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区2018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怀柔区2018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京市怀柔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北京电影学院落户,怀柔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78800平方米,建设内容有教学行政办公、图书馆、各类实习用房、学生及教工宿舍、食堂用房等,预计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将1788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1.788×104 B.1.788×105 C.1.788×106 D.1.788×107‎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答】解:1788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1.788×105,‎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2.若将抛物线y=﹣x2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新的抛物线,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y=﹣(x+3)2﹣2 B.y=﹣(x﹣3)2﹣2 ‎ C.y=(x+3)2﹣2 D.y=﹣(x+3)2+2‎ ‎【分析】先求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再利用顶点式抛物线解析式写出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y=﹣x2的顶点坐标为(0,0),‎ 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2),‎ 所以,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2﹣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要求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并用根据规律利用点的变化确定函数解析式.‎ ‎3.在Rt△ABC中,∠C=90°,AC=4,BC=3,则tanA的值为(  )‎ A. B. C. D.‎ ‎【分析】根据锐角的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解答.‎ ‎【解答】解:如图,tanA==.‎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且DE∥BC,若AD=4,BD=8,AE=2,则CE的长为(  )‎ A.2 B.4 C.6 D.8‎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DE∥BC,‎ ‎∴=,‎ ‎∴=,‎ ‎∴EC=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5.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OC=100°,则∠A的度数为(  )‎ A.40° B.50° C.80° D.100°‎ ‎【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得∠BOC=2∠A,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O是△ABC的外接圆,∠BOC=100°,‎ ‎∴∠A=∠B0C=50°.‎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关键是准确把握圆周角定理即可.‎ ‎6.网球单打比赛场地宽度为8米,长度在球网的两侧各为12米,球网高度为0.9米(如图AB的高度).中网比赛中,某运动员退出场地在距球网14米的D点处接球,设计打出直线穿越球,使球落在对方底线上C处,用刁钻的落点牵制对方.在这次进攻过程中,为保证战术成功,该运动员击球点高度至少为(  )‎ A.1.65米 B.1.75米 C.1.85米 D.1.95米 ‎【分析】根据AB∥DE知△ABC∽△EDC,据此可得=,将有关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知AB∥DE,‎ 则△ABC∽△EDC,‎ ‎∴=,即=,‎ 解得:ED=1.95,‎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7.某校科技实践社团制作实践设备,小明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小明取出老师提供的圆形细铁环,先通过在圆一章中学到的知识找到圆心O,再任意找出圆O的一条直径标记为AB(如图1),测量出AB=4分米;‎ ‎②将圆环进行翻折使点B落在圆心O的位置,翻折部分的圆环和未翻折的圆环产生交点分别标记为C、D(如图2);‎ ‎③用一细橡胶棒连接C、D两点(如图3);‎ ‎④计算出橡胶棒CD的长度.‎ 小明计算橡胶棒CD的长度为(  )‎ A.2分米 B.2分米 C.3分米 D.3分米 ‎【分析】连接OC.