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一、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图甲所示的是微小压强计,如图乙所示的操作中可用来探究( )
A. 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B.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C.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 D. 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2.(1)为了鉴别两个烧杯中哪杯装的是清水哪杯是盐水.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甲和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2)若此时盛清水的杯子中,水面到杯底的高度是0.1m,水对杯底的压强是______Pa.(g=10N/kg,ρ水=1.0×103kg/m3)
(3)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丙所示,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3.小明同学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一些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取一只空矿泉水瓶,向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一块海绵上,立刻看到海绵凹陷一些;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再放到海绵上,会发现海绵凹陷得更深了.可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2)如图乙所示,取一只空矿泉水瓶装满水,将矿泉水瓶浸没于水中;若抓住瓶底向上提,会发现在瓶口未离开水面之前,瓶里始终充满水.可以说明______的存在.
(3)如图丙所示,取一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体的不同方向上,用小铁钉钻几个小孔,然后向瓶内装满水,盖上瓶盖,两手用力挤压瓶体,可看到水从不同的小孔中喷出,这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向______都有压强”.
(4)如图丁所示,取一矿泉水瓶和一小玻璃瓶可以制作成浮沉子,当用力挤压瓶体发现小玻璃瓶可以在水中下沉,此时小玻璃瓶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选填“>,=,<”).
4.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液体.小亮同学先将微小压强计U形管的两液面调到______,他再把同一支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相同深度处,观察U形管中两次液面的高度差,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两种液体中______液体的密度较大.(选填“甲”或“乙”)
5.如图是小明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所做的实验.将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作为探头与压强计相连,在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金属盒放在水中不同的位置,实验现象如图甲、乙,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乙图中,U形管左侧管内气体的压强 ______ 右侧的管内气体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9小题,共234.0分)
6.图(a)所示的装置名称是______如图(b)、(c)和(d)所示,金属盒置于同种液体的不同位置处,该实验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关系.
7.小明同学利用微小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
(1)如图1微小压强计是通过______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2)通过比较图2中A、B、C 三图,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休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选填“相等”或者“不相等”);通过比较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通过比较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还与深度有关.
8.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择了两个底面积S不同的容器进行研究,并在容器内倒入深度h不同的液体,用压强计分别测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将s、h和p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做进一步研究,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p的变化量△h和△p,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
表一(ρ1=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米)
S
(米2)
P
(帕)
△h
(米)
△p
(帕)
1
0.1
50
784
/
/
2
0.1
200
784
0.05
392
3
0.15
200
1176
4
0.2
200
1568
0.1
784
5
0.3
200
2352
6
0.4
200
3136
0.2
1568
7
0.6
200
4704
表二(ρ2=1×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米)
S
(米2)
P
(帕)
△h
(米)
△p
(帕)
8
0.1
50
980
/
/
9
0.1
200
980
0.04
392
10
0.14
200
1372
11
0.2
200
1960
0.08
784
12
0.28
200
2744
13
0.4
200
3920
0.16
1568
14
0.56
200
5488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8与9)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底面积大小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和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
9.如图所示,图(a)装置是______,实验中用来探究______的特点.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做验证______原理的实验,主要验证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10.本学期学习的实验有:A“测定物质的密度”、B“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C“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D“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E“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等.
①实验A和B中所记录的物理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U形管压强计是实验______中所用的研究仪器(填序号).
②若将上述实验分成两类,则可跟实验D归为一类的实验有______(填序号),其归类理由是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1.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U形管液面高度差/cm
1
水
5
朝上
4.9
2
水
5
朝下
4.9
3
水
5
朝侧面
4.9
4
水
10
朝侧面
9.7
5
水
15
朝侧面
14.6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研究液体同一深度的压强特点,应该比较序号为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2.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_____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
(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
(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
(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______无关.
13.小明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包上橡皮膜,将烧杯内的部分水倒入玻璃管中后,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出,如图所示.由此他得出:液体内部存在方向向下的压强.请你只利用上述器材,证明液体内部也存在着方向向上的压强,请简述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14.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小阳用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作为探头)与U型管(作为压强计)相连通进行实验.
(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是重压还是轻压)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几乎不变,则说明该装置______(选填“漏气”、“不漏气”).
(2)装置调整好后,若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容器的A、B两处,实验现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可以判断出A、B两处的压强pA______p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15.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烧杯和水.小阳利用这些器材,探究水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小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1,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仍为L,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到水面的距离H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阳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______.
1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微小压强计探究水的内部压强与探头的方位是否有关.微小压强计的探头自然放置时,U形管中两侧液面等高.小明将探头放入水中,进行的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
(1)小明在此实验中每次将探头放入水中同一深度,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一个力作用在橡皮筋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应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
B.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高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
C.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2)小明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水内部的压强与探头方位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7.小亮学习液体压强后
(1)他在实验室利用微小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前他将U形管两液面调到相平,当他把压强计探头放入水中,发现U形管两液面没有出现高度差,如图1所示.请你判断,器材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
(2)放学后,小亮在家利用一根胶皮管给鱼缸换水,如图2所示.他先将管中灌满水,然后将出水口B放低,水从鱼缸内自动由B口流出.小亮思考了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出水口B处的压强______进水口A处的压强,水才会流出.
18.实验桌上备有如下器材:如图所示的已知底面积为S的金属圆柱体(其侧面带有间距均匀的刻线),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足量的盐水、水和酒精(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19.小明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U形管中有适量的水,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液体压强探测器相连通.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甲容器内液体的密度为ρ1,乙容器内液体的密度为ρ2.请根据图所示实验现象比较ρ1与ρ2的大小,则ρ1______ρ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小浩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液体
水
水
水
水
水
酒精
深度/cm
5
5
5
10
15
15
橡皮膜方向
朝上
朝下
朝侧面
朝侧面
朝侧面
朝侧面
左右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4.9
4.9
4.9
9.7
14.6
11.8
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1、2、3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2)比较序号为3、4、5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3)比较序号为5、6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21.如图所示,小华把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压强计是通过U型管的 ______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她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 ______ 的关系,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3)若要探究与另一个影响因素的关系,你的做法是 ______ .
