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8级高一学年12月份历史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 )
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
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
2.“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材料反映出 ( )
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
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
3.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 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 )
A.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4.“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 )
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 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
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 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
5.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6.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 )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
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7.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8.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 )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9、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 )
A.官员选拔日益严格 B.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C.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D.政府机构趋向精细
10.十将军委员会是古代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将军之职按公民自费服役的传统,不仅没有薪饷而且还要自己出资装备一切,十将军始终不搞抽签而只有选举产生,并可连选连任。十将军委员会( )
A.减轻了公民的经济负担 B.便利社会上层掌握要职
C.增加了奴隶主经济负担 D.培养了公民的尚武精神
11.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
A. 从制度上防止专治以维护民主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D.各权利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12、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 )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13.古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之所以说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
( )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
14.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凡高度达15尺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
A.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
C.维护了人们的私有财产 D.禁止权利滥用的思想
15.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
C.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D.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
16.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17.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
( )
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C.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D.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18.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进行了 ( )
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的设立
19.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 )
A.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B.清除了封建残余
C.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20.《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择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仍拥有巨大的权力。”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国的政治制度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1.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 )
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2.1789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个议会,而且只有这个议会,才能说明并提出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在君主和这个议会之间,不再有任何否决权或任何否定的权力。”这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
A.废除君主制度 B.建立共和政体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
23.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为此,他主张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取消地方自治权
C.实行三权分立 D.推行两党制
24.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和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 )
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5.
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 )
A.这一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6.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这表明
( )
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
27.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 ( )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8.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 )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30.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这表明
( )
A.朝廷意在重塑正统价值观 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C.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社会各阶层争夺政治权利
31.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32.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 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 ( )
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
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 D.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
33.1840年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所列相关信息,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②旅顺大屠杀
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③④②①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34.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5.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发展》一文中说:“共产主义的事业仍然在迅速发展……到处我都碰到一些新近改变信仰的人,他们都在无比热情地讨论和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全世界无产者已经联合起来了 B.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
C.德国已经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指导意义巨大
36.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D.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37.有关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行土地国有化 B.新政权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C.建立工农联盟 D.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38.“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十九世纪三四十年的欧洲工人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时期 D.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39.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40.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明清时期中国政府是“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材料二:在现代民主形成时期,古代民主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法国革命者热情讴歌雅典,力图以古代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来重建现代民主;而美国的建国者则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极力建设一种使民众远离政治决策过程的新型“人民政府”。最后的结果无疑很戏剧性:崇奉古代民主的法国革命者,并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和排斥雅典的美国建设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4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法国革命者与美国建国精英在追求现代民主上的不同点。(4分)
并分析美国建国精英“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的原因。(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2分)
(2)图片二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2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
(3)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来讲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分)
1-5 B D B C B 6-10 B B C C B
11-15 A B A D B 16-20 D D C C C
21-25 B C A A A 26-30 B D D B C
31-35 C D B A B 36-40 C B C A A
41、(14分)
(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
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
“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
(2)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2分)
(3)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代增设军机处等。通过这些措施,皇帝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全部集中到一人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4分)
42、(10分)
(1)君主立宪制、两党制、议会制。(4)
(2)不同点:法国革命者追求直接民主,美国建国精英追求间接民主;法国革命者并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美国建设精英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4)
原因: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 )
43.(16分)
(1)1842年《南京条约》。(2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2分)
(3)进步: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2分),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