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解:连接OC,作OE⊥CD,如图3,‎ ‎∵AB=4分米,‎ ‎∴OC=2分米,‎ ‎∵将圆环进行翻折使点B落在圆心O的位置,‎ ‎∴OE=分米,‎ 在Rt△OCE中,CE=分米,‎ ‎∴CD=2分米;‎ 故选:B.‎ ‎【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以及垂径定理.注意构造由半径、半弦、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有关的计算.‎ ‎8.如图1,⊙O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D且与边BC相切于点E,分别交AB、DC于点M、N.动点P在⊙O或正方形ABCD的边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做连续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圆心O与P点的距离为y,图2记录了一段时间里y与x的函数关系,在这段时间里P点的运动路径为(  )‎ A.从D点出发,沿弧DA→弧AM→线段BM→线段BC ‎ B.从B点出发,沿线段BC→线段CN→弧ND→弧DA ‎ C.从A点出发,沿弧AM→线段BM→线段BC→线段CN ‎ D.从C点出发,沿线段CN→弧ND→弧DA→线段AB ‎【分析】结合图1分别画出A、B、C、D四种函数图象,即可判断.‎ ‎【解答】解:根据画出的函数的图象,C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题意,分别画出函数的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 ‎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分解因式:3x3﹣6x2+3x= 3x(x﹣1)2 .‎ ‎【分析】此题是分解因式中综合性题目,应从提出3x这个公因式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一步因式分解.‎ ‎【解答】解:3x3﹣6x2+3x,‎ ‎=3x•x2﹣3x•2x+3x,‎ ‎=3x(x2﹣2x+1),‎ ‎=3x(x﹣1)2.‎ ‎【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因式分解,应注意找准公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因注意能否继续因式分解,此题容易分解因式不彻底.‎ ‎10.若△ABC∽△DEF,且对应边BC与EF的比为1:3,则△ABC与△DEF的面积比等于 1:9 .‎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出△ABC与△DEF的面积比.‎ ‎【解答】解:∵△ABC与△DEF的相似比是1:3,‎ ‎∴△ABC与△DEF的面积比等于12:32=1:9.‎ 故答案为1:9.‎ ‎【点评】熟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 ‎11.有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值增大而增大,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写出一个即可): y=﹣ .‎ ‎【分析】首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k<0,再写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k是常数,k≠0),在其图象所在的每一个象限内,y的值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 ‎∴k<0,‎ ‎∴y=﹣.‎ 故答案为:y=﹣.‎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对于反比例函数y=(k是常数,k≠0),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 ‎12.抛物线y=2(x+1)2+3的顶点坐标为 (﹣1,3) .‎ ‎【分析】抛物线y=a(x﹣h)2+k,顶点坐标是(h,k),直接根据抛物线y=2(x+1)2+3写出顶点坐标则可.‎ ‎【解答】解:顶点坐标是(﹣1,3).‎ ‎【点评】本题考查由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式写出抛物线顶点的坐标,比较容易.‎ ‎13.将y=x2﹣4x+5化成y=a(x﹣h)2+k的形式 y=(x﹣2)2+1 .‎ ‎【分析】化为一般式后,利用配方法先提出二次项系数,再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来凑完全平方式,把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解答】解:∵y=x2﹣4x+5,‎ ‎∴y=x2﹣4x+4+1,‎ ‎∴y=(x﹣2)2+1.‎ 故答案为y=(x﹣2)2+1.‎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 ‎(2)顶点式:y=a(x﹣h)2+k;‎ ‎(3)交点式(与x轴):y=a(x﹣x1)(x﹣x2).‎ ‎14.数学实践课上,同学们分组测量教学楼前国旗杆的高度.小泽同学所在的组先设计了测量方案,然后开始测量了.