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岳阳中学期末考试)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B.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
C.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
D.佛教为当时主要宗教
2.(2018陕西白水中学质检)《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
A.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D.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
3.(2018沈阳中学期末考试)王阳明一反程朱理学家提出的《大学》首句改本的“在新民”之说,而坚持《大学》古本的“在亲民”之说,其基本思想是保民、爱民与富民,以民之好恶为好恶。这反映出王阳明
A.思想保守的复古特性
B.“知行合一”的实践论要义
C.外求“良知”的道德自觉
D.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
4.(2018福州中学期末考试)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5.(2018重庆第一中学期末考试)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宋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列子》等,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废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适应封建统治需要
C.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选拔实用性的人才
6.(2018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末考试)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皇权强化
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民主思想的出现
7.(2018福建龙岩一级达标校期末考试)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8.(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考试)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C.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D.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9.(2018四川成都摸底测试)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10.(2018安徽宣城期末调研测试)中世纪的西欧,罗马天主教教廷只允许用拉丁文翻译《圣经》,并且只有神职人员才可以诠释《圣经》。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地位
B.打破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C.推动了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
D.肯定了人们信仰的独立与平等
11.(2018福建三明第一中学一轮复习)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社会的形成
B.民间教育的发达
C.宋代理学的兴起
D.频繁的对外交流
12.(2018内蒙古中学期末考试)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倡导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古代科技的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
13.(2018安徽合肥调研性检测)1908年,上海新的戏曲舞台落成,在经费上实行由商人和演员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形成事实上的平等关系;剧场采用镜框式舞台,观众席改成编号联排式,楼上包厢男女合坐;改变以往戏院依附茶园酒楼的模式,实行买票制。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中西文化融合
B.戏曲的革命性变革
C.男女开始平等
D.西化成为普遍现象
14.(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卷)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道“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这说明古代帝王们
A.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
B.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
C.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
D.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15.(2018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期末考试)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美化殖民扩张的动因
16.(高考原创题)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17.(2018南宁中学期末考试)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18.(2018陕西黄陵中学期末考试)史学界认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问题是认识到了民族的敌人,明确指出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这里的“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
B.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突出了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
D.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革命理论
19.(2018山西康杰中学期末考试)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20.(2018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1.(2018高考汇编)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90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60﹪以上。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22.(2018江西上高第二中学期末考试)二十世纪初美国作家欧文创作的小说《瑞普范温克尔》讲述了一个美国农民,进山偶然醉酒,回家一看,时间已过20载。作者通过瑞普那看似荒唐的遭遇反映了独立革命前后北美大陆上乡村淳朴的社会状况。这种创作风格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3.(2018安徽池州期末考试)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如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法国的“无边现实主义”,美国的新现实主义,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等。导致这一文学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文学的影响
B.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不断创新
C.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日益加剧
D.世界政治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24.(2018河北唐山期末考试)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
A.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
B.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
C.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D.暗含著西方中心论的思维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25.(2018沈阳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新儒学指12-17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
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
;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9分)
26.(2018福州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2018黑龙江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健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20世纪第一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说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由材料“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看出玄学和佛学的融合,说明佛教文化日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思想的融合,排除A;材料也体现不出佛教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冲击,排除C;材料看不出佛教是主要的宗教,只能看出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排除D。
【答案】B
2.【解析】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仍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根源是经济基础薄弱,即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故B正确;“先天不足”指思想产生的条件不好,A不属于“先天不足”,排除;C不是最主要原因,而经济基础是根源,排除C;D属于思想方面的因素,“先天不足”主要指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排除D。
【答案】B
3.【解析】王阳明提倡“致良知”的思想,良知就是道德修养方法,材料中“保民、爱民与富民,以民之好恶为好恶”信息体现出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故D正确;王阳明的思想并不是保守性,故A错误;材料没有提出“知行合一”的实践论思想,故B错误;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思想,故C错误。
【答案】D
4.【解析】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故B项正确;收女弟子是倡导男女平等,而不能说明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不是说明李贽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C项错误;仅凭衣着不能反映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冲击,道教影响扩大,“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是迎合道教的发展,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正确;唐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冲击,并没有废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中“废除”说法错误,排除;C是科举制开始实行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作用,并非道举的设立的主要目的,故排除C;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列子》等,主要考查记诵经典的能力,和选拔实用性的人才无关,故排除D。
【答案】B
