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钢高中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济钢高中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 语文月考试卷 ‎ ‎2018.1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共9分。‎ 宋代的文化艺术比较兴盛,尤其是绘画艺术,在封建社会里也是一个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精品力作。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绘画长卷。 ‎ 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在北宋画院供职。他的作品没有那种士大夫气,而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清明上河图》以汴梁为中心,描绘市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形象史料。这幅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尤其是他以大量的笔墨、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场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 展开这幅长卷,犹如步入八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画家以精细的手笔和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丝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严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再看城郊,树木苍苍,古河交纵,新枝吐绿,生机盎然。而整个都市街景,社会活动,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并有疏密的节奏变化,反映出画家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据解放后对开封宋城的部分遗迹发掘考证,画中的许多地方,如虹桥、鼓楼、中心街道等,都是互有对证、表现准确的。尽管对“清明”的概念(是时令还是街坊地名等问题)还时有争论,但作品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 ‎《清明上河图》不但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人入胜。它有界画的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的生动活泼,称得上妙笔神工。‎ 北宋、南宋均设有画院,这种专业创作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已是一般艺术史学界无争的事实。但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还是各有异同的。宋代花鸟画、界画趋向上升,人物画趋向下降。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精品和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名作,都能证实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就。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一度兴旺,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得以确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创新之作。与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相比较,张择端把创作的视角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艺术走下神坛庙堂,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的价值取向,转而趋向世俗化,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飞跃。‎ 注 界画,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名称,中国画的画种之一。‎ ‎1. 关于宋代绘画艺术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一度兴旺,市民阶层的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的确立,这些因素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B. 宋代绘画和唐代绘画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各有千秋,但唐代因为未设画院,故导致唐代绘画的整体艺术水准稍稍逊于宋代。‎ C.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的精品力作,使宋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绘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D. 宋代的一些绘画作品在表现帝王、贵族和宗教人物的同时,也关注平民生活,已经具有了突出的民本、民生倾向,这在艺术创作上是一个飞跃。‎ ‎2.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公元八世纪前的繁华都市景象,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形象史料。 ‎ B. 《清明上河图》反映生活入微,手笔精细,展现的内容繁而不乱,多而有序,规模宏大又不失结构的谨严、工整准确但又生动活泼,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称道的绘画精品。‎ C. 《清明上河图》以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和劳动场面,同时蕴涵着巨大信息量,这两点在我国古代绘画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D. 《清明上河图》所体现出来的世俗化倾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种倾向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既有整体的介绍,也有局部的说明;既介绍了艺术成就,又介绍了研究价值;同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做了必要的说明。‎ B. 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而《清明上河图》是文中的重要论据。 ‎ C. 宋代设立的画院,在制度上保证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也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 D. 张择端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共15分。‎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 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 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 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 ‎5. 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6分)‎ ‎6. 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共12分 新长征路上 ‎——杨澜采访崔永元 画外音:小崔策划和制作的革命理想主义史诗电视公益行动《我的长征》已胜利结束。