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青岛二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岛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段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与物候 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接着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到了第二候,虽然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城过百雉。”城墙则称为雉堞,谢朓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节选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整个小寒时节的天气都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此时尽管有冰天雪地的现象,但阳气已动,阳能开始增加,自然界的一些候鸟和留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B. 在先民的心中,大雁是禽鸟中最机智聪明的,作为一种候鸟,小寒时它们感受阳气已动,开始离开南方最热的地方有组织渐次向北迁移。‎ C. 作为留鸟,喜鹊既表现为很强的适应气候和人类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觉到气候的变化,小寒时会冒着严寒在高大的乔木筑巢,为孵养后代做准备。‎ D. 作为小寒第三候,在山中的野鸡也参与了中国传统节气的表达,节气的变化、阳气的生长使得野鸡不论公母都开始鸣叫,用叫声来招引同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小寒其实并不寒,因为小寒这个节气其实是阳能在增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B. 文章论证大雁是人类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量引用了名言名句,非常有文化内涵。‎ C. 文章将小寒节气中三种物候做了对比论证来分别表现对先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有大有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可读性强。‎ D. ‎ 文章在论述中采用总分的层次来安排内容,按照大雁、喜鹊、野鸡的顺序,分别论证了小寒时的三种物侯特征,使论述既非常清晰有条理。‎ ‎3.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冰簟银床梦不成,雁声远过潇湘去,碧天如水夜云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C. 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李绅《江南暮春寄家》)‎ D.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小寒时节的天气”错,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非天气,根据第四段首可知,只有小寒的第二候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而非小寒整个时节。故本题选A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其实并不寒”错。B项,大量引用论证法错。C项,采用了对比论证法错。故本题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原文第一段内容可知,小寒阳能增加,表现在小寒物候上,A项,表现为北方秋冬季节,此时大雁南飞。B项,为夏季的喜鹊。C项,则体现大雁北飞。D项,抓住北雁南飞,也属于深秋季节。故本题选C项。‎ ‎【点睛】‎ 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比对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米 徐慧芬 小米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从小就长得很丑,丑得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一张大嘴,嘴皮翻起,眼皮上有块跌伤后留下的疤,疤没长好,使眼皮有点吊起来,让人觉得两只眼睛大小很不一样。‎ 小米三年级转到我们班,来后不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喜欢说谎。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说是她妈妈专门买给她吃的,买了好多好多。可是,那天,她摇摇晃晃拎着一只大马桶走着,她妈妈迎面上来,伸手就是两记耳光,原因就是她偷了糖果还不承认。有一个同学看到了,全班也就知道了。大家都说小米骗了人,以后不吃她的糖果了。‎ 过了一个学期,班里来了两位实习老师,班主任让大家穿得干净点,迎接新老师。小米从书包里掏出一块漂亮的丝巾围在脖子上,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她的小阿姨送她的生日礼物。后来她的小阿姨当着同学的面骂小米是贱骨头,偷了她的新丝巾。从那以后,没有一个同学相信她的话了。但是,她仍旧不断地说谎,又一次一次地被别人戳穿。‎ 说谎是不老实的行为,当然不够资格当少先队员。所以到了五年级,小米还是入不了队。后来她又做出了一件更严重的不老实的事情。那次我们中队去少年宫搞活动,当然,不是少先队员,不戴红领巾,少年宫门口是不让进去的。这次,辅导员对小米说:“你也去吧,你候在门口,等我到了,带你进去。”可是等我们进了少年宫,发现她早已进来了。辅导员问她:“你怎么进来的?”她说是看门的老伯伯主动放她进去的。后来别班有个同学告诉辅导员说,他看见小米慌慌张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红领巾往脖子上一系,进门后又赶紧扯了下来藏在口袋里。辅导员问小米,是不是这样?小米说是别人瞎说。有个同学就一伸手从她口袋里扯出了红领巾。这样,大家便很气愤,气愤她竟敢冒充少先队员。之后大家经常骂她:不要脸!骗子!冒充少先队员!‎ 试题过了几年,碰到上山下乡,小米和她的弟弟为了实现“一片红”,就一起回到他们老家乡下插队落户干革命了。又过了几年,她妈妈退休了,有政策可以让子女顶替,小米的弟弟就上来顶替她的妈妈进了工厂。小米就在老家生了根,嫁给了当地一个驼了背的村办厂厂长。小米的乡亲告诉过小米的娘家人,那个驼背脾气很坏,喝醉了酒,常常骂小米是丑八怪。驼背还嫌小米乱花钱,把钱统统藏了起来。小米买布做一条短裤的钱也要向他讨。可是小米回娘家时,还是骗大家,说她的男人待她很好,很看得起她。她男人偶尔发发小脾气,她只要眼睛一瞪,男人就乖得一声不响了。她说她很有威信,两个孩子也听她的话。‎ 又过了几年,又有政策,知青的孩子可以报一个户口回来。男人说:“两个丫头,弄一个回上海吧。”她就到娘家来和父母兄弟姐妹商量。大家说:“哪来的地方住?难办得很哪!”她回到乡下,又骗男人说,家里的兄弟姐妹抢着要她的孩子住他们家,可是她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爹娘。男人知道她说谎话,骂了她几声十三点只好罢了。‎ 前年,她的老娘风瘫了,家里写信叫她回来一次。兄弟姐妹说:“我们都要上班的,工作跑不开的,要么你来陪陪老娘,要么大家出点钱,请个人帮忙。”小米当即就摸出一千块钱,说是她男人叫她带上的。回到乡下,她男人一把揪住她的头发,问她家里的一千块钱哪儿去了,小米说:“我怎么知道?”男人要往死里打她,小米只好说拿了这钱是想到上海为男人买一套样子好点的西装,结果钱丢了。男人哪里信她。男人说他总要到上海去问个究竟。吓得小米赶紧跑到邮局打电话给娘家:“不要说我给了你们一千块钱。”这一次她自己戳穿了自己的谎话,气得她娘家人骂道:这辈子就没一句真话!‎ 看来,小米娘家人的话是对的。