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三历史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2.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3.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他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
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 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
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 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4.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巾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 经学为主。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政府的提倡 B.儒学的思辨化 C.佛教的传人 D.庄同经济发展
5.唐代科考中,进十科考时务策、杂文,这可以使应试者运用儒家理论发挥才情,明经考试远较进士为易。唐中叶以后,应明经试的大多为北方的旧家子弟,应进士试的则多为南方的平民阶级。唐代名臣出身进士科甚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考试内容体现了儒学独尊
B.唐代经济文化重心已经转移至江南地区
C.科举考试使南北文化差距加大
D.进士科地位的上升反映出官员素养提高
6.中国占‘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 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制的主要手段 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
7.清代前期,巾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当时1400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可见
A.城市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 B.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
C.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近代城市 D.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出现
8
.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郭嵩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
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
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D.洋务运动米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
9.右图中报纸创办于1897年11月,其第一号宣称:“中同人要想
发奋立志,不吃人亏,必须讲究外洋情势、天下大势;要想讲究
外洋情势、天下大势,必须看报;要想看报,必须从白话起头,方
才明明白白。”该报
A.表明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特产
B.宣扬了孙巾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具有开肩民智和救亡图存的作用
D.说明向西方学习成为各界的共识
10.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立宪派首领汤化龙起草通电以咨议局、商会、教育会名义请各地响应。各省宣布独立时,很多省是新军起事,咨议局服从,立宪派主政。革命派依赖新军的实力,立宪派凭藉社会声望。这可以佐证
A.辛亥革命的成功是立宪派和革命派共同努力的结果
B.新军是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体力量
C.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各省独立是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合奏
11.朱德生于1886年12月1日,朱德六十寿辰时,党中央为朱德隆重祝寿。《解放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祝贺朱德寿辰的祝词:“人民庆祝你的六十年生活,因为你是中国人民事业伟大胜利的活证明。……你和人民的队伍领导着最后的斗争,迎接着最后的胜利。”党中央此举
A.是为了坚定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念 B.增强了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
C.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充分肯定 D.体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精神
12. 1952年开始,山两平顺县两沟乡李顺达领导农民在太行山的荒凉地区开荒种田,经过共同努力,到1955年,人均收入超过抗战前的77%,比1952年前增加25.1%。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业合作化的全面开展 D.劳动模范的示范
13.下表为1968 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提案的表决情况。1971年第26届联大上票数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C.中美关系趋向和解 D.美欧日三足鼎立形成
14.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这表明
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 D.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被冲破
15.雅典所有公民都有资格担任法官,城邦将司法判决权赋予陪审法庭,陪审庭合议决定最终判决,让公民成为司法审判的主体。这种做法
A.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的原则 B.使雅典公民成为法律专业人才
C.提高了雅典人参政的积极性 D.使雅典城邦开始成为公民团体
16.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帝国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
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
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
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
17.文艺复兴有两大主题,一是人的发现,二是世界的发现。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浪漫主义应运而生 B.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信仰自由原则确立 D.神学退出了世俗生活
18.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
家”。而到1890年却出现了右图所示的现象:皇帝威廉二世决
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
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
A.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B.审相只对皇帝负责
C.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D.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19. 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西方国家仪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20. 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工业革命巾棉纺织业的发展
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21.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日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白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22.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100