他们全组分成两个测量队,分别负责室内测量和室外测量(如图).室内测量组来到教室内窗台旁,在点E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α为45°,旗杆底部B的俯角β为60°.室外测量组测得BF的长度为5米.则旗杆AB= (5+5) 米.‎ ‎【分析】根据题意直接得出AN的长,进而得出BN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EN=BF=5m,‎ ‎∵α为45°,‎ ‎∴AN=EN=5m,‎ tan60°==,‎ 解得:BN=5,‎ 则旗杆AB=AN+BN=(5+5)m.‎ 故答案为:(5+5).‎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 ‎15.在学校的花园里有一如图所示的花坛,它是由一个正三角形和圆心分别在正三角形顶点、半径为1米的三个等圆组成,现在要在花坛正三角形以外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种植草皮.草皮种植面积为  米2.‎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弧长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草皮种植面积==πm2,]‎ 故答案为:π.‎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弧长公式,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16.阅读下面材料:‎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利用尺规作图完成下面问题:‎ 已知:如图1,△OAB.‎ 求作:⊙O,使⊙O与△OAB的边AB相切.‎ 小明的作法如下:‎ 如图2,①取线段OB的中点M;以M为圆心,MO为半径作⊙‎ M,与边AB交于点C;②以O为圆心,OC为半径作⊙O; 所以,⊙O就是所求作的圆.‎ 请回答:这样做的依据是 圆的定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分析】由作图步骤,根据“圆的定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可得答案.‎ ‎【解答】解:①取线段OB的中点M;以M为圆心,MO为半径作⊙M,则根据圆的定义知OB为⊙M的直径;‎ 由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知OC⊥AB;‎ ‎②以O为圆心,OC为半径作⊙O; 由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知⊙O就是所求作的圆;‎ 综上,这样做的依据是:圆的定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故答案为:圆的定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有关性质及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 ‎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20、21题每小题5分,第26-28题每小题5分,其余每小题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5分)计算:4sin45°﹣+(﹣1)0+|﹣2|.‎ ‎【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4×﹣2+1+2 ‎ ‎=2﹣2+3‎ ‎=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 ‎18.(5分)如图,在△ABC中,D为AC边上一点,BC=4,AC=8,CD=2.求证:△BCD∽△ACB.‎ ‎【分析】根据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即可判断.‎ ‎【解答】证明:∵BC=4,AC=8,CD=2,‎ ‎∴=,‎ 又∵∠C=∠C,‎ ‎∴△BCD∽△ACB.‎ ‎【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思考问题;‎ ‎19.(5分)如图,在△ABC中,tanA=,∠B=45°,AB=14.求BC的长.‎ ‎【分析】作CD⊥AB于D,如图,先在Rt△CDA中利用tanA的定义可计算.‎ ‎【解答】解:过点C作CD⊥AB于点D,如图,‎ ‎∵在Rt△CDA中,tanA=,‎ 设CD=3x,AD=4x,‎ ‎∵在Rt△CDB中,∠B=45°‎ ‎∴tanB==1,sinB=,‎ ‎∵CD=3x.‎ ‎∴BD=3x,BC=•3x=3x.‎ 又∵AB=AD+BD=14,‎ ‎∴4x+3x=14,解得x=2,‎ ‎∴BC=6.‎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0.(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3与双曲线y=相交于点A(m,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画出直线和双曲线的示意图;‎ ‎(3)若P是坐标轴上一点,且满足PA=OA.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分析】(1)理由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即可;‎ ‎(3)图中P、P′即为满足条件的点P,写出坐标即可;‎ ‎【解答】解:(1)∵直线y=x+3与双曲线y=相交于点A(m,2).