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 17 说明性阅读
一、【2018 届中考甘肃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田鼠不冬眠
乔娟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
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
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
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
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 1 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 2 米长的主洞,洞
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里面铺满了软草;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
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
直到装满食物堵住洞口,这样就相当于把门儿锁住了;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
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
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
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
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⑤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
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
子”,大豆成熟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
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就这样,农民辛辛苦苦种出
来的大豆,还没等收获,其中的一部分就先成了它们的战利品。2
⑥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
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⑦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
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
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
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⑧其实,田鼠们都死光光才好呢!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
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 1000 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李传鹏《百科知识》有删改)
2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⑧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生活习性 具体表现
栖息地隐蔽凉
爽
①____________
洞系构造复杂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吃各种谷物、瓜子、水果、豆子
等
④__________ 数量庞大时,会出现种内斗争
23.第⑧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4.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很讲究分寸。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
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25.文章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
的。”思考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
【答案】
21.A
22.(1)①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 (2)②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3
洞洞相连,功能各异;里面有卧室、餐厅、卫生间、仓库、厕所专区等 (3)③田鼠的点心很多
(4)④会自相残杀。
23.列数字,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田鼠对庄稼的危害之大。
24.“到一定程度”是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具体到多到多少,这要根据田鼠的具体生存环境来
判定,生存环境不同,这个“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同;去掉了,就不够准确,无从判定“多”的程度。这
体现说明文语文的分寸感和准确严密性。
25.有道理。这是生物生存之道的自我调节,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
然法则。
【解析】
【21 题详解】
考查说明文的结构。A 项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①②段写田鼠“房子”的建造过程。③④⑤⑥写
“房子”的使用。⑦⑧写田鼠内部“不团结”(自相残杀)的特点及其天敌。
【22 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词句作答即可。如一
【23 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 1000 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
吨粮食”很明显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田鼠对庄稼的危害之大和猫头鹰对人类的
巨大贡献。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24 题详解】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这里面的“到一定程度”,是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
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去掉了,就不实事求是了。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
制性的词语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5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答此题,要联系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一些科学道理来诠释题干
句说法的合理性。生物生存的自我调节,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优秀的事物会越来越好,而劣质的事物会逐
渐被淘汰,适合的会存在下来,而不适合的就被淘汰消失掉。这个是是由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的自然进化
的法则。也就是田鼠种群的种内斗争,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二、【2018 年中考广东卷】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4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
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1000 万—2000 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
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
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
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
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
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
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
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
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
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
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
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
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
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
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
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
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
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13 日;有删改)
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视频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 1.8 个微塑料粒,
每公斤食盐中含有 1--10 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
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
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 年 5 月 17 日;有删改)
12.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13.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 2 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
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
课题。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 1500 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
片等物。
【答案】
12.A
13.C
14.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
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解析】
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6
三、【2018 届中考广西百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如何保存未来数据
任志方
①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用各种手段保存信息。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存储的数据量出现了极大
增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储存在我们的硬盘里或“云端”,但这些数据的寿命
却很短,甚至长不过我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将这些数据长期保存不丢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着手解决这
个问题。
②2017 年 2 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技术,利用玻璃中的微型纳米结构
去编码信息。基于这一技术,标准尺寸光碟能保存约 360TB 的数据,而在温度 190℃左右的环境中可维持长
达 138 亿年,这一时间和宇宙的历史相仿,是地球年龄的近 3 倍。
③这一技术被称作“五维数据存储”,它最初发表在 2013 年的一篇论文中。自那时以来,科学家不断
推动这项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④五维光碟能使用位于玻璃碟片内的微型物理结构(即“纳米格栅”)保存信息,通过读取折射的激光
能够呈现 5 种数据状态,这也是这种技术名称的来源。利用激光技术设备,可以知道纳米格栅的方向、激
光折射的强度以及用 X、Y、Z 轴表示的空间中的位置。因此,想对于传统光碟,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
更大,例如传统的蓝光光碟能保存 128GB 的数据,而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 3000 倍,即
360TB。
⑤由于玻璃是一种坚固的材料,只有很高的温度才能导致玻璃熔化或变形,而玻璃又有着良好的化学
稳定性,因此,这种五维光碟能确保数据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保存,不会丢失。
⑥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些数据信息让未来的人解读?那就是保存所有的软
件,存放在云端的服务器上,使它们永不过时,就好像博物馆一样,只不过这个博物馆是数字形式的。通
过对软件的数据内容和操作系统做一个快照,然后进行长期保存。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这些快照还需要
根据当时的技术环境,从一个云端移到另一个云端,方便任何需要者使用。
⑦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人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未说更有潜力。
科学家认为,这一技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商用。尽管在五维光碟中记录信息还需要用到成本高昂的实
验室激光设备,但光碟数据的读取并不困难,南安普顿大学的科研团队表示,类似 DVD 播放器的五维光碟
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十年面市。
(摘自《意林》2018 年 1 月下,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说明对象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来数据
B.硬盘或“云端”
C.五维数据存储技术
D.图书馆和博物馆
2.下可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7
A.2013 年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五维数据存储”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B.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比传统光碟大,它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 3000 倍。
C.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情况下,未来的人可通过云端服务器上的软件,解读过去的数据信息。
D.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来说很有潜力,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年面市。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七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B.第②段中运用的“约”“左右”“近”等概数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五维光碟的特性。
D.第⑤段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说明玻璃具备坚固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原因,再说明五维光碟能长久
保存数据的结果。
【答案】1.C2.D3.A
【解析】
【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说明对象的把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从文章的第 2 自然段开始到
四、【2018 届中考广西北部湾卷】现代文阅读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采薇8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
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
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
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
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
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結、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
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
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
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
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
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
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
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⑤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
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
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
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
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
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
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
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9.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
10.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9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答案】9.D10.C11.B
【解析】
9.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本题用选择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扩大
五、【2018 年中考广西河池卷】说明文阅读
还能不能愉快的吃烤肠?