到死,小米仍在说着谎话。去年,我在火车站不期碰到小米,见她如此瘦削,不免诧异,她却告诉我无甚大病。其实,她是来上海查病的。查出来得了肝癌,已是晚期。她是知道的。但她对家里人说她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所以直到她死后,家里人才知道小米又一次骗了大家。‎ 现在小米已经去世了。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 ‎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米内心很要强,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为了和同学们一样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她冒充少先队员。‎ B. 小米不讨人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爱说谎,表面上看她品质不好,实际是她珍惜个人形象的体现。‎ C. 小米骗家人说钱是丈夫叫她带上的 ,是因为想在娘家人面前显示自己嫁得好,丈夫通情达理对自己也很疼爱。‎ D. 小说叙写了小米一系列说谎的故事,但是并不给人以重复烦琐之感,因为每个故事中小米面对的人物都不同是最主要原因。‎ ‎5. 小米为什么总要说谎?造成小米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 “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这句话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 D 5. ①小米长得丑,所以从一出生就开始得到大家的厌弃,她说谎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喜欢和尊重,可是却一次次被戳穿招致更多的讨厌,如此恶性循环。②送钱给娘家、隐瞒自己的病情等谎言是因为小米善良、重视亲情、坚强。③人们只看到了小米说谎,却看不到她对爱与尊严的渴望,更不曾反省自身的冷酷无情,冷漠的社会环境是造成小米悲剧的根本原因。 ‎ ‎6. ①这句话强调的是“我相信小米在天堂是不会说谎的”,言外之意是人世间的环境迫使小米说谎,正因为在所处环境中缺乏爱,只有冷漠、歧视和侮辱,小米才想靠说谎给自己挣来一丝尊严,可她连表面的尊严也没能得到。②小说以此针砭了人情的冷漠,表达了对小米被歧视、被侮辱、被伤害的处境的同情。 ③表达了对爱心和尊重的呼唤。‎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每个故事中小米面对的人物都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错误,重要原因是事件、场景、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故本题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米为什么总要说谎?造成小米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小米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从小就长得很丑,丑得一点都不讨人喜欢。”“小米三年级转到我们班,来后不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喜欢说谎。”‎ ‎ 偷糖果,偷小阿姨的丝巾,偷系红领巾混进少年宫,撒谎说丈夫对她好,孩子也听话,偷拿家里钱给她妈妈治病,隐瞒自己的病情,等等事情。“她仍旧不断地说谎,又一次一次地被别人戳穿。”她每次说谎都要被人无数次地无情地揭穿,一次次换来的只有歧视和侮辱。综合分析,小米总要说谎的原因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分析。外因是小米所处的冷漠的环境造成她老是说谎。周围的人们只是一味地嘲笑小米,他们看不到她对爱与尊严的渴望,更不会反省自身的冷酷无情。所以,冷漠的社会环境让自尊、善良、坚强、重视亲情、需要关爱的小米一次次受伤;内因是说谎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喜欢和尊重。本题围绕社会环境和小米的内心真正的需要来分析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这句话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具体句子含义理解来把握小说主题能力。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然后根据这句话的含义分析概括小说的主题。“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这句话强调的是“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小米在人间是说谎的。那么小米为什么在人间要说说谎呢?文章开始描写小米的外貌丑,一出生就遭到家人的厌弃。然后指出三年级时,小米转到我们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喜欢说谎。结婚后,丈夫也不待见她。她所处环境中缺乏爱,只有冷漠、歧视和侮辱。小说围绕小米说谎,通过小米由小到大,再到病死的人生过程来叙写小米的故事,读者可以发现小米每次说谎是因为她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小米生活的环境是在一个缺乏爱,只有冷漠歧视和侮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小米才想靠说谎给自己挣来一点儿喜欢、关爱、尊严,可她连表面的尊严也没能得到。“她仍旧不断地说谎,又一次一次地被别人戳穿。”她每次说谎都要被人无数次地无情地揭穿,一次次换来的只有歧视和侮辱。小说以“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结尾,针砭了人情的冷漠,表达了对小米被歧视、被侮辱、被伤害的处境的同情,表达了对爱心和尊重的呼唤。本题围绕小说的主题来分析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纽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 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材料二:‎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幸福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 ‎ ‎(注:每项三根立柱从左至右分别代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 ‎(摘编自《央视财经:“幸福生活”哪里找?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南昌市民的幸福感来源于社会新风、民生实事、城市发展,这也显示出南昌城市的形象、气质俱佳。‎ B. 南昌地区生产总值取得突破使得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这不能说明经济增长与居民幸福指数有关。‎ C. 影响生活幸福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显示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不高,这说明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 收入水平影响生活幸福占比2017年较之十年前有所下降,意味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更加多元化。‎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 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幸福感,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不尽相同。