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研究表明,从汉朝开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
人口南迁的潮流。“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A.北方战乱频繁 B.南方地广人稀
C.江南经济发达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2.当你重回 498 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B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
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
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3、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
4.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
个民族吗( A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羌族 D.氐族
5、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D )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
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2
6.右表所示,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 C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7、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
府”之美誉。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 )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 383 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
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C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C )
①学习北方的牛耕、施肥等技术 ②实行麦稻兼作 ③双季稻的栽培 ④织锦业迅速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
融合成果的是( C )
①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 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 ④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认识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哪一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具有
重要意义( D )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3
青瓷莲花尊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南朝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
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拓跋 拔拔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元 长孙 陆 贺 刘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指谁?“魏主”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2)材料二中的“北语”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魏主”采取的什么措施?
(3)材料三指的是“魏主”采取的哪一措施?
(4)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魏主”。
参考答案:
(1)孝文帝。洛阳。4
(2)鲜卑语。说汉语。
(3)改汉姓。
(4)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灿烂篇章。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
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南朝时期的南方,你可能会看到哪些经济发展的情景?
(2)小明一边看着,一边在思考着,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经济发展的情景呢?请你从南方经济发展
的社会原因和自然优势两方面来帮他解答
疑惑。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
什么?
答案:(1)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民使用犁耕,推广
选种、育种、田间管理、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
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言之有理即可)
(2)社会原因:北方连年战乱,人民纷纷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
产技术;南方社会相对比较安定。自然优势: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生产等。
(3)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建设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具有不畏辛劳的奉
献精神;青少年学生需要发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