①烤肠自问世以来,即使品味质量毁誉参半,但依然在短时间内成为取受中国人欢迎的小吃之一,创
下过年销售 18 亿根的惊人记录。
②熟透的烤肠色泽红润、通体饱满有弹性,让你感觉不吃下它就会对不起你的胃。烤肠的外表为什么
这般诱人?除了色素以外,主要还是亚硝酸纳的功劳。
③亚硝酸纳的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肉制品中允许限量使用,主要起两个作用:防腐和护色。亚
硝酸纳可以延长肉制品的保存期,亚硝酸纳和肉中的血红素结合形成粉红色的亚硝红素,烹熟后的肉便呈
粉红色。
④虽然亚硝酸纳对食品保存有一定好处,但它并不是善茬。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纳会影响红细胞运作,
令人缺氧而死。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纳的致死量为 22 毫克 1 千克,如:对于一个体重为 50 千克的人来说,
食用 1.1 克就有可能死亡。亚硝酸纳如果和胺类物质(由肉里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在胃里相遇,会变成强10
力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⑤亚硝酸纳虽然有毒,但微量的亚硝酸纳对人体是不会产生伤害的。所以国家对加工肉制品中添加的
亚硝酸纳的剂量有严格的要求:火腿肠、灌肠肉等加工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纳≤30 毫克/千克。欧洲研究显示,
过量食用加工肉制品会使死于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72%,研究界定加工肉制品每天摄入量超过 160 克为“过量
食用”。所以加有亚硝酸纳等添加剂的烤肠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有限度。
⑥其实,撇开添加剂,我们来看烤肠的肉质本身,形势也不容乐观。论营养价值,烤肠等加工肉制品
比新鲜肉差很多。
⑦综上所述,食用加工肉制品的风险毕竟存在,在解馋和规避风险之间如何选择,就得你自已权衡了。
(选自《学语文之友》有删改)
7.下列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画横线句中的“之一”起限制作用,表明只是其中的一种。
B.第③段画横线句属于生动说明。
C.第④段画横线句中的“一般情况下”改为“通常情况下”,不影响表达效果。
D.第⑤段画横线句中的“微量”一词不能删掉,删掉后不符合实际。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B.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本文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C.只要每天食用不超过三两,烤肠其实还是很好的营养来源。
D.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答案】
7.B
8.C
【解析】
7.本题考查的是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的语言特点,这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注意把握二者的不同风格,这
六、【2018 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文,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
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
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
是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 841 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11
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
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长生了动
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
上世纪 80 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
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
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
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感觉,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
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种,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
林先生称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 60 秒,汉语 5 秒就够了。
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
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格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
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
“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
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 2050 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
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况。(4 分)
1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 分)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 分)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语种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 10 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
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
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答案】
11.(1)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
(2)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
(3)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4)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2.首先提出“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的分论点;接着从正面举了自公元前 84112
年以来汉语在历史上不曾中断的记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来论证论点;然后从反面举了近现代以来汉语遭受
的冲击以及面临的危机;最后强调了“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13.(1)材料一适合放在第④段。
因为第④段的论点是“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强调了汉语简洁而富有
想象力;而材料一也强调了“汉语之美在于精”的论点,与第④段论点相吻合。故放在第④段之后。
(2)材料二适合放在第①段
因为第①段强调的是“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 号标志,
他能把一些凝聚为一个共同体”;而材料二也强调的是“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
两个观点相吻合,故放在第①段之后。
【解析】
11.考查议论文中概括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把握要点。
12.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考点。要用到“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几个连词进行总结
和归纳。
13.解析: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知识点,公式为“人+事+结果(论点)”,找到材料的论点和文章中的
论点相匹配即可。
七、【2018 年中考湖北恩施卷】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 16~19 题。
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
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
餐时人们往往共享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
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
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其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
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合,
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表意就是在盆里洗手。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
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
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
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
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
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
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
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
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逐渐消失。13
16.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17.第③段中划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
的作用是什么?
18.第①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9.仿照示例,从“歪、体”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
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答案】
16.示例一:盥洗。示例二:“盥洗”释义。
17.作比较。突出了“盥”字词义扩大的特征。
18.不能去掉。因为用“广泛”一词表明那时筷子已被使用,但是使用范围不广,去掉后改变了原意。
19.示例一:“歪”字,上面是“不”字,下面是“正”字,意思是不正,斜,偏。示例二:“休”
字,左边是“人”字,右边是“木”字,意思是人靠着树休息。
16.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标题的拟写。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
八、【2018 届中考湖北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卷】说明文阅读
给地球降温,别想了
漆 文
①根据 2015 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到 2020 年,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平均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之前
的气温高 2℃以内。如今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科学家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
给地球降温并不难,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有什么妙招。
②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并不少。温室效应的诱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给地球降温,首先要考虑减少空气中14
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体化起来。那么该如何固碳呢?
