绿叶间缓缓流泻,这时便不免惊悟, 春天已老。 ④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从城里奔走一天回来,一进校门,绿色满眼,猛然一凉, 便把烦恼都抛在校门外了。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则是红荷。夏日荷塘是我招待 友人的保留节目。鸣鹤园原有大片荷花,红白相间,清香远播。动乱多年后,寻不到了。现在勺园附近、 朗润园桥边都有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红荷的红不同 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 ⑤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 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来 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池塘西侧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 个叶柄上对称地生着秀长的叶子,着雨后红得格外鲜亮。 ⑥一望皆白的雪景当然好看,但这几年很少下雪。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很模糊。晴时站在未 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桠,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像是一幅 没有着色只有线条的钢笔画。 ⑦我爱燕园的线条。湖光塔影,常在从燕园离去的人的梦中。映在天空的塔身自不必说,投在水中的 塔影,轮廓弯曲了,摇曳着,而线条还是那么美!湖心岛旁的白石舫,两头微微翘起,有一点弧度,显得既 圆润又利落。据说几座仿古建筑的檐角,因为缺少了弧度,而成凡品。湖西侧小山上的钟亭,亭有亭的线 条,钟有钟的线条,钟身上铸了十八条龙和八卦。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 不透。 ⑧我爱燕园的气氛,那是人的活动造成的。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 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 说则是:"你分在哪里?""你哪天走?"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 了。不知他们四年里对原来糊涂的事明白了多少,也不知今后会有怎样的遭遇。我只觉得这一切和四季一 样分明,这是人生的节奏。23 ⑨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 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 ⑩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我扫过自家门前雪,和满地扔瓜子壳儿的男士女士们争吵过。我为 奉老抚幼,在衰草凄迷的园中奔走过。我记得室内冷如冰窖的寒冬,也记得新一代水暖工送来温暖的微笑。 我那操劳一生的母亲怀着无限不安和惦念在校医院病逝,没有足够的人抬她下楼。当天,她所钟爱的狮子 猫被人用鸟枪打死,留下一只尚未满月的小猫。这小猫如今已是十一岁,步入老年行列了。这些记忆,无 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同样珍贵。因为那属于我自己。 ⑪我爱燕园。 (选自《宗璞散文选》,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对燕园的爱。 15.朗读“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 35 年居住资格的居民”时,至少有两个词语必须重读,你认 为是哪两个?请简述理由。 16.文中多次出现“我爱燕园”,有什么作用? 17.有人评价《我爱燕园》:“贯串燕园四季景色描写的是宗璞对美的发现和深切领悟。很多不起眼 的东西,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意识和灵性。”请以第③段为例,说说这样评价的依据。 1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那凝聚着教师与 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 (宗璞《我爱燕园》) 【乙】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 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 (1)两段文字都写到北大图书馆,它们共同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2)说说你对宗璞的“兴奋”与田晓菲的“激动不安”的理解。 【答案】 14.燕园的颜色、燕园的线条、燕园的气氛、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 15.“这里”“35 年”。“这里”强调了地点是“燕园”, “35 年”突出了居住时间之久。这样重读, 不仅点明了题旨,还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对于燕园的感情。 16.从内容上看,直接抒情,表现了“我”对燕园的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照应文 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将文章的内容勾连在一起,衔接自然。 17.这段文字描写了二月兰和紫藤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二月兰和紫藤 的动态和活力.将二月兰和紫藤写活了,仿佛有了生命意识,充满着灵性,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不起眼的东 西的喜爱,对燕园的喜爱。 18.(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文笔细腻。24 (2)宗璞的“兴奋”是因为北大图书馆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了黑暗,使人由糊涂 变得明白。田晓菲的“激动不安”是因为与北大图书馆的相遇,感觉自己将在这里获得真理之光。她们的“兴 奋”和“激动不安”都是因为对北大图书馆的热爱和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 【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 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 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精神品质和成就贡献的角度进行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 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 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 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 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5.试题分析:考查文句中词语的表现力。“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 35 年居住资格的居民。” 此句最重要的两个字是“这里”“35 年”。这一句看起来有点重复,但是在重复的时候,增添了“在这里有 了 35 年居住资格”这几个字,目的是用于强调。特别是“这里”“35 年”,“这里”强调了地点,“35 年” 突出了居住时间之久。注意答出这两个词语对表达感情和中心的意义。 16.试题分析:考查文题“我爱燕园”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目的。读懂全文后再作答。从内容上看,抒 发情 十、【2018 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上埋头织着一张巨 大的花毯,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25 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 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 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④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蔫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女人也不吆喝。 