22.回归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过程
现象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三种不同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______ ,发现小车在 ______ 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
结论
方法
若 ______ 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 法.
问题
讨论
利用上述器材,再增加一个小木块和一把刻度尺,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比较木块被推动的 ______ ,由此得出物体的动能与 ______ 的关系.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现象方法
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发现探头向下移动的过程中,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______ .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向水中加盐,发现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 ______ 有关.
实验中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探头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 法.
问题讨论
在开口的空矿泉水瓶的侧壁和底部扎几个小孔,用手将其压入水中,发现水从各个小孔涌入瓶中,说明液体内部向 ______ 都有压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在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可知,同种一条, ______ 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 ______ (选填“c”或“d”)位置处.
2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
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表:
液体种类
液体1
液体种类
液体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次数
每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液柱高度(h1/cm)
10
20
30
液柱高度(h2/cm)
10
20
30
左管内气体压强(P1/千帕)
99
97
95
右管内气体压强(P2/千帕)
100
99
98
(1)以下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与本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明显不同的是 ______
A.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C.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
D.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
(2)通过比较第一次和第四次所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 ______ .
(3)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______ .
25.在学习液体压强时,小明用矿泉水瓶对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了探究.
(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A、B两处开了两个大小相同的孔,发现从B孔喷出的水较急,这说明 ______ ;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瓶子同一高度的C、D、E开三个大小相同的小孔,装满水后,发现水从这三个孔中喷喷出的距离一样远,这可以说明 ______ .
26.小明利用图甲、乙、丙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蓝墨水,当管内的蓝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______ .
(2)他将探头用橡皮管连接到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将探头没入水中,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同种液体 ______ .
(3)如图乙、丙所示,将探头放入水和酒精中相同深度,发现探头在酒精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______ (选填“大”或“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 ______ .
(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做了图丁和图戊所示的实验;将同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一部分,并保证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验证了结论是正确的.
2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甲、乙和丙三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酒精、盐水和盐水,且深度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______ 有关;
(2)拦河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其原因可以用对比 ______ 两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说明;
(3)在图丙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水(未溢出),U型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 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图丁所示,小明将U型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U型管内左右两液面分别用a、b表示,用电吹风向管口吹风则U型管内液面较高的是 ______ (选填“a”或“b”).
28.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______ 的关系,结论是: ______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______ 两图进行对比.
(4)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探头朝向不同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______ .
29.如下图甲所示,小明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 向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
朝上
186
214
28
2
3
朝下
186
214
28
3
3
朝侧面
186
214
28
4
6
朝侧面
171
229
58
5
9
朝侧面
158
242
84
6
盐水
9
朝侧面
15 4
246
92
(1)小明根据上述数据记录,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______ ;
(2)比较序号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______ ;
(3)比较序号为 ______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30.小明在用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 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调节的方法是: ______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 .
(3)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c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实验次数
深度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U型管左右液面
高度差△h/(cm)
1
3
朝上
2.6
2
6
朝上
5.4
3
9
朝上
8.2
4
9
朝下
8.0
5
9
朝左
8.2
6
9
朝右
8.2
①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______ ;
②比较序号1、2、3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③比较序号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______ .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后,如图(d)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______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1.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小强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 ______ 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加,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______ 有关. 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应将金属盒放在 ______ ,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3)小强保持图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32.如图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1)安装好压强计后用手按压探头,如U形管的液面高度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 ______ ;
(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______ 有关;
(3)比较 ______ 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 ______ ;
(4)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 .
33.用下图所示的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比较 ______ 来比较被测压强大小的.
(2)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此时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压强 ______ 右支管液面上方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完成了该实验探究,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接着,他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密度约为1.2g/cm3的盐水),如图乙和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乙杯子中盛的是水.小明的判断 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______ .
34.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出现(a)这种情况,调节的方法是 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5.小民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______ .
(2)若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在被探测处产生的压强 ______ .
(3)小民把压强计调好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与 ______ 的关系.
(4)小民换用几种密度不同的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这时应保持探头在各种液体中的 ______ 相同.若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这种液体的密度 ______ (选填“较大”或“较小”).
36.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
①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装置 ______ 来进行研究;
②当选取装置乙和装置丙进行实验时,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______ 有关.
(2)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在以下几个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有 ______ (填序号).
A.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大小因素实验中,通过灯泡的亮度反映电流做功的多少
B.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实验中,通过判断放入其中小磁针是否转动来进行研究
C.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中,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
37.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装置图
方法与
结论
①通过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 ______ 了解液体压强,运用了 ______ 法.
②比较甲、乙可知,将探头逐渐下移,会发现高度差变大,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______ ;
③比较 ______ 和 ______ ,可知: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④比较乙、丁可知:在相同深度时,液体的 ______ 越大,压强越大.
38.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所示,小芳利用课堂上的仪器做实验
①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 ______ (选填“越大”或“越小”);
②一开始实验时,小芳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U型管两端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原因可能是 ______ .
③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______ ;
(2)小王同学用两只相同的封闭小木桶做实验.他在小木桶内分别装满水和盐水,在小木桶上各插上一根很细的玻璃管.当他从上方利用漏斗向玻璃管中灌水或盐水时,实验的现象如图(a)、(b)、(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ρ水<ρ盐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①比较(a)、(b)两图可知: ______ .
②比较(b)、(c)两图可知: ______ .
39.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 点”的实验中,
(1)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 ______ (选填“好”或“差”).
(2)若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待测液体中,通过观察U形管的高度差从而来确定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物理上叫做 (选填字母);
A.图象法 B.转换法 C.等效替代法 D.控制变量法
(3)若使用调好的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特点的情景如图A、B、C所示.
a.比较A图、B图和C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b.在B图中把金属盒慢慢下移,同时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从而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______ 的关系.
