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题分为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2、卷Ⅰ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卷Ⅱ部分的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不得翻看教科书以外的资料。
卷Ⅰ(选择题,共24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她在位64年期间(1837
—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危害中国利益的有
A 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 B 英国在巴黎和会上把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 支持袁世凯称帝 D 支持军阀割据混战
2、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但李鸿章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说明
A 中国已完成工业化
B 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C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D 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4、仔细观察图片中一组人物,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当年他们共同主张
A 自强 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 科学
5、落后闭塞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A 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 壮大了革命当人的力量
6、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这篇檄文中的“民贼”指的是
A 慈禧太后 B 李鸿章 C 黎元洪 D 袁世凯
7、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
A 大学生是热血青年
B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作用
7
C 国人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觉悟渐次提高
D 弱国无外交
8、夏威夷大学副教授杰里·本特利等编写的《新全球史》一书认为“尽管有数万人牺牲在这次被迫撤退中,长征却激发了更多的中国人加入共产党。”这是因为
A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B长征中,党员骨干冲锋在前,这种严峻环境的考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增强了威信
C 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9、为悼念在战争或其他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签订《南京条约》 B 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C 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 D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
10、钱穆先生曾是一名小学教师,自学成才后被聘为北大、清华教授,抗战军兴,他随北大南渡,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忧患意识,潜心著《国史大纲》,这部著作于1940年出版之后,风行全国,成为各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极大的鼓舞了广大青年学子,激发了他们抗日救亡的热忱。这说明
①文人爱国不同于军人,他们的武器是笔
② 每个人都是一粒抗日的火种
③ 《国史大纲》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中国不会亡,激励中国人为自己民族而战,为自己文化而战
④ 人是可以自学成才的,自强才可不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11、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为此解放区颁布了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2、下侧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7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卷Ⅱ(非选择题,共计36分)
13、读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一和图二分别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两场运动相关?(4分)
(2)这两场运动的领导阶级都是什么?(2分)这两场运动的共同结果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4、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一:
7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4分)
(2)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及这种不足造成的根源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4分)
15、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见下面示意图
7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2分)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2分)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4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4分)。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分)
7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Ⅰ(选择题,共24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A
C
A
B
C
D
C
B
B
C
D
A
卷Ⅱ(非选择题,共计36分)
13、读图,回答问题。(8分)
(1)太平天国运动。(2分)义和团运动。(2分)
(2)农民。(2分)
(3)失败。(2分)农民起义无法完成挽救近代民族危亡的使命。(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状况:中国遭到列强瓜分(疯狂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2)不足:不敢公开反帝(2分);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分)
(3)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2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族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4)辛亥革命的利弊得失(2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2分)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2分)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每点2分共4分)
(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
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任意一方面得2分,满分4分)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2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