③固碳方法其一,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也就是碳酸盐矿物。但直接将二氧化碳气体矿化需要千万
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先将二氧化碳溶解制成碳酸氢钠溶液,再将其注入地下 400 米到 800 米深处的玄武岩
层中。为什么选择玄武岩呢?因为它常见、分布范围广,并且碳酸氢钠呈酸性,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钙、
镁、铁,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另外,在地底深处压强大,
二氧化碳不会轻易溢出,就像喝碳酸饮料时,如果你不将盖子打开,封存在罐中的二氧化碳是不会溢出的。
④固碳方法其二,植物来帮忙。绿色植物是碳最好的载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可
以将碳固定下来。植物固碳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需要大量的树木,如果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需要
将整个澳大利亚都种满树,或者将海洋表面的 10%都种上海藻。
⑤除了固碳,给地球降温还有其他方法。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我们是否能够减少这些能
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呢?有人提议将街道涂成白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有人提议在太空中装面大镜子,将
光反射回去。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灵感来源——火山。
⑥如果仔细观察全球气温变化记录,将每年的气温变化数据制成折线图,它所呈现的并不是一条平滑
的直线,而是有升有降,有些地方起伏的幅度还不小。在许多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
原因——火山喷发。
⑦火山喷发不但会喷出火山灰、岩浆,还会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
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1991
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向大气中喷洒了将近 2000 万吨二氧化硫,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大量
气溶胶的注入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下降了约 0.5℃。更为突出的例子是 1815 年印度尼西亚的
坦博拉火山爆发后,1816 年被称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⑧如果我们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二氧化硫,不就能够给地球降降温了吗?
⑨但火山爆发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816 年,美国东海岸、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遭到了洪
水的侵袭。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火山爆发很突然,大量气溶胶突然进入大气,造成气候突变。如果人为
地加入气溶胶,我们可以慢慢来,让飞机全年分散地向地球平流层持续加入少量硫,不集中在某一个地方,
这样便不会对某个地区造成剧烈的影响。并且,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了。
⑩科学家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如此多,看来全球变暖一点儿也不可怕,我们可以轻松解决。真的是这样
吗?这些给地球降温的方法真的能够投入使用?答案是否定的。
⑪将二氧化碳矿化,耗资巨大,无法大规模使用,并且谁也不能保证地质变化会不会让封存的二氧化
碳溢出。植物固碳,暂且不说我们是否能够种足够量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成长需要时间,而在它们成长的
这段时间里,谁又能确定二氧化碳不会持续增加,超出它们的承受范围呢?
⑫用硫给大气增加气溶胶的后果更难以预测。气溶胶颗粒也许会抵消一些温室效应,但同时它也会对
气候产生其他影响。例如,它不会减缓海水酸化反而可能加剧,因为二氧化硫同样是酸性气体。另外,气
溶胶会使热带过度冷却,两极也会降温,造成无法预测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溶胶对降雨的影响比二氧化
碳要大,如果投放能够完全抵消温室效应的气溶胶,会使全球水循环过程加剧。15
⑬其实,地球工程会对地球有怎样具体的影响,我们只是根据模拟实验和经验推测,并不能完全确定,
也不知道如果运用了这些方法,造成的后果是否会失控。
⑭假设这些方法确实有用,也能够大规模投入使用,那么问题解决了吗?并非如此。一旦人们知道了
科学家会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就会放肆排放二氧化碳,不再担心后果了,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⑮地球工程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诱人却危险。美国地球工程科学家瓦格纳说:“如果今天需要投票
决定是否启动地球工程,我会投反对票,我希望地球工程永远也不启动。”如果是你,你会投赞成票还是
反对票呢?
(选自《大科技》2018 年第 3 期,有删改)
15.本文从说明对象上看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16.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7.科学家为何会想到喷洒二氧化硫给地球降温的方法?