(4)如图D、E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没有标签).小唐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这两种液体中,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小唐则认为图D烧杯中盛的是密度较小的酒精.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5)如图F,小明在一只开口且盛满水的矿泉水瓶的侧壁开了三个大小相同的孔,你认为喷射速度最大的是 ______ 孔处的水.
40.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______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______ (选填序号)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______ .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面的 ______ .
41.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次实验,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两端液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两端液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存在 ______ ;
(2)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 ______ 有关;
(3)比较 ______ 两次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42.王晓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如图所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型管两边的液面相平.王晓同学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按探头的橡皮膜时,U型管中的液柱不动,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2)比较实验E、F的现象,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______ 有关.
(3)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 ______ 两个实验的现象.
43.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______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是:没有控制 ______ 相同.
44.现有两只相同的烧杯A和B,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
(1)小明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烧杯里面装的是水还是酒精,其中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______ (选填“水”或“酒精”),上述现象说明了 ______ .
(2)小华用压强计来鉴别水和酒精.
①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化 ______ (选填“大”或“小”).小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______ .
②如图甲所示,小华先后将调节好的压强计的金属盒浸入两种液体中.他发现B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甲B杯子中是水.他的结论是 ______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你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
③小丽用自己改装并调试好的压强计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将压强计两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可断定图乙 ______ (选填“A”或“B”)杯子中是水,你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45.探究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显然筐中越深处的小球收到的挤压越厉害,若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体压强也可能和深度有关.然后他设计实验对自己的假说进行检验.
实验器材:大烧杯、______、刻度尺、水.
实验过程:(略)
经实验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______
方法: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______---得出结论.再猜想中,小雨运用的是______法.
拓展:小雨还要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再增加的器材是______.
46.如图所示实验器材,请利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器材,另外设计一个力学实验.根据示例的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选用的器材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发生现象
示例:锥子、橡皮泥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别用锥子的两端用相同的力压橡皮泥
用锥子尖压橡皮泥时,凹陷明显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7.如图所示是小明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所做的实验.他先在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再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不同的位置,实验现象如图甲、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______.
48.下表是小红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试验次数
液体深度h/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h/cm
1
3
朝上
2.6
2
6
朝上
5.4
3
9
朝上
8.2
4
9
朝下
8.15
5
9
朝左
8.2
6
9
朝右
8.2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______ .
(2)排除错误后分析序号1、2、3可以得出的规律是: ______ 分析序号4、5、6可以得出的规律是: ______ 此外,液体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 ______ 有关.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49.本题有两小题:
(1)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②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2)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①图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②图甲、乙、丙、表示探究过程中的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比较图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比较图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0.某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弹簧秤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
(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的体积为0.5×l0-4米3,柱体的重为0.6牛顿.当圆柱体缓慢地浸人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对液体的压强p(液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h/米
0.1
0.2
0.3
0.4
0.5
F/牛
0.48
0.36
0.24
0.12
0
P/帕
1.2×103
2.4×103
3.6×103
4.8×103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讨论与交流)(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 ______ 帕,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 ______ .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12牛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 牛. (g=10N/kg)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之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
【答案】
1. BC
2. 不可靠的;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100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750
3. 压力大小;大气压;各个方向;<
4. 相平;乙
5. 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大于
6. U型管压强计;深度
7. 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等;A、E;B、D
8. 无关;同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1与8(4与11或6与13);同种液体中,△p与△h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p与△h的比值越大
9. U形管压强计;液体内部压强;阿基米德;排开液体的重力
10. 相同;C;BC;都是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1. 1、2、3;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2. 高度差;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方向
13. 答:
方法:将玻璃管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将包有橡皮膜的一端竖直插入烧杯内的水中.
现象:橡皮膜向上凸出.
说明:液体内部也存在着方向向上的压强.
14. 漏气;小于;深度
15. 没有改变自变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改变了应控制的变量“探头到水面的距离”;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1,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仍为L′,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6. B;无关
17. 胶皮管(或橡皮膜)漏气;小于
18. 解:(1)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圆柱体,浸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圆柱体在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液体向上的压力作用下静止,可求出不同液体对圆柱体产生向上的压力,结合圆柱体的底面积,可求不同液体对圆柱体下表面产生的向上的压强,比较可得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实验步骤:
①将金属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圆柱体的重力G,并将圆柱体底面积S、重力G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部分体积(第四条刻度线以下)竖直浸在烧杯的盐水中且不触碰烧杯,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F拉,并将F拉和ρ盐水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保持不变,分别将其竖直浸在烧杯的水和酒精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圆柱体所受拉力F拉,将ρ水和ρ酒精及各次的F拉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利用公式p==和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3次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p,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有:圆柱体的底面积、圆柱体所受重力、在不同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不同液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S/m2
G/N
F拉/N
ρ/kg•m-3
故答案为:(1)步骤同上;
(2)见上表.