一群普通人,用一年时间走完了七十年前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在路上,他们受伤,感动,收获。‎ 杨澜:对比刚出发时,你觉得当初的期待实现了几成?‎ 崔永元:当时我觉得我是带着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在走。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是最差的。奥运会上,我们得的多是个人金牌,团体的就得不着。新长征过程中,队员天天闹矛盾,谁跟谁都不客气,互相不宽容。‎ 杨澜:我记得你当时说要让大家看看城里人是怎么出丑的,所以全是阴暗心理,不期待着人家能表现出好的团队精神。‎ 崔永元:他们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志愿者,带着不同的目的和对长征的不同理解,本着自我管理的行动规则走在路上,争吵和冲突时常发生。‎ 杨澜:据说长征过程中有一次危机,然后你就要解散队伍。当时你是用咆哮的方式说的还是很冷静地表达?‎ 崔永元:那次危机是关于队员不文明举止的问题,影响了当地老百姓。我咆哮地宣布就地解散,不要玷污红军。事后我去跟队友谈心,谈了差不多四个小时。‎ 杨澜:你原来并不是一个热衷说教、热衷教育别人的人,突然你认真执着做这些事的时候,什么样的变化在你内心产生了?据说后来你的期待标准发生了改变,甚至在长征走完以后,你并不像之前那么失望了。‎ 崔永元:我是发现这些年轻人有我过去没有发现的优点,同时他们也在进步。将近一年在路上的生活,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在北京就能看五米远,在长征路上可以看得更远。我会突然拿起电话向久不来往的老朋友道歉,承认自己以往的偏激。‎ 杨澜:“我的长征”队伍里有个胖洪,听说你打算在结束前5公里开除他?‎ 崔永元:是,开始我特别反感他。他一直反对排队行军,他一反对,麾下就会集中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摇摆不定的年轻人。我那时候特希望胖洪能迷途知返,要不然我不知道老乡们是怎么看我们这支队伍的。‎ 杨澜:散兵游勇。‎ 崔永元:对,我们后面的人跟前面的红旗能差3公里,这叫什么红军啊!当时我就觉得胖洪怎么这个样子,想开除他。但31号这天他当轮值队长时,大概一个小时一直在喊大家排好队,排整齐,排两列。一直在喊,我就特别感动。其实我知道,他不同意我排队的主意,但他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的表现给足了我面子,所以我觉得这是他的大度和宽容。这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要把他开除了,这辈子最后悔的不是他,肯定是我。 ‎ 杨澜:所以你走完了这一路,原先对于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的判断修正了吗?‎ 崔永元:应该说修正了。缺乏团队精神是不争的事实,但我觉得也许跟团队的经营者或领导者不善于发现团队优点有关。实际上,我的固有标准不是公用的最正确的标准。我觉得可能用更宽泛的标准、更科学的标准来看这支团队的话,可以给他们打98分,他们很了不起。我以前很烦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这些人。我们的旗手叫张浩然,大学生,他举着红旗大概走了五千公里,一直他举旗,在队伍前头默默走。我做不到,我体力、能力都做不到,我觉得我会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把红旗推出去,但浩然什么都没说,就这么举着,非常可爱!‎ 杨澜:在社会中,即使人们有一种社会责任感,通常也不会说出来,而你真的是很认真地在为社会担忧一些事情,每个人活着已经很不易了, 你何苦呢?‎ 崔永元: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在干不好的事,越干势力越大,所以很多人忍气吞声,不敢说,干坏事的人就更加心安理得。我应该做一个搅局的人。‎ 杨澜:但是当你觉得自己变得比过去更宽容的时候,再回头想这些事,会不会觉得其实那些人也有他们的弱点,有的时候一个人背叛或欺负别人是因为恐惧。‎ 崔永元:我不想那些人,我只想这个社会。现在我意识到这是社会在进步。英国、美国发展过程中都有过这一段,迈过去就好了。‎ 杨澜:就是说原则出现混乱的时候。‎ 崔永元:对。旧的体系打乱了,新的体系没建立。这个过程中,总要有人来为之烦恼。我就是那个角色。 ‎ 画外音:媒体总把崔永元的名字与理想主义、精神洁癖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小崔并没有媒体描绘的那样愤世嫉俗,走过长征路的小崔更懂得耐心和宽容。现实世界里有黑有白,但更大程度上是灰,深浅不一的灰。 ‎ ‎(选自《杨澜访谈录》,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新旧体系的交替中必然会出现原则混乱的过渡期,崔永元认为这恰恰体现出社会在进步。‎ B. 崔永元的回答充满宽容的自省精神,发现年轻队友的优点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看问题的标准。‎ C. 崔永元提到,新长征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这是针对他自己说的。 ‎ D. 访谈中提到了现实世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灰,是在提示观众、读者:不要用非黑即白的绝对化眼光看问题。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访谈中的画外音是一种补充,以便人们对事实能更详细、明确地理解。内容往往与主题相关,作为辅助之用,也可以说是在解说。‎ B 崔永元一直不看好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新长征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比如队员们的争吵、冲突、互不宽容印证了他的想法。‎ C. 长征之前,崔永元并非一个热衷说教的人。经历了新长征的锤炼,他变得热衷并且善于教育他人,这是由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的能力。‎ D.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崔永元是一个有理想主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不免让他显得愤世嫉俗,有时甚至表现出心理阴暗的一面 。‎ ‎9. 有人说,这次新长征是崔永元的一次突围。那么,这之前和之后的崔永元发生了什么改变?(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9分)‎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承受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B. 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C. 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D. 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视事”指官员到任之后,微服视察所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情况。‎ B. “中国”原指西周时期的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后来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C. “上疏”是在朝官员用来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该文书的特点是分条说明。‎ D. “袭爵”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爵位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仁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 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 C. 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D.