18.如果要在“给地球降温,别想了”句末添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呢?请简述理由。
【答案】15.事理、 逻辑顺序。
16.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分明地介绍了固碳的两种方法,让读者有清晰
的认识。
17.示例:①在气温急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火山喷发。②火山喷发会喷出大
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越,还
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④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
18.示例:①加感叹号。态度鲜明地表达了给地球降温绝不可能的观点。同时以触目惊心的标题吸引
读者,引发读者的关切与反思。②加问号。以问号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人们对能否“给地球降温”的疑
虑与思考,让人们对未来“给地球降温”充满期待。
【解析】
15.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点睛: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的
****。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科学准确、作比较——突出、16
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结合文章的具体内
容。
17.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首先应在文中找到题目所涉及问题的所在位置,然后联系
上下文确定答题范围,对相应内容进行分层筛选,概括作答即可。“喷洒二氧化硫给地球降温”出现在文
章第⑧段。联系上下文,第⑤段提到了科学家的新的灵感来源——火山。第⑥段阐述原因:在许多气温急
剧下降的数据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火山喷发。第⑦段分析了火山爆发降温的原理:火山喷发“会
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形成气溶胶颗粒,这些气溶胶颗粒像一层罩子,使阳光难以穿
透,还会将部分入射光反射回去,从而产生冷却效应”。第⑧段写到了“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喷洒大量
二氧化硫”,第⑨段提到“地球上硫磺储量丰富,足够我们使用”。因此,应将答题范围确定在第⑥段、第⑦
段和第⑨段,将相关信息分条概括即可。
18.本题考查对说明文题目作用的把握和说明文内容的理解。文章标题末尾一般不加标点,如果加一
般也是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等特殊符号。确定标点范围之后,根据标点符号所传达的情绪及本文的说明
内容、作者观点概括即可。如果加感叹号,则是要对题目进行强调,肯定的语气表达了给地球降温决不可
能的观点,同时对题目的强调也可以引发读者对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关切与反思。如果加问号,疑问句
的形式一般会比较吸引读者对问题答案的探究欲,引发阅读的兴趣。据此概括即可。
九、【2018 届中考湖北荆门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按照科学定义,桥是--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说文解字》
里说:“果,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
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
(2)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
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
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途-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
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
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照 44 年(公元 1705 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 13 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
(3)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果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形等,无不显
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
的美。”
(4)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灞桥
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
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凭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5)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莱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
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
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果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 165 千米
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 55 千米,桥、岛、隧结17
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6)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
了创新文化的显来标识!
(选自《科学 24 小时》2017 年 12 期有改动)
15.文章第(1)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6.文章第(5)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列举说明。
17.本文(2) (3) (4)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18.一座桥,一个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正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所说:“没有中国侨是欠美
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请结合文本,概括中国桥梁的美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每空不超过七个字)
【答案】15.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
了说服力。
16.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②举例子。通过列举
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17.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②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
的艺术性: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
18.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解析】
15.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也是在考查说明方法。“按照科学定义,桥是--种架
空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
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
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
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17.试题分析:考查说明顺序。第 2 段说明桥梁的实用性;第 3 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 4
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所以属于逻辑顺序。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
白。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
答即可。如第 2 段说明桥梁的建筑美;第 3 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美;第 4 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
美。
十、【2018 年中考湖南长沙卷】说明文阅读18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
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 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
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
会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
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
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
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 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
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
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
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
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
要视乎场合而定。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固定“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
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
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
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
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
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
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
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
B.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情感。
C.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D.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敬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的差别。
B.第②段“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
等等”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④段“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一句中的“绝大多数”删除后,原文意思没有改
变。19
D.本文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用餐时礼节的不
同。
18.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
【链接材料】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
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孙梅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
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
【答案】
16.C
17.C
18.(1)安排在右边,因为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
(2)在西方,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解析】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结根据文章第 3 段内容““室”是用
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可知,“室”的居住
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而不是: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