19. 大于
20.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在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1. 两侧液面高度差;液体密度;探头所处液体的深度相同;应该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观察U型管中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若变大,即说明压强变大,若高度差变小,则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变小了
22. 相同;木板;运动;科学推理;距离;速度;增大;密度;转换;各个方向
23. 深度;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越深,U型管液面高度差越大;c
24. A;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
25.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6. 相同;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小;越大;相同
27. 密度;乙、丙;变大;a
28. 无关;深度;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丙;相等
29. 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5、6
30. 大于;B;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4;同种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加;3;5;6;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D
31. 橡皮管破裂;液体的深度;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不可靠;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32. 装置漏气;液体的密度;⑤⑥;增大;同种液体在深度相同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3. U型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大于;正确;乙比丙更深,产生的压强却更小,是因为液体密度小
34. B;压强计气密性差
35. 相同;越大;深度;深度;较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6. 乙;密度;C
37. 高度差;转换;增大;乙;丙;密度
38. 越大;实验装置漏气;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9. 差;同一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不可靠;没有控制深度相同;C
40. 高度差;不漏气;②;相等;高度差变大
41. 压强;密度;丙、丁
42. 装置漏气;液体的密度;A、E
43. 大于;B;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橡皮管或橡皮膜漏气);不可靠的;深度
44. 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相平;不可靠;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A;压强相等时深度小的液体密度大
45. 压强计;大;实验检验;类比;盐水
46. 小石块、一张白纸;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把小石块放在白纸上,迅速拉动白纸,;小石块落回到原来位置
47. 大
48. 4;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压强在同一深度上,向各个方向都有且相等;密度
49. 使液体均匀受热;加热时间;B;高度差;不漏气;甲和乙;乙和丙
50. 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成正比;6.0×103;1.2×103kg/m3;0.48
【解析】
1.
解:A、本实验只有一种液体,无法改变液体的密度,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此时压强计的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是相同的,U型管的液面高度差也是相同的,橡皮膜的方向不同,故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也可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故BC正确;
D、由于深度相同,故无法探究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C.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等.本题考查的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解:(1)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密度同时有关.通过压强来判断液体密度时,要保持液体压强计浸没的深度相同,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2)p=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m=1000Pa.
(3)如图,水银柱高是750mm,大气压和75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不可靠的;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2)1000;(3)750.
液体压强计比较液体压强时,U型管中液面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知道液体密度和深度,根据液体密度公式求出液体压强.
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支持水银柱高,大气压和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的多少、玻璃管的粗细、长短(大于76cm)、管的上提、下压、是否倾斜都不影响水银柱的高度.
3.
解:(1)向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一块海绵上;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再放到海绵上,在相同的海绵上,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不变;则压力的效果越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2)空矿泉水瓶装满水,将矿泉水瓶浸没于水中;若抓住瓶底向上提,会发现在瓶口未离开水面之前,瓶里始终充满水.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3)用小铁钉钻很多小孔,然后向瓶内装满水,水在压力作用下水从不同的小孔中向各个方向喷出,这表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当用力挤压瓶体,瓶体和瓶内空气之间压强增大,小玻璃瓶内充水,此时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
故答案为:(1)压力大小;(2)大气压;(3)各个方向;(4)<.
(1)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大气压强托住了瓶中的水.
(3)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大气压、液体压强和物体浮沉条件的了解和掌握,平时学会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多动手、多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1)实验中,微小压强计U形管的两液面高度相同时,说明两侧压强相等,因此,在使用前应选将其调至相平;
(2)读图可知,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相同的,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却不同,其中甲的高度差小于乙的高度差,说明乙中的压强更大,故可以判断乙液体的密度更大.
故答案为:相平; 乙.
(1)微小压强计U形管的两液面高度相同时,说明两侧压强相等,因此,在使用前应选将其调至相平;
(2)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据此来通过读图做出判断.
要了解压强计的构造与原理,并能学会观察压强计来判断压强的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
解:
如图所示,同种液体中,乙图中探头的深度比甲图中探头的深度大,乙图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也大于甲图,故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由图乙知,U形管中左边液体受到密闭气体向下的压强,右边液体受到向下大气压,左边的液面较低,说明U形管左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右侧的管内气体的压强.
故答案为: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大于.
(1)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用到的是压强计,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中压强越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2)U形管内液面越高,气体压强越小,液面越低,气体压强越大.
通过此题我们要认识压强计的基本使用方法,并知道在研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时,应如何进行操作和观察,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
6.
解:如图所示的装置是U型管压强计,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读图可知,液体相同,探头所处的深度不同,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同,故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U型管压强计;深度.
在物理实验中,用U型管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与密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U型管压强计的认识,以及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分析,属常规实验题,难度不大.
7.
解:(1)如图1微小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2)通过比较图2中A、B、C 三图可知,液体都是水,金属盒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朝向不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等,故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要控制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同时控制橡皮膜的朝向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故通过比较A、E两图,可以得出: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研究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只改变金属盒所处的深度,故通过比较B、D两图,可以得出: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还与深度有关.
故答案为:(1)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2)相等;A、E;B、D.
(1)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
(2)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在实验中,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控制另外的一个因素保持不变,
本题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考查转换法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8.
解: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8与9)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以看出,其它条件相同,只有容器的底面积不同,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同,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底面积大小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看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越大,深度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3)要想得出结论“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必须保持深度不变,只改变液体的密度,再比较压强的大小;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序号1与8(4与11或6与13)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符合要求;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看出,液体相同时,压强变化量与深度变化量的比值始终不变(表一中△p与△h的比值均为7840,表二中△p与△h的比值均为9800),故可得出:同种液体中,△p与△h的比值相同.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和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看出,当液体不同时,压强变化量与深度变化量的比值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表二中液体的密度较大,△p与△h的比值较大),故可得出: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p与△h的比值越大.
故答案为:(1)无关;
(2)同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3)1与8(4与11或6与13);
(4)同种液体中,△p与△h的比值相同;
(5)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p与△h的比值越大.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底面积等无关.在实验中,通过分析实验条件、h及p的变化量△h和△p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等,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对题干中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对于题目较长,信息量较大的实验题分析数据总结结论时,可以直接面对要解决的问题,采用逆推法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同时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9.
解:(1)图(a)装置是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要用到U形管压强计.
(2)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通过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可得出浮力的大小,同时通过测算排开液体的重力,可比较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因此,该实验的最终目的是验证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故答案为:U形管压强计;液体内部压强;阿基米德;排开液体的重力.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要用到U形管压强计.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所谓验证实验,正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本原理成立,只需要找出实验中需要测定的元素的表示方法即可.
本题既考查了液体压强的探究实验,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实验,要注意各个实验的原理和探究的因素,属基本的实验类型.
