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中。)
1.2017年3月8日至5月1日在遵义市博物馆举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发现北京人口盖骨化石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裴文中 C.袁隆平 D.邓稼先
2.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到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班 别
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涿鹿 B.牧野 C.阪泉 D.长平
4.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对下列有关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
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
D.三幅图证明商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5.“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我国经典蒙学读物《三字经》中说道: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生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秦穆公 楚国 B.晋文公 齐国
9
C.齐桓公 秦国 D.楚庄王 赵国
7.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些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0.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1.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12.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爆发地点在大泽乡 B.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3.与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历史人物是( )
A.商纣王与周武王 B.秦二世与陈胜 C.项羽与刘邦 D.陈胜与吴广
14.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9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15.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因此,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提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光武帝 D.汉武帝
17.《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18.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9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20.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21.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王之乱” D.五族内迁
22.长沙新闻网2016年5月7日报道:常德汉寿县聂家桥乡茶铺村的一处施工工地发现了一座东晋古墓,湖南省考古所专家实地勘察后评价:“这座墓非常重要,非常珍贵。”东晋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 )
A.316年、司马炎 B.317年、司马懿
C.317年、司马睿 D.316年、司马昭
2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24.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
序 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25.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钟繇 B.司马迁 C.顾恺之 D.王羲之
9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26.(13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表格学史】
时 间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价值(评价)地位
公元前60年
西汉政府
①
今新疆天山南北正式归属
中央政府管辖
公元105年
②
改进造纸术
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交流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③
公元494年
④
把都城从平城
迁至洛阳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请根据表格里提供的信息将表格内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画说史】
(2)请说出图中两个与统一有关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他们为了巩固统治在思想是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
【诗词析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3) “史家之绝唱”指的是谁写的历史巨著?(1分)具有怎样的历史价值和地
9
位?(1分)
【材料悟史】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汉书•景帝纪》
(4)请说出孟子治国的观点和汉初统治者推行的统治政策分别是什么?(2分)以史为鉴,请你为当今统治者治理国家提点建议?(1分)
27. (12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右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4分)
9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2分)《史记·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2分)
(4) 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
9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五校联考期末调研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A
D
B
C
A
B
C
B
D
D
C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C
C
C
A
C
B
B
D
二、综合题(25分)
26.(13分)
(1)①西域都护;②蔡伦;③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孝文帝(或拓跋宏,或元宏)。(4分,每个空各1分)
(2)秦始皇,(1分)汉武帝;(1分)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1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1分)
(3)司马迁;(1分)《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1分)
(4)孟子:实行“仁政”,以德治国,注重道德修养;(1分)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1分)
建议:以德治国,关注民生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2分)
(1)铁制农具(或铁器)、牛耕。(4分,答对一个得2分)
(2)经济措施:奖励耕织。(2分)
评价: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
(3)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2分)
9
(4)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分,言之有理即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