的原则。所以,C 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选 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7.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8.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第③段内容,根据文中“在西
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可以得出(1)的答案:安排在
右边,因为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把握文章第④段内容,根据文中“对西方人
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20
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可以得出(2)的答案:在西方,频繁敬酒在
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十一、【2018 届中考湖南湘西卷】阅读《手写比打字有助记忆》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夜光杯》今年 2 月 7 日的一篇《医生的字》的文章提到有一位叫马红霞的医生写的病历单的字迹
工整清秀,现今已是非常稀罕。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关于手写的话题,那就是记(英文)笔记时,是手写好
还是打字好?
②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打字的速度更快,当然要具有这种速度,必须受过专门的
打字训练。但是有美国教授研究后认为,手写笔记有助于学生在教室里集中注意力,习惯于手写笔记的学
生学习成绩也较好。较之喜欢用英文速写方法的学生,用普通书法记笔记的学生能学到更多知识,对信息
的记忆也更持久,更乐意把握新的思路。和用键盘相比,手写能紧扣人的思维,使获得的信息更有条理。
③统计显示,听课时用键盘记笔记速度更快,打字和手写每分钟的速度之比大约是 33 字比 22 字。在
短时期内,打字是有优势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教授___17___年做过一项调查,上课甫结束立即
对学生进行跟踪,结果发现“打字族”能够回忆起更多的上课内容,对上课内容进行测验的成绩也比“手
写族”要好一点。
④问题是这种优势是暂时的,经过 24 小时,“打字族”对自己记下的东西全忘记了,他们在键盘上敲
下的长长的笔记太表面化,也太肤浅了,无助于他们回忆起上课的内容。相反,“手写族”能够持久记忆
课堂讲课内容,甚至在一星期以后仍然对课堂上的一些概念有很好的掌握。很显然,手写会把听到的东西
更深地记住。用普通书法记笔记更便于温习上课内容,因为它们较之速记法组织得更好。
⑤人们要问,“打字族”能记下较多的内容,为什么掌握的知识反而少呢?研究证实,打字是一种机
械反应,对听到的东西是逐字逐句地记下;“手写族”记下较少的东西,但是在记下的同时也在思索,并
且对内容有了一个消化。
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科技含量的笔记本电脑人见人爱,它可以使打字更快,但恰恰对学习知识是
有害的;手写可以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然而有统计说,手写平均只能记下 30%左右的内容,为了跟上讲课者
的速度,手写会漏掉一些重要的限定词,省略掉一些关键的细节——所以手写还大有改进的余地。
1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本文就手可以增强记忆的持续性进行说明。
B.手写记忆久,紧扣人的思维,使获得的信息更有条理。
C.打字记笔记速度比手写记笔记速度快。
D.手写比打字有助记忆,因此要摒弃打字。
18.第③段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下定义 D.列数字
19.生活中,你喜欢打字还是手写,谈谈你的看法。21
【答案】17.D18.A
19.当然是以手写为主,因为还处在学习知识的阶段,手写有助帮助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但将来为
了提高工作效率,打字还必须要学要用,这与工作环境有关。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
十二、【2018 年中考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假如汉字会说话
乐琦
①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
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味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你看,甲骨文的雨
( )、山( )、本( )末( )、采( )、休( ),视之其象可见,察之其事可明,思
之其意可会。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当我们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
③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发展为成熟
的文字体系。
④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甚少涉及。为什么我们
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
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也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
“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
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和“旦”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22
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
的情景。传承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⑤中国人对汉字的敬畏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古代,读书人“敬惜字纸”。直到现在,每逢过
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时的汉字,正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
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盼。
⑥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瑞典教汉
字,每教一个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他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汉字王国》,讲述中
国人和汉字的故事。美国人斯睿德,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
叔”。
⑦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古典文字,独具特色,内涵丰富。汉字的古今同脉是民族文化传承
和文化自信的根基。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
量。
(选自 2018 年 5 月 7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11.“甲骨文的雨( )、山( )”“视之其象可见”。请用简短的文字分别描述你看到甲骨文
“雨”和“山”后想到的景象。
12.如果把下面这段话作为本文第⑥段的论据,你觉得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时就开始学习中文。去年,她用中文背《三字经》和古诗
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了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
13.有人认为,学习汉字只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就足够了,不必深究字的本源意义。请联系自己学
习汉字的经历,结合本文及材料【甲】【乙】,谈谈你的认识。
【甲】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
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发语的辅助工具,但是绝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
能具有那种魅力。
(选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乙】观看《开学第一课》,我印象最深的是“字以溯源”中王宁老师展示的“正”“直”的造字思路
和演化。行不离轨是“正”,目不斜视为“直”。“正直”就是看清道路,奔向目标。之前,我都不知道每
天都在书写的汉字,竟这么富有哲理。
(选自网络:某中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答案】10.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追溯汉字
的根与源,可以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11.看到甲骨文的“雨”: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淋淋漓漓;看到甲骨文中的“山”:地平线上的群峰
起伏连绵。
12.示例:我认为可以。这段文字的观点是如今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23
恋汉字。特朗普的外孙女从小就学中文,能用中文背诵《三字经》和古诗,足以证明这一论点。(如果认为
不可以作为论据,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13.示例:我认为,学习汉字不仅仅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还应该探究字的本源意义。因为汉字集
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是一切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中,追溯汉字的根与源,
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解析】
10.试题分析:考查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的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
11.试题分析:首先要看懂甲骨文的“雨”与“山”字的形状特点,再联想到今天“山”与“雨”两
个字在今天的意思。然后发挥想象,解读其义。想象“雨”与“山”所描绘的景象。
12.试题分析: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
十三、【2018 年中考辽宁丹东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路由器也智能
刘露
①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我们家中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从 PC 到手机,从电视到平板电脑,任何一款能
称得上智能的设备都需要连接网络,这也促成了路由器的第一次升级,即从有线路由到无线路由,
②但是,普通无线路由器只是满足了设备上网的需求,却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些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共
享,于是,智能路由器逐渐火爆起来,很多厂商纷纷推出智能路由器,像小米路由器、极路由等。
③智能路由器,即智能化管理的路由器,相比普通路由器,它更像一台个人电脑,其优点很多。首先
它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各种应用,自行控制带宽、在线人数、浏览网页、在线时间,
其次它拥有强大的 USB 共享功能。真正做到网络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此外智能路由器还具有视频监控、
远程开关机,脱机下载,USB 打印以及实现手机管理等——系列功能。
④智能路由器正因为具有以上优点,它才更加智能,成为家庭存储中心和数据处理器,它不再仅仅是
一个网关设备,还是一个带有智能操作系统的入口平台,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智能路由器将承载着家庭
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功能,控制着家庭的整个网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4
③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中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都会与路由器相互连接。在整个家庭网络中,智能
路由器处在绝对中心的位置,它有资格成为家庭中“信息的中心,连接的中心、娱乐的中心”。例如,你用
手机在网上发现了一部极佳的电影,点击下载后,智能路由器使远程帮你下载并存入路由器中,最终共享
至智能电视并呈现出来,供全家人观看。这样的体验是不是十分“智能”呢。
⑥当然,除了功能上的转变,智能路由器的“智能”还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它将一个单一功能性的产
品变成了一个平台,除了管理和配置更加简单直观外,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安装 APP 插件来增加新的功能,
让用户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⑦总之,越来越多带有鲜明个性的智能路由器陆续出现,将掀起一场“家庭网络革命”。在 WIFI 环境
下,无论是 PC.电视、还是手机、平板电脑,都无法“逃离”智能路由器的管控。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
概念日益流行,智能路由器对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的链接还将向冰箱、空调、热水器领域延展,智能路
由器的未来大有可为!