10.
解:(1)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故AB实验记录的物理量相同;U形管压强计是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故选C;
(2)实验D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也应用了此方法,故选BC.
故答案为:相同;C:BC;都是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根据ρ=分析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测量量;U形管压强计是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仪器;
(2)分析各个实验的方法.
本题考查了各个实验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11.
解:(1)序号1、2、3中液体相同、深度相同、橡皮膜朝向不同,压强计液面高度差不同,据此可得出: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2)3、4、5三组数据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为:
(1)1、2、3;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2)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一共研究液体压强与三个量的关系,分别是液体的密度、深度、橡皮膜的方向.1、2、3中液体相同、深度相同、橡皮膜朝向不同,压强计液面高度差不同,据此可得出结论;
(2)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
控制变量法的合理运用是这一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共有三个变量,其中液体的密度与深度会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但橡皮膜的朝向不会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但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前,也同样应按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来进行依次探究.
12.
解:(1)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2)比较①②可以发现:液体都是水,②中橡皮膜所处的深度更深,左右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
(3)比较③④可以发现:橡皮膜所处深度相同,但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结果液面高度差更大;
(4)②③中橡皮膜深度相同,但朝向不同,但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压强相等.
故答案是:(1)高度差;(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方向.
解答此题用到下列知识:
(1)采用转换法,通过U形管左右两管内液面高度差来反映压强大小;
(2)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同种液体相同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该探究实验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难度一般.
13.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用橡皮膜的凸出的方向来显示液体压强的方向,这是转换法.
14.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用手按压几下橡皮膜,发现U型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几乎不变,则说明该装置漏气;
(2)压强计放在甲烧杯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较小;压强计放在乙烧杯中,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大,所以pA<pB;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故答案为:(1)漏气(2)小于; 深度;
(1)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型管中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检查装置时,用手按压橡皮膜,若U形管中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是压强计,U形管两端的液面差越大,金属盒受到的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15.
解:
该实验是探究水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所以应控制“探头到水面的距离”相同,而改变“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
在此题的(2)中,没有改变自变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改变了应控制的变量“探头到水面的距离”,所以是错误的;
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1,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以上数据记录下来.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1,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仍为L′,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现象:通过数据可发现虽然探头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不相等,但压强计总U形管内的高度差相等,即说明水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无关的.
故答案为:
(1)没有改变自变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改变了应控制的变量“探头到水面的距离”;
(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1,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仍为L′,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所在位置的竖直距离,与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无关.
这是一道探究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等.
16.
解:
(1)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A、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一个力作用在橡皮筋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橡皮筋上,应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应用了等效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高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应用了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2)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因此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水内部的压强与探头方位无关.
故答案为:(1)B;(2)无关.
(1)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控制别的因素,只让一个因素变化,用到控制变量法;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影响液体大小的因素分析解答,本探究实验中用到了两种物理学方法:一是控制变量法,二是转换法.
17.
解:(1)实验前他将U形管两液面调到相平,当他把压强计探头放入水中,发现U形管两液面没有出现高度差,如图1所示.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上述现象可能是由于胶皮管(或橡皮膜)漏气造成的;
(2)两液面上浮与大气相通,当液面存在高度差时,即两液面之间存在液体压强差,即出水口B处的压强小于进水口A处的压强,水才会流出
故答案为:(1)胶皮管(或橡皮膜)漏气;(2)小于;
(1)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2)根据液面相平不发生上述现象,液面存在高度差发生,然后利用气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
知道该实验中若橡皮管漏气时出现的现象,并能结合压强的知识分析出题目中的虹吸现象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8.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有弹簧测力计且已知金属圆柱体的底面积,可根据p=分别计算出圆柱体底面在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所受压强的大小,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设计表格.
在缺少常规器材的情况下,要完成探究或测量实验需要根据提供的器材,将相应的物理量进行转化,以达到实验目的.
19.
解:图中可以发现甲图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乙图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说明甲容器内液体压强探测器处的液体压强>乙容器内液体压强探测器处的液体压强,由图可知两探测器处深度相同,再根据P=ρgh变形ρ=,ρ与P成正比,可得ρ1大于ρ2.
故答案为:大于.
为了比较ρ1与ρ2的大小,我们可以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甲乙两容器内液体压强大小,再根据P=ρgh变形ρ=便可比较ρ1与ρ2的大小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需要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然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
解:(1)由1、2、3、的实验,橡皮膜的朝向不同深度相同,高度差相同,所以,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深度相同是压强相同;
(2)由3、4、5的实验,橡皮膜处于不同的深度,越深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就越大,所以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5、6的实验橡皮膜处在不同密度液体中,深度相同,高度差不同,说明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1)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在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不同液体的压强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如表中数据,1、2、3实验压强计的橡皮膜所处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朝向不同,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橡皮膜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相同,所以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4、5次实验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不相同,而且是深度越深,高度差越大,说明受到的压强越大;5、6两次实验橡皮膜所处的深度相同,但是在不同的液体中,液体的密度不同,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不相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考查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通过本题锻炼学生分析和概括总结实验的能力.
21.
解:(1)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靠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体现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压强越大;
(2)据图可知,此时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但液体的种类不同,所以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若要探究与另一个影响因素的关系,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应该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观察U型管中两边液面的变化即可;
故答案为:(1)两侧液面高度差;(2)液体密度;探头所处液体的深度相同;(3)应该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观察U型管中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若变大,即说明压强变大,若高度差变小,则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变小了;
(1)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相同,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应该用控制变量的思维去分析和考虑;
此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内部特点,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注意实验过程中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从而得出探究的因素.
22.
