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省姜堰区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如今的三亚,椰树 yáo yè,怪石嶙 xún,依山傍水,沙滩细软,使人流连忘 fǎ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B.至于下一个星期天要到哪里去参观?大家要好好商量一下。
C.我区弹性放学举措先后被《新华日报》、搜狐等 20 多家媒体报道,深受好评。
D.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改革浪潮一波又一波,如火如荼,势不可当。
B.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不要故弄玄虚。
C.两岸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D.马上就要考试了,同学们都急得满头大汗,可小明还闲情逸致地看书。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④每题 1 分,第⑤题 4 分)
① ▲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②尔曹身与名俱灭, ▲ 。
③ ▲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④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 。
⑤爱国是时代永恒的主题。《泊秦淮》中,杜牧用“ ▲ , ▲ ”这
两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引用典故,表达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
句子是:“ ▲ , ▲ 。”
5.名著阅读。(6 分)
(1)右边这幅图是连环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的一幅 插
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图片上的故事情节。(3 分)
▲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是2
( ▲ )(3 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国内
战争、十月革命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等,人物形
象有血有肉,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革命的激情。
C.12 岁的保尔被赶出了学校,因为他在神父家里等候补考的时候,把一小撮烟末儿撒在神父做复
活节蛋糕的面团上了。
D.冬妮亚是保尔少年时的伙伴,青年时的恋人,但后来贪图安逸的生活,看不起工人,由小资产
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学校开展了“汉字”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宣传倡议】王旭同学以泰州市育才中学的名义写了一份倡议书,请你帮他完善。(4 分)
关于开展“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活动的倡议书
全体同学:
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工整、美观地书写汉字,不仅可以令人耳目一新,更可
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为引导广大同学重视汉字的书写,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特向全体同学发出“规范
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的倡议:
一、重视书写态度,培养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以及按正确的笔顺、笔画、结构书写的习惯。
二、积极开展“规范汉字书写”评比和展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汉字之美,传承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吧。
2018 年 1 月 18 日
(1)请你根据倡议书的格式要求,找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2 分)
A. ▲ B. ▲
(2)倡议书中划线句子是个病句,请指出其错误类型并加以改正。(2 分)
错误类型: ▲ 改正: ▲
【看图识字】请结合下面两幅图及古文字,在横线上用楷书写出对应的简化汉字。(2 分)3
▲ ▲
【仿例造句】请仿照划线句子,从“牧、休、采”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2 分)
汉字作为中华瑰宝,既形体优美,也有丰富的意蕴。看那“明”字,左边的“日”散发出耀眼
的光芒,右边的“月”就像是弯弯的玉钩悬挂在空中,光亮清晰。看那“ ▲ ”字,
▲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唐代诗人崔涂的《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①》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
迢递三巴路②,羁危③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④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汉末益州
牧刘璋设“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故有“三巴”之说。③羁(jī)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
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④僮(tónɡ)仆:未成年的仆人。
7.(1)写离乡遥远和旅途艰辛的一联是: ▲ , ▲ 。 (1 分)
(2)赏析颔联“乱山残雪夜,孤 烛异乡春”。(3 分)
▲
(3)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
(二)阅读张岱的《柳敬亭说书》,完成 8—11 题。(14 分)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瘤,悠悠忽忽,土木形骸①。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
日前先送书帕②下定,常不得空。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③,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④干净,并不
唠叨。哱夬⑤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⑥地一吼,
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
人呫哔⑦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⑧,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
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死也
⑨。4
——选自《说库》本《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土木形骸:不修饰。②书帕:指请柬与定金。③白文:即大书,专说不唱。④找截:找,
补充;截,删略。⑤哱夬(bóguài):形容声音雄厚而果决。⑥謈(bó):大叫。⑦呫哔( chè bì ):
低声细语。⑧丙夜:三更时,即夜 11 时至 1 时。⑨不怕其不齰舌死也:恐怕都会惊叹得咬舌死去呢。
齰(zé):咬。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善说书 ( ▲ ) ②稍见下人呫哔耳语( ▲ )