‎ C.‎ ‎ 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D. 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9. 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应该怎样增强民众的幸福感。‎ ‎【答案】7. A 8. D ‎ ‎9. 个人方面:①调整人生目标,不把金钱和财富(物质丰裕)当成唯一的目标,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②调整生活心态,努力做到知足常乐。‎ 社会方面:①提高公共治理水平。②政府官员廉洁从政,降低腐败指数。③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说明经济增长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C项,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不对,应该是国人认为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不如其他因素重要。D项,收入水平影响生活幸福占比,2017年较之十年前有所上升。故本题选A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原文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而不是调查具有主观性。故本题选D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应该怎样增强民众的幸福感。”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如,由材料三,“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论”和材料四中的“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信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挥乐”里总结出个人因素:一、是调整人生目标,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不把金钱和财富(物质丰裕)当成唯一的目标,。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二、是调整生活心态,努力做到知足常乐。由材料二中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材料四,“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社会的和谐系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公共治理水平和人们的幸福感”可归纳出社会因素:一是适度提高收入水平;二是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水平。③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 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B.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C. 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D.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B.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C.‎ ‎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D.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 ‎(2)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1) 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2) 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的意思是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句中的“毕”是指宋太宗拜谒文宣王这件事结束了。所以应在“毕”之后停顿,排除BC项。“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句中的“左右”是指左右侍臣,作了句子的主语,所以应在“左右”之前停顿,排除D项。疏通语意为: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故本题选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说法错误,《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故本题选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说法错误,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所以选B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俄”:“不久”;“颇”:“十分”;“以”:“凭……身份”;“直”:“当值”。第二句关键点:“累”:“多次”;“嘉”:“赞许”;“令送史馆”,省略句,“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 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 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 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为其下文描述抒情作了铺垫。‎ B. “两行雁带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诗人也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 C. “身世安危入倚楼”中,从字面看作者是在感慨自己身世的安危,实则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 “横槊赋诗非复昔”中,“横槊赋诗”这一典故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体现,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本诗中指作者当年的军中英姿。‎ ‎15. 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14. B 15. 诗眼是“愁”。①首联描述自己拄杖伫立在北城头,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引发了愁绪;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北雁南归,对国土之忧愁涌上心头;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忧愁满怀;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感慨壮志难酬之悲,愁味悠长。‎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不是将思情带回故乡。故本题选B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诗眼的基本能力。