解:(1)①为使小车刚运动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可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并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所受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木板的表面最光滑,阻力最小,小车的速度改变得最慢;
②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的越慢;进一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本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③物体的动能与速度和质量有关.利用上述器材,再增加一个小木块和一把刻度尺,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比较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由此得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2)①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越深,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向水中加盐,则液体的密度增大,发现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实验中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探头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②由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在开口的空矿泉水瓶的侧壁和底部扎几个小孔,用手将其压入水中,发现水从各个小孔涌入瓶中.
故答案为:(1)相同;木板;运动;科学推理;距离;速度;
(2)增大;密度;转换;各个方向.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要使小车以相同的初速度在阻力不同的表面上运动;根据实验可知,表面越粗糙,滑行距离最近;表面越光滑,滑行距离越远,经推理可知: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改进后,还可以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通过比较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同时通过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其大小,运用了转换法.
(1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考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科学推理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外推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
(2)考查了对液体内部压强的了解,要学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23.
解;(1)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b的位置要比a的位置深,故b的压强大,则会看到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大;
(2)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时应控制深度相同,故应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c位置处.
故答案为:(1)深度;橡皮膜所处的深度越深,U型管液面高度差越大;(2)c.
(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反应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2)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时应控制深度相同;
对压强计结构与用法的了解是完成本实验的基础,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依然是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因此,搞清实验过程中的变量与控制量才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4.
解:(1)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A实验利用的是直接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BCD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A;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和第四次实验中液柱的高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故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知,液体的种类是相同的,液柱高度越大,气体压强越小,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故结论为: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
故答案为:(1)A;(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
(4)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
(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2)(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控制变量法分析;
(4)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两个因素有关系,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时,必须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合理运用.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时,主要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5.
解:(1)从B孔喷出的水较急是因为B孔处的液体压强比较大,A、B两孔相比B孔所处的深度较深,这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且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水从这三个孔中喷出的距离一样远说明这三个孔处产生的液体压强一样大,再根据这三个孔C、D、E在同一高度,由此可以判断得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思考小孔喷出水的急缓与哪个物理量有关,再思考A、B两处开出的两个孔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该物理量与哪个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
(2)思考水从这三个孔中喷出的距离一样远是因为哪个物理量相同,这三个孔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本题的探究实验学生加深了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学会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物体,通过本题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解:(1)图甲中的U形管相当于一连通器,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蓝墨水,当管内的蓝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
(2)实验中水的密度不变,将探头没入水中,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如图乙、丙所示,将探头放入水和酒精中相同深度,发现探头在酒精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应将同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一部分,并保证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变化来验证了结论是否正确.
故答案为:(1)相同;(2)深度越深,压强越大;(3)小;越大;(4)相同.
(1)U形管的实质是连通器,当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两侧的液面保持相平;
(2)(3)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这是转换法;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
(4)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也应使用控制变量法.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
27.
解:
(1)比较甲、乙实验可知,液体的深度相同,密度不同,U型管左右液面差不同,液体内部压强不同,所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拦河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坝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大,比较乙、丙两图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越大,U型管左右液面差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可以得出: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水,液体的深度增加,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增大,受到液体的压强也增加,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也变大;
(4)在丁图中,从左侧管口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时,左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右管上端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液体从右侧压入左侧一部分,所以左(a)侧液面将升高.
故答案为:(1)密度;(2)乙、丙;(3)变大;(4)a.
(1)(2)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3)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入盐,实际是增加液体的密度,从而得出结论;
(4)根据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28.
解:
(1)由丙、丁两图可知,同为盐水,深度相同,只有容器的形状不同,并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放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2)由甲、乙两图可知,同种液体,乙的深度大于甲,乙图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大于甲图,故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而液体的密度不同,由图可知,乙、丙两图符合;
(4)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探头朝向不同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
(1)无关;
(2)深度;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乙、丙;
(4)相等.
(1)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须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而液体种类和深度都相同,看压强计的高度差是否相同;
(2)观察两图中液体的密度、金属盒的深度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可得出探究的因素和结果;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而改变液体的密度;
(4)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液体压强计的工作原理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了解与掌握,运用好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是关键.
29.
解:(1)序号3、4、5三组数据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序号1、2、3三组数据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但压强相等,可得出结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序号5、6,是控制了液体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1)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5、6.
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深度、方向有关;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
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跟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30.
解:(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
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若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实验序号4的数据与序号3、5、6的数据相比,深度相同,同种液体,其U形管的高度差应该相同,但表中数据不同,说明序号4的数据出现了错误;
②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可得出,同种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加;
③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5、6的数据可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4)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密度相同;
掌握转换法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液体压强的大小.因此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A、将探头放在食盐水中的同样深度处,液体的密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错误;
B、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处转动180°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故错误;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错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小,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大于;B;(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3)①4;②同种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加;③3、5、6;(4)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D.
(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根据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判断,要减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根据p=ρ液gh,可以减小深度或减小液体的密度.
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本题考查的重点,本题中还应重点锻炼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1.
解:(1)由图可知,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U形管两边液面没有出现高度差,则一定出现了漏气现象,可能是橡皮管出现破裂.
(2)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由此可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应将金属盒放在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3)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的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由于没有控制深度相同,所以他的结论不可靠.
故答案为:
(1)橡皮管破裂;(2)液体的深度;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3)不可靠;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压强计的金属盒浸没在液体中,压强计的U型管左右液面是相平的,说明橡皮管破裂而漏气.
液体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液体深度;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时,控制深度不变,改变密度的大小.
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32.
解:(1)安装好压强计后用手按压探头,如U形管的液面高度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橡胶管出现了破损现象;
(2)在①、②两幅图中,金属盒所在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金属盒受到的压强也不同,所以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要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金属盒的方向相同,而金属盒所在深度不同,所以应选⑤、⑥两幅图进行比较;由图⑤⑥可知,金属盒所在深度越深,受到的压强越大,所以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③、④、⑤三幅图中,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所在深度相同,但方向不同,而受到的液体压强相同,所以结论为:同种液体在深度相同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故答案为:(1)装置漏气;
(2)液体的密度;
(3)⑤⑥;增大;
(4)同种液体在深度相同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检查其密闭性,防止漏气.