万户赎回产权。修理住房贷款发放了230万次,合计9.4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55.4万次,合计23亿美元。这种做法
A.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B.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
C.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底层的直接救济 D.是罗斯福新政的巾心措施
23. 20世纪30年代后,美同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同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A.旨在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
B.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4.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区的选民大会上公开演说,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要再搞几个五年计划,促进国家工业,使苏联具有“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斯大林的观点
A.正确分析了世界大战的根源
B.符合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当时的国情
C.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D.对美国遏制理论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 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是我国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所指的功利涵盖了利己、利人、利天下三个层面的含义,是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他对人们求利动机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认为“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所以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对老百姓来说,只需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即可;对统治者来说,墨子认为要“非乐”“节葬”“节用”。墨子还提出了一种对他们是否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天志”“明鬼”,警告老百姓和统治者要遵循“控欲”,否则会受到外部力量的惩罚。战国时墨家与儒家同为“世之显学”,但“汉代以后儒家独尊,墨家则几为绝学”。
——摘编自糜海波《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与启迪》等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边沁(1748 1832)提出了功利主义学说,他认为追求快乐或避免痛苦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加总,判断行为好与坏要看该行为的后果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肯定了个人利益的至上性,“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奢谈社会利益,是无益的。”边沁提倡利他,但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幸福牺牲个人利益,边沁认为利他不过是利己的手段而已,人们之所以利他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以此实现人己两利。在实现功利的手段上,边沁主张享乐主义,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当每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增加了。受西方民主法治传统的影响,边沁强调立法和政治参与,“功利原则承认这一被支配地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边沁功利主义经过约翰·穆勒、大卫-李嘉图的修正和扩张,成为了国家政策的最主要的元素,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摘编自钱磊《边沁功利主义法律观产生的历史土壤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墨子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墨子与边沁两人功利主义思想不同命运的原因。(1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很容易使人产生技术决定论。当然,任何形式的技术决定论都不会简单地把新技术看作是推动社会发展唯一的因素。所谓技术决定论,实际上是那种把技术看作与社会文化并立的独立的力量,在这一类型的研究中,典型的方法是从探讨社会需求开始,并考察它如何传递到科学技术内部。整个机制可以结合为科学(或技术发明)从研究到应用直至取得经济效益的转化链。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受到众多质疑,认为其忽略了社会、体制、经济以及文化等力量对技术的形塑和影响作用。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技术决定论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事实准确,逻辑得当)
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 927年蔡元培等人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在中央建立大学院管理全国的教育,在地方实行大学区制的建议。这一建议与我国高校分区设置的历史传统有关。在晚清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就曾规定此后全国学务皆归大学堂统辖。蔡元培主张教育独立,“以为近来官僚化之教育部,实有改革之必要。欲改官僚化为学术,莫若改教育部为大学院”。大学院、大学区制的改革主要效法法国,因为在大学院制改革的设计者看来,法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在处理政府与教育的关系方面是做得最好的。这次改革亦具有时机:“当时国民政府方以全力应付军事,对于教育事业,尚无具体计划,教育不可无主管机关,又不愿重蹈北京教育部以官僚支配教育之覆辙”,这一改革提议得到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首肯。1927年7月公布《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改教育部为大学院,以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构。大学院不隶属于国民政府,直称“中华民国大学院”。大学院统一管理全国学术与教育行政,与中央大学院改革相配套。同年拟定并公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大学区综理大学区内一切学术与教育行政事务。改革先在江苏、浙江、河北等省试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全国。尽管此次改革有明确的目标、精心的设计与政府的推动,但从效果看,改革的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改革启动后,全国各地强烈反对,学潮此起彼伏,责难之声四起。19 29年6月,国民政府宣告废止改革。
——摘编自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革的特点,并简单谈谈这次改革失败的启示。(9分)
28.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隐蔽行动”是冷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对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1981年里根上台后,暗中大力支持波兰反政府组织团结工会,秘密资助大笔活动经费和先进的无线电通讯工具、广播电台、印刷机等设备。通过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和美国之音等广播及其他方式进行秘密宣传战和心理战,煽动人们对现政权和社会制度的不满。里根政府不断增加对阿富汗反政府武装的经济援助,还提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给苏军造成致命打击。1982