6.【解析】根据“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结合所学,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妇女的限制增多,在服饰上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故B正确;明清时期专制皇权强化,排除A;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排除C;明确时期我国出现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7.【解析】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样的分层是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A项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商鞅变法推动,故D项错误。
【答案】C
8.【解析】“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说明“荣誉”就是遵纪守法的责任和集体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荣誉”并不是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故C项错误;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显然不符合材料“荣誉”的含义,故D项错误。
【答案】B
9.【解析】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这类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正确;材料反映古希腊神话,无法体现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排除D。
【答案】B
10.【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用民族语言来翻译圣经,便于德国民众阅读,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肯定了信仰的独立与平等,D正确;A与史实不符,宗教改革依然主张信仰上帝;B是文艺复兴的作用;C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意识问题。
【答案】D
11.【解析】
根据“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结合所学,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故A正确;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和民间教育、宋代理学、对外交流无关,排除B、C、D。
【答案】A
12.【解析】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很多,不能体现出儒家思想轻科技特点,故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无法得出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故C项错误;从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和农学与农业相关领域发明比其他发明数量多,可知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13.【解析】根据“上海新的戏曲舞台落成,在经费上实行由商人和演员共同出资的股份制”“改变以往戏院依附茶园酒楼的模式,实行买票制”可知,中国的戏曲和西方的经营模式相结合,体现中西文化融合,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戏曲的革命性变革,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排除C;材料只是中国戏曲界出现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无法体现“西化成为普遍现象”,排除D。
【答案】A
14.【解析】材料中的“改正朔”“敬授民时”指的是重视修订历法,即每个改朝换代的帝王即位后要重新修订历法,以顺承天意,这说明古代帝王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故C正确;A、D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注重统治合法性的信息,故B错误。
【答案】C
1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项重大的自然科学理论的提出,都影响了另一项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的提出,说明自然科学的发展能够影响社会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民主的虚伪,而是反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阐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并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形成,排除B项。近代自然科学没有美化西方殖民扩张的作用,且材料反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排除D项。
【答案】C
16.【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
【答案】C
17.【解析】鸦片战争前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说明当时以为西方国家落后,而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说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进步性,故选A;B中“摆脱了”D中“实现了”不符合实际,排除;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实际丧失部分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
【答案】A
18.【解析】结合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以及题干中“民族的敌人”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三民主义“新”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因此本题选择A项。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问题,而不是阶级问题;D项我们无法得出“最”这个概念。
【答案】A
19.【解析】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所以本题选择A项。B项无法得出;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曲解材料含义。
【答案】A
20.【解析】依据材料中1960年前后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的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以培养工科人才为主,与“一五”计划以来优先发展重工业包括工业各项建设相关,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1960年前后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的变化,无法体现“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故排除A项;C、D两项均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故排除。
【答案】B
21.【解析】根据“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可知,好莱坞电影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无关,排除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电影在世界影响很大,不能说明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排除。
【答案】C
22.【解析】根据材料描述,作者关注到社会现实,以自己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这个美国农民,可见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B正确;新古典主义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现实主义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现代主义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A、C、D不符合材料创作风格,排除。
【答案】B
23.【解析】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向多元化发展,D正确;A、C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关系不大,排除;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D
24.【解析】从材料中“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以及强调他的英文表达可以看出这种评语蕴含着一定殖民主义色彩,泰戈尔是印度人,却强调他的英文,说明其中包含着西方中心思想,本题选择D项。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功绩问题;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他的西方艺术形式而不是东方艺术;C项错误,我们无法从评语中看出其艺术类型。
【答案】D
第II卷
25.(15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的信息从佛、道两教的兴起对儒学的冲击以及儒学的内在缺陷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归纳孔孟儒学观点,依据材料二“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归纳理学观点;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理想人格养成、和谐社会构建、协调入际关系、改善社会风气以及培养民族精神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佛、道两教的兴起,冲击传统儒学观念,儒学的内在缺陷。
(2)观点:孔孟儒学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舍生取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宋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自我修养。影响:促使理想人格养成,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增进协调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气,培养民族精神。
26.(15分)
【解析】
这是一道评述题,解题时首先读懂材料,材料中蕴含了两种观点,所以可以分别围绕某一观点进行评述,如“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观点,可从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落后以及思想文化的桎梏等方面考虑。同意“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体现的是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这一观点,可从政治的统一和巩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角度阐述。
【答案】
答案一:赞同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二:赞同17、18世纪中国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
27.(2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险制的”“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近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
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
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
影响: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2)内容:推崇西方政治体制;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等。
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
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