由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知: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按照控制变量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进行辨析.实验过程应用控制变量法,总结结论时也要体现这种方法--叙述要严谨.
33.
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大气压,使得左支管液面下降,右支管液面上升.
(3)根据p=ρ液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由图乙和图丙可知,h乙>h丙,p乙<p丙,根据ρ液=可知,ρ乙<ρ丙,又知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图乙杯子中盛的是水,图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小明的判断正确;理由为乙比丙更深产生的压强却更小是因为液体密度小.
故答案为:(1)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2)大于;(3)正确;乙比丙更深,产生的压强却更小,是因为液体密度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型管中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
(2)U形管液面低的一侧上方气体压强大,液面高的一侧上方气体压强小.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在“研究水内部压强”的实验中,压强计的观察方法是应该掌握的基本要求,实验中液体的深度是指距自由液面的深度而非距底面的距离,这一点一定要分清.
34.
解:(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若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故答案为:(1)B;(2)压强计气密性差.
(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液体压强计的了解和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的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35.
解:(1)图甲中的U形管相当于一连通器,液体不流动时,两侧的液面保持相平;
(2)压强计就是依据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在被探测处产生的压强越大;
(3)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4)运用控制变量法,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压强计的探头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处深度相同,若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该液体的密度较大.
故答案为:(1)相同;(2)越大;(3)深度;(4)深度;较大.
(1)U形管的实质是连通器,当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两侧的液面保持相平;
(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这是转换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
(4)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关系,应保持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了解压强计的原理与结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结论,是本实验中要求掌握的重点.明确了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也就不难判断U形管的粗细是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
36.
解:(1)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该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不同.符合要求的是甲图和乙图;
观察乙丙两图可知,液体的密度不同,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相同,所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实验中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这里用到了转换法,
A.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大小因素实验中,通过灯泡的亮度反映电流做功的多少是用的转换法;
B.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实验中,通过判断放入其中小磁针是否转动来进行研究是用的转换法;
C.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中,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是用的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乙;密度;(2)C.
(1)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2)知道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此题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考查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时考查了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
37.
解:①由于液体压强无法直接测量大小,故实验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反映出液体内部有压强,运用了转换法;
②甲、乙两次实验,深度不同,密度相同,高度差不同,可知: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故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乙、丙两次实验,深度相同,密度相同,探头方向不同,高度差相同,故液体内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④乙、丁两次实验,深度相同,密度不同,高度差不同,可知:相同深度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①高度差;转换;②增大;③乙;丙;④密度.
①本题采用了物理中常见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即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
②此题用到了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比较图甲、图乙,是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液体深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是否相等,得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和深度有关.
③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和方向有关,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改变压强计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方向;
④比较图乙、图丁,是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是否相等,得出结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涉及到两种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解题时注意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表述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在对两组实验进行分析时,关键是要搞清研究的变量是谁,谁是被控制的量,再重点观察所研究的变量对压强造成的影响,进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38.
解:(1)①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
②漏气是造成按压橡皮膜时,液柱的高度不变的原因;
③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①因为图(a)、(b)中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b中的桶被压破,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②图(b)与(c)中管内深度相同,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b中的桶被压破,所以可得出初步结论: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1)①越大;②实验装置漏气;③相等;(2)①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②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①本题采用了物理中常见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即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型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
②按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不动,说明空气没有将压强传递给管中的液体,表明装置漏气;
③此题用到了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比较图甲、图乙和图丙,是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改变压强计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是否相等,得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和方向有关.
(2)①图(a)、(b)中是同种液体(盐水)、深度不同,b中的桶被压破,据此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②图(b)、(c)中在深度相同时,装了水和盐水,b中的桶被压破,据此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注意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在对两组实验进行分析时,关键是要搞清研究的变量是谁,谁是被控制的量,再重点观察所研究的变量对压强造成的影响,进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39.
解:
(1)用手按压几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高度几乎不变,说明压强计各部分之间连接不够严密,有漏气现象.
(2)若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待测液体中,通过观察U形管的高度差从而来确定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物理上叫做转换法.
(3)a.比较A图、B图和C图可知,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深度相同,方向不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b.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金属盒放入的深度越深,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会越大.
(4)由图D、E可知,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不同,故无法通过压强的大小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5)瓶子中盛有水,密度一定,由图知A、B、C三点,C点水的深度最大,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用手挤压瓶子时,C点压强最大,所以水喷射的速度最大.
故答案为:(1)差;(2)B;(3)a.同一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b.深度;(4)不可靠; 没有控制深度相同;(5)C.
(1)用压强计可以测量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使用前首先调节U型管液面相平,当压强计放入液体中,U型管左右液面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检查其密闭性,防止漏气.
(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工具是U型压强计,本题用到了物理上常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即将液体压强的大小转化为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同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保持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5)水喷射速度最大,是此处的压强最大,压强大小用公式p=ρgh分析.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要研究液体压强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先保证另一个量不变,做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还要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
40.
解:(1)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密度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
故答案为:(1)高度差;不漏气;(2)②;(3)相等;(4)高度差变大.
(1)如果金属盒不漏气,当用手按压金属盒时,U型管左侧压强增大,左侧液面下降;如果金属盒漏气和外界相通,当用手按压金属盒时,液面没有变化.
(2)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是控制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是否相等,得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液体压强计的了解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注意物理实验中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液体压强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41.
解: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手对橡皮膜有压强,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的深度相同,密度不同,U型管左右液面差不同,液体内部压强不同,所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需要控制液体密度相同,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据此可知应比较丙、丁两实验.
故答案为:(1)压强;(2)密度;(3)丙、丁.
(1)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U型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3)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液体压强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掌握本实验的关键.
42.
解:(1)实验前,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按探头的橡皮膜时,U型管中的液柱不动,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或橡胶管出现了破损现象.