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 (5分)‎ ‎(2)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4-15小题。(9分)‎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 B.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句默写。(6分)‎ ‎16.根据语境,填写相关古诗文语句,每空1分,共6分。‎ ‎①、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 __,_____ ___”来类比,强调“陋室不陋”,并以古贤自况,表达个人志趣和抱负。‎ ‎②《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综合运用,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9分。 ‎ 从世界阅读史来说,人类自结绳记事起,阅读就是少数人的能力和权力,是社会特权阶级掌握的工具。世界上最早的主动阅读者看到的都是结构简单的文本(名称、商品、金额),对统治者来说,( )。据考古发现,公元前20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乌尔地区最大的城市只有12000人,但能阅读的最多只有120人,读写能力是达官显贵的特征之一,“正是这种能力把贵族定位为一个与众不同的阶层 ,受人 ”。‎ ‎  阅读有助于信息的获取和控制。对此,埃及人比开创完全书写的苏美尔人体会更为深刻,能书写会阅读的人在埃及从来都是 ‎ ‎,由于社会精英早已攫取了书写的社会权力,再者,埃及的大量阅读都是行政类的,阅读行为的实施者在社会上享有特权,因此,精英地位完全等同于读写能力。后期埃及的法老都能识字读写。能读写者乃是古代获得高贵地位的必要条件。在古印度,能阅读和书写象征着社会等级地位的高低,阅读限定于高等级社会阶层,并主要用于巩固和确证经济权力。在我国,据考古发现,最早能阅读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是殷商时期的王公贵族和占卜的祭师,“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只有他们才有阅读和解释文本文字的权力。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士大夫、政府官员、宗教学者等少数上层人士掌握着阅读权力,也就是对经典和意识形态的解释权,他们 、 手不释卷,只为成为“人上人”。阅读具有如此的功能,以至于书籍成了被垄断的资源,我国古代几千年来的众多达官贵人哪怕 ,也只面向家族和亲朋借阅、不向社会开放。‎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奉若神明 凤毛麟角 宵衣旰食 浩如烟海 B. 顶礼膜拜 只鳞片爪 宵衣旰食 坐拥百城 C. 顶礼膜拜 凤毛麟角 废寝忘食 坐拥百城 D. 奉若神明 只鳞片爪 废寝忘食 浩如烟海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一旦控制了这种文本,就意味着被赋予了某种权力 B. 一旦控制了这种文本,文本就能赋予其予某种权力 C. 在控制了这种文本之后会被赋予某种权利 D. 被赋予了某种权利,才意味着控制了这种文本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古印度,能阅读和书写象征着社会等级地位,阅读限定于高等级社会阶层,并主要用于巩固和确证经济权力。 ‎ B. 在古印度,能阅读和书写象征着社会等级地位的高低,阅读限定于高等级社会阶层,并主要用于确证和巩固经济权力。‎ C. 在古印度,阅读和书写是一定的社会等级地位的象征,阅读限定于高等级社会阶层,并主要用于巩固和确证经济权力。 ‎ D. 在古印度,阅读和书写是一定的社会等级地位的象征,阅读限定于高等级社会阶层,并主要用于确证和巩固经济权力。‎ ‎20.下面五段话是五类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其中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每段话只限一处,每处1分,共5分。‎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我是导游,希望大家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 ‎(5)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璋之喜,明珠入拿,增辉彩悦,衷心祝愿贵千金聪明灵秀。(祝贺词)‎ ‎(1)将_ 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 ‎(2)将_ 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 ‎(3)将_ 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 ‎(4)将_ 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 ‎(5)将_ 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 ‎21.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6分) ‎  ‎ 根据图示,劳务派遣的流程(环节)依次为:‎ ‎(1) (2分)‎ ‎(2) (2分) ‎ ‎(3) (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 ‎(2)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3)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 答案与解析 ‎1. A 2. C 3.B ‎【解析】‎ ‎【1题详解】‎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 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文中有“也是一个高峰”和“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的说法,故B项、C 项不对;D项,文中有“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一句,是将两者作比较,并非说两者都具备。故选C。‎ ‎【2题详解】 ‎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结合文本内容,这两点在我国古代绘画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文中是说“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故选C。‎ ‎【3题详解】 ‎ ‎ 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 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绘画长卷”“展开这幅长卷,犹如步入八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作品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清明上河图》不但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等内容分析可知,文章主要介绍《清明上河图》。故选B。‎ ‎4. C ‎ ‎5. 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 ‎ ‎6. ①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状态的直接呈现,通过父亲的动作、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②情感表达上: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隐而不露,意味丰富,引发读者想象。③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也值得赞美。‎ ‎【4题详解】‎ ‎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A项,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B项“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比较牵强。