‎ ‎∴A(﹣1,2),y=﹣.‎ ‎(2)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3)观察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0,4)或(﹣2,0).‎ ‎【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1.(6分)一个二次函数图象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纵坐标y的对应值如下表:‎ x ‎…‎ ‎﹣4‎ ‎﹣3‎ ‎﹣2‎ ‎﹣1‎ ‎0‎ ‎1‎ ‎2‎ ‎3‎ ‎4‎ ‎…‎ y ‎…‎ ‎﹣‎ ‎0‎ ‎2‎ ‎0‎ m ‎﹣6‎ ‎﹣‎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m的值;‎ ‎(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4)根据图象,写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 ‎【分析】(1)先确定出顶点坐标,再设顶点式解析式为y=a(x+1)2+2,然后将点(1,0)代入求出a的值,从而得解;‎ ‎(2)将x=2代入函数解析式计算即可得解;‎ ‎(3)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作出图象即可;‎ ‎(4)根据函数图象,写出x轴上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1)由图表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 所以,设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2+2,‎ ‎∵图象过点(1,0),‎ ‎∴a(1+1)2+2=0,‎ ‎∴a=﹣,‎ ‎∴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1)2+2;‎ ‎(2)x=2时,m=﹣(2+1)2+2=﹣;‎ ‎(3)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4)y<0时,x<﹣3或x>1.‎ ‎【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读懂题目信息,从表格中判断出顶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22.(5分)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M在BA的延长线上,MD切⊙O于点D,过点B作BN⊥MD于点C,连接AD并延长,交BN于点N.‎ ‎(1)求证:AB=BN;‎ ‎(2)若⊙O半径的长为3,cosB=,求MA的长.‎ ‎【分析】(1)本题可连接OD,由MD切⊙O于点D,得到OD⊥MD,由于BN⊥MC,得到OD∥BN,得出∠ADO=∠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可得结果;‎ ‎(2)由(1)知,OD∥BN,得到∠MOD=∠B,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1)证明:连接OD,‎ ‎∵MD切⊙O于点D,‎ ‎∴OD⊥MD,‎ ‎∵BN⊥MC,‎ ‎∴OD∥BN,‎ ‎∴∠ADO=∠N,‎ ‎∵OA=OD,‎ ‎∴∠OAD=∠ADO,‎ ‎∴∠OAD=∠N,‎ ‎∴AB=BN;‎ ‎(2)由(1)OD∥BN,‎ ‎∴∠MOD=∠B,‎ ‎∴cos∠MOD=cosB=,‎ 在Rt△MOD中,cos∠MOD═,‎ ‎∵OD=OA,MO=MA+OA=3+MA,‎ ‎∴,‎ ‎∴MA=4.5.‎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正确的画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3.(5分)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在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取一点F,使.‎ 小明的作法如下:如图 ‎①应用尺规作图作出边AD的中点M;‎ ‎②应用尺规作图作出MD的中点E;‎ ‎③连接EC,交BD于点F.所以F点就是所求作的点.‎ 请你判断小明的作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正确.‎ 理由如下:由做法可知M为AD的中点, E为MD的中点,‎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BC,ED∥BC,‎ ‎∴△DEF∽△BFC ‎∴‎ ‎∵AD=BC ‎∴‎ ‎∴.‎ ‎【点评】此题考查作图问题,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 ‎24.(5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是一条对角线,∠DBC=30°,∠DBA=45°,∠C=70°.若DC=a,AB=b,请写出求tan∠ADB的思路.