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是不允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城里的 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 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⑤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一会儿就能卖完。” ⑥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 ⑦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 婴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 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⑧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⑨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 淡定地捡菜。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 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⑩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⑪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 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 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 ⑫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⑬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 棵子”。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没有一点女人的神采。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 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 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化,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 蘸着吃,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楚楚可怜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纷走进城 里人温暖的厨房。 ⑭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 落,一茬又一茬。 ⑮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 的零钱也可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 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26 ⑯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 菜帮儿。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 帮儿是会喊疼的。 17.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行为有哪些变化? 18.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9.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20.理解第⑭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 一茬又一茬。 21.本文以“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为题有何用意? 【答案】 17.过去,“我”:比较,挑剔。会趁人不注意,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 现在,“我”: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 18.这是一段插叙。在文中起补充情节,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 19.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处。喻体“忠犬”更显风趣、幽默, 富于生活气息。 20.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大多都是这样平凡的,不引人注意的人。不管社会给他们什么境遇, 他们都会平淡的做好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 21.白菜在这里喻指普通的人们。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但现实中常被忽视、忽略。 作者以此呼吁,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像“白菜”一样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走进他们心里。 【解析】 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要点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27 十一、【2018 年中考辽宁阜新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花儿,已悄然绽放 ①一年又一年,目送着孩子们一批批离去,总以为一切如流水般过去,能默默守望已足矣。那个傍晚, 那一声“老师”,使我顿觉花香四溢。原来,不曾留意间,花儿已悄然绽放。 ②那是给新生家长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刻,已经到最后的联欢环节了。被疲惫袭击得心力透支的我,一 个人静静坐在最后面,欣慰地体味着家长们的真情感言和投入表演。一个高大阳光的小伙子走过来,蹲在 我的面前,我知道他是一天活动里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位年轻爸爸。不由得称赞道:“你今天真棒!”小伙 子蹲在我面前,凝视着我:“陈老师,您仔细看看,还认识我吗?我是您当年带过的‘小松树’呀!您家 访还到过我家呢,我可记得您!”端详着眼前这高大健壮的年轻爸爸,记忆如潮。当年那个胖乎乎的小调 皮、小聪明的模样浮上了心头。因为他名字里有个“松”字,大家都亲昵地叫他“小松树”。这小伙子,那 眉眼、那举手投足,的确有当年“小松树”的样子。我不由得嗔怪:“你这孩子,怎么不早告诉我呢?” 当年的小调皮如孩子般开心地笑了起来:“我想给您惊喜呀,让陈老师看看我当爸爸了。” ③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学生长大了,工作了,为人父母了。我的学生有孩子了!我的学生把他的孩 子也送到我这儿来了!当年的我,还没有眼前的“小松树”的年龄大,正满怀着梦想和激情去编织着我的 教育梦。和班里孩子一起遇到特殊情况时,每每是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许许多多的故事都铭记着。于 是,我们在喧闹的演出后场遥忆起当年。小松树说,他们那时背后叫我“小老师”。有一次他到卫生间头磕 破了,是我流着泪送他到医院;他伸腿绊小女生时,我狠狠地批评过他;他上小学后,我对他的记忆慢慢 模糊,可我的形象依然深深地嵌在他的记忆里……回忆、畅谈,往事如夏日里的淙淙溪流,洗涤着透支, 冲刷着疲惫。内心被眼前我的学生、我学生的家长搅动得碧波荡漾、涟漪轻动。28 ④那天家长培训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当年的学生“小松树”获得了最佳表现奖。上台领奖那一刻, 他幽默地说要发表获奖感言。他抱着话筒激动地说:“感谢 CCTV!感谢幼儿园 TV!今天是我 26 年最开心 的时刻。我回到了当年的母校,看到了我最亲爱的老师。我给孩子也选择了我的母校!我作为家长,我又 在母校参加了一天的培训活动,还得了奖!太让我骄傲和自豪了!我和我的孩子,要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分 享这最幸福的时刻。”我听到他在喊我,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指挥着一个胖乎乎的小宝宝蹦跳着上了台。 