22.智能路由器有哪些优点?
2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4.选文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逐渐”不能删掉,为什么?
25.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6.科技改变生活。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你畅想一下将来还
会有哪些智能设备走进你的生活。
【答案】
22.①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各种应用,自行控制带宽、在线人数、浏览网页、
在线时间②它拥有强大的 USB 共享功能。真正做到网络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③智能路由器还具有视频监
控、远程开关机,脱机下载,USB 打印以及实现手机管理等——系列功能。
23.逻辑顺序。24.不能去掉。“逐渐”一词,强调智能路由器火爆是有一个过程的,去掉了,则突
显不出这一特点,语句的意思和韵味大为改观,显得不够准确。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5.举例子。以具体实例说明了智能路由器处在绝对中心的位置,它有资格成为家庭中“信息的中心,
连接的中心、娱乐的中心”,非常具有说服力。
26.示例:智能机器人保姆,可以按时打扫家庭卫生、洗衣做饭等。
【解析】
2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25
十四、【2018 年中考辽宁阜新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墨烯,潜在应用令人惊喜
①2017 年,英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先后利用不同方法,实现了对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的精准控制,使得体
积较小的水分子可以顺利通过,而盐离子则被“堵在门外”。该成果展现了氧化石墨烯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巨
大潜力。
②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孪生弟弟”。自 2004 年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内用看似不可思议的“撕胶
带”的方法,从大块石墨中剥离出科学家曾理论预言不可能稳定存在的单层石墨烯以来,石墨烯这一科学
名词已变得家喻户晓。短短十几年,围绕石墨烯的各项研究发展迅猛,并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③石墨烯是“碳材料家族”中的一员,是由一个个碳原子在平面内按照六边形蜂窝状结构排列形成的
一种层状材料。由于其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大小,约为 0.34 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
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薄材料,石墨烯也被称作是一种二维材料。
④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二维原子结构,石墨烯展现出了许多普通三维材料并不具备的奇异性质。单层
石墨烯的透光率高达 97.7%,肉眼看过去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它有着绝佳的导热性,传热导能力是金刚石
的两倍以上。石墨烯的机械强度极大,比钢铁还要强 200 倍。如果把 1 平方米的单层石墨烯做成一张吊床,
区区 0.34 纳米的厚度便可以稳稳地承载一只猫。石墨烯还具有十分优良的电学性质,导电性比银和铜还
强,载流子迁移率比碳纳米管和硅还高。
⑤基于石墨烯极其优异的物理特性,人们对它的应用寄予厚望。近十年的研究表明,石墨烯在基础研
究、高频电子器件、柔性显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新能源电池、超级电容、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非凡的
应用潜力,被誉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26
⑥在众多潜在应用中,石墨烯净水技术不仅在原理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在实验室也取得了许多重大
突破。众所周知,活性炭作为一种常见的传统污水处理材料,内部有很多疏松的孔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
力。而石墨烯特殊的层状和孔状结构,使其吸附能力是活性炭的成百上千倍。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微
观调控、修饰与改性,制造出许多种不同的具有超高效吸附特性的石墨烯基吸附材料,它们不仅能吸附超
过自身质量数百倍的污染物,还可以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可以说,石墨烯在污水处理和海水淡
化方面提供了令人惊喜的全新解决方案。
⑦目前,中国石墨烯产业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 2025”
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我国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包括石墨烯净水技术在内的
一些技术突破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我们相信,与石墨烯有关的新技术、新发明会在不远的将来
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类带来巨大福音。
(选自 2018 年 3 月 28 日《人民日报》,作者袁家浩,有改动)
16.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薄材料,石墨烯也被称作是一种二维材料。
17.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石墨烯的机械强度极大,比钢铁还要强 200 倍。
18.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极高,所以肉眼看过去是完全透明的。
B.石墨烯具有十分优良的电学性质,导电性比银和铜还强,载流子迁移率比碳纳米管和硅还高。
C.在众多潜在应用中,石墨烯净水技术不仅在原理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在实验室也取得了许多重大
突破。
D.我国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包括石墨烯净水技术在内的一些技术突破
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
【答案】
16.不能删去,“迄今为止”意思是到现在为止,起限制作用;说明石墨烯是人类到现在为止发现的
最薄材料,以后还可能发现更薄的材料。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
密性。
17.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说明了石墨烯的机械强度极大。18.A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27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
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
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有误,从原文可知,“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高达 97.7%,肉眼
看过去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并不是“完全透明”。
十五、【2018 年中考辽宁锦州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不
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
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从颜值到爆发力都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
鬣狗是猎豹这一草原霸主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猎,鬣狗总会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
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也只能任由它们掠夺;有时食物争
夺得太过激 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会被鬣狗发现。
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
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于肩负着抚养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
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
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
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28
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
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2018 年第 8 期)
22.请概括选文第②~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3.请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24.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
千个。
25.选文第⑨段中提到“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你知道的哪种动物行为
也能体现生存智慧?请简要地说一说。(文中提到的除外)
【答案】
22.猎豹把食物挂在树上的原因。
23.“仅”是“只”的意思,表强调,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猎豹吃完一头羚羊所需时间之短,“仅”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4.参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许多鸟类也有贮食的习惯
25.示例 1:当壁虎被天敌咬伤身体后,它会主动断尾,并以此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从而迅速逃离。
示例 2:在一年四季中,雷鸟身体的颜色会随着周围颜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
物是十分有利的。
【解析】
2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②~⑥段内容,根据文中“猎
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
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等内容,可分析概括为:猎豹把食物挂在树
上的原因。
2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仅”:“只”之意,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猎
豹吃完29
十六、【2018 年中考山东菏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
①1993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心理学家
弗朗西斯·罗彻对 36 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 10 分钟莫扎特的 D 小调奏鸣曲;
其他的人保持安静。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
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
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
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
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
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
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
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
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