③故不得强( ▲ ) ④其疾徐轻重(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例:倾耳听之
A.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B.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活板》)
C.楚王闻之(《晏子使楚》) D.治水之法(《治水必躬亲》)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 分)
(1)稍 见 下 人 呫 哔 耳 语(标在动宾之间)
(2)主 人 必 屏 息 静 坐(标在主谓之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 分)
(1)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
11.“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舌死也。”这一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
达作用?(2 分)
▲
(三)阅读阮光峰的《“负能量食物”真的存在吗?》,回答 12—14 题。(10 分)
①在网上 google 一下会发现,所谓的“负能量食物”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
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
②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的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除了提供能量之外,人们在进
食过程中也要消耗一些能量,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如果消化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于食物所
提供的能量,比如吃 100 克某种食物,它能提供 80 大卡能量,消化这种食物却需要 100 大卡能量,5
那么,综合一下,该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效应就是-20,即所谓的“负能量食物”。基于这个理论,很
多商家开发出了可以帮助减肥的“负能量食物”。
③我们在摄食过程中,除了咀嚼、吞咽等动作消耗的热量外,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
及代谢转化,也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在营养学里,通常把这种因为摄食而引起的额外消耗称为食物
热效应。细心的人会发现,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正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食物热效应
通常表现为机体散热的增加,一般在人们进食一个小时候左右产生,大约 3 个小时后达到最高峰。
④根据所谓的“负能量食物”定义,要判定一种食物是不是负能量食物,就要看它的食物热效
应究竟有多大。其实,不同的食物成分,食物热效应也有一些差异。在三大供能物质中,蛋白质的
食物热效应最大,相当于其本身能量的 30%,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热效应为 5%-6%,脂肪的食物热效应
最低,为 4%-5%。对于一般混合食物来说,食物热效应大约占食物所含能量的 10%,也就是说,每吃
2000kcal 能量食物,大约需要消耗 200kcal 能量来消化食物。所以,食物的热效应一般在 10%左右,
最多也不过 30%。所以,从目前的研究证据来看,“负能量食物”也不可能真的存在。
⑤那些打着“负能量食物”的减肥产品大多是在炒作。想要减肥,还是得从减少总能量摄入、
增加能量消耗做起,少吃点,多一些运动和锻炼;而有些食物能量高、又特别容易消化,很容易多
吃,想减肥就尽量避免。
(选自《中国科学报》2017 年 7 月 22 日,有删减)
12.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负能量食物”是指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关键要看这种食物的热效
应有多大。
B.我们吃完饭后觉得热,是因为机体散热的增加,食物热效应会在饭后 3 小时达到最高峰。
C.爱美人士要想减肥,还是要控制住自己的嘴,更要迈开自己的腿,少吃点,多运动。
D.其实那些打着“负能量食物”减肥产品都是在炒作,根本就不可能真的存在“负能量食物”。
13.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
14. 韩梅梅同学怕吃太多会胖,为了减肥,买了很多饼干、薯片等零食来充当正餐。请根据下面的
链接材料和本文内容,告诉她正确的减肥观念。(4 分)
【链接】有些食物经过加工后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所含能量又高,吃起来也很快,如果不小心多
吃了,肥胖的风险会比较大,比如白面面包、香酥饼干、蛋糕之类,这类食物尽量要少吃;有些食
物本身能量低,需要更多的咀嚼,又不是很容易消化吸收,即使多吃一点,长胖的风险也比较小,
比如芹菜、苹果之类。6
▲
(四)阅读桑林峰的《请低配你的人生》,回答 15—17 题。(10 分)
①微博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话: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多数人没用过;一款高级轿车,70%的
速度只是体现在刻度上;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着的;一顿饕餮大餐,70%的食物最后只
得倒掉……
②这提醒我们,生活无须太奢华,应多些低配意识。低配意识,意味着知度而行、量入而出、
适可而止,倡导的是生活俭朴、工作简约、办事简明。社会上流行的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理性配
置等,都是低配意识的表现。
③必备的物质不可少,过于追求高配往往会适得其反。据说《肖申克的救赎》一书的作者斯蒂
芬·金起初写作时只需要一张一平方米大小的学生桌。功成名就后,他换成一张宽大如单人床的书
桌,灵感全无。原因是他的注意力随时被桌子上的摆设吸引走。看来,高配生活不一定使人安心工
作,反而会扰乱人的视线。
④低配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观念,还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鲁迅一生俭朴,帽子破了照样戴,
很少穿皮鞋。是因为鲁迅穷吗?他一生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 392 万元以上,典型的“中产阶层”,
足够过上奢侈的生活。可他为什么克制自己日常的生活开支?因为低配意识是一个人美德和品质的
实际表现,会使人性升华、人心善良、人格高尚、人情浓郁。
⑤对很多人来说,低配并不影响生活质量。而对一个团队或一个企业来说,低配生活不但不会
影响战斗力,反而会以艰苦生活的锤炼、简捷高效的作风催生强大的战斗力。
⑥健康生活,足够就行。适度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家有广厦万间,不过六尺小床;纵有黄金万
两,不过一日三餐。诚如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
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⑦当然,多些低配意识,并不是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品位,没有苦去找苦,而是让你
在这个充满欲望、太多选择的世界里,学会辨别、学会取舍、学会真正拥有。
(有删减)
15.第①段引用微博上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3 分)
▲
16.试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这段文字放在原文中哪一段后面比较合适?为什么?(3 分)