那一刻,我忽然间泪流满面! ⑤我轻轻拉过“小松树”的手,只是不再是小手;当年的小不点,如今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了。我又 轻轻抱起小宝宝,宝宝举起鲜红的奖状。那一瞬间,全场掌声雷动!被一代一代催老又何妨?和孩子们在 一起,我有过不完的青春! ⑥我的花儿,我的一批又一批的花儿,早已悄然遍地绽放。 (选自《教师博览》2017 年第 2 期,作者陈玲,有改动) 11.结合选文②~⑤段内容,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梳理主要事件,补写方框中的内容。 12.选文第③段“他上小学后,我对他的记忆慢慢模糊,可我的形象依然深深地嵌在他的记忆里……” 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 往事如夏日里的淙淙溪流,洗涤着透支,冲刷着疲惫。内心被眼前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搅动得碧波荡 漾、涟漪轻动。 14.选文第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5.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答案】 11.“我”意外地见到“小松树” “小松树”发表获奖感言(意近即可) 12.“嵌”是动词,嵌入、镶嵌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小松树”的影响之深,表达了 学生对老师的爱戴。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往事比喻成“夏日里的淙淙溪流”,把内心的波动比作“碧波荡漾”“涟 漪轻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畅谈往事使“我”忘记了疲惫。表达了“我”内心的快乐和幸福。 14.结构上:照应文题和开头,总结全文。 内容上:深化(升华)中心,含蓄地表达了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给“我”带来了幸福感。 (意近即可) 15.能有正确的认识,联系实际谈感受。 示例: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花朵。我们作为年青的一代,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了学业,充实了自身,以后也应该继续发挥自我,展现自我。 29 【解析】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 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嵌”是“镶 嵌”的意思,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小松树”对“我”的印象深刻,这是因为“我”对孩子们的教育和 爱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学生对老师充满了感激和热爱。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 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 与昔日的学生沟通交流以后内心的愉悦与轻松。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 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 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4 题详解】 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 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 结构上来看,这段话与题目“花儿,已悄然绽放”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从内容上来看,这段话点 明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学生的成长与对“我”的支持与肯定让“我”感 到幸福。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 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此题应该围绕 对老师的理解和感激之情来谈感受,同时表明自己的决心,语言要流畅。 十二、【2018 年中考辽宁锦州卷】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30 (1)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2)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 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 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3)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 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4)“要喝水吗?”她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5)A 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 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 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 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6)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 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7)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 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 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8)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 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 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在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神奇的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 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9)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10)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 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 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 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⑾B 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 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⑿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2018 年第 8 期,有册改) 16.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31 有了一点点空隙。 1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19.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请结合语境分析 A.B 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 21.根据选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答案】 16.(1)明线:(父母的)牵手 (2)暗线: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17.