制人的肢体运动。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
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
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
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
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双手互相配合的运动,对提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极有益处,会
使工作的效率提高。30
⑥当然,如果你对学习乐器演奏(A)望而生畏,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也是(B)大有裨益。科学家
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尤其是复杂的古典音乐,对大脑各种功能也能产生良性刺激。
⑦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举例来说,像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安排复杂的事情,
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解答谜题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象和处理能力。研究表明,进行
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音乐是相同的。所以,当我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好像在处
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大脑得到了锻炼。
⑧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他们的听觉注
意力,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比常人要好。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
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息、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⑨音乐能让人变得聪明,如果在学习或工作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科学家早就发现,音
乐可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但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
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C)毫无二致。
⑩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 A.B.C 三个组。A 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板》,B 组儿童聆
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 C 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
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新学的知识。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
是 A 组,其次是 C 组,最差的是 B 组。
⑪专家们的解释是: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样,对孩子的
大脑认知机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
⑫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能帮助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新知识,就需
要(D)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了。因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12.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文中加点的四个词语,其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望而生畏 B.大有裨益 C.毫无二致 D.全神贳注
13.第②段“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
(只有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
14.第④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你的同学王冰喜欢在预习新课时听摇滚音乐。请你结合本文知识劝她改掉这个习惯,你会怎么说?
(50 宇左右)
【答案】12.C13.不能去掉。因为“可能”只是表示揣测,不是十分地肯定,去掉了,就变成了肯定
的意思,与科学事实不相符合。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4.举例子。通过这个实例说明了演奏乐器可以使人聪明的原因: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
化状态,有很强的说服力。
15.预习新课就是学习新知,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会减弱你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起消极作用。
【解析】31
【12 题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C 处的成语使用有误,“毫无二致”意思是丝毫没
有什么两样,即完全一样。结合下文的内容可知,这个成语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
十七、【2018 年中考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3 题。
萤(节选)
法布尔
①众所周知,萤火虫的身上带有一盏灯。它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这盏灯,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进的路
程,这就是它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②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前两节的每一节下面都会发光,形成宽宽的节形。而
位于第三节的发光部位比前两节要小得多,只有两个小小的点,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因而在
这个小昆虫的上下面都可以看得见光。
③雄萤则不一样,与雌萤相比,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
④我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过这两条发光带:在萤的皮上,有一种白颜色的涂料,形成很细很细的粒
形物质——光就是发源于这里。在这些物质的附近,分布着一种非常奇特的器官,它们都有短干,上面还
生长着很多细枝。这种枝干散布在发光物体上面,有时还深入其中。
⑤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世界上有一些物质,当它和空气相混合以后,立即便
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
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萤能发光,便是这种氧化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
证。萤的灯就是氧化的结果。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氧化作用所需
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 32
⑥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也就是说,它可以随意地将自己身上的
光放大一些,或者是调暗一些,或者是干脆熄灭它。
⑦那么,这个聪明的小动物,究竞是怎样行动才达到它调节自身光亮的目的呢?经过观察我了解到,
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萤不高
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
⑧每次当我想要捕捉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它们总是爱和我玩捉迷藏。就在刚才,我明
明清清楚楚地看见它在草丛里发光,并且飞旋着,但只要我的脚步稍微有一点儿不经意,发出一点儿声响,
或者是不小心触动了旁边的一些枝条,那个光亮立刻就会消失掉。
⑨然而,雌萤的光带,即便是受到了极大的惊扰,也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比如,把一个雌萤放在
一个铁笼子里,空气可以流通。然后,我们在铁笼子旁边放上一枪。面对这样暴烈的声音,萤似乎什么也
没有听到,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它的光亮依然如故。于是,我又换一种方法试探,取一个树枝,再
把冷水洒到它们身上。但是,这种种方法都失败了,各种刺激居然都不奏效,没有一盏灯会熄灭,顶多是
把光亮稍微停一下。然后,我又拿了我的一个烟斗,往铁笼子里吹进一阵烟去。这一吹,那光亮停止的时
间长久了一些。还有一些竟然停熄掉了。但即刻之间便又点着了。等到烟雾全部散去,那光亮便又像刚才
一样明亮了。假如把它们拿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一捏。只要你捏得不是特别的重,那么,它们的光亮并
不会减少很多。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全体熄灭光亮。
10.下面理解,符合原文内容和表达的一项是
A.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一样,都长在身体的最后三节。
B.萤的亮光是靠连着呼吸器官的细管里流入的空气量来调节的。
C.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萤调皮可爱的特点。
D.外界的干扰完全不影响雌萤的发光。
11.阅读第⑤段,提炼整合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萤火虫”的发光原理。(不超过 50 字)
12.将下面的文段与本文对比,说说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萤火虫体长 0.8 厘米左后,腹部可见腹板 6~7 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
虫无翅,身体你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萤火虫靠体内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来发光,通过
控制发光器官内化学反应的开始与结束,以使光产生或消失。
13.阅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所体会到的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答案】
10.B
11.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由连接着萤火虫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空气与萤火虫体内自
身的“可燃物”混合,产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光亮。
12.该文段符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在表达上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而本文表达上,除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外,还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充满对萤的喜爱之情;语言生动
传神,亲切自然;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33
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等。
13.(1)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如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
(2)反复推敲实验,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认真钻研。如第九段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怎么让萤的光
亮停止和消失。
(3)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