(不用写出计算结果)‎ ‎【分析】作DE⊥BC于点E、AF⊥BD于点F,Rt△CDF中可得DE=CDsinC=asin70°,Rt△BDE中可得BD=2DE=2asin30°,在由AF=BF=AB=b,据此得出DF、AF的长,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 ‎(1)过D点作DE⊥BC于点E,可知△CDE和△DEB都是直角三角形;‎ ‎(2)由∠C=70°,可知sin∠C的值,在Rt△CDE中,由sin∠C和DC=a,可求DE的长;‎ ‎(3)在Rt△DEB中,由∠DBC=30°,DE的长,可求BD的长;‎ ‎(4)过A点作AF⊥BD于点F,可知△DFA和△AFB都是直角三角形;‎ ‎(5)在Rt△AFB中,由∠DBA=45°,AB=b,可求AF和BF的长;‎ ‎(6)由DB、BF的长,可知DF的长;‎ ‎(7)在Rt△DFA中,由可求tan∠AD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建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用.‎ ‎25.(5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C=90°,点E是BC边上一动点,联结AE,过点E作AE的垂线交直线CD于点F.已知AD=4cm,CD=2cm,BC=5cm,设BE的长为xcm,CF的长为ycm.‎ 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探究.‎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y/cm ‎2.5‎ ‎1.1‎ ‎0‎ ‎0.9‎ ‎1.5‎ ‎1.9‎ ‎2‎ ‎1.9‎ ‎ 1.5 ‎ ‎0.9‎ ‎0‎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BE=CF时,BE的长度约为 0.6~0.8 cm.‎ ‎【分析】根据题意作图测量即可,第(3)问构造直线y=x与所画图象求交点即可.‎ ‎【解答】解:(1)根据题意作图测量可得y=1.5‎ 故答案为:1.5‎ ‎(2)根据题意作图得 ‎(3)根据题意,所画图象于直线y=x交点即为所求数值.故测量数据在0.6~0.8之间.‎ 故答案为:0.6~0.8‎ ‎【点评】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画法和将数据条件转化为函数图象的思想.解答关键是标准作图、数形结合.‎ ‎26.(7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y=﹣2x+n与抛物线y=mx2﹣4mx﹣2m﹣3相交于点A(﹣2,7).‎ ‎(1)求m、n的值;‎ ‎(2)过点A作AB∥x轴交抛物线于点B,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C、D(点C在点D的左侧),求△BCD的面积;‎ ‎(3)点E(t,0)为x轴上一个动点,过点E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直线l和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Q.当点P在点Q上方时,求线段PQ的最大值.‎ ‎【分析】(1)把点A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和抛物线解析式求得m、n的值即可;‎ ‎(2)利用抛物线解析式求得点C、D的坐标,结合抛物线的对称性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 ‎(3)P(t,﹣2t+3),Q( t,t2﹣4t﹣5),由x2﹣4x﹣5=﹣2x+3得直线y=﹣2x+‎ ‎3与抛物线y=x2﹣4x﹣5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2,7)和(4,﹣5),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解答.‎ ‎【解答】解:(1)把A(﹣2,7)代入y=﹣2x+n,得 ‎7=4+n,‎ 解得n=3.‎ 把把A(﹣2,7)代入y=mx2﹣4mx﹣2m﹣3,得 ‎7=4m+8m﹣2m﹣3,‎ 解得m=1.‎ 综上所述,m=1,n=3;‎ ‎(2)由(1)知抛物线表达式为y=x2﹣4x﹣5‎ 令y=0得,x2﹣4x﹣5=0.‎ 解得x1=﹣1,x2=5,‎ ‎∴抛物线y=x2﹣4x﹣5与x轴得两个交点C、D的坐标分别为C(﹣1,0),D(5,0)‎ ‎∴CD=6.‎ ‎∵A(﹣2,7),AB∥x轴交抛物线于点B,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知B(6,7)‎ ‎∵S△BCD=21;‎ ‎(3)据题意,可知P(t,﹣2t+3),Q( t,t2﹣4t﹣5),‎ 由x2﹣4x﹣5=﹣2x+3得直线y=﹣2x+3与抛物线y=x2﹣4x﹣5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2,7)和(4,﹣5)‎ ‎∵点P在点Q上方 ‎∴﹣2<t<5,‎ ‎∴PQ=﹣t2+2t+8=﹣( t﹣1)2+9‎ ‎∵a=﹣1‎ ‎∴PQ的最大值为9.‎ ‎【点评】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点进行解答,另外注意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难度不是很大.‎ ‎27.(7分)在等腰△ABC中,AB=AC,将线段BA绕点B顺时针旋转到BD,使BD⊥AC于H,连结AD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P.