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到全诗的诗眼诗情感词语“愁”,然后在结合全诗赏析诗人“愁”情的原因,可以一联一联分析,这就要求考生结合注释要先读懂全诗:‎ 首联,描述自己在深秋傍晚独自拄杖伫立在城北门楼,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引发满腹的“愁”绪。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北雁南归,带来了长安杜陵的浓厚秋意,诗人心头涌上的是国土之“愁”。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满怀忧愁。尾联追忆自己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如今时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之悲,透露悠长的愁味。综上分析,本题分四点,为让“愁”情,一联联具体回答即可。‎ ‎【点睛】‎ 分析诗眼题解题模式: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设问变式:诗中某句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那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宇(词)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l词)中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往往一个字(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便成了所谓“诗眼”、“词眼”。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诗眼”、“词眼”通常是全诗主旨所在。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词)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追求真理、献身理想,百死而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由琵琶女的遭遇想到自己仕途的不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诗人对家书的珍视及渴望。‎ ‎【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同是天涯沦落人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烽火连三月 (6). 家书抵万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余”“善”“犹”“涯”“沦”“烽”“抵”,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 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 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而( )。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 ,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熟能详 美轮美奂 拍案叫绝 张冠李戴 B. 有目共睹 精美绝伦 拍案叫绝 南辕北辙 C. 耳熟能详 精美绝伦 赞不绝口 张冠李戴 D. 有目共睹 美轮美奂 赞不绝口 南辕北辙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 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C. 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D. 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B. 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C.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答案】17. C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可以用排除法。“耳熟能详”:听得熟悉,乃至能够详细地复述出来。“有目共睹”: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语境说的是陶瓷艺术作为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全世界都很熟悉它,所以此处选用“耳熟能详”。排除BD项。“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的,而且一般多用于赞美新屋。“精美绝伦”:精美:精致美好。绝伦:没有可以相比的。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此处说的对象是瓷器,所以应选用“精美绝伦”。“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语境说“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赞赏得不停。应选用“赞不绝口”。排除A项。“张冠李戴”比喻名实不符,弄错了对象。“南辕北辙”: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语境说“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会弄错对象,此处选用“张冠李戴”,排除A项。综上分析,本题选C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容易被理解”是指“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的“这些故事”,而不是“话本小说”,所以应排除BC项。比较AD两项,A项中的“内容”和“故事”有重复的嫌疑,且D项中“又”承接上文。所以应排除A项。本题应选D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作句首状语,缺少介词“在”所以AB项错误。C项“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缺少主语,应在该句前添加主语“古丝绸之路”。所以C项错误。故本题选D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请仿照示例,分别以“苏轼”“李清照”为写作对象,再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柳永,你泼墨的瞬间,委婉含蓄,隐约听到红牙板叮当,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轼,‎ 李清照,‎ ‎【答案】苏轼,你挥笔的刹那,慷慨激昂,隐约听到铜琵琶铿锵,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李清照,你运笔的当儿,冷清凄惨,隐约听到红藕私语,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仿照示例,分别以‘苏轼’‘李清照’为写作对象,再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注意:一是从所给的了位宋朝词人中任选两位作为陈述主体;二是仿写的句式必须与示例基本一致,即“词人名,你+偏正短语,词人的写作风格,隐约听到+主谓短语,动词+词人的代表词句”;三是陈述的内容与词人的创作倾向和主要风格要对应。‎ ‎【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 ‎21.