捉迷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与表达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逐项内容从文本中找出有关句子,然后仔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寻找到相关句子,然后根据句子中内
容所表达的主旨,进而分析人类应该具有的品质。如法布尔在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的部分,
就反应出人物“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科学精神;如文章中多次出现“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
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可以看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这是源于对自然的热
爱。
十八、【2018 年中考四川广安卷】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 8——10 题。
农业 3.0 时代
所谓农业 3.0 时代,是相对农业 1.0.2.0 时代而言。农业 1.0 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其特征
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技术水平较低,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对风调雨顺、地力水源等自34
然因素依赖度高。农业 2.0 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反哺于农业,
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广泛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产品
“量”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 3.0 时代则发端于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它既是对农业 2.0 时代的继承,也是对农业 2.0
时代的超越;;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个性化、更具丰富性;它不仅满足“量”
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满足“质”的要求。总之,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颠覆性的农业。
农业 3.0 时代的农业样态,更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比较重要的就有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
业、品质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
样态交叉融合而来的新样态。
比如智慧农业,它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生产,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
再造。
又比如绿色农业,它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民众对高品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相对接,采
用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可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
效益的双赢。
类似这样的农业样态不断兴起,“农业+”“+农业”,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告别简单粗放、
整齐划一,迈向一个新时代——农业 3.0 时代。
(节选自 2017《半月谈》13 期)
8.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9.选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打比方、作比较
B.列数据、打比方
C.举例子、列数据
D.分类别、作比较
10.下列选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介绍了农业 3.0 时代的含义及其样态。
B.农业 1.0 时代是单纯的“地里刨食”,自给自足的传统时代;农业 2.0 时代是简单粗放、整齐划
一,广泛使用工业品的时代;农业 3.0 时代是信息化、技术化水平更高的新时代。
C.蔬菜种植基地引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给蔬菜提供种植
需求,这是智慧农业的一种体现。
D.删掉“农业 2.0 时代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这句话中的“较35
大”一词,更能准确体现农业 1.0 到 2.0 时代的惊人变化。
【答案】
8.B9.D10.D
【解析】8.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
十九、【2018 年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 55 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
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 3 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
要穿越 30 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 30 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
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
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道连接桥生。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奥大桥,巨龙在离岸 20 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 6 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
岛批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 10 万平方米
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 120 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
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简直径有 22 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 51
米,相当于 18 层楼高;重达 550 吨,与架 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
界妃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 公里的沉管隧道由 33 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
180 米、宽 38 米、高 11.4 米,重量达 8 万吨。要让 3 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 50 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
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
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36
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 16 级台风 7 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 120 年,大桥仅主梁钢板
用量就高达 42 万吨,相当于 10 座鸟巢或 50 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
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 50 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 4000 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
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桃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
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
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
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 多次出海跟
踪,拍摄 30 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
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 1400 头,增加到了约 1800 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
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
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18.港珠奥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饰要概括
19.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0.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1.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答案】
18.(1)探索出外海快速筑鸟技术,建成人工岛:(2)创造性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3)采
用“搭积木”的方式建造。然后拼装成桥。
19.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桥、鸟、隧交通集群工程”加以具体的解释,使说明对象“桥、
岛、隧交通集群工程”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20.无论……都对“全部”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表明桥梁的大大小小部分,全部使用“搭积木”方式
完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C919 大型客机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和新一代超临界机翼等先进气动力设计技术、结构设计技术和较
大比例的先进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采用先进的电传操纵和主动控制技术,提高飞
机综合性能,改善人为因素和舒适性,采用先进客舱综合设计技术,提高客舱舒适性;采用先进的维修理
论、技术和方法,降低维修成本。
【解析】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37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
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
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
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20.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原句为“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
建道。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从句意考虑,“无论……
都……”限制了“全部”,目的是强调桥梁的所有部分,都是靠“搭积木”方式完成的。“无论……
都……”是起强调作用的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2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这是考查考生对
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了解。此题答案比较开放,只要能答出近几年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加以介绍均
可。当然在介绍其中的“科技密码”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