外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体现出父亲饱经风霜,且病得很重 1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弥留之际的父亲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不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 深厚感情) 19.插叙,补充交代了父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记忆,写出了父母 的牵手具有神奇的力量,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 20.A:父亲临终前对母亲的不舍; B:母亲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父亲的离世 21.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中,父亲虽然去世了,但在母亲心中,父亲并 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 【解析】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 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 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如本文的线索有两条:明线是(父母的)牵 手;暗线是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一般来说,暗线往往是情感线索。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从描写的角度考虑,“灰黄的皮肤”“不安分的筋, 暴32 点睛: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 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 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 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具体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应该了解全文的 意思,然后联系划线句子的上下文,具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句中的“沿着手臂的桥”指的是父母心 手相牵,“那个人的生命”指父亲的生命,“融汇在自己身上”指的是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 中。句中说表达的情感为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十三、【2018 年中考四川遂宁卷】阅读《父亲的算盘》,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算盘 陈青延 ①每次回乡下老家,看见老屋墙壁上悬挂的父亲遗像,我便想起了父亲用过的那把算盘。而我每次对 父亲悠长悠长的思念,都是从他的那把算盘开始的。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在生产队里当会计,每当生产队里办“分配”时,算盘被他拨得“噼里 啪啦”响,社员们分配的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差错。父亲每算完一家农户的分配,用手提起算盘一甩, 算盘的珠子就两队裂开,整齐分到了两边,回归到了原来的档位。父亲使用算盘,加减乘除算数,娴熟、 快速、准确,算盘的作用,经他的手一拨弄,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③1975 年下半年,大队管委会研究,抽调父亲去大队部代销店当营业员,那把算盘在他手中运用自如, 四舍五入,精打细算,大小生意,从没有错过一笔帐。在他经营代销店的六七年时间里,每月关板子盘底 都有盈余,做到了顾客和大队管委会双满意。33 ④在父亲经营代销店的那些年,正值少年的我,因嘴馋,经常跑到代销店玩耍,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 时不时地偷点糖粒子、花根、雪枣什么的,躲着吃。父亲发现后,好几次罚我跪了算盘。直到算盘珠珠把 我的双膝顶得麻木酸痛了,父亲才让我站起来,完成了他对我的处罚教育。 ⑤父亲心里打的算盘就是:对孩子不能放纵,要从严教育。他常常告诫我说:“小来偷针,大来偷 金。”这种坏习惯,在孩子身上坚决不能存在,一定要戒除。 ⑥可以说,在整个大队,数父亲的算盘打得最好,算盘算数最精通。大队小学里有老师生病请假,经 常请父亲去当临时代课教师,指导学生的珠算课。“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珠算的口诀表, 对父亲来说,已烂熟于心。 ⑦那时期,社会落后,没有教学的塑料算盘。父亲把他那把木算盘挂在黑板上教学时,为了让拨上去 的算盘珠子一时不掉下来,就事先到医院买了一些膏布,撕成条条,将珠子粘住,进子退子,示范教学。 父亲教珠算课,通俗易懂,深受学生们欢迎。 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教育子女的家法中,都是采用跪算盘的方式。他在心里盘算着:子不教, 父之过;父母不狠,孩子不强。父亲常常对家里人说,要想孩子长大有出息,从小就要进行严格的教育, 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⑨记得年少的时候,我有一种贪玩的野性,也就是那时人们所说的我是一匹“野马”,放学后不落屋, 经常在外面“跳房子”、“滚弹珠”、“打陀螺”什么的,不到天擦黑不回家做家庭作业。每每遇到我出现 这种情况,父亲就牙齿咬得格格地响,只要我等我一回来,就罚我跪一时半会的算盘,让我长记性,改掉 野性,发狠读书。 ⑩一生中,父亲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好人”的严格教育。在我年少的时候,有一次,我把父亲那把 算盘的珠子拆了几粒下来,用一根线串联在一起,拿去“跳房子”,后来被父亲发现了,叫我整整跪了半夜 的算盘珠儿,直跪得我双膝红肿,不能动弹,坐在一边不看我一眼的父亲才肯罢休。 ⑪经过父亲严厉的家教,读中学后,我克服了坏毛病,刻苦读书,1979 年考取了中专,毕业分配到了 一家县级新闻单位,当上了一名记者。 ⑫如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计算都不用算盘算数了,全都是用的电子计算器了。小学里也大都没有 开设珠算课了。昔日的算盘已经淡去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种即将消失的物品。现在想来,若不是父亲的 那把算盘伴随他,托起一家人的生活,我至今也许还没有走出乡村呢。 (摘自《仙女湖》杂志 2017 年第 6 期,有删减。) 18.文章围绕父亲的算盘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9.品味第②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每当生产队里办“分配”时,算盘被他拨得“噼里啪啦”响,社员们分配的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 差错。 20.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21.第④⑤段写父亲罚我跪算盘、对我严格教育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34 18.①父亲在生产队里当会计分配的东西十分精准,没有丝毫差错 ②父亲去大队部代销店当营业员 从没有错过一笔帐 ③因“我”偷代销店好吃的被父亲罚跪算盘 ④父亲去学校当临时代课教师教学生打算 盘 ⑤“我”因贪玩、拆父亲算盘的珠子被父亲罚跪算盘 19.用拟声词“噼里啪啦”响声表现了父亲打算盘的娴熟、快速、准确,从而说明父亲是一个有工作 能力很称职的人。 20.既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又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下文写父亲出色地胜任工作,当会计、当营业员、 当老师等都与算盘有关,这说明第①段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作者是借这些与算盘有关的事来怀念父亲, 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说明第①段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21.不能去掉。这两段所述之事表现了父亲特有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和父亲的为人态度,说明父亲是一 个公正会教育子女的人,这与文章表达怀念父亲的中心是分不开的,所以不能去掉。 【解析】 18.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