下面这封推荐信存在语言不得体、用词不准确、表述不合逻辑等若干问题,请找出五处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 兹有我校高三(二)班李雷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习成绩优秀。他在担任我校山海文学社社长期间,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荣膺文学社顾问之职。在莫先生的支持下,该生变本加厉,将文学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他酷爱文学,多篇大作发表在《小说月报》《收获》等文学刊物上。若贵校能给他一次机会,必是他和贵校的幸运。特此推荐!‎ 此致 敬礼 xx中学 ‎2018年11月9日 ‎【答案】(1)“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习成绩优秀”改为“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综合素质优良”‎ ‎(2)“荣膺”改为“担任”‎ ‎(3)“变本加厉”改为“如虎添翼”或者“更加努力”‎ ‎(4)“爱戴”改为“好评”‎ ‎(5)“大作”改为“习作”‎ ‎(6)“他和贵校的幸运”改为“他的幸运”‎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找出五处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修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题干提示了这封推荐信存在语言不得体、用词不准确、表述不合逻辑等若干问题,考生需要把这些问题找到并改正。(1)“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习成绩优秀”,递进关系搞错,表述不合逻辑,使用错误,应把关联词语“不仅……而且……”的内容颠倒,改为“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综合素质优良”。(2)“荣膺”的意思是光荣地获得。不能用于他人,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担任”。(3)“变本加厉”是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是贬义词,用词不准确,改为“如虎添翼”或者“更加努力”。(4)“爱戴”是一种对于长辈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尊崇。此处不能用于“该生”的身上,用词不准确,改为“好评”。(5)“大作”是称人作品的敬词。此处用得不得体,应改为“习作”。(6)“他和贵校的幸运”不能说是对方学校的幸运,此处说法不得体,应改为“他的幸运”。‎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些人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但恰恰这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看轻自己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角,总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又把别人看得太轻。为此,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惟独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否则,就不高兴,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实际表现为独断、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种人,外界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使你变得停滞不前。‎ 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事,盲目自信就会先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利位置。越是看轻自己,越易被人看重。你真诚的谦卑,将使大家折服,他们乐意在你周围歌唱;你力所不及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助你强盛。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获得更多帮助和教益。‎ 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其实,把自己看轻,这是光明磊落的心灵折射,是无私无畏的自然反映,是正直坦诚的自由流露。看轻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人富有了,仍然不忘看轻自己,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人身居高位,仍然看轻自己,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看轻自己,其实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超凡脱俗,淡泊平和。‎ 看轻自己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看轻自己是对人的真实本性和历史真正趋向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性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轻自己,能够成就人的操守,闪烁灵魂的美丽。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 把自己看轻,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也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埋怨自己,也不要你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相反,看轻自己能使你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为人处世,不妨看轻自己,生活中就会多几分快乐。在家庭中,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即使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众人之上的“楚霸王”。这样,才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听取更多的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让自己脚踏实地去拓展事业,创造辉煌。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轻自己,才能结识到推心置腹的哥们儿,让自己时刻头脑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把自己看轻,才能获得智慧与快乐,飞越坎坎坷坷,拥有和谐的人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阅读材料,审题要点:突出思辨性。首先,“恰恰这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语境限制”的语境限制,让“一般人所看轻的”、“一般人所看重的”中的“看轻的”或“看重的”不能从正面理解,应指那些比较庸俗的眼光、认识。其次,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写作时不应只写一面,而应在概念的辨析比较中突出自己的认识。再次,写作时应将“看轻的”“看重的”具体化,赋予其具体内容,才便于展开分析议论。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