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满分:100分
分数_____________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你已是八年级的学生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感觉到物理学是有趣的,物理学是有用的,物理课堂是生动的!今天是对我们本期前段时间学习的一次大检阅,希望你沉着迎考,力争取得好成绩,细心哟!祝你好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图1
1、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1)0.026m=_________nm, (2)1800s=__________h,
(2)360cm3=__________m3=___________L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如图1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3、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笛子是由管内 发出声音的,月球上宇航员交谈
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
4、 在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
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
光的 现象。
5、 早晨,太阳光以与水平面成30°夹角射到平静池塘的水面上,则太阳光的反射角是 ,
随着太阳的升起,反射角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正午太阳光垂直射
向水面时,反射角是 .
6、 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湖面5米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__________(填
“实像”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__ 米。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
水中的像将__________ ,像与小鸟之间的距离将__________.(后面两空均选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
7、 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小张陪着他到医院去看医生。测试体温后,小张说:“体温38℃”。小
李看了看体温计(如图2),告知小张:“我的体温是 ____________℃”
图2
8、 2018年1月3日亳州大地普降瑞雪,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属于 ,且是
(吸热/放热);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融
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____,加快冰雪
的____________ 。
9、物理学中, 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
6
10、体积为1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__________kg,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m3(冰
的密度为0.9×103kg/m3)。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2.72厘米、2.73厘米、2.42厘
米、2.73厘米、2.72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该为( )
A. 2.72厘米 B. 2.71厘米 C. 2.725厘米 D. 2.73厘米
12、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13、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4、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
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15、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16、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
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会使人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在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够正确解释
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17、如图3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
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
图3
A. 远视 凹透镜 B. 远视 凸透镜
C. 近视 凹透镜 D. 近视 凸透镜
18、如图4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
图4
法中,错误的是( )
6
A. 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 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19、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或读取数据。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相
当于照相机成像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是凹透镜
B.摄像头扫描成的像是虚像
C.二维码必须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扫码抢红包
D.手机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体制成的
第20题图
20、a,b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第21题6分,第22题10分,第23题9分)
2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
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
(1) 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目的是能显示__________________,也能方
便地21题图
测量_______________.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
在B面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华用天平、量筒测量一物块密度:
(1) 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
操作是: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
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
;
(2) 用天平测物块质量时,当他把最小5g砝码放入右盘时,天平指针向右偏,则他接下来要进行
的操作是 。
(3) 小华正确测量物块质量、体积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物块质量为 g ;体积为
;则物块的密度是 kg/m3 .
23、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6
(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______________
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
(2) 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
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
定其像的位置S。
(3) 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
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8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否则不得分.)
24、(8分)一巨石体积60 m3,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90g,体积30cm3, 求:
(1)巨石的密度?
(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25、 (10分)原酒的度数都在60度以上,一般不易饮用,白酒企业需要将原酒降度,即与适量
水勾兑混合,并调香、调味后包装为成瓶酒后进行销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
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现有某厂生产的一种瓶装“500mL、460”的白酒已知
酒精的密度0.8×103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粗略认为白酒由纯水和酒精混合而
成,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求:
(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4分)
(2)每瓶白酒所含水的质量?所装白酒的总质量;(4分)
(3)这种白酒的密度.(2分)
6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 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1)2.6×107(2)0.5 (3)3.6×10-4 3.6×10-1 .
2、 刻度尺 3.50 3、振动 空气柱 真空 4、反射 折射 5、600 减小 00 6、虚像 10 不变 变小7、37.9 8、凝华 放热 熔点 熔化 9、导体 绝缘体
10、900 0.9
二、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1~15 DBDCB 16~20 CCBCB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第21题6分,第22题10分,第23题9分)
21、(1)光的传播路径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2、(1)分度盘中央的红线处 (2)取下5g的砝码,移到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3)63 g 20cm3 3.15×103
23、(1)光屏;(3)B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8分,)
24、 解:(1)巨石的密度ρ= m/V=90g/30cm3=3.0g/cm3=3.0×103 kg/m3(4分)
(2)巨石的质量m=ρV =3.0×103kg/m3×60m3=1.8×105kg =1.8×102 吨 (4分)
25、解:(1)由题意可知,“46度”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6mL,
则“500mL、46∘”白酒中酒精的体积:
6
V酒精=5×46ml=230ml=230cm3,
ρ=mV可得,含酒精质量为: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30cm3=184g;
(2)白酒中含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500−230)cm3=270g,
白酒的质量为: m=m水+m酒精=270g+184g=454g=0.454kg;
(3)白酒的体积:
V=500ml=500cm3,
白酒的密度:
ρ=m/V=454g/500cm3≈0.91g/cm3=0.91×103kg/m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