年,里根政府以波兰镇压团结工会为借口,对波、苏实行经济制裁,切断了对苏联修建横贯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的技术设备供应,并竭力劝说西欧和美国一道实行制裁,结果使苏联损失了150亿~200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秘密实施了一个“沙特行动”计划,即设法使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产量,使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跌,从而使原油输出大国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因此损失90亿~180亿美元。当时苏联正在实施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急需大量资金进口西方技术设备,里根政府这些做法对苏联经济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白建才《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隐蔽行动”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政府“隐蔽行动”产生的影响。(9分)
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王艮(1483 15 41),明代哲学家,师从王阳明,泰州安丰场(今属江苏东台)人。其“七岁受乡书塾,贫不能竞学”“十九岁即奉命商游四方”,贩卖私盐于山东及其他各地,施教之后,其徒也多为樵夫、陶匠、农人、商贾。王艮强调个人是自然之体,是物质社会乃至经济社会的基本元素。严酷的社会现实使王艮清醒地认识到“良知之学,保身而已……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则默足以容,既明量哲,以保其身”,强调“修身,立本也;立本,安身也”。王艮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进一步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圣人之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饥食渴饮,夏单冬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都是至道。他还说:“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君子”,“庶人非下,侯王非高”。他在《王道论》中说:“为人君者,体天地好生之心,布先王仁民之政,依人心简易之理,因祖尊正大之规,象阴阳自然之势,以天下治天下斯沸然矣。”王艮在这里说的以“天下治天下”,其含义就是让天下人治理天下,或者说让人民参与治理天下;“依人心简易之理”就是要反映人民的愿望;“象阴阳自然之势”就是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王艮的思想,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先河。
——摘编自杨呈胜《王艮人本主义思想论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艮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艮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并作简单评价。(9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三历史答案解析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 学知识可以判断,它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A、C、D选项都不能准确表达题意,故排除。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统一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根据题干中隶书容易 书写、辨认的特点可以判断,隶书可以使下层人逐渐地书写和掌握。秦始皇采用隶书,有利于中 央政令的贯彻,由此可知“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故选B。A、C、D选项没有 准确反映本题的立意,故排除。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的建立和加强。题干中皇帝的诏书由御史大夫转给丞相,且 该职务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可知御史大夫深得皇帝的宠信。根据所学知识,丞相、御史大夫互不 统属、相互牵制,可以判断A正确。内外朝制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排除B;丞相掌握着朝廷行 政大权,排除C;设置御史大夫是加强皇权的体现,可排除D。
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从汉以后成为主流思想。根据“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 为主”的史实,再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判断本题答案为A。B说的是宋代理学;佛 教传人是在西汉末期,排除C;庄园经济的发展对儒学变化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
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特点。根据题干中唐代名臣出身进士科的史实,可以说明进士科地位较高,而进士科地位的上升反映出官员素养的提高,故本题选D。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项叙述与史实不符;C项叙述没有正确表达因果关系,因为南北文化差距加大影响科举考试。
6.A【解析】本题考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与承认土地私有相矛盾。中国古代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法”。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皇帝的诏令即是法,大地主的土地实质上是没有法律保障的。 B、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7.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城市尽管商业发达,但都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内发展。支撑都市繁荣的消费主要是国家的开支消费,非生产性人口的消费,这是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下出现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甲午战争时,中国还没有形成近代的民族意识,社会政治还是一盘散沙的状态。中日军事装备虽然相差不多,但实质差异在制度、观念和民众状态。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是在一战后,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D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白话文的出现与救亡图存的关系。根据题干,白话文报纸出现于1897年,排除A、B、D。白话文出现时宣传的是维新变法的主张,它起到了开启民智和救亡图存的作用。
10.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特点。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分歧是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种模式、请愿斗争和武装起义两种方式的选择之争,而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则是共同目标。1911年,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这两派都主张结束清王朝的统治。根据题干所述史实可知,立宪派是革命派的同路人,故选A。B、C、D选项的叙述不准确。
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解放战争。本题以朱德的生日为切入点。朱德60大寿时为1946年
12月,故当时为朱德祝寿是为了增强人民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A、C、D选项均不符合题干
时间。
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从题干的时间“1955年”可以推知,当时党和政府正在领
导人民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A项是在21世纪以后;B项发生于1952年;D项不是主要原因。
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缓和的作用。解题的关键首先要注意到1971年与1970年