(2)比较实验E、F的现象可以看出,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而液体的密度不同,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故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金属盒的朝向相同,而使深度不同,故可通过比较A、E两个实验的现象.
故答案为:(1)装置漏气;(2)液体的密度;(3)A、E.
(1)在使用压强计之前要检查其密闭性,防止漏气.
(2)(3)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可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在观察现象时要仔细.
43.
解:
(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图a中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说明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要进行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
(2)若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软管中的气压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根据题意结合图(c)和(d)可知,小明在实验时两杯中的液体密度、金属盒浸没的深度均不相同,因此,其结论是不可靠的,应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
故答案为:
(1)大于;B;(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橡皮管或橡皮膜漏气);(3)不可靠;深度.
(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在实验中,应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才能观察压强与另一个量的关系,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可判断此题的实验过程.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液体压强计的了解和液体压强影响因素的探究.在研究一个量与两个变量的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否则其实验结论往往不可靠.
44.
解:
(1)酒精具有刺激性,我们能根据酒精的气味来辨别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①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都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②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探究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深度不变,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③压强计两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相同也就是压强相同,根据p=ρgh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ρ与h 成反比,即深度大的液体密度小,深度小的,密度大,因为A的深度小,所以A的密度大,故A是水,B是酒精.
故答案为:(1)酒精;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①小; 相平;②不可靠;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③A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压强相等时深度小的液体密度大.
(1)我们能闻到物体发出的气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①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都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②要根据压强的知识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需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一深度;
③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在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密度和深度成反比.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特点,在研究一个量与两个变量的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否则其实验结论往往不可靠.
45.
解:实验器材:大烧杯、压强计、刻度尺、水等;
经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根据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所以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这种方法叫做拟人类比法.根据物理学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评估交流;
还要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再增加的器材是盐水.
故答案为:压强计;大;实验验证;类比;盐水.
(1)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
(2)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所以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这种方法叫做拟人类比法.根据物理学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评估交流;
(4)要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应该控制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
此实验考查学生对于液体压强实验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重点.
46.
解:(1)要用一张纸探究惯性,可以将小石块放在白纸上,然后迅速的拉动白纸,白纸受力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但小石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静止的运动状态,就不会随白纸运动出去;
(2)可以使用锥子和灌有水的塑料瓶来探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在塑料瓶上扎上不同深度的小孔,水射出的远近不同,也就说明了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有关;
故答案为:
选用的器村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发生现象
小石块、一张白纸
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把小石块放在白纸上,迅速拉动白纸,
小石块落回到原来位置
锥子、塑料瓶及水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装满水的塑料瓶壁不同深处用锥子打几个孔
水射的远近不同
(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要用一个小石块和一张白纸来探究惯性,可以将小石块放在白纸上,用力迅速的拉动白纸,看小石块是否会随着白纸一起运动;
(2)由一个塑料瓶和水,可以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的关系,在塑料瓶壁不同深度处扎几个小孔,观察水射出的远近,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根据手边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是一道设计制作题;这类题也是中考出题的一个方向,需要掌握解答方法.
47.
解:读图可知,在两杯中液体相同的情况下,乙杯浸没深度大,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也大,这说明: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大.
压强计是用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来表示压强的大小的,因此,观察两图中深度与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的大小,可判断二者的关系.
此题观察的重点是金属盒浸没的深度和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
48.
解:(1)分析观察表中的数据,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的液体压强相等,纵观实验数据发现在液体压强都是9cm的时候,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只有第4次实验的数据是8.15cm,其余都是8.2cm,因此错误的实验序号为:4;
(2)①观察横栏的各个物理量,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方向的关系,分析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比较1、2、3发现橡皮膜的朝向相同,水的深度不同,且深度越大,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次数4、5、6发现,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不同,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却相同,因此可知液体内部压强在同一深度上,向各个方向都有且相等;
③根据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1)4;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压强在同一深度上,向各个方向都有且相等;密度.
(1)观察表中的数据,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寻找U型管左右液面高度差不符合物理规律的一组;
(2)观察横栏和纵栏的各个物理量,发现该同学利用实验装置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以及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方向改变对液体压强是否有影响,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可得出两个实验结论.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图象的能力、观察能力,做题的关键是采用控制变量法,会用这种物理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特点的理解.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9.
解:(1)加热水和煤油时,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这样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
要“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承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
(2)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时,就是靠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来体现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就表示液体压强大;若液体压强计漏气,橡胶管中的气体和外界大气就是相通的,手压橡皮膜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要得出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就要控制液体的密度一定而深度不同,甲和乙符合条件;
要得出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就要控制深度一定而液体密度不同,乙和丙符合条件.
故答案为:
(1)①使液体均匀受热;加热时间;②B;(2)①高度差;不漏气;②甲和乙;乙和丙.
(1)水和煤油只有受热均匀,我们才可以准确测量液体的温度从而得出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
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
“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2)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在探究与其中的一个因素时,就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
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此题的难点是液体压强计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压强计的原理,知道液体压强计的操作要求等.
50.
解:
由表格数据知,=1.2×104保持不变,所以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成正比.
(1)液体压强跟深度成正比,=1.2×104保持不变,当h=0.5m时,p=6.0×103Pa,
ρ====1.2×103kg/m3.
(2)当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液体中时,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G=F+F浮,F浮=G-F=0.6N-0.12N=0.48N.
故答案为: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成正比.
(1)6.0×103,1.2×103kg/m3.
(2)0.48.
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可以看出液体压强跟深度的比值是不变,可以判断液体压强跟深度成正比.
根据液体压强跟深度成正比,得出第5次实验的液体压强.
知道圆柱体的重力,可以求出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圆柱体的密度.
分析圆柱体受力情况,根据平衡力的条件,求出浮力.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条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等,本题关键是对数据的处理,当两个物理量之比不变时,这两个物理量成正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