“西柏坡时期,中央军委的作战室只有 4 间平房,内设“1 部电话、2 张地图、3 个科室、4 张7
桌子”,却指挥打赢了世界上最雄伟壮阔的三大战役。如今的以色列高级军官的办公室通常只有办
公桌、电脑和文件柜三样东西,美国西点军校任何场所都不装空调,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战场、能打
胜仗的军人。”
放在第 ▲ 段的后面,理由: ▲
(五)阅读赵丽宏的《挥 手——怀念我的父亲》(有删改),回答 18—21 题。(20 分)
①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挥动。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他
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伫立在路边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见……
②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
父亲。
③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
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
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
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
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有草和树叶的气味。这味道会使人健康
的。我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
④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他用很轻松的语气,谈着他少年时代的往
事,所有的艰辛和严峻,都融化在他温和的微笑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并不是一个深沉的人,但
谈起遥远往事的时候,尽管他微笑着,我却感到了他的深沉。
⑤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
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
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
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
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
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
次感到自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⑥父亲第二次送我,是我要出远门,去农村“插队落户”。当时,父亲不能随便走动,只能送
我到离家不远的车站。那天,我提着行李,父亲默默地走在我身边。快分手时,他才呐呐地说:“你
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我上了车,父亲站在车站上看着我。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别离的伤
感,而是带着他常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只是有一点勉强。我知道,父亲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
难过,所以尽量不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车开动了,父亲一边随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边向我挥着手。8
这时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⑦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父亲快七 十岁了。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
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这次父亲送我的
路程比前两次短得多,但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发现他的脚步慢下来。回头一看,我有些吃惊,帮我
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以前送我,他都没有这样动感情,和前几次相比,这次离家
我的前景应该是最光明的一次,父亲为什么这样伤感?我有些奇怪,便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
好事情啊,你干吗这样难过呢?”父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想为什
么总是我送你离开家呢?我想我还能送你几次呢?”说着,泪水又从他的眼眶里涌了出来。
⑧这时,我突然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比前几年稀疏得多,他的额头也有了我先前未留意过的
皱纹。父亲是有点老了。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儿女的长大,总是以父母青春的流逝乃至衰老
为代价的,这过程,总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进行。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三次送我的经历。(3 分)
第一次 A ▲ 父亲面带微笑
第二次 父亲送我去农村“插队落户” B▲
第三次 C ▲ 父亲泪流满面
19.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两小题。(8 分)
(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中父亲为什么会对我的问题“答非所问”。(4 分)
▲
(2)文中第⑤段和第⑦段都写到父亲送我的时候脚步“慢”下来,试分析两次慢下来的原因。(4
分)
第⑤段: ▲
第⑦段: ▲
20.下列对文章 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是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回忆了父亲三次送我远足的经历,选材安排上有详有略,详写父亲第一次送我的经历。
B.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对第一次离家的“我”的疼爱和不舍之情。
C.第⑥段划线句子,写出父亲知道“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没有一点别离的伤感。
D.文章第①段总领全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叙事,思路清晰。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链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
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9
——朱自清《背影》
比较文章第⑧段和链接材料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 ▲
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
三、作文(60 分)
请以“爬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书写工整规范;(4)文中请
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的相关信息。 10