‎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若∠BAC=2α,求∠BDA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小明作了点D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点E,从而用等式表示线段DP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请你用小明的思路补全图形并证明线段DP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析】(1)依据将线段BA绕点B顺时针旋转到BD,使BD⊥AC于H,连结AD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P,进行作图;‎ ‎(2)依据∠BAC=2α,∠AHB=90°,可得∠ABH=90°﹣2α,依据BA=BD,即可得到∠BDA=45°+α;‎ ‎(3)依据D关于BC的对称点为E,且DE交BP于G,可得DE⊥BP,DG=GE,∠DBP=∠EBP,BD=BE,再判定△ABC≌△BDE,可得BC=DE,进而得到∠DPB=∠ADB﹣∠DBP=45°+α﹣α=45°,据此可得BC=DP.‎ ‎【解答】解:(1)如图:‎ ‎(2)∵∠BAC=2α,∠AHB=90°,‎ ‎∴∠ABH=90°﹣2α,‎ ‎∵BA=BD,‎ ‎∴∠BDA=45°+α;‎ ‎(3)补全图形,如图:‎ 证明过程如下:‎ ‎∵D关于BC的对称点为E,且DE交BP于G,‎ ‎∴DE⊥BP,DG=GE,∠DBP=∠EBP,BD=BE,‎ ‎∵AB=AC,∠BAC=2α,‎ ‎∴∠ABC=90°﹣α,‎ 由(2)知∠ABH=90°﹣2α,‎ ‎∠DBP=90°﹣α﹣(90°﹣2α)=α,‎ ‎∴∠DBP=∠EBP=α,‎ ‎∴∠BDE=2α,‎ ‎∵AB=BD,‎ ‎∴△ABC≌△BDE,‎ ‎∴BC=DE,‎ ‎∴∠DPB=∠ADB﹣∠DBP=45°+α﹣α=45°,‎ ‎∴=,‎ ‎∴=,‎ ‎∴=,‎ ‎∴BC=DP.‎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以及轴对称变换进行作图,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角都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也相等,由此可以通过作相等的角,在角的边上截取相等的线段的方法,找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得出旋转后的图形.‎ ‎28.(7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2x,满足这样条件的点称为“关系点”.‎ ‎(1)在点A(1,2)、B(2,1)、M(,1)、N(1,)中,是“关系点”的 A,M ;‎ ‎(2)⊙O的半径为1,若在⊙O上存在“关系点”P,求点P坐标;‎ ‎(3)点C的坐标为(3,0),若在⊙C上有且只有一个“关系点”P,且“关系点”P的横坐标满足﹣2≤x≤2.请直接写出⊙C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分析】(1)先判断出直线y=2x上的点是“关系点”,再将点A,B,M,N的坐标代入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2)构造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3)先判断出满足条件的点的特点,再利用三角函数和平面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设点P的纵坐标为y,则y=2x,‎ ‎∴点P在直线y=2x上,‎ 即:直线y=2x上的点称为“关系点”,‎ 当x=1时,y=2×1=1,‎ ‎∴点A是“关系点”,‎ 当x=2时,y=2×2=4≠1,‎ ‎∴点B不是“关系点”,‎ 当x=时,y=2×=1,‎ ‎∴点M是“关系点”,‎ ‎∴点A,M是“关系点”,‎ 故答案为:A,M;‎ ‎(2)如图1,过点P作PG⊥x轴于点G,‎ 设P(x,2x)‎ ‎∵OG2+PG2=OP2‎ ‎∴x2+4x2=1‎ ‎∴5x2=1‎ ‎∴x2=‎ ‎∴x=‎ ‎∴P(,)或P(﹣,﹣);‎ ‎(3)如图2,‎ 由(1)知,点P在直线y=2x上,‎ ‎∵﹣2≤x≤2,‎ 即:点(2,4)为B,(﹣2,﹣4)为A,‎ 过B作BE⊥x轴于E,‎ ‎∴OE=2,BE=4,‎ 在Rt△BO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2,‎ ‎∴sin∠BOE===,‎ ‎①当⊙C与线段AB相切时,切点记作D,连接CD,‎ ‎∵C(3,0),‎ ‎∴OC=3,‎ 在Rt△COD中,sin∠COD=,‎ ‎∴,‎ ‎∴CD=,‎ ‎②当以点C为圆心的圆刚好过点B时,与线段的另一个交点记作F,⊙C的半径BC==,‎ 当以点C为圆心的圆刚好过点A时,⊙C的半径AC==,‎ ‎∵在⊙C上有且只有一个“关系点”P,‎ ‎∴点P和点D重合时,满足条件,点P在线段AF上时,满足条件(包括点A,不包括点F),‎ ‎∴t=或<r≤.‎ ‎【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关系点”的理解掌握,直线解析式的确定,圆的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理解和应用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