相比票数的巨大改变。发展中国家1970年联合国大会时投赞成票,到1971年依然会投赞成
票。而增加的赞成票来自哪里呢?根据教材所学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中美关系趋向和解等
史实,可得出结论:中美关系趋向和解影响到联合国投票,那些原本追随美国投反对票的国家,
转而投票赞成。故答案为C。
1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
可以毫无顾忌地谈效率观念、金钱观念。A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排除B项;题干所述事实不能反映
单一公有制的改变,故排除C项。
1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题干所述,古希腊在城邦时期将判决权赋予陪审
法庭,让公民作为司法审判的主体,从而培养了民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体现了司法主权在
民,伸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故选A。
1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商主义的意义。从题干中所述史实,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可知,当
时英国正在推行重商主义,力图打造殖民帝国。B项叙述不符合因果关系。首先建立海洋霸权
的是西班牙,排除C项。自由主义推行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17.B【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使西欧逐渐摆脱了宗教对精神世界的控制,逐
步过渡到由人自己去认识世界,催生了近代科学,故B符合题意。
18.B【解析】本题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根据题干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德意志第二
帝国时期,宰相只对皇帝负责。A、C、D选项不符合史实。
19.D【解析】本题考查金融体系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世界市场成熟的标志以世界金
融中心的形成为标志,金融业需要国际货币制度。一个国家把商品卖给另一个国家,又从第三
国或地区进口,这就需要一个金融中心来保持国际支付平衡。19世纪中后期,只有英国具有这
种能力。由此可见,金融体系促进了资本的自由流通,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成熟。
20.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T业革命的特点。通过分析题干材料可知,衣料的变化是第二次工
业革命中化学工业发展的结果,这实质上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即科学与技术的
密切结合。
21.A【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斯大林等人的观点没有认清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引进外资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
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
22.A【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初期,为使民众对新政树立信心,首先是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誉。通过成立房主贷款公司,帮助房主赎回产权,并建筑新房屋,并对民
众实施社会保障,从而改善了民众生活,使民众树立了战胜危机的信心。
23.B【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西方国家将
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目的是维护农业生产,而不是减产。
2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的冷战不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苏联的扩张
也是诱发因素,冷战局面的出现对于双方来说都有责任。根据题干中1946年2月斯大林演说
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如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笼等史实
分析可知,斯大林的演说对美国遏制理论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
第Ⅱ卷
25.(1)相同点:不同程度地肯定了白利或者利己的合理性;具有鲜明的利他色彩,都认为应把最大
多数人的利益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都看到了实现社会利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的方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不同点:①墨子的功利侧重强调天下之利至上,偏向社会功利;边沁的功利侧重个人之利
至上,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②在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上,墨子是利他主义者;边沁是合理
的利己主义者。③功利实现的手段不同,墨子主张控欲并自我监督;边沁主张享乐主义,以立
法和制度加以规范。(答出其中两组即可,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
(2)墨子:从政治层面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力行文化专制;从价值论层面讲,墨子的
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法家、儒家)存在一定的冲突;从社会经济层面看,中国古代社
会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工商业不发达且受到压制,功利论思想缺乏社会土壤;墨子的思想有浓
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墨家的思想没有与时俱进,未随历史发展而改进。(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每点2分,共6分)
边沁:经济上,工业革命后工商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政治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
展;思想上,启蒙运动提倡人的理性,主张自由民主;注意尊重个人利益,符合当时社会各个阶
层的需求;后来思想家对其理论进行了继承、修正与发展,使之更加丰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适应了英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现实需要;西方社会向来较为注重工商业,经济利益
观念很强,为功利主义思想的生长提供了土壤。(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共7分)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中西思想对比,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比较墨子和边沁功利主义的异同。解题要认真阅读材料并将材
料意思分层,概括提取出两人的思想主张,再将两人的思想主张一一对比找出相同和不同。解
题时一定注意审题,不要漏答问题。第(2)问分析两人思想命运不同的原因。该问重在考查学
生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从两人所处的社会状况并结合社会阶段特征人手分析,具体来讲可以从
两人所处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状况和两人思想本身等方面来分析。
26.示例1观点:技术决定论是错误的,技术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独立的力量。这一观点忽略了
社会、体制、经济以及文化等力量对技术的形塑和影响作用。(3分)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种种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君主立宪制的建
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
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等手段实现资本原始积
累,获得了自由劳动力。英国手工工场发展的结果,使技术分工更加精细,出现了高度熟练的技术工