D项“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错,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 。‎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 ‎【5题详解】‎ ‎ 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题首先到文中找到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 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相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6题详解】 ‎ ‎ 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结尾好处”,答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结合原文内容答题。 ‎ ‎7. C 8. A ‎ ‎9. 所谓“突围”,其实是新长征带给崔永元的多方面改变,是他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多了自省。曾经在他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是最差的,新长征后他修正了这一判断,认识到自己的固有标准不是公用的最正确的标准(2)通过新长征的锻炼,与人相处不像以前那么偏激,慢慢学会不用咆哮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更有耐心地通过沟通,进行交流;看问题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态度。(3)通过新长征的锻炼,他学会了发现年轻人的优点和进步,对年轻人多了宽容 ‎【解析】‎ ‎【7题详解】‎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这是针对他自己说的”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我是发现这些年轻人有我过去没有发现的优点,同时他们也在进步。将近一年在路上的生活,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在北京就能看五米远,在长征路上可以看得更远”分析,按照文章中相关内容的理解,这是针对所有参加新长征的队员来说的。故选C。‎ ‎【8题详解】‎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崔永元并非一直不看好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新长征后他对自己的想法有了修正。看到了队员们身上的可贵的闪光点。C项,文章中采访者杨澜曾提出崔水元原来并不是一个热衷说教,热衷教育别人的人,新长征之后也确实有变化,但并不意味这他就变成一个热衷说教的人。D项,文章中虽然谈到阳“愤世嫉俗”和“心理阴暗”,但文中的确切表达是“其实,小崔并没有媒体上描绘的那样愤世嫉俗,那个走过长征路的小崔更懂得耐心和宽容的重要。”在杨澜的第二个问题中提到“我记得你当吋说要让大家看看城里人是怎么出丑的,所以全是阴暗心理,不期待着人家能表现出好的团队精神。”这并不能说明崔永元是心理阴暗的人。故选A。‎ ‎【9题详解】‎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这之前和之后的崔永元发生的改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是最差的。奥运会上,我们得的多是个人金牌,团体的就得不着。新长征过程中,队员天天闹矛盾,谁跟谁都不客气,互相不宽容”“我是发现这些年轻人有我过去没有发现的优点……承认自己以往的偏激”“实际上,我的固有标准不是公用的最正确的标准。我觉得可能用更宽泛的标准、更科学的标准来看这支团队的话,可以给他们打98分,他们很了不起”分析可知,多了自省。结合“将近一年在路上的生活,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所以我觉得这是他的大度和宽容。这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要把他开除了,这辈子最后悔的不是他,肯定是我”等内容分析,通过新长征的锻炼,他学会了发现年轻人的优点和进步,对年轻人多了宽容。结合“我咆哮地宣布就地解散,不要玷污红军”“‎ 我记得你当时说要让大家看看城里人是怎么出丑的,所以全是阴暗心理,不期待着人家能表现出好的团队精神”“事后我去跟队友谈心,谈了差不多四个小时”等内容分析,与人相处不像以前那么偏激,更有耐心地通过沟通,进行交流。‎ ‎10. C 这句话的意思是“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求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 ”‎ ‎11.A “视事”指就职治事。多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 ‎ ‎12. D “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与原文不符,原文说“已而卒不行。”。‎ ‎13. (1)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阐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 ‎(2)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整顿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 第一句得分点:“累累”,很多;“极论”,极力阐述;“其”,代词,这件事;“释”,释放;“报”,回复。第二句得分点:“主”,主持,“澄汰”,整顿清理;“肃”,整顿;“振”,振兴。‎ ‎【答案】14. D ‎ ‎15.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说法错误,颈联第一句“和霜欲起千村杵”是作者想象的,不是实写。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从“寂寞秋成感物华”,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从这一句。可以读出诗人的悲秋之情;“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从“惨无语”“孤雁”“思家”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从“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为温饱而奔波;“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花白的头发。这是说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感慨年华老去,却还在为温饱而奔波。答题时先指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具体分析。‎ ‎16.①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②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③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17.C 18.A 19. D ‎20.“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2)谦敬不得体,可将“尊称”改为“称呼”。(3)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4)将“48元”改为“若干”。(5)将“弄璋之喜”改为“弄瓦之庆”。‎ 解析:‎ 题干要求“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把握句子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第一处,“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莅临”,来到,来临,是含有敬辞的书面语,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此处说“同学”,不当,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第二处,“希望大家尊称我”谦敬不得体,“尊称”是敬辞,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不能用于自己,可将“尊称”改为“称呼”。