参考答案:
1.(4 分)摇曳 峋 返
2.(2 分)B(问号改为逗号。)
3.(2 分)D(“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句中不能用来修饰“看书”。)
4. (8 分)①芳林新叶催陈叶②不废江河万古流③五岭逶迤腾细浪④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⑤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1)(3 分)保尔看到黄胡子匪兵押着朱赫来,出其不意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死命地往地
下按去。(人物:保尔、朱赫来、匪兵,答对两个得 2 分;事件 1 分。)
(2)(3 分)A(A 中应为“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经国内战争、十月革命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
的社会画面”)
6.(1)①(2 分)A.“全体同学”要顶格 写。B.少署名,在日期上方补上“泰州市育才中学”。②
(2 分)成分残缺。应改为:积极开展“规范汉字书写”评比和展示的活动
(2)(2 分)孝;好。
(3)(2 分)示例一:看那“牧”字,左边的“牛”慢慢踱行,右边牧童手拿木棒驱赶着牛,悠然
自在;示例二:看那“休”字,就像一个疲累的人倚靠着粗壮的树干,酣然入梦;示例三:看那“采”
字,就像一只手在树上采摘又大又甜的果实,姿态优美。(意思达到即可)
7.(1)(1 分)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2)(3 分)示例一:颔联“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对仗工
整),(1 分)描写了旅居凄凉的环境,(1 分 )烘托诗人除夕之夜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 分)
(3)(2 分)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表达了诗人客居异地的孤苦,浓烈的离愁乡思,对羁旅
的厌倦情绪。(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8.(1)(4 分)①擅长,善于;②谈论,说话;③强迫;④慢,缓慢。
(2)(2 分)C(例句和 C 中的“之”都是代词的意思;A.主谓之间助词;B.这;D.的)
9.(1)(1 分)稍 见 / 下 人 呫 哔 耳 语(标在动宾之间)
(2)(1 分)主 人 / 必 屏 息 静 坐(标在主谓之间)
10.(1)(2 分)在十天前送去请贴、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下定”的意思 1 分,
省略成分“他”1 分。)11
(2)(2 分)不要说您痴情,还有像您一样痴情的人呢!(“莫”、“者”各 1 分)
11.(2 分)这里采用了夸张(侧面烘托)的方法,(1 分)表现了柳敬亭说书技艺的高超。(1 分)
【译文】
南京柳麻子,面色黄黑,满脸长着疮疤、小疙瘩,行动随随便便,身体象木偶一样呆板。他善于说
书,一天说书一回,定价一两银子。请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请贴、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
我听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水浒》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写刻画,细致入微,但又直截了当、
干净利落,并不唠唠叨叨。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地方,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像要崩
塌一样。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在一般人
不经意的情节细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细致到这个地步。主人一定要不声不响地静静坐着,集中注意
力听他说,他才开口;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声讲话,听的人打哈欠伸懒腰、有疲倦的样子,他
就不再说下去,所以要他说书不能勉强。每到半夜,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用白色杯子送
茶给他,他就慢慢地说起来,声音或快 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说得入情入理,入
筋入骨,把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摘下来,使他们仔细听柳敬亭说书,恐怕都会惊叹得咬舌死去呢!
12.(3 分)D(“根本不可能存在”过于绝对化)
13.(3 分)运用了列数字(1 分)和作比较(1 分)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不同的食物成
分,食物热效应是有一些差异的。(1 分)
14.(4 分)示例:韩梅梅,你好(1 分)。其实你买的这些饼干、薯片之类的食物,这些都是含能
量很高的食物,吃多了反而会更胖(1 分),建议你平时多吃一些能量低的食物,像苹果、芹菜之
类的不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1 分),想要减肥,还是得从减少总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做起,
少吃点,平时多注意运动锻炼(1 分),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苗条的身段。
15.(3 分)通过微博上的一段话,列举了生活中的种种高配置的浪费现象(1 分),引发读者思考,
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1 分),引出“生活无须太奢华,应多些低配意识”的观点(1 分)。
16.(4 分)运用举例论证(1 分)和正反对比论证(1 分),通过将《肖申克的救赎》一书的作者
斯蒂芬·金创作成名前后对物质的需求变化进行对比(1 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必备的物质不可
少,但过于追求高配往往会适得其反(或 “高配生活不一定使人安心工作,反而会扰乱人的视
线”)的观点。(1 分)
17.(3 分)放在第⑤段的后面(1 分),这段文字通过列举西柏坡时期中央军委团队、以色列高级
军官办公室、美国西点军校在简陋的环境中打胜仗的事例(1 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对一个团队
或一个企业来说,低配生活不但不会影响战斗力,反而会以艰苦生活的锤炼、简捷高效的作风催生
强大的战斗力。(1 分)12
18.(3 分)A:父亲送我去郊区的住宿中学报到
B:父亲笑容勉强,眼含泪光
C:父亲在弄堂口坚持要送我去大学报到
19.(1)(4 分)因为我是第一次离家,从没离开过家,我很紧张。(1 分)对于我的紧张,父亲故
意用一种很轻松的语气来减轻我内心的恐惧和忐忑不安,(1 分)对我的深深的疼爱。(2 分)
(2)(4 分)第⑤段: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父亲是想让第一次离家的我要懂得坚
强,学会自己照顾自己(1 分),表现了父亲的不舍和疼爱。(1 分)
第⑦段:父亲放慢脚步,是因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对于自己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报到,心中感
到遗憾(1 分),流露出对儿子的不舍。(1 分)
20.(3 分)C(“没有一点儿别离的伤感”表达不准确)
21.(6 分)表达方式的相同点: 描写、抒情(2 分)
写作意图的不同点:
本文:表达了对父亲日渐衰老的感伤,对父亲的深深的爱。(2 分)
链接材料:对年轻时不懂父爱的深深的愧疚,对父亲现状的担忧,对父亲深深的思念。(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