人,为发明机器创造了物质前提。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工业革命的蓬勃展开起到极大的鼓动作用,为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提供了理论根
据。英国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传统的阻碍,具有良好的技术革新环境,所以英国T
业革命首先从新兴的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开始。英国是在如此丰富的各种因素的结合下,促成了持
续的技术发展过程,可见把技术看作与社会文化并立的独立的力量是错误的。(9分)
示例2观点:技术决定论是正确的,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独立的力量。(3分)
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不能适应广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技术改革成为迫切需要。1733年,
凯伊发明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一倍,造成织与纺的矛盾。随后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
的不断发明和改进,出现棉纱过剩。这又推动了水力织布机的发明,使棉纺织工业整个系统都
实现了机械化。原来的动力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形势,瓦特经过改进制成了联动式蒸汽机,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英国各个工业部门机械化,在交通运输业
上开动火车和汽船等。工业革命的过程是发明促进发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工作机到发动
机,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最后形成一个机器生产的完整体系。英国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英国
生产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壮
大,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最强的国家。综上所述,技术是推动英
国进步的独立力量,所以技术决定论是正确的。(9分)
(评分要求:1.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2.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述充分。
要求至少用两组史实论述,每组3分,共6分。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技术决定论的认识及概括、分析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需要明
确观点,然后就此观点运用史实加以论证,史实要准确,逻辑要清楚。如果肯定技术决定论是
正确的,就要明确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独立的力量。抓住材料中技术决定论的定义及解释,
突出技术是与社会文化并立的独立的力量,把握从社会需求到科学技术内部,再到应用直至取
得经济效益这一线索展开论证。如果否定技术决定论是正确的,则抓住材料中技术决定论“忽
略了社会、体制、经济以及文化等力量对技术的形塑和影响作用”,结合史实展开论证。
27. (1)高校分区设置的历史传统;教育独立思想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变革教育的需要。(每点
2分,共6分)
(2)特点:改革内容重点在教育与学术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是教育去官僚化;受法国教育制度的
启发;改革采取突变的白上而下的行政手段。(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启示:教育改革要从国情出发;要得到广大社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要与政治环境相适应;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满分,共3分)
【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综合分析
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的材料较长,但是层次性很清楚,没有阅读障碍,解答不会太难。
第(1)问要认真阅读材料,从“这一建议……实有改革之必要”可以概括出两点答案,同时结合
当时教育和国家需要的角度思考,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通过阅读材料中教育
改革的相关措施并从中提炼出大学区制改革的特点。第二小问针对改革失败的启示,可以先
思考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原因和改革的特点,就可以找到教育改革失败的启示。
28.(1)支持反政府武装;进行媒体宣传战和心理战;扶植反政府武装;实行经济制裁;操纵国际石
油价格。(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培植、加强了反社会主义因素,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了苏联集团人民的社会主义信
念;阿富汗反政府武装给入侵的苏军以沉重打击,给苏联造成巨大压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
难,加速了苏联的崩溃;扩大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影响力。(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隐
蔽行动”对迫使苏联进行全面收缩,结束冷战,促使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起了重要作用。(3分)
【解析】本题以冷战局面下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隐蔽行动”为切人点,考查学生阅读材
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以根据题意将材料
分层,将每一层的意思准确概括出来,即可找到答案。第(2)问应该根据“隐蔽行动”所涉及的
相关方面来考虑问题,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答案。
29.(1)内容:以人为本,安身立本;百姓日用即道;天下人治天下。(6分)
(2)原因: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阶级关系上,城
镇的兴起,以城市工商业者、手工业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呼唤着
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生;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加强,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程朱理学对人的严重摧
残和束缚;思想来源上,受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及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个人经历上,社会底层
的生活体验,使王艮认识到下层百姓的存在价值。(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评价:王艮的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反映了城市平民特别是工商业者自由发展经济和
追求个性的要求),启发了后人的思想和眼界,推动了明末思想、文学与科技的发展;深受儒家
思想的影响,并未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3分)
【解析】本题以明清时期思想家王艮的思想为研究对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并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以根据“王艮强调个人……进一步提
出百姓日用即道”得出“以人为本,安身立本;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主张,同时根据“他在《王道
论》……”概括出“人民之天下”的思想内容。第(2)问应该根据王艮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并结
合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考虑即可得出答案。针对王艮思想的评价,
可以结合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大角度一分为二地评价王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