第三处,“全部开放”中“全部”不当,忽略了“广播稿”这一文体,“全部”与“全不”音同,会造成歧义,可以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第四处,“内有人民币48元”不当,这是招领启事,不能涉及具体的钱数。可以将“48元”改为“若干”。第五处,“弄璋之喜”错误,前面说“喜添千金”,可见是女孩,应为“弄瓦”,“弄璋”指生男孩。‎ ‎21.  (1)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确立劳务关系;(2分)‎ ‎(2) 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2分)‎ ‎  (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劳务使用关系。(2分)‎ ‎22【答案】‎ 坚守心灵的底线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能坚守心灵的底线。为人一世,当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心灵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最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正的人。 ‎ 当屈原怀抱大石走向汨罗江时,那句“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应该还在身后回荡。“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者乎?”这是他的告白。他不愿随其流而扬其波,于是他作《怀沙》之赋,走到江边,他回首一瞥,看见了郢都,看见了秦军长驱直入的狼烟,闭上眼后,一扭头就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他躺在了江底,却站在了天地之间。 ‎ 汨罗江的水在静静地流着,是在诉说什么,抑或是在暗示着什么?我默默感悟,思绪飞扬。 ‎ 每当素琴飞声之时,仿佛仍可以感受到嵇康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慨。无论是俯首请以为师的三千太学生,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都不曾令他犹豫。生,只须他低头一句话,但他却扬眉说了一句“拿琴来”,于是,结果是死。一曲《广陵散》为他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在悠扬的琴声中,他用生命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 ‎ 那一曲绝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嵇康,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心滑落到那底线之下,他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 如果说在无垠的历史天空里,嵇康是颗闪亮的明星,那么,陶渊明呢? ‎ 溪流淙淙,菊香阵阵,陶渊明赋诗之声随缕缕清风飘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南山的幽菊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他迢迢寻壑,亦崎岖径丘,在悠然自得中远离了污浊的官场,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 不可置否,陶渊明亦可熠熠生辉于历史的天空,泰然立于天地之间。回眸历史,我还看到了苏武,李白,岳飞等好多坚守了心灵底线的先贤,他们傲然于天地之间,让所有逾越了心灵底线的人无地自容。 ‎ 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任那天空阴霾昏暗,任那大海浊浪排空,任那山雨欲来风满楼,自可信步闲庭,泰然自若,在那心灵的天空,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亭前花飞花落。 ‎ 逾越了心灵的底线,就算你有倾天大权,你看到了岳飞墓前的跪像了吗?那是千载骂名,那是遗臭万年;逾越了心灵的底线,就算你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你可想到日日夜夜心灵的折磨是如何的生不如死? ‎ 水坚守了底线,可为人类造福,逾越了底线,则是千里汪洋,民不聊生;火坚守了底线,可供人类取暖,为人类照明,逾越了底线,则是家毁人亡,生灵涂炭;人坚守了底线,可名垂青史,流芳万世,逾越了底线,则会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人啊,无论什么时候,你是处江湖之远也好,是居庙堂之高也罢,都要坚守心灵的底线,这样才能安身立命,维护自尊,获得他人认同,才能称的上是真正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多则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根据不同材料理解材料的寓意。第一则材料是名人言论,主要意思是:1、当下中国最缺底线。2、底线就是生命线。第二则材料也是名人言论,主要意思是:底线是一个人做事的最基本的标准,但绝不是最高标准,我们不能拿底线当优点,要有更高的追求。第三则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主要意思是:呼唤中国网民坚守底线,传播正能量。综合三则材料,求同存异,可知立意:本次作文的主旨应该围绕“底线”二字展开,在肯定坚守底线的原则基础上,畅谈自己对“底线”的各种认识。学生在写作中,可以针对两位名人的言论发表看法,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底线的独特认识;可以评论中国网民的底线问题,也可以针对生活中种种守住底线或放弃底线的行为,发表看法。在行文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件,能深入挖掘材料的中心“底线”的内含,充分论述坚守底线的重要。‎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底线”“正能量”,抓住了关键词后,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围绕“底线”我话题的中心,在写作行文的时候要注意扣住“正能量”进行写作。‎ 参考译文:‎ 温纯,字景文,是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而去。总兵刘焘却上报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朝廷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搁置不追问。黔国公沐朝弼犯有罪行,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不应当仓促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加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 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求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 也没有得到批复。‎ 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有数十人,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